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秋天的怀念
积累运用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瘫痪(huàn)
侍弄(shì)
捶打(chuí)
唰唰啦啦(suā)
B.憔悴(chuì)
诀别(jué)
淡雅(yǎ)
整宿整宿(xiǔ)
C.烂漫(màn)
高洁(jiē)
悄悄(qiāo)
絮絮叨叨(xù)
D.仿膳(shàn)
鲜血(xuè)
砸碎(zá)
泼泼洒洒(pō)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爆怒无常。
B.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往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D.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①花是好看的,花粉也令空气中
着痒酥酥的香味。
②为了改善校园周边环境,城管大队最近
了学校周边违规摆放的小摊点。
③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的
,意境会更加鲜明。
④语文老师通知,“传统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交稿于7月1日
,请同学们踊跃参加。
A.
饱含
整治
感染
截至
B.
包涵
整顿
感染
截止
C.
饱含
整顿
渲染
截止
D.
包涵
整治
渲染
截至
4.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非典期间人人都对其谈虎色变,听到疫情解除的消息个个都喜出望外。
B.
这个难题困扰得他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C.
清晨,我站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看着五星旗冉冉升起,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D.
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而有的同学却对视力保护的重要性不以为然。
5.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B.
春天到来,公园里游客如织,聆听着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感觉特别惬意。
C.
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
D.
通过参观伍先华故居,我感受到革命先烈甘洒热血的英雄主义情怀。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B.“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C.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D.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7.在下文的横线处接续句子,最合适的一项(
)
A迷路时,最好的方式不是抓阄求神、原地纠结,而是走好正在走的路。B走着走着,就会遇到新的风景,然后根据新环境再作判断。时间久了,方向就有了。方向不是选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C方向不仅来自于选择,而是可以来自于创造:方向甚至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时在变的。因此,什么是方向?D把当下的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做成自己喜欢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因此,方向不是选择,是创造。
B.
方向怎么会是咔嚓一下子蹦出来的呢?
C.
这就是你的方向。
D.
人有了方向才会全力以赴。
8.下面对《秋天的怀念》的描写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景物描写,“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暗示了自己当时悲凉的心情;同时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又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做了铺垫。
B.“
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动作描写,这是写“我”脾气的变化无常的举动。
C.“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语言描写,连用两个“我”,强调了母亲对两个孩子的难以割合和深深牵挂,更加突出母爱的伟大。
D.
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这是外貌描写;“憔悴”意为脸色不好,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写出了母亲的耐心和慈爱,细腻地刻画出了母亲在自己病重期间仍一心为儿子着想的无私与伟大,暗含着自己的感动之情。
9.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B.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常见的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如《春》《秋天的怀念》等。
C.
廿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依次指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
D.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霜”通常出现在秋、冬、春这三个季节。
下面诗句中不是描写秋季的一项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D.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课文内容理解
11.《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怀念母亲的
(体裁),作者以追忆的形式,以
为线索展开叙事,用朴实的文字和平常的话语,写出了
,也对
进行了深刻反思。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疾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2.文章用“秋天的怀念”作为题目,有何好处?
13.赏析句子。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2)赏析句中加点字。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14.朗读第②段画线句时,你把重音放在了哪个词上?为什么这样处理?
15.文章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联系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附加题
16.在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宣传活动中,有同学画了下面这幅漫画。如果为画中的人物配一句话,下列与漫画情境匹配且寓意最深刻的一项是(
)
A.
水开啦,怎么办?
B.
妈妈,快,水开啦!
C.
水开啦,可是,热水瓶呢?
D.
我长大了,这点小事可难不倒我!
17.名著阅读填空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金叵罗,颠倒淋漓意,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以上文段出自______(作者)的散文集《______》。该散文集中的《______》文,饱含了作者对一位潦倒同乡旧友的思念和同情;另一文《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
答案
积累运用
1.
D
2.
D
3.
C
4.
D
5.
D
6.
B
7.
A
8.
D
9.
C
10.
D
二、课文内容理解
11.【答案】
散文
看花
母爱的深厚
生命和生存问题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12.文章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处有四点:①文中两次写到“秋天”,秋天是背景,文中写景、叙事、写人都和秋天有关;②“秋天”也是“我”不幸遭遇、黯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④这个题目抒发了“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13.
(1)运用动作、神态描写,“悄悄地”、“偷偷地”细腻地写出母亲的小心翼翼,她怕自己的情绪或措辞刺激到烦躁的儿子(或让因病而烦躁的儿子尽情发泄);却又不放心儿子,体现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2)“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恨的心情。
14.示例:我放在了“整宿整宿”上。这样更能突出了母亲疼的时间之长、疼痛之剧烈,更能表现母亲的病情之严重,“我”的歉疚自贵之深。
15.第一个“好好儿活”表明母亲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也是在鼓励自己要战胜病魔,让人感受到母亲的坚忍和母爱的深沉无私。第二处的“好好儿活”既是母亲临终前的无尽的嘱托,又是“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寻与思考,即永不放弃,顽强执着地活出有意义的生命。
四、附加题
16.【答案】B
17.【答案】
(1)
鲁迅
(2)《朝花夕拾》
(3)《范爱农》
(4)迎神赛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