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6 07:5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
积累运用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看护(kān)
酝酿(niànɡ)
黄晕(yūn)
发髻(jì)
繁花嫩叶(nèn)
B.粗犷(guǎng)
棱镜(líng)
嘹亮(liáo)
贮蓄(zhù)
淅淅沥沥(xī)
C.着落(zháo)
池畦(qí)
莅临(wèi)
草垛(duò)
咄咄逼人(duō)
D.花苞(bāo)
竦峙(sǒng)
薄雪
(báo)
静谧(mì)
倾盆瓢泼(qīng)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抖擞
健壮
赶趟儿
迫不急待
B.铃铛
干燥
绿茵茵
稀稀疏疏
c.高渺
竦峙
痒嗦嗦
日异增多
D.屋檐
枯藤
金灿灿
夜狼自大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敦煌所在的古丝绸之路,________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________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作为古丝绸之路上多元文明交融互鉴的结晶,________属于中国,但________是属于世界的。
A.
与其
不如
敦煌学
敦煌
B.
只有

敦煌学
敦煌
C.
不仅
而且
敦煌
敦煌学
D.
或者
或者
敦煌
敦煌学
4.
某同学读完《神奇的成语》后,写了下面语段,请你帮他选出空格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成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其内容


丰富多彩。无论是对历史的广泛采撷,还是对语言的高度概括,都让人


穿过风云变幻的岁月,我们与美好的文字

感悟其中的生活智慧,思索其中的人生哲理,我们在赞叹它多姿多彩的同时,也领悟到人生的千姿百态。
A.
①包罗万象
②眼花缭乱
③不期而至
B.
①包罗万象
②叹为观止
③不期而遇
C.
①轻描淡写
②叹为观止
③不期而至
D.
①轻描淡写
②眼花缭乱
③不期而遇
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第12版《新华字贵》收录了“拼购”“刷屏”等网络词语,意味着一些网络词语被更广泛地使用和接受。
B.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环境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
C.
三亚国家水稻公园示范点的“超优千号”杂交水程,平均亩产1004.83公斤,比预测亩产量多了约100公斤左右。
D.
有识之士认为,能否科学设计家庭作业是实现家校良性互动、家庭作业回归育人本位的重要条件之一。
6.下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A.:


:“
B.、


,“
C.?


:“
D.、


,“
7.“更为重要的是”这句话是从下面介绍“中国古代数学”的语段中抽出来的,若还原的话,放哪一处最恰当?(

数学在中国古代称为算术,[甲]算术又称为算学、算法,宋元开始使用“数学”一词。[乙]中国古代数学积累了不少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丙]这些方法背后的思想对当今的数学研究仍有启迪作用。我们反对随意拔高古人,盲目自大的作法,[丁]也反对不顾事实,贬低中国数学的错误态度。
A.

B.

C.

D.

8.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A.
教室里,一位同学语文书找不到了,于是大喊道:“谁拿走了我的语文书,是不是不想活了!”
B.
疫情防控期间,小明打电话约你出去玩,你回答:“特殊时期不宜出门,待将来疫散,我们再一起去看海吧!”
C.
周日早晨,我一睁眼已是八点了,看到妈妈边洗衣服边收拾屋子,心疼地说:“妈妈,您休息一会,今天我来帮您。”
D.
进了商店,我对老板说:“老板,给我来一瓶
‘脉动’饮料好吗?谢谢!”
9.对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尾字讲求平仄,上下联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有同学拟写了描绘鸭绿江风光的上联“风轻一江拂碧水”,请选出作为其下联最恰当的一项(

A.
雨歇千鸥伴彩云
B.
一轮红日染朝霞
C.
雨奇两岸笼烟雾
D.
碧波千顷浮翠岛
10.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小说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B.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朝阳沟》等。
C.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D.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二十四节气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词鉴赏
赏析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写景诗表达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展示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广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不仅写景逼真,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1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成化丁酉,王端毅公恕来巡抚云南,不挈僮仆,惟行灶一,竹食箩一,服无纱罗,日给惟猪肉一斤,乳豆二块,菜一束,酱醋水皆取主家结状,更无所供。其告示云“欲携家僮随行,恐致子民嗟怨,是以不恤衰老,单身自来。意在洁己奉公,岂肯纵人坏事”云云。人皆录辞而焚香礼之。
1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更无所供(

(2)其告示云(

14.
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因此不顾及自己年老体衰,未成家就前来。
B.
因此不顾及自己年老体衰,独自一人前来。
C.
因此不照顾年老体衰的家人,独自一人前来。
D.
因此不照顾年老体衰的家人,未成家就前来。
15.
从文中看,王恕不带家僮随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文章体现了王恕“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三)16.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17.根据名著内容填空。
在我们读过的名著里,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各不相同。在《_________》中,一位苦心孤诣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我”准备去看五猖会,父亲却突然要求“我”_________(填事件),让“我”失去了看戏的兴致。
四、综合性学习
18.下面是河北省园博园中的四块广告牌,请从中选出一则你最喜欢的公益广告词,并说明理由。
我选_______中的广告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济南的冬天》,完成下面小题。
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9..下列对本文的结构形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式
20.下列对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小摇篮”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小山围城的特殊地形使济南的冬天温暖。
B.“可爱”“低声”“说”等词赋予了小山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了小山的可爱温情。
C.通过作者的想象,写出了小山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喜爱之情。
D.运用语言描写,将济南周围的小山写得很有温情,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
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B.第④段用自下而上的空间顺序,勾勒了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画,突出了雪后山景之“妙”。
C.第⑥段的加点词“绿的精神”指水藻生机勃勃,富有生气的样子,表现出了济南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D.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了济南冬天的山水之美,又寄寓了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二)阅读《听雨》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听雨
王继怀
①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
②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小溪里的水涨了,村子里池塘满了。雨后山间草木新,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一阵清风吹来,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③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
④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老屋顶上的黛色瓦片,长满青苔的橡子,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都被山间云雾缭绕着。空中飘落着雨丝,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雨中穿来穿去,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断大山里的这挂雨帘。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
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宋代大诗人陆游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昏灯,听着雨声写下了“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的诗句;南宋词人竹山先生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听雨,《虞美人·听雨》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写尽了他难以化解的愁思。
⑥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这位华侨是我的同乡,他得知我来到西班牙,特意到宾馆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他说他到马德里已经20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此地的气候水土、生活习俗,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已把马德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却愈来愈浓,只要有家乡人来马德里,他知道了都会来见一见,聊一聊。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
⑦在繁华的都市,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推开窗,听着雨声,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夜,我听的是雨声,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
(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
22.
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故事?请结合文章③~⑥段的内容概括。
23.
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
24.
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听雨”引发了作者的“浓浓乡愁”。
25.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开头“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触动了作者的情思,引发了作者的回忆和联想。
B.
第②段从视觉、嗅觉角度描绘了家乡雨后山村美景,充满了田园气息,宛如一幅水墨画,令人神往。
C.
第③段写母亲“必教育我一番”,但“我”会依然如故,认为母亲的教育很是多余,表现了“我”倔强的性格。
D.
第⑤段写古人听雨,极力赞美了古人对雨的热爱,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加文章的诗意美。
E.
文章以“听雨”为线索,在描写与叙述中,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情感,感情真挚,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六、写作
26.
以“做一个阳光男孩”或“做一个阳光女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记叙、抒情、议论皆可,文体特征鲜明;(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答案
一.积累运用
1.
【答案】D
2.【答案】B
3.
【答案】C
4.
【答案】B
5.
【答案】B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D
二、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词鉴赏
11.D
12.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
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13.①另,另外


14.
B
15.

担心引起百姓抱怨

洁己奉公
(三)16.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答案】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名著阅读
17.【答案】
傅雷家书
背书(背《鉴略》)
四、综合性学习
18.【答案】
①示例:甲:用词典雅,而且押韵,富有文化气息,具有良好的宣传效果。
②示列二: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
示例三:丙: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提示人们要爱惜花草树木。
示例四:丁;用平实的语音提示我们要珍爱环境,浅显易懂,明白晓畅。
五、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济南的冬天》,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
19.C
20.D
21.B
【解析】
(二)阅读《听雨》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22.
儿时的“我”在雨中漫步,享受雨中的惬意;“我”在檐下看雨听雨,感受山中雨的气息;古代文人听雨写下名篇佳句一位华侨录制家乡雨声并时常聆听。
23.
这些动词描写雨落下的各种声音以及带给作者的美妙感受,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中雨声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雨声的迷恋和陶醉。
24.
今夜听雨让作者回忆起儿时听雨的情景,再现了故乡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古代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让作者感受到了听雨带来的愁思;海外华侨听雨思乡的往事,引起了作者强烈的共鸣。在回忆与联想中,“听雨”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升华为浓浓的乡愁。
25.CD
六、写作
26.
【答案】例文
做一个阳光女孩
我,一个16岁的少女,拥有火有般的蓬勃朝气,钢一般的坚强意志,是一匹不肯服输、不怕挫折的骏马。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有多少次跌倒,就多少次爬起。我用执著的画笔涂画自己的人生,就像那一次……
那是一次考试,而我又创下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成绩,我懊悔,我自责,我甚至恨自己,为什么那么不争气……所有的痛苦,所有的自责,字化作那无情的泪水,流过我冰冷的心……
“跌倒了,爬起来!”抬起头,只见老师站在我的面前。“怎么,这点小困难就把你吓倒了?乐观一点,人生怎么可能天天都有阳光,日日都有云彩呢?经历了阴云和暴雨,阳光、云彩不是更加迷人吗?这点失败算什么?它只是你人生中一粒小小的垫脚石。只要你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拼搏,又何愁成功不会降临呢?”“老师,……”我看到老师的眼里充满了肯定与期待。
的确,成功只垂青那些不怕困难,执著追求的人。不经过火的锻炼,又怎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如果在这点困难面前我就倒下,我又是何等懦弱。跌倒了,又怎样?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后,一蹶不振。如果在错过阳光时我哭泣,那么我又要错过群星了。
正确面对失败,让我更加看清自己,我便不会泪蒙双眼,在错过阳光后又失去了月光,在失落秋天后,又荒芜春天。跌倒算什么?切莫垂头丧气,即使我失去一些机会,我还拥有未来,那么,跌倒了,又怎样?咬咬牙,爬起来。
我坚信,我永远是个阳光女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