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三) 酸、碱、盐
类型一 物质鉴别和检验方法
1.欲鉴别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pH=7)和盐酸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提供的试剂有:①碳酸钾溶液、②紫色石蕊试液、③稀硫酸,只用一种试剂可以直接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只有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2.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未烧透的石灰石,最简便的方法是
( )
A.观察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块状固体
B.取少量样品加入盐酸中,观察是否有气泡
C.取少量样品加入少量水中,观察是否有不溶物
D.取少量样品在试管中加热,观察是否有气泡
3.抹了石灰浆的墙壁上掉下一块白色固体,某学生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固体研磨成粉末状,加水搅拌,固体没有全部溶解;②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根据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定有CaCO3和Ca(OH)2
B.—定有Ca(OH)2,可能有CaCO3
C.一定没有CaCO3和Ca(OH)2
D.—定有CaCO3,可能有Ca(OH)2
类型二 复分解反应
4.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碳酸钙和稀盐酸
B.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C.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钾溶液
D.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5.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能跟另外三种物质发生反应,这种物质是
( )
A.氢氧化钙
B.碳酸钠
C.氧化铁
D.稀盐酸
6.图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图中要求的是( )
图3-BZ-1
甲
乙
丙
丁
A
Ba(OH)2
HCl
CuO
MgCl2
B
Mg
H2SO4
CuCl2
NaOH
C
Ca(OH)2
CO2
NaOH
CuSO4
D
Na2CO3
BaCl2
HCl
Ca(OH)2
7.小娟同学发现,上个月做科学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小娟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及变质到什么程度?
[查阅资料]
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猜想]
①该溶液没有变质;
②该溶液全部变质;
③该溶液部分变质。
[进行实验]
小娟和同学们按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
图3-BZ-2
[问题讨论]
(1)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此现象可得出:猜想
(填序号)错误。?
(2)结合操作Ⅰ和Ⅱ,若“现象X”是溶液不变色,则猜想 (填序号)正确;若“现象X”是 ,则猜想③正确。?
[拓展应用]
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常加入适量
[填“BaCl2”或“Ba(OH)2”]除去。?
类型三 推理与分析
8.下列归纳和推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 )
A.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是碱性溶液
D.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中不含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
9.类推是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不正确的是
( )
①化合反应是由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所以有多种物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②酸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都是酸的溶液
③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所以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④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A.①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相似的物质也有差异性。下列比较推理正确的是
( )
A.烧碱和纯碱都属于碱
B.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久置于空气中,pH均变大
C.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变红,则二氧化碳和碳酸都是酸
D.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洁精能除去油污,两者都利用溶解原理
类型四 酸碱盐的实验探究
11.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的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了能通过一些明显的实验现象,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3-BZ-3
所示实验装置。
图3-BZ-3
请你分析他们的设计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装置中所标仪器的名称:a.
;?b.
。?
(2)你认为图中能达到实验设计要求的装置是 (填字母)。?
(3)学习小组同学经过分析讨论,认为C中试管内气压降低液面上升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另一种是
。?
(4)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物质。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检验生成的新物质。
类型五 酸碱反应中沉淀生成的先后问题及图像分析
12.在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生成沉淀质量(m1)与加入NaOH溶液质量(m2)的关系的是
( )
图3-BZ-4
13.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如图3-BZ-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3-BZ-5
A.a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B.bc段(不包含b点)发生的反应为酸碱中和反应
C.根据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D.d点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Na+、Cu2+、OH-、S
14.某溶液是由盐酸、硫酸、硫酸铜、氯化铁、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两种混合而成的,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3-BZ-6所示,则该溶液是
( )
图3-BZ-6
A.盐酸、氯化铁
B.硫酸、氯化铁
C.盐酸、硫酸钠
D.硫酸、硫酸铜
教师详解详析
1.D [解析]
碳酸钾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不反应,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将三种物质直接鉴别出来;由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钡溶液(pH=7)呈中性,盐酸呈酸性,用紫色石蕊试液能将三种物质直接鉴别出来;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盐酸不反应,能将三种物质直接鉴别出来。
2.B [解析]
若样品中含有未烧透的石灰石,其中的碳酸钙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为是检验是否存在碳酸钙,所以无须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氧化钙和盐酸反应,但是不会生成气体)。
3.B [解析]
根据实验①将固体研磨成粉末状,加水搅拌,固体没有全部溶解,不能得出固体中一定含碳酸钙,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可能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根据实验②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4.B
5.D [解析]
氢氧化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能和其他三种物质发生反应的是稀盐酸。
6.C [解析]
A中丙(氧化铜)与丁(氯化镁)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B中甲(镁)与丁(氢氧化钠)不能发生反应,乙(硫酸)和丙(氯化铜)不能发生反应;C中甲(氢氧化钙)和乙(二氧化碳)、丁(硫酸铜)之间会发生反应,丙(氢氧化钠)会与乙(二氧化碳)、丁(硫酸铜)之间发生反应;D中乙(氯化钡)与丙(盐酸)之间不会发生反应。
7.[问题讨论]
(1)Na2CO3+BaCl2BaCO3↓+2NaCl ① (2)② 溶液变为红色
[拓展应用]
Ba(OH)2
[解析]
[问题讨论]
(1)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钠变质后的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的碳酸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由于有碳酸钡生成,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已变质,则猜想①错误。(2)操作Ⅰ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除尽样品中的碳酸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和生成的氯化钠溶液均呈中性,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如溶液不变色,说明样品中不含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猜想②正确;如出现的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猜想③正确。[拓展应用]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常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既除去了杂质,又没有引入新杂质;不能用氯化钡溶液,因为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引入了新杂质氯化钠。
8.C [解析]
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但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盐中一般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但NH4NO3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也属于盐类。
9.D
10.B [解析]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久置于空气中,浓度减小,酸性减弱,pH变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久置于空气中,导致浓度变小,酸性减弱,pH变大;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洗洁精能除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11.(1)烧杯 试管 (2)ABC
(3)CO2与NaOH发生反应
(4)取样,向样品中滴加过量盐酸,有气泡冒出,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Na2CO3,即生成了新物质。(合理即可)
[解析]
(2)A中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导致瓶内的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液体进入锥形瓶;B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瓶内气压减小,软塑料瓶变瘪;C中二氧化碳气体能够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减小,试管内液面上升,三套装置都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12.B [解析]
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先发生酸碱反应,此时不会出现Cu(OH)2沉淀,当H2SO4完全反应后才开始生成沉淀,当CuSO4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改变。
13.C [解析]
a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未反应的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没有反应的硫酸铜三种;bc段(不包含b点)发生的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属于复分解反应,但不是酸碱中和反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根据沉淀氢氧化铜的质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的质量,再根据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d点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Na+、S,没有Cu2+和OH-。
1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