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共36张PPT)+素材 +练习(有解析 )】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共36张PPT)+素材 +练习(有解析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15 22:26:50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沪粤版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问题1:把凸透镜靠近课本,观察课本上的文字,你会发现文字的像与原字有什么不同?
可以观察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像
问题2:在房间里面对窗户而立,如图移动凸透镜的位置,你能否透过凸透镜看到窗外景物清晰的像?
可以观察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像
新知讲解
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提出问题:
这两个实验我们都是用凸透镜来观察物体,但是观察到的像的特点不同,利用凸透镜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猜想与假设
窗外景物离凸透镜比较远,书本离凸透镜比较近,成像情况不同,说明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三)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
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火柴
物距u
F
2F
F
2F
像距v
光屏
物距:物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
光心
像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了解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
2、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3
、将蜡烛烛焰的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处同一高度,
目的是使蜡烛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即三心一线)。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0
f=10cm
f
2f
4、移动蜡烛,同时调节光屏位置,在光屏上分别找的缩小和放大的像,记下各种成像时的物距U和像距,填在表格中。
u

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0
f=10cm
f
2f
f<u<2f

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像
5、当物距u<f时,移动光屏能找到像吗?这时请移去光屏直接用眼睛透过透镜观察烛焰,找一找像在哪里?并记录像的特点。
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0
f=10cm
像在物体的同侧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0
f=10cm
f
2f
6、当U=2f时,你将观察到什么样的像?
7、当U=f时,凸透镜还能成像吗?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0
f=10cm
f
2f
u=f时,凸透镜不成像
物距(u)
像的性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f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五)分析与讨论:
1、实验记录
(1)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在哪儿?
(2)凸透镜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在哪儿?
(3)什么情况下,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情况下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侧?
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是缩小像和放大像的分界点
成实像时物像异侧
成虚像时物像同侧
2、归纳
(4)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什么情况下光屏上得不到像?
A、没有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
B、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烛焰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不会会聚成像.
C、蜡烛在焦点以内成的像是虚像。
D、蜡烛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但离焦点太近,成像太远,光具座不够长。
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5)哪种情况下凸透镜成虚象?
物距小于焦距
(6)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是怎样变化的?像怎样变化?
1、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LED灯、光屏换成带有方格的光屏
①蜡烛换成LED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便于比较像的大小
(六)实验拓展
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成像稳定、形状直观、亮度高、减少污染等
2、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光屏上能否看到像?
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3、当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缩小的实像时,对掉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还能成像吗?
能,根据光路可逆,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4、小王实验时,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___________方:,为了使烛焰的像能呈现在光屏中央,那么接下来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将蜡烛向上调(或凸透镜向下调)

5、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撤去光屏,还能看到像吗?简要说明观察该像的方法。
眼睛在光屏原来位置后侧某一区域向凸透镜方向看.
6、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透镜上爬了一只蚂蚁,在光屏上能否看到蚂蚁的像,为什么?
不能,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不成像.
7、利用现有器材,如何探究凸透镜成像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是否左右颠倒。
用嘴轻轻的吹烛焰使其向左或向右摆动.然后观察光屏上烛焰像的变化情况
课堂练习
 
1、(2021内蒙古包头).某同学用蜡蚀、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器材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1)该实验需要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节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烛焰的像在光屏中央
(3)实验过程中,飞来一只小昆虫落在凸透镜上,光屏上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小昆虫的像。
不会
(2)实验过程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的实像。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只需把光屏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放大
左(靠近凸透镜方向)
2、(2021广西贺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10cm处,保持凸
透镜的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10cm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所成清晰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相同
C.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D.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逐渐变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向下移动
B
3、(2021青海).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小,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B
4、(2021天津)(多选).在硏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图中光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光屏一定位于60~70cm刻度之间
D.
光屏一定位于70~90cm刻度之间
A,C
5、(2021山东枣庄)关于放大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放大镜的镜片就是一个凸透镜
B.
放大镜所成的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
C.
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正立的虚像
D.
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倒立的实像
B
6、(2021河北)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时,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同一水平高度。
(2)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等大清晰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_______
cm。
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
10.0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45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小明观察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蜡烛和光屏均向左移动合适的距离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在(2)实验基础上,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缩小清晰的烛焰像,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凸透镜右侧合适位置直接观察
7、(2021湖南长沙)小伟让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到光通过透镜后会聚在光屏的点F上(如图甲),这个点离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10.0cm,小伟想用光路图记录这一现象,请帮他在甲图中把光路图补充完整;小伟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把这个凸透镜固定在零刻度线的位置不动,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他把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把光屏向__________移动,光屏上才会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

缩小
8、(2021广西贵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实验中,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然后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近视眼镜片,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_凸透镜。
同一高度
远离
课堂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像
u

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
f<u<2f

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像
u=f时,凸透镜不成像
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作业布置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7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5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课堂练习
1、(2021湖北十堰)小华在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他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2、(2021湖南常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cm<f<15cm
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
3、如图所示,把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焦点6cm处,则蜡烛通过该凸透镜所成的像(  )
A.
一定是倒立的
B.
一定是正立的
C.
一定是放大的
D.
一定是缩小的
4、(2021四川眉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刻线处,通过移动蜡烛和调节光屏的位置来进行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蜡烛移到刻线处,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蜡烛移到刻线处,光屏上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
C.将蜡烛移到刻线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D.将蜡烛从刻线处移向刻线处的过程中,光屏上呈现的像会变大
5、(2021山东东营)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焦距为20cm
B.物距为5cm时,可以通过移动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
C.物距为15cm时,成放大的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
D.物距由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一直是变大的
6、(2021山东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

①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②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③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向左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④把蜡烛移至处,透镜保持不动,右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A.
只有①②正确
B.
只有①③正确
C.
只有②④正确
D.
只有③④正确
7、(2021江西)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如图所示位置,移动光具座上的光屏得到一清晰像(光屏未画出),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10cm
B.
20cm
C.
30cm
D.
40cm
8、(2021年上海)凸透镜成像,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能成像的性质是(

A、放大实像
B.放大虚像
C.
等大实像
D.缩小实像
9、(2021吉林)在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需要出示“吉祥码”,扫描“吉祥码”的摄像头相当于___________透镜,当摄像头远离“吉祥码”图片时,所成像的大小会变___________。
10、(2021福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______;
(2)如图甲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可以推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到______cm
刻度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______、倒立的实像;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如图乙所示位置。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是______;(填序号)
①光屏下调
②蜡烛上调
③透镜上调
(4)实验中,光屏上成模糊的像,如果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往凸透镜方向靠近,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如果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上述现象说明凹透镜对光具有______作用。______视眼的矫正与上述成像过程类似。
11、(2021江苏扬州)“一双好眼睛,能更好地探索未来”,小丽了解到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她对这一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
(1)首先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A照射,如图甲所示,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2)然后适当调整凸透镜A和光屏的位置,移动蜡烛,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接着她将凸透镜A换为焦距稍大的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蜡烛,使烛焰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可见小丽研究的问题是:当凸透镜成实像时保持______距离不变,探究______的关系;
(3)通过探究发现,当人眼观察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变______。
12、(2021湖北武汉)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蜡烛和凸透镜放置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将光屏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______、______立的实像;
(2)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向左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清晰的实像
②向左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③向右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④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
(3)如图乙所示,F表示凸透镜的焦点,S表示烛焰,S′表示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SA经过凸透镜之后的光线。______
13、(2021广东深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透镜移至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________cm;
(2)若蜡烛、光屏和透镜如图乙所示,想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那么需要将光源向
___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除了要将光源移动以外,还需要将光屏_______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1、B
解析:由图可知,物距为35.0cm﹣5.0cm=30.0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故选:B。
2、A
解析:AB、蜡烛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15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的位置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即2f>15cm>f,30cm>2f;所以15cm>f>7.5cm,故A正确,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C错误;
D、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将物距和像距互换,此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3、C
解析:该透镜焦距12cm,两倍焦距为24cm。蜡烛距焦点6cm,有可能离透镜12cm+6cm=18cm,此时位于该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也有可能离透镜12cm-6cm=6cm,此时位于该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4、D
解析:
A.将蜡烛移到刻线处,物距为40cm,大于两倍焦距,故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将蜡烛移到刻线处,物距为5cm,成的是虚像,光屏上无法承接,故B错误;
C.将蜡烛移到刻线处,物距为15cm,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故成像特点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故C错误;
D.将蜡烛从刻线处移向刻线处的过程中,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故光屏上呈现的像会变大,故D正确。
5、C
解析: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20cm
时,所以f=10cm,故A错误;
B、当u=5cm时,u<f,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光屏上得不到像,故B错误;
C、当u=15cm时,此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故C正确;
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变大,像距应该变小,像变小,故D错误。故选:C。
6、B
7、A
解析:蜡烛在光屏上成的像是实像。当物体距凸透镜大于凸透镜一倍焦距时,即可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此时,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所以,此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小于30cm的,10cm、20cm都是有可能的。若其焦距为10cm,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像距小于二倍焦距且大于一倍焦距,即光屏位置在标尺的70~80cm刻度线之间;若其焦距为20cm,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则像成在二倍焦距以外,即像与透镜的距离大于40cm。但透镜到光具座右端的距离只有40cm,此时像成在光具座右端以外了。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8、D
9、①.

②.

10、
①.
同一高度
②.
50
③.
缩小
④.

⑤.
发散
⑥.

解析:(1)为了是蜡烛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该将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2)如图甲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可以推断,
u1=v2=40.0cm-20.0cm=20.0cm
v1=u2=70.0cm-40.0cm=30.0cm
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到刻度尺上的刻度为
70.0cm-20.0cm=50.0cm
如图甲所示,光屏上呈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缩小、倒立的实像。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变短,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要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可将蜡烛上调、将光屏上调或将透镜下调,故①③不符合题意,②符合题意。
故选②。
(4)实验中,光屏上成模糊的像,如果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往凸透镜方向靠近,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说明此时像呈现在原来位置的前侧,与近视眼类似。如果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说明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11、
(1).
10.0
(2).
光屏到凸透镜
(3).
远近不同物体成清晰的像与凸透镜焦距
(4).

解析:(1)图甲中,用平行光正对位于10.0cm刻度处的凸透镜A照射,在位于20.0cm刻度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f=20.0cm-10.0cm=10.0cm
(2)小丽提出的问题是“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蜡烛相当于物体,因为眼球的前后距离是不变的,故乙、丙两图中保持光屏到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改变了凸透镜的焦距,调整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这一过程中,保持了光屏到凸透镜距离不变,探究远近不同物体成清晰的像与凸透镜焦距的关系。
(3)当人眼观察近处物体时,物距减小,若晶状体的焦距不调节,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像距会变大,所成的像会位于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像前移到视网膜上,则通过晶状体的光线要更加会聚,所以晶状体的凸度要变大,焦距要变短。
12、
(1).
缩小
(2).

(3).

(4).
解析:
(1)]如图所示,物距大于像距,所以蜡烛经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由上一小题可知,蜡烛经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像距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光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大于10cm小于20cm。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则光屏处于新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
(3)由图可知,像和物体都处于主光轴上方,所以像是虚像;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连接S’S并延长,与主光轴的交点O即为光心,由此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延长光线SA,与凸透镜的交点即为该光线的入射点,将像点S’与入射点相连并延长,即为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作图如下:
13、(1)8.0
(2)右
靠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