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散步
积累运用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信服(fú)
分歧(qí)
取决(jué)
各得其所(de)
B.一霎(shà)
粼粼(lín)
咕咕(gū)
挺然屹立(tǐng)
C.熬过(áo)
委屈(qu
)
拆散(chāi)
烟消云散(sàn)
D.桑树(sāng)
水泡(pāo)
背起(bèi)
散兵游勇(sàn)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C.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爪,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D.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无论是昔日的五连冠,还是如今的一次次绝地反击,中国女排都________了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女排精神是体育人为中华民族奉献的________精神财富,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相信女排精神必将代代相传,________中国人民不断书写新的传奇。
A.
传承
宝贵
鼓舞
B.
传承
贵重
鼓动
C.
传达
宝贵
鼓动
D.
传达
贵重
鼓舞
4.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每个人都要根据他们的能力安排工作,让他们各得其所。
B.
我既想看球赛,又得写作业,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呢?
C.
新型毒品让人防不胜防,禁毒教育刻不容缓,广大青少年应当认识毒品危害,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D.
穿上红马甲的校学生会干部来到餐厅维持秩序,在他们的帮助下,就餐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5.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B.
春天到来,公园里游客如织,聆听着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感觉特别惬意。
C.
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
D.
通过参观伍先华故居,我感受到革命先烈甘洒热血的英雄主义情怀。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C.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D.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手写汉字作为母语表达的基本能力,随着其实用功能的淡化而弱化。可以想象,在快节奏、高频率的信息表达时代,______________。其实,______________,就像空气和水。单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______________。问题是,______________,正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忽视空气和水的存在一样。
①越是基础的,很可能越重要
②越是基础的,就越容易被忽视
③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都相当于空气和水
④手写汉字已经被忽视到了何种地步
A.
④①③②
B.
①②④③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②③
8.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记叙)
B.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描写)
C.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记叙)
D.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议论、抒情)
9.下面对《散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文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同橄榄一般,越嚼越觉得有滋味。
B.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C.文章在选材上颇有特色。作者运用“大笔勾勒”的写作手法,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所表现的意蕴却发人深思。
D.
文中的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在轻描淡写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和深刻的哲理,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10.下面诗句中不是描写初春景象的一项是(
)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B.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宋
张来《春日》)
C.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D.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
韩愈)
二、11.课文理解
(1)《散步》的作者是
,本文是他的一篇
,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
”。
(2)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线索可以是
,可以是
,可以是
,可以是也可以是
《散步》这篇文章的线索是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2.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C.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D.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3.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14.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对南方田野初春景色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散步》主要写儿童的世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C.《散步》中发生了分歧后,写了祖孙三代人的活动,突出写到的是“我”的心态。
D.《散步》的结尾那句“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话,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15.一家人散步时产生了分歧,这部分能否删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四、附加题
16.李云撰写的青春寄语是一副对联,请帮他删改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应惜青春铸伟业
下联:莫叹白发苍苍悔余生
17.名著阅读填空
童年是生命的底色,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许多篇章都表现出儿童的天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____、折腊梅花等情节,表现出儿童对大自然的亲近;《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对《山海经》的渴望,表达了儿童____;《狗·猫·鼠》中追忆童年时救养一只可爱____的经历,流露出儿童对弱小者的同情;《____》中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痛苦,抒发了儿童对自由成长的渴望。
答案
积累运用
1.
B
2.
C
3.
A
4.
D
5.
D
6.C
7.A
8.C
9.C
10.D
二、11.课文理解
【答案】
莫怀戚
散文
形散神聚
核心人物
核心事
时间地点
作者的情感变化
散步这件事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
12.C
13.景物描写。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惜。
14.B
15.不能删去。这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主旨的需要,母亲决定走小路是对孩子的疼爱,我尊重母亲的决定是对老人的尊重,更好的表达了尊老爱幼的浓浓亲情。(意思相近即可)
四、附加题
16.【答案】莫叹白发悔余生
17.【答案】
拔何首乌
对未知的好奇
隐鼠
五猖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