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练习自我综合评价---2021—2022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练习自我综合评价---2021—2022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6 23:1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章自我综合评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某科学研究小组把一株植物幼苗水平放置在飞行于太空的宇宙飞船中,培养若干天后,植物根、茎生长的方向是(  )
A.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B.根向下生长、茎向下生长
C.根水平方向生长、茎向上生长
D.根和茎都水平方向生长
2.当雨水滴在含羞草的小叶上时,小叶会逐渐合拢,我们把植物感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与植物感应性不同的是
(  )
3.如图,一棵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左侧开口,右侧照光。如果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是(  )
A.直立生长
B.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
C.向右弯曲生长
D.螺旋式弯曲生长
4.如图为某人饭后4
h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C点血糖含量高是糖尿病的表现
B.BC段血糖含量上升是因为呼吸作用减弱
C.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
D.人体的正常血糖含量为140
mg/100
mL
5.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
A.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B.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
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6.如图是“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B.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
C.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上
D.效应器是被试者手指的肌肉
7.如图表示五种动物在不同外界温度状况下测得的体温变化情况,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当外界温度是50
℃时,负鼠的体温也可能上升到50

B.在实验过程中,猫的体温始终稳定在40

左右
C.在实验过程中,爬行动物蜥蜴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最明显
D.猫和鸭嘴兽虽都属哺乳动物,但体温调节能力不同
8.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神经纤维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小脑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C.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D.脊髓既具有反射功能,又具有传导功能
9.如图所示,若表示的是缩手反射的模式图,④处损伤,则导致  (  )
A.有感觉,不能缩手
B.有感觉,能缩手
C.无感觉,不能缩手
D.无感觉,能缩手
10.课堂上,小强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立刻站起来,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  )
A.反射弧、非条件反射
B.反射弧、条件反射
C.脊髓、条件反射
D.大脑、非条件反射
11.下列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
①杯弓蛇影 ②鹦鹉学舌 ③老马识途 ④婴儿吮奶 ⑤吃酸杏流唾液 ⑥望梅止渴 ⑦小狗听人话
A.①②
B.④⑤
C.⑤⑥
D.⑤⑦
12.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谈虎色变”是非条件反射
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C.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D.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13.人有生物钟,植物也有生物钟。图表示的是某种植物体内影响叶张开或闭合的物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张开,晚上闭合
B.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闭合,晚上张开
C.该植物的“生物钟”属于感性运动
D.使叶张开和闭合的物质可能是一种激素
14.温特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2小时之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图)。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  )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
15.印度的狼孩被人从狼群里解救出来后,不喜欢学习人类的语言,以前的生活习性很难改变,这是因为
(  )
A.狼孩具备人的遗传物质,但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接受人的生活经验,没有人的学习行为
B.狼孩不具备人的学习素质,但有人的学习行为
C.狼孩不具备人的遗传物质,但能获得人的遗传行为
D.狼孩既没有人的遗传物质,也没有人的学习行为
16.将红豆放在玻璃管中,置于仅有唯一光源的暗室。经过一段时间,根的生长方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实验结果的推论,最合理的是
(  )
A.在玻璃管内发芽的红豆,根只会沿水平方向生长
B.根表现向湿性,所以有水时就沿水平方向生长
C.将豆子水平放进玻璃管,所以沿水平方向生长
D.根同时表现了向地性与负向光性,因而水平方向生长
17.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的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反射弧就能产生反射
B.感觉有异物向自己飞来,人会眨眼,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D→C→E→B→A
C.针刺手时,手感觉到疼痛,痛觉形成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A→B→E→G→H
D.某人睁眼时走路平稳,闭上眼睛走路就摇摇晃晃,说明该人的G结构受损
18.骆驼在沙漠中时,白天体温能升高到41
℃,晚上能将体温降至34
℃。研究发现,白天升高体温能减少水分流失,而且前一晚体温降得较多时,更可以忍受隔天白天的酷热。下列理由中,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
①白天升高体温可增加出汗量 ②白天的体温高,能减少身体内用于散热的水分量 ③夜晚体温低时,骆驼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④夜晚体温愈低,第二天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将体温升到骆驼白天可到达的温度 ⑤骆驼身上的毛能阻隔外界的热,不使体温上升得太快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在不用人工修剪和使用药剂的情况下,要培育出如图所示的植物盆景,可以实施多种方案。下列对方案及其原理的分析中,都正确的是
(  )
A.把植物放在单侧光的环境下,利用茎的感性运动
B.把植物放在单侧光的环境下,让生长素移向背光的一侧
C.把植物侧放在地上,利用茎的感性运动
D.把植物侧放在地上,让近地侧的茎生长得比远地侧的快
20.繁殖季节,雄棘鱼腹部颜色由银白色变成红色,并会对入侵其领地的其他雄棘鱼发动攻击性行为。某人为研究引发雄棘鱼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在雄棘鱼活动的水域中放置了多种颜色的鱼形蜡制模型,观察并记录雄棘鱼在单位时间内对这些模型进行攻击的次数,实验结果如表:
模型特征
攻击频率
腹部银色

腹部红色

腹部有红色条纹

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  )
A.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
B.有条纹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C.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先天性的,由基因决定
D.腹部为红色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车祸后,成了“植物人”,则图甲中肯定没有受损的是[ ]

(2)图乙中,[②]分泌的激素的作用是

(3)图丙是含羞草,如果轻碰含羞草的羽状小叶,它的叶就会合拢,这是因为含羞草具有
(填“向性”或“感性”)运动。?
22.
根据生长素的分布可影响茎的生长方向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右侧时,茎能够向生长素含量较
的一侧弯曲生长。?
(2)植物向光生长的特性属于植物的
(填“感性”或“向性”)运动。?
23.请回答下面有关激素调节的问题。
(1)身高2.42
m的山西人张俊才,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成功进行了一项手术后,才停止了继续长高。据此可知,他患有
,病因是患者在幼年时期
分泌的      过多。?
(2)某同学在观看篮球赛直播时,自己喜欢的球队在关键时刻进球了,他欢呼雀跃,这是
(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同时,他表现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这是大脑皮层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其分泌较多的
的缘故。这一事例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
的影响。?
24.当前,“醉驾入刑”已得到广泛认识,它有效地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林子的爸爸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林子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中测量值为林子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时手指所在位置对应的刻度值,单位:cm)
饮酒量测量次数
不饮酒
饮一杯啤酒
饮两瓶啤酒
第一次
24.4
27.8
48.7
第二次
25.5
29.2
53.0
第三次
25.1
30.0
51.3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爸爸看到林子松开直尺,就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完成这类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2)对每组三次实验结果应如何处理?

(3)从实验可以发现: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    
,即人的反应速度越

(4)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
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25.下表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情况下体内不同器官的产热量的百分比,请回答:
项目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

16
1
内脏
56
8
肌肉
18
90
其他
10
1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下丘脑中的
控制。?
(3)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原因是

26.[2020·乐清模拟]
国务院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把脑科学和类脑研究列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随之我国“脑计划”正式启动。
(1)脑不仅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其中的垂体更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如它能够分泌
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2)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人工智能无人车协助进行药物、物资从安全区到危险区的配送,大大减少了医护和工作人员感染的风险。无人车包含传感系统、中央数据处理系统、传动系统、通信系统;其中的中央数据处理系统相当于人体反射弧中的

(3)科学家们已经可以通过新技术和器械来测定某些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防止大脑的衰退和治疗脑疾病;如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来测定帕金森病(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请根据模型图(图),简单说明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原因:

27.在炎热的夏天,人体可以通过增加皮肤血流量来促进散热,从而维持体温恒定。如图中甲、乙,能表示小明在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口径大小的是
,此时散热主要方式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36分)
28.(6分)口渴感觉形成的感受器在哪里?传统观点认为感受器分布于血管内壁,血液中的含水量下降导致盐分过高,神经中枢形成口渴感觉。但美国神经学家Knight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水进入血液需要一定时间,无法解释水一入口就能瞬间解渴,于是设计实验:
实验1:给两组小白鼠分别吞咽和肠胃里灌注等量的淡水,两者口渴感觉都立刻消失。由此Knight认为传统观点有误,但又从传统观点里得到启示,提出问题,进一步实验。
实验2:给两组小白鼠分别吞咽等量的淡水和盐水,前者口渴感觉消失,后者先是口渴感觉消失,2~3分钟后恢复。
实验3:给两组小白鼠肠胃里分别直接灌注等量的淡水和盐水,只有前者口渴感觉消失。
综合三个实验,得出结论。
(1)Knight质疑传统观点,认为喝下的水成为血液中的水需要一定时间,理由是
。?
(2)实验2基于的问题是
??
(3)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
29.(8分)以燕麦的幼苗为实验材料,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组实验:
实验甲:取三株长势相同的燕麦幼苗,A不做处理,B、C剪去胚芽鞘的尖端,如图甲。其中C在切口的左侧放一块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B不放,给予均匀光照。几天后A直立生长,B没有生长,C弯向右侧生长。重复实验5次。
实验乙:取三株长势相同的燕麦幼苗,D幼苗不做任何处理,在幼苗E的胚芽鞘尖端戴一个不透明帽子,在幼苗F胚芽鞘的下面一段戴一不透明物,都给予右侧单侧光照射,几天后D、F弯向光源生长,E直立生长。重复实验5次。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哪些结论无法通过实验甲得出
(填序号)。?
①单侧光照射会引起植物向光生长
②生长素主要由胚芽鞘尖端产生
③琼脂块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
④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⑤植物的生长部位主要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⑥植物生长需要光
(2)实验乙的目的是探究
,实验乙中的对照组是
(填“D”“E”或“F”)。?
(3)若另进行实验丙:切掉幼苗G的胚芽鞘尖端,在切口上方放置一块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再给予右侧单侧光照射,请你预测一下几天后G的生长状况是
。?
A.直立生长
B.不生长
C.弯向左侧生长
D.弯向右侧生长
30.(14分)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一: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步骤二: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2)在探究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小鼠是

(3)步骤一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

(4)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
A.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
B.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
C.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
(6)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一处严重缺陷,请指出

(7)对于正常人来说,饱食状态比饥饿状态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
31.(8分)在学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后,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发现菜青虫总是在十字花科植物(如白菜)的叶片上出现,而不吃菠菜等非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他们对探究菜青虫的这种取食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1)该实验小组探究的问题应该是
??
(2)作出假设: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3)制订和实施计划
①菜青虫的来源:
A.去白菜地里捕捉已经长大的菜青虫;
B.去白菜地里寻找即将孵化的卵,等待刚孵出的菜青虫。
请你选择以上两种获得菜青虫的方式,你的选择是

你的理由是

②设计对照实验:选择白菜和菠菜的叶片,分别榨取汁液。将等量的白菜汁、菠菜汁分别涂抹在两片形状、大小和颜色都相同的滤纸上。再将这两片滤纸水平放在实验台上,然后将10
只菜青虫放在两片滤纸中间,几分钟后观察。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5
10
15
20
25
30
涂抹白菜汁液的滤纸
5
7
8
9
10
10
涂抹菠菜汁液的滤纸
5
3
2
1
0
0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教师详解详析
1.D 2.A 
3.B [解析]
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使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植物的向光性也就是指植物会随着光的方向变弯曲的能力,当植物的一侧受到光照射的时候,就会弯曲生长。单侧光照下尖端生长素会发生从向光处到背光处的运输,使背光侧的生长素比向光处多,所以茎就会弯曲。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每次植株都在小孔向着光源时接受光照,且植株在纸盒开口的这一侧接受光照,所以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
4.C [解析]
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能够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元和转化成非糖类物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健康的人饭后一段时间,由于人体消化道的吸收作用,葡萄糖通过消化道壁的吸收慢慢进入了血液循环系统,因而人体血糖浓度会逐渐升高,而C点是血糖吸收量最多的点,并不是糖尿病的表现。人体的正常血糖含量为90
mg/100
mL。
5.B [解析]
由题图可知,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脑的速率基本不变,因此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人体运动时血量不会改变,血液流动速度会发生变化;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6.A [解析]
测定反应速度的活动是有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为准确测定一个人在一种状态下的反应速度,应设置重复实验,是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避免偶然性;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因此测定反应速度的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上;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叫作效应器,测定反应速度的效应器是被试者手指的肌肉。
7.A 
8.A [解析]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位于椎管里面;脊髓里有许多简单反射的中枢;脊髓的结构包括位于中央的灰质和位于周围的白质;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脊髓既有反射功能,又有传导功能。
9.A [解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若某人④处受损,①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②传入神经传到③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因此有感觉。但是由于反射弧不完整,因此无反射活动,即不能缩手。
10.B 
11.B [解析]
①②③⑥⑦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④⑤都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具有的非条件反射。
12.D [解析]
“谈虎色变”是通过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参与形成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复杂的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由具体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人与动物共有,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13.B 
14.B [解析]
在去掉尖端的左侧放被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实验不能证明单侧光对该物质的影响,因为实验中无光照作用;图中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且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图中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且该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
15.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理解。狼孩不是狼,具备人的遗传物质,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他没有适时接受人的生活经验,没有获得人的许多重要的学习行为,因此不喜欢学习人类的语言,以前的生活习性难以改变。
16.D [解析]
由图可知,根成水平方向生长,说明其除了有向地性外,会受光照的影响,即表现为负向光性。
17.C [解析]
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有反射弧不一定能产生反射,还得有适宜的刺激。眨眼反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A→B→E→C→D。由图中的位置可知,I是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叫白质,位于脊髓内部的周围,有传导功能,产生痛觉的部位是H大脑的一定区域,A是感受器,手被针刺时,手感觉到疼痛的神经传导方向是:A感受器→B传入神经→E脊髓灰质→G上行神经→H大脑的一定区域。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并维持身体平衡;若某人睁眼时走路平稳,闭上眼睛走路就摇摇晃晃,说明该人的小脑结构受损。而G是上行神经不是小脑。
18.B [解析]
骆驼生活在昼热夜冷且缺水的沙漠中,白天体温升高可减少自身与环境间的温差,减少体内散热量,汗液分泌减少,随汗液蒸发掉的水分也就减少。同时骆驼体温升高也起到了贮存热量的作用,而这部分贮存的热量又可以在夜间通过传导、辐射扩散到周围的环境中以代替汗液蒸发,其结果就是减少了维持体温恒定可能导致的蒸发失水。而骆驼夜晚体温下降,第二天就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将体温升高到白天可达到的温度,这样可以忍受第二天的酷热。即使在夏天要脱毛,骆驼身上也还会保留一层厚厚的毛层,可起到隔热作用,不使体温上升得太快。
19.B 
20.D [解析]
通过比较发现,腹部红色或腹部有红色条纹的模型被攻击的频率偏高,二者的共同点是腹部有红色,所以推断腹部为红色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21.(1)②
(2)促进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感性
22.(1)少 (2)向性
[解析]
(1)在一定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茎生长较快,故茎能够向生长素含量较少的一侧弯曲生长。(2)植物向性运动是指在刺激方向和诱导所产生运动的方向之间有固定关系的运动。依外界因素的不同,向性运动主要包括向光性、向重力性、向肥性、向化性、向触性、向水性等。所以,植物向光生长的特性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
23.(1)巨人症 垂体 生长激素
(2)条件 肾上腺素 神经和激素调节
24.(1)反射弧 (2)求平均值 
(3)大 慢 (4)实验人数(或重复组)
[解析]
(1)反射是指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完成反射必须要以反射弧为结构基础。(2)林子对爸爸喝不同酒量时都进行了三次测量,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应计算其平均值。(3)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大,人的反应速度越慢。(4)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实验人数(或重复组)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25.(1)内脏 (2)体温调节中枢
(3)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最大限度,产热多,散热困难)
[解析]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运动和劳动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肌肉(骨骼肌)。(2)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如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3)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原因是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由于不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最大限度,产热多,散热困难。
26.(1)生长激素
(2)神经中枢
(3)多巴胺能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显著减少(或多巴胺显著减少,或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解析]
(1)人体中控制人的生长发育的激素是生长激素,是由脑中的脑垂体分泌的。(2)反射弧中完成反射的过程是:信息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无人车中的中央数据处理系统能对车的其他部分发出指令从而完成任务,相当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3)从正常人和帕金森病患者模型图可知,正常人的多巴胺比较多,帕金森病患者的多巴胺很少。两者的神经元也不一样。据此可简单说明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原因:多巴胺能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显著减少,或多巴胺显著减少,或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27.乙 汗液蒸发散热
[解析]
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皮肤里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增加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28.(1)水从口腔进入血液需要时间
(2)盐分能影响口渴的感觉吗(或“感受器能感受盐分的刺激吗”等合理均可)
(3)口、咽和肠胃都有口渴感受器,且肠胃口渴感受器还能感受盐分的刺激,并对最后口渴感觉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29.(1)①③⑥
(2)胚芽鞘的感光部分 D
(3)A
30.(1)口服胰岛素不能(或能)治疗糖尿病
(2)甲鼠
(3)防止小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实验
(4)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
(5)C
(6)多用几只小鼠进行实验(或设置重复组实验)
(7)多
[解析]
(1)根据提出的问题: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作出假设: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2)本实验为对照实验,变量为是否口服胰岛素,给乙鼠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与甲鼠作对照,所以乙鼠为实验组,甲鼠为对照组。(3)当两只小鼠的胰岛被破坏后,胰岛就不起作用了,不能分泌胰岛素,这样做避免了小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的干扰。(4)胰岛素能够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实验最终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说明乙鼠可能患有糖尿病,甲鼠注射胰岛素后体内血糖浓度迅速降低,所以得出结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5)在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时,应如实记录,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并重做实验。(6)实验时,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所用的小鼠数量不能太少,应多用几只小鼠进行实验或设置重复组实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7)饱食状态时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多,因此与饥饿状态下相比较,饱食状态下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多。
31.(1)菜青虫总以十字花科植物为食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
(3)B 避免菜青虫获得学习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4)菜青虫以十字花科植物为食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