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把握地理中考命题特点
提高地理中考复习质量
.
1.下面是小云和她的同学暑假期间到我国不同地区观光旅游所拍摄的照片,根据图1及相关介绍回答问题。(福州2007中考21题)
典型试题:
(1)小云所说的“雪域高原”指的是________高原,该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铁路的建成,结束了西藏不通火车的历史。
(2)小军看到的美丽草原位于________高原,当地是我国________族(少数民族)的聚居区。
(3)小刚所看到的一望无际的麦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当地的耕地类型以________(旱地或水田)为主,我国旱地和水田的分布大致以________(山脉)——________(河流)一线为界。
(4)小红所到的鱼米之乡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________地区,该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根据照片说出该地区在自然或人文方面的一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本题注重情景创设,以观光旅游所拍摄的照片配以优美、简洁的描述语言为情景,描绘出四大地理区域的独特景观。重点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不同的自然环境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青藏地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高寒”是该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以畜牧业为主,其中内蒙古为温带草原牧场。秦岭——淮河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地理差异明显,由于降水量的差异,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为小麦;而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本题综合性强 。 照片及优美、简洁的描述语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同时考查了学生通过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答题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
以读图为载体,考查基础知识和能力是地理中考命题的最大特色。
体现地理中考突出基础性及注重综合性的价值取向
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07年娄底中考题)
材料一:中国的飞速发展正在重塑世界经济秩序。 然而,中国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可能既不是经济问题也不是政治问题,而是环境问题。
材料二: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中心主任,中国问题高级研究员伊丽莎白女士在《河流变黑》一书中估计,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大约占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到12%。
材料三漫画
典型试题:
(1)发展中的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从文中找出依据…………………..。
(2)材料三揭示的主题是………………….,除此之外,长江流域面临此类问题的其他表现有……………………………(写出两个即可),你认为,解决办法有………………….。
(3)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治理的生物措施是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就这一问题,许多老百姓有自己的困惑:
①黄土高原是否应该全部退耕
②退耕的土地是否应该全部种树
请你任意选择一种观点发表你的看法。
评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也成为历年地理中考命题的一个重点。中国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和关注还有待加强,而且必须加强,因为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到12%。图4中揭示的主题是长江的含沙量正在增大,这就是上游地区破坏植被的后果。长江流域面临此类问题的其他表现还有水污染、酸雨危害、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蓄水量减少等;解决的办法是建设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退田还湖,防止和治理水污染。关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具体措施,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考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只要答案合理就可以给分,这也是地理中考命题追求探究性和开放性的一个特点。
注重考查创新意识,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试题要灵活开放,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便于创造性的发挥。
注意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体现增强探究性及坚持教育性的中考命题价值取向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典型试题:
(1)图中Ⅰ、Ⅱ所在地区分别是我国四大区域中的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地区。两地区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图中信息反映出两地区所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____资源丰富。
(2)Ⅰ地区从① ② ③地表植被呈现出的变化是( )(填下列选项代号)
A.草原—森林—荒漠 B.草原—荒漠—森林
C.森林—草原—荒漠 D.荒漠—草原—森林
(3)青藏铁路的起点是____________省的西宁,终点是________自治区的拉萨。主要经过的地形区是____高原。
(4)自青藏铁路全线开通以来,当地旅游人数迅速增加。你认为当地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对自然环境会有什么样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该题综合性较强,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突出体现了”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一条课程内容标准.且体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典型试题:
5、(2008年盐城市中考试题)2008年5月27日11时02分我国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该卫星的发射将为我国防灾减灾提供有力的支持。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11-13小题
11.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冰冻雨雪灾害,该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12.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A.沙尘暴 B.洪涝 C.火山 D.海啸
13.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在该地区的卫星云图上有利于抗震救灾的颜色是
A.蓝色 B.白色 C.绿色 D.红色
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体现时代性的中考命题价值取向
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学科知识的结合,是地理中考命题的永恒不变的主题
图6
图7北京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图8
21.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8月8日至8月2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举行。读图6、图7、图8,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北京的主要城市职能是全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图8是北京奥运会比赛的主场馆建筑,名称是____________。
(2)北京大致位于40°N,属_________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_________,冬季_______。
(3)如果有机会去北京,你最想参观哪两个名胜古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008年5月8日上午9时17分,北京奥运“祥云”火炬成功登顶珠峰,首次实现了奥运圣火在世界之巅的传递。读图9,回答问题。(6分)
图9
(1)圣火登上的珠穆朗玛峰是_________山脉
的主峰。图中①是________自治区。
(2)图中铁路线是____________铁路,主要经的地形区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_________高原。
(3)图示区域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农业
生产以_____(畜牧业或种植业 )为主。
中考命题价值取向
以学生为本,切实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严格依据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命题,不出难、偏、怪题,力争追求“五性”。
突出基础性
增强探究性
注重综合性
坚持教育性
体现时代性
提高地理中考复习质量
一、研读《考试说明》、突出重点
(中国区域地理的重要性:在中考中的地位、为高中地理提供案例来源。)
可以明确方向-----目标明确,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有利于把握重点、难点。
四大地理区域
加强对“双基”的考查,同时突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以及与高中地理教学接轨核心知识的考查
体现区域特征的差异性与综合性
体现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北 京 市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简要评价区域的地理位置。
加强对“双基”的考查,突出初中地理主干知识与高中地理教学接轨核心知识的考查
长期的热点:首都(城市职能)、“奥运经济”、城市发展与古建筑保护问题、城市交通与环境保护问题
学习方法指导——学会初步分析城市区位
“活动”
新 疆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突出的内陆干旱环境
与西北地区的结合
与“西气东输”工程的结合等(注重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及对国家经济建设新成就的关注。)
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前店后厂)
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运用资料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注重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及对国家经济建设新成就的关注---改革开放30周年
外向型经济典范
高中地理“产业转移”、“工业区位”的案例来源
台 湾 省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明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力求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乡土地理问题入手,增强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注重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关注。
(海峡西岸)
地理位置
北回归线以南
西南边陲
热带季风气候
热 带 雨 林
风土民俗
异国风情
丰富的旅游资源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西 双 版 纳(旅游业)
根据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黄土高原与长江沿江地带
突出人地关系和资源环境问题的考查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及脆弱的生态
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带、城市群、水污染及酸雨等生态问题
重点知识应反复强调,注重归纳总结,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应用。要围绕主干知识来重点选题、做题。
二、重视教材、宏观把握
复习的重心应该放在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把知识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融合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地理教材的内容进行梳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字、图表等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整理、概括、总结规律、分析联系、比较异同、归纳特征等。
三、重视图表,讲究方法
图与图的联系
根据图与图之间内在的地理逻辑,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地把各章零散的知识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逐步形成对整本教材的总体性的把握,构建比较系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
逐步培养学生“以文释图”,“以图释文”和“以图释图”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充分利用“活动”课文中的图文资料,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四大地理区域的空间分布。)
以简要示意图像为线索进行综合复习,教会学生将地理知识点在示意图上串起来。 (简要示意图------以长江为例)
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是:
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某一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前者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后者有某一区域的人口分布和发展、经济部门的地域分布、环境和发展问题、文化的地域特征等。
对比分析法: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即差异性。认识区域间差异的有效方法是比较的方法。
例如: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自然、人文方面的比较
综合归纳法:区域特征是建立在对区域整体性与差异性总结的基础上,是对一个区域的地理概貌的高度概括。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某一区域的地理特征。
例如: 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南方地区的“暖湿”等。
四大地理区域的复习
四大区域的学习关键一是抓住区域主要特征,二是对比区域之间的主要差异,三是掌握区域之间分界线。首先是自然环境的差异,地形、气候、河流,还有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文、经济的差异。复习时采用比较法应该比较好。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临门一脚”,同伴互助,全面提高及格率
注重学法指导-----“求变”
例19 读“北京地区略图”及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列要求。
气温(℃)
降水量(mm)
20
10
0
-10
1
7
(月)
400
300
200
100
500
30
(1)北京是全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2)福州的小陈要到北京观看奥运会比赛,最不可能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填下列选项代号)
A.铁路运输 B.水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空运输
(3)北京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属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
(4)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东北可通往________平原,北接内蒙古高原,向西可联系________高原及大西北地区,南面是________平原,且东南离临近海,对外联系方便。
(5)北京的空气污染及交通堵塞问题比较严重,请你就其中一个问题提出一条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北京的主要城市职能是全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图8是北京奥运会比赛的主场馆建筑,名称是____________。
(2)北京大致位于40°N,属_________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_________,冬季_______。
(3)如果有机会去北京,你最想参观哪两个名胜古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