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测试
七年级历史 2012. 0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大题,32小题,总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考试号填写清楚,并用2B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号下方的数字。
3.答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A.杨坚 B.李渊 C.李世民 D.赵匡胤
2.火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占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假设在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3.“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袈裟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请你判断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是
A.玄奘西行天竺 B.鉴真东渡日本 C.张骞出使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
4.古代一青年周凯武艺高强,尤擅于骑射,后被当地州官选送参加武举考试,结果考中。此事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武则天
5.下列关于唐朝盛世经济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推广 ②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
③唐三彩闻名于世 ④出现了新式农具曲辕犁和筒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
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B.从长江流域转移剑黄河流域
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7.“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岗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8.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的时代,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
A.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B.宋代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C.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D.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9.自古以米,各族人民驰骋于中华大舞台。史书所述“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归一”的民族是
A.蒙古族 B.契丹族 C.女真族 D.党项族
10.在“隋系玉树,大爱无疆”赈灾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1.《清明上河图》(如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的
杰出作品,下列关于此画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一幅风俗画 B.作者是张择端
C.时间是北宋年代
D.描写了大运河沿岸的风光
12.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3.如下图所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4.在区域经济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迅猛扩张的今天,越来越彰显出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意义。下列论述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郑和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 B.郑和船队曾到过亚欧30多个国家和地区
C.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是刘家港
D.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世纪
15.郑成功曾有过这段话: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这里的“贵国”指的是
A.英国 B.西班牙 C.荷兰 D.日本
16.“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隐然执政之府也。”此处“执政之府”是
A.军机处 B.中书省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锦衣卫
17.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刘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 《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 《“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准备写一篇历史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刘锐同学想法的是
A.浅议焚书坑儒 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D.清朝的八股文
18.2008年10月14日,黑瞎子岛一半的领土重归中国。回顾历史,在1689年中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明确规定了黑瞎子岛所在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的领土。当时在位的统治者是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19.下表是同学甲在复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时,
制作出的简表(部分),其中错误的有几处?
A.1 B.2
C.3 D.4
20.2008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如果你是当时的奥运志愿服务者,向外国游客或运动员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下列介绍正确的是
①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
②北京城布局严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③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心,是明清时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今称故宫
④北京城附近还有嘉峪关长城风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判断题(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图,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唐朝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年后,欧洲人才建成了类似的桥。
22.618年,李世民(即唐太宗)建立唐朝,其在位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产生活安定,国力逐步强盛。
23.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再次使中国实现了大统一。
24.1276年,南宋灭亡,民族英雄文天祥继续抗元,囚禁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气节。
25.建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削藩政策,明成祖即位后继续实行削藩政策。
26.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最盛。清朝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阻碍了社会进步。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唐朝商业繁荣,出现了很多大都市,其中 ▲ 既是民族交往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南宋都城 ▲ 人口多达百万,早市、夜市买卖不绝,呈现繁忙景象。
28.1271年, ▲ 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大都;明朝末年,蒙古族 ▲ 在首领渥巴锡领导下,冲破重重阻挠,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同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
29.明朝时期,君主专制逐渐强化,如思想文化方面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题目只能来自 ▲ ;而在政治方面, ▲ 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
四、材料与问答(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王强同学善于思考总结,复习完七年级下册历史后,他对部分问题进行了归纳,从以下他的历史笔记中可以看到他的很多学习方法值得借鉴。请根据王强同学的部分笔记,回答以下问题(6分)
(1)制度创新篇
①科举制对西方近代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那么科举制正式创立于哪位皇帝时?对于古代选官这一方面,有何意义?(2分)
(2)和谐盛世篇
②唐太宗统治时,政治清明,名将名相辈出。其中人称“房谋杜断”的是谁?(1分)
③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1分)
(3)民族关系篇
④南宋初年,金军南下,出现了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他多次火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请问岳飞抗金的“金”是哪个民族建立的?(1分)
⑤元末有人写诗道:“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反映了汉族与哪个少数民族的融洽关系?(1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6分)
材料一《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西藏)
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
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材料二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
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同时还加强对西藏、台湾的管辖。
材料三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隆重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结合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写出此图作者是谁?图中端坐中央的是何人?(2分)
(2)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达赖,还有一领袖,他是谁?册封此领袖的皇帝是谁?(2分)
(3)为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官职?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结论?(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6分)
材料一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结合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同答:
(1)材料一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惊人的远征”最远到达什么地方?材料三中面对倭寇的骚扰,明政府派谁进行抗倭?(2分)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