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二十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1节: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由于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环境,生活在其中的生物也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特点: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动植物种类多,提供全球70%的氧气。
淡水生态系统
特点:包括河流、湖泊、池塘等生态系统,由淡水水体与其中的生物组成。
●桂林
湿地生态系统
特点: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沼泽是典型。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种类也很多。是生物多样性的发源地。
作用: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森林生态系统
特点:分布在湿润地区,生物种类及数目最多
作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有“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之称。
草原生态系统
特点:大多分布在干旱地区,缺乏高大植物,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农田生态系统
特点: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人们种植的农作物是这一系统的主要成员。动植物的种类少,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低。
城市生态系统
特点: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人是这一系统的主要成员,起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高度依赖和干扰其他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差,易出现环境问题。
●香港
一、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
林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及数目最多。有
“绿色水库”、
“地球之肺”之称。
人工林生态系统
人工牧场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据环境不同分
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湿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连连看
A.湿润地区,生物种类较多
B.干旱地区,生物种类较少
C.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
D.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
E.淡水和淡水生物组成
F.人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
G.消费者主要是人,生物种类较少
练一练
生物圈
是地球上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总和,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范围: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各种各样的生物
小的生态系统可联合成大的生态系统,简单的生态系统可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最后构成一个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二、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的概念:
在一定的时期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着相对的稳定,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较长时间保持动态平衡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数量相对稳定
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生态平衡
动态性
相对稳定性
在草
兔
狐这条食物链中,若把狐大量捕杀,则兔的数量会怎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先增多后减少)
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使生态系统能保持一定的平衡
兔子能无限的增加吗?
1、草长得繁茂,兔的数量短期内会怎样变化?长期呢?
2、这说明了什么?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短期内,兔的数量会增加。经过一段时间,兔的数量又会恢复到原来水平。
人类应该爱护生态系统,合理利用资源。
给我们的启示——
3、如果在草原上过度放牧,会有哪些后果?
4、为什么呢?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过度放牧,草不能及时再生,导致草原的食物网受到破坏,严重时则会造成沙漠化。
A
B
C
D
A
B
C
D
E
F
G
以下两个生态系统哪一个更容易被破坏?为什么?
结论:生物种类越少,生态系统越容易被破坏;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不容易被破坏。
猜一猜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小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制作小型生态系统
生态瓶内,小鱼以绿藻为食,吸收绿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得以生存。绿藻利用阳光和小鱼呼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小鱼排出的粪便由细菌分解后正好是绿藻的肥料。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得以长期生存。
植物的数量越多,其稳定性越强。
思考:植物数量的多少会影响小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吗?
生态平衡的原理
研究发现: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的中的生物多样性有关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就能较长时间地维持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来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忍受程度时,不可避免地要出现生态危机。其破坏因素如下:
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沙尘暴、泥石流等
人为因素:修建大型工程、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
森林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七类生态系统
自动调节能力
食物链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变化
以“甲→乙→丙”为例:
短时间内:如果乙减少,则甲增加,丙减少;如果乙增加,则甲减少,丙增加。
长时间内:如果乙减少,则甲先增加后减少,丙先减少再增加;如果乙增加,则甲先减少后增加,丙先增加再减少。最后各种生物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三、生态农业
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建立了许多人工生态系统,你了解吗?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通过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农业生态体系。
既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也能维持农业发展的持续性,因此是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优点:生产效率高
缺点:受人类控制,生态环境可能会遭到严重破坏;生物种类少,自我调节能力差。
蚕、桑、鱼塘
生态农业示意图
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且有利于保护环境
一、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1、水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2、陆地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
二、生态平衡
1、概念: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着相对的稳定的状态。
2、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三、生态农业
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且有利于保护环境。
1、生物种类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2、海洋中的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主要是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
)
A.氧气
B.阳光
C.营养物质
D.生存空间
B
B
3、一块沼泽地可以看作是一个(
)
A.荒漠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湖泊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4、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池塘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
B.草原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D
A
B
6、生态平衡是一种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稳
定状态。
7、生态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能力。
动态的
相对的
自我调节
思考:为了确保农业生产获得丰收,应该多施化肥和农药。从维持生态平衡的角度,阐述这样做可能带来的后果。
多施化肥会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不利于农业生产,并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多施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同时会杀死害虫的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