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5 19:0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12






伊斯兰教圣地麦加
新知导入
阿拉伯帝国(历史)
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系列伊斯兰穆斯林封建王朝
(632年—1258年)
阿拉伯国家(现在)
阿拉伯国家是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他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有统一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
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共22个。





朝觐的人群
anlw)
从7世纪以来,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其他中亚人,通过海陆两路来到我国,长期居住下来,与当地汉族和迁居而来的西域人、蒙古人等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了元朝,便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穆罕默德:(约570—632)出生于麦加城,幼年丧失父母,12岁时跟随商队到过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等地,四处经商。25岁时与麦加富孀结婚。他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创立了伊斯兰教,把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并创立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的文化,并且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新知讲解
伊斯兰教第一圣地、诞生地——麦加
公元7世纪
麦加
阿拉伯半岛
穆罕默德
《古兰经》
伊斯兰教的创立
发源地
创立时间:
创立者:
经典:
圣地:
2.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有什么作用?
征服麦加,默罕默德的势力日益增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安拉是独一的真神,信奉安拉者死后进入天堂,否则进入地狱。社员都是兄弟姐妹,禁止互相仇杀。
1.伊斯兰教的教义
穆罕默德的主要传教活动:
610年创立伊斯兰教
622年麦加传教失败
622年,
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630年,兵临麦加城下,达成协议。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穆罕默德他最后一次的朝觐旅程中,发表了他的最后的演讲:“人们啊!阿拉伯人不比非阿拉伯人优越,或非阿拉伯人比阿拉伯人优越,在真主看来,只有那些敬畏他的人才是高贵的。每个穆斯林是另一个穆斯林的兄弟(姊妹),所有穆斯林都是一族。我给你们留下两件东西,若你们坚守它,你们便不会迷误。它是甚么?它就是古兰经──真主的经典和圣人的遗训。人们啊!你们要事奉真主,须服从你们正义的领袖。”
从穆罕默德的话里,你能否分析出伊斯兰教对阿拉伯人的作用?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一神教的信仰,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图中左边穿方格长袍者为穆罕默德,身后是他的追随者。图中长须老者一行骑着骆驼远道而来,接受穆罕默德的会见。
穆罕默德的传教活动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各部落迅速走向统一。到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大体完成。
穆罕默德完成了双重历史使命
1.创立伊斯兰教
2.建立统一国家
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继承者(穆罕默德继承者称哈里发)继续扩张——
阿拉伯帝国: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二、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国家的不断扩张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西临
大西洋
北接
黑海与里海
东到
印度河
流域
西南
尼罗河下游
南包
整个半岛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与结果
扩张:北方进叙利亚;东灭波斯,751年,击败唐朝高仙芝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西方,克埃及,横扫北非;西南占领西班牙。
结果:8世纪中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从9世纪中叶起,阿拉伯帝国内讧不已。北非、西班牙等地的分裂势カ。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蒙古大军攻陷巴格达
蒙古铁骑:“杀气腾腾,连闪电也不敢向前迈步,霹雳不敢高声布道。”一个游牧民族起家的帝国被另一个游牧民族灭掉了——
8世纪阿拉伯帝国的疆域
巴格达
公元7世纪前,中国人称阿拉伯国家为条支,(主要是指现今的伊拉克。)唐朝时,称其为“大食”,建都叙利亚的以白旗为标志的倭马亚王朝被称为“白衣大食”,而建都伊拉克以黑旗为标志的阿巴斯王朝则被称为“黑衣大食”,法蒂玛王朝被称为“绿衣大食”
阿拉伯半岛上的清真寺
材料一:
材料二:
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招揽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
——部编版九年级教材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形成繁荣的阿拉伯文化原因有哪些?
原因:1.地理优势
2.哈里发的重视
三、阿拉伯文化
据统计,翻译局将各门学科译成阿拉伯语的名著有数百部之多。其中,从希腊语译过来的,包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希波克拉底、盖伦、欧几里德、托勒密、克罗丢、普林尼、普罗提诺等希腊著名哲学家、医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的著作100多部;
从波斯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历史、语言、文学方面的作品约20部;
从印度梵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医学、天文学、数学方面的著作约30部;
从奈伯特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农业、园艺方面的著作约20部;
此外,从古叙利亚语、希伯来语翻译过来的有关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的著作也有几十部。
3.大量希腊、波斯、印度典籍被翻译成了阿拉伯文
4.吸收、消化了外来文化并加以创新
《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又名《天方夜谭》。该作讲述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使国王爱不忍杀。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因其内容丰富,规模宏大,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正因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该种数字最终被国际通用的关键节点,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阿拉伯人,现代的欧洲文明就根本不会出现……
——英国学者罗伯特·布雷福特
  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恩格斯则在《德国农民战争》
被阿拉伯人西传至欧洲的东方文明成果,还有哪些?
10世纪后
13世纪末
14世纪
12世纪
棉花
食糖
阿维森纳所著《医典》自12世纪起始终被作为欧洲医学院的教科书使用,代表了当时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医学之王”
拉齐斯的《医学集成》总结了阿拉伯人当时从希腊、波斯和印度等地吸收到的许多医学知识,内容十分丰富,成为医学上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数学
改造并传播阿拉伯数字;创造完整代数学
医学
《医学集成》、《医典》
建筑
文学
《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谭)
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清真寺
麦加清真寺
麦地那清真寺
特点:
圆顶、尖塔、内部装饰以植物和几何图案为主
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印度的数字符号(后来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印度的稻米,棉花,食糖等都是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评价:阿拉伯人将古代东方文化西传,对促进欧洲社会经济发展,摆脱中世纪的神学愚昧起了积极作用。
anlw)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299年?-1922年)
列举世界历史上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波斯帝国(前550~前330?)
亚历山大帝国(前334年-前323年)
罗马帝国(前27年—395年)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
回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程
和平交流
暴力冲突
主旋律
文明交流的方式
玄奘西行
郑和下西洋
古代“和平交往”的典范
寻找文明交流的使者
张骞出使西域
遣唐使
鉴真东渡
课堂练习
1.
“这一宗教将松散的部落文化联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征战、商业、政治、移民等)使各个地区的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度的阿拉伯数字、西方世界的哲学都由该宗教的教徒所传播,并进行完善、总结归纳。”“这一宗教”是指
(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道教
D.
伊斯兰教
D
课堂练习
2.
《阿拉伯文学史》中记载,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给发奋的学生们,并且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材料说明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是
(  )
A.
哈里发重视知识和人才
B.
立足以往文明的基础
C.
阿拉伯人重视吸收东西方文化
D.
国家与社会发展繁荣
C
课堂练习
3.
《医典》继承了古希腊的医学遗产,也吸收了中国、印度、波斯等国的医药学成就,体现了当时世界医学和药物学的先进水平,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具有
(  )
A.
独创性
B.
多元性
C.
阶级性
D.
传统性
B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