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练习自我综合评价---2021—2022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练习自我综合评价---2021—2022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6 23:2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自我综合评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下列是我国“节水标志”的是
(  )
2.现有一组物质:汽水、盐酸、生理盐水。下列物质中,可以和这组物质归为同一类的是(  )
A.冰水
B.泥水
C.氨水
D.牛奶
3.如图所示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在70
℃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漂浮着一木块(如图所示),冷却至40
℃时杯底开始有晶体析出,继续冷却到室温后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木块露出液面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
(  )
5.某物体浸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2
N,此时该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  )
A.可能小于2
N
B.一定等于2
N
C.可能大于2
N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6.导致我国水资源紧张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
①水资源储量本身有限 ②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③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工农业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大 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对水资源污染严重 ⑤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浪费现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7.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下列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加强对工业废水排放的监控,坚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电解水的实验可证明水由氢和氧组成
C.图中a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D.电解水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8.下表是同学们做有关溶液的实验的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溶质

高锰酸钾
溶剂

汽油
酒精

汽油
溶解性
微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9.小科同学向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小科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
A.氯化钙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10.如图所示,密度均匀的长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将木块沿虚线部分切开后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沿ab切开,左右两部分都将上浮一点
B.沿cd切开,拿走下部分,剩下的木块上浮一点
C.沿ab切开,左右两部分还是漂浮
D.沿cd切开,上半部分漂浮,下半部分悬浮在水中
11.配制70
g
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6%的是(  )
12.三峡升船机是世界上最大的升船机。船舶驶入装有水的承船厢后,在拉力F作用下竖直升降。如图所示,重力不同的船舶(G1>G2>G3)驶入承船厢,通过排放水使厢内水深h保持不变,则三种情况下,匀速提升所需的拉力
(  )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F1、F2、F3一样大
13.[2020·杭州模拟]
甲是60
℃的蔗糖溶液,按如图
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
A.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甲溶液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C.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溶液大
D.丙溶液和丁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4.如图所示是上海黄浦江入海口,关于从黄浦江驶入大海的轮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ρ海水>ρ江水)
(  )
A.轮船排开液体的体积会减少
B.轮船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轮船受到的重力
C.轮船排开液体的重力不变
D.轮船在江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轮船受到的重力
15.甲、乙两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分别盛有两种不同液体。将一小球放入甲容器内,待其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相等。如果
将小球从甲容器中取出并放入乙容器中,待小球静止后(无液体溢出),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变化量分别为ΔF甲和ΔF乙。则关于ΔF甲和ΔF乙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ΔF甲一定大于ΔF乙
B.ΔF甲一定小于ΔF乙
C.ΔF甲一定等于ΔF乙
D.ΔF甲可能小于ΔF乙
16.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橡皮泥船采用改变自重的办法来增加载货量
B.图乙中“蛟龙号”从海面潜入7000
m深的海底是通过改变浮力大小来实现的
C.图丙说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越深,所受的浮力越大
D.图丁中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F甲=F乙,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17.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水
B.生活中,将水煮沸可降低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
C.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氢气与负极产生的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D.河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得到的水仍为混合物
18.20
℃时,在两只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
g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20
℃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9.甲、乙两同学在室温下各取50
g某溶液分别进行制晶体实验,甲将溶液蒸发掉10
g水后冷却至室温,得1.2
g晶体(晶体中不含结晶水),乙将溶液蒸发掉15
g水后冷却至室温,得2.4
g晶体。若两人的实验结果都正确,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1.1%
B.17.4%
C.22.2%
D.36.1%
20.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该温度下,某氯化钠溶液的组成如图所示,若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
g水后,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21.读水循环示意图(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C
、F
、H
、G
。?
(2)通过
(填“甲”“乙”或“丙”)的水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河水的蒸发主要参与了
(填“甲”“乙”或“丙”)环节;城市地下排水通道属于水循环的
(填字母)环节。?
22.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如图所示实验中收集到氧气的是试管
(填“1”或“2”)。?
(2)随着净水技术的发展,一种净水机可以将水厂原水直接净化为饮用水。其中主要处理步骤如图所示,步骤①对应的主要作用是
。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玻璃棒要靠在一层滤纸的一侧
B.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D.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3)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全社会和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有利于防止水资源污染的是
(填序号)。?
①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③不用含磷洗衣粉 
④控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曝晒一段时间,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为
。 ?
23.小明学习了浮力的相关知识后,想探究钢铁制成的轮船为什么会漂浮在水面上。他用橡皮泥、烧杯、水、小石块、针等器材进行探究,步骤如下:
(1)他将橡皮泥捏成一团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发现橡皮泥下沉。然后他把橡皮泥取出,捏成船状放入水中,“船”漂浮在水面,此时“船”受到的浮力
重力,与橡皮泥下沉时相比,“船”排开水的体积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明在“船”中放入一个小石块,“船”仍然漂浮在水面,与步骤(1)中“船”漂浮时相比,此时“船”所受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明用针在“船”底扎了一个小孔,水逐渐进入“船”内,过了一会儿,水没过“船”,“船”受到的浮力
重力,所以“船”下沉。通过上述探究,小明知道了轮船是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从而浮在水面上的。?
24.
[2020·唐河县一模]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甲和乙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
℃;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甲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t3℃时,向x
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0
g
水得到20%的溶液,则x=
。?
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
25.(8分)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
(2)图②中用来取用氯化钠的仪器是
。?
(3)称量氯化钠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则称取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g。?
(4)氯化钠称量完毕放置砝码时,发现10
g的砝码有缺损,若其他操作步骤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26.
(8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在该装置中,弹簧测力计A下挂一体积为V的圆柱形金属块,弹簧测力计B下悬挂一空桶,某同学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他分别将金属块浸入甲、乙两种液体中,并通过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得到金属块受到的浮力,通过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测得金属块排开液体的重力。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和求得的数据。
液体
实验序号
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
物体所受浮力/N
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N

1
0.5
0.5
2
1.0
1.0
3
V
2.0
2.0

4
0.4
0.4
5
0.8
0.8
6
V
1.6
1.6
(1)分析上表中的实验1、2、3或4、5、6可得出结论:

(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
可得出结论:当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跟
有关。?
(3)分析上表中的数据还可得到:
。?
27.(6分)粗盐的精制一般要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上述操作中需要用到玻璃棒的步骤是
(填序号)。?
(2)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应该出现的情形是
(填字母)。?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发现产率偏低,其原因不可能是
(填字母)。?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蒸发皿内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四、解答题(共17分)
28.(5分)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某同学的发明作品《浮力秤》参加了展评,该作品可方便地称量物体的质量,其构造如图所示。已知小筒的底面积为10
cm2,总长为20
cm,盘中不放物体时,小筒浸入水中的长度为8
cm,问:(g取10
N/kg,ρ染色水取1.0×103
kg/m3)
(1)小筒和秤盘的总重力是多少?
(2)该秤能称出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3)该同学把秤的读数均匀地刻在小筒上,为什么刻度是均匀的?
29.(6分)将体积V=0.2×10-3
m3的物块A竖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2.6
N,将物块A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如图所示。求:(g取10
N/kg)
(1)物块A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
(2)将物块A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3)物块A的密度ρA。
30.(6分)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1)1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g。?
(2)20
℃时,将10
g硝酸钾加入40
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

教师详解详析
1.D [解析]
A是禁止吸烟标志;B是剧毒品标志;C是循环利用标志;D是国家节水标志。
2.C [解析]
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汽水、盐酸、生理盐水均属于溶液。冰水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泥水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氨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
3.C [解析]
由水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水分解后产生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是2?1;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故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A [解析]
70
℃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冷却至40
℃时杯底开始有晶体析出,继续冷却到室温后保持温度不变,这一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不断变小,开始时浓度不变密度不变,析出晶体后浓度不断变小,密度不断变小,但木块的重力不变,所受浮力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不断变大,达到室温时溶解度不变,密度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再变,故露出液面的体积先不变,再减小,然后保持不变。
5.B 6.C
7.C [解析]
a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能助燃,但不能燃烧。
8.D 
9.D [解析]
温度升高,石蜡熔化,说明物质溶解放热。氯化钙和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温度下降;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温度升高。
10.C 
11.C [解析]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砝码和氯化钠放反了,且使用了游码,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转移氯化钠时,未出现洒落,不会造成误差;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刻度,会使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配好后装瓶,操作正确,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2.D [解析]
三种情况下船都处于漂浮状态,因此F浮=G船=G排,因为承船厢内的水深均相等,所以三种情况中水与船的总重力相等;因为匀速运动,所以拉力与总重力是平衡力,所以三种情况中拉力一样大。
13.B [解析]
甲是60
℃的蔗糖溶液,恒温蒸发20
g水,没有晶体析出,说明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甲是60
℃的蔗糖的不饱和溶液,丙是室温下蔗糖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乙溶液是甲溶液恒温蒸发20
g水得到的,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溶液大。丙溶液中有固体析出,丁溶液是丙溶液过滤后得到的,则丙溶液和丁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4.B [解析]
轮船在水中漂浮,浮力等于重力,轮船从黄浦江驶入大海,重力不变,所以浮力不变,排开液体的重力不变;轮船从黄浦江驶入大海后,液体密度变大,根据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
15.A [解析]
(1)小球放入甲容器中时沉底,则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甲=V球,
因此时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相等,
所以,ρ甲gh甲=ρ乙gh乙,即ρ甲h甲=ρ乙h乙,
由图可知,h甲ρ乙;
因小球在甲容器中沉底,
所以ρ球>ρ甲>ρ乙,即小球在容器乙中一定沉底,则V排乙=V球;
(2)将小球从甲容器中取出并放入乙容器中后,
甲容器中液面下降的高度:Δh甲==,乙容器中液面上升的高度:Δh乙==,
由F=pS=ρghS可得,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变化量:
ΔF甲=ρ甲gΔh甲S甲=ρ甲g××S甲=ρ甲gV球,ΔF乙=ρ乙gΔh乙S乙=ρ乙g××S乙=ρ乙gV球,
由ρ甲>ρ乙可知,ΔF甲>ΔF乙。
16.D [解析]
图甲中橡皮泥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浮力来增加橡皮泥船的载货量;图乙中“蛟龙号”从海面潜入7000
m深的海底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图丙中,将空饮料罐慢慢向下按,饮料罐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向下按的力越来越大;当空饮料罐浸没后,浸没在水中越深,但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其受到的浮力不变;图丁中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由于密度计的重力不变,所以浮力关系为F甲=F乙,由图可知
V排甲>V排乙,由F浮=ρ液gV排可得,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17.C [解析]
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所以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加热煮沸的过程中,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会转化成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氢气与正极产生的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河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18.C [解析]
因温度相同,溶剂质量相同,加入固体质量相同,充分溶解后,氯化钠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而蔗糖溶液中没有剩余的固体,故两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相等,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也不相等;由图可知,氯化钠溶液中有固体剩余,则为饱和溶液;蔗糖溶液中没有固体剩余,则可能是恰好达到溶解的最大极限,也可能是还能继续溶解溶质,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
19.B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将乙同学蒸发的过程表示为:50
g溶液蒸发10
g水析出1.2
g晶体,再蒸发掉5
g水析出1.2
g晶体,说明将原溶液蒸发掉5
g水,剩余的45
g溶液为饱和溶液,则1.2
g溶质溶解在5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形成6.2
g溶液,设45
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则=,解得x≈8.7
g。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7.4%。
20.B [解析]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其含义是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
g氯化钠,此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该温度下,由图可知,该溶液恰好为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
g水后,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21.(1)水汽输送 下渗 蒸发(植物蒸腾) 地下径流
(2)乙 甲 G
[解析]
(2)题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陆地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使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海陆间水循环,河水的蒸发主要参与了陆地内循环,城市地下排水通道属于水循环的地下径流环节。
22.(1)2
 (2)吸附 A (3)①②③
(4)①AB ②变大 (5)硝酸钾
23.(1)等于 变大 (2)变大 (3)小于
[解析]
(1)当“船”漂浮在水面上时,“船”处于平衡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当橡皮泥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所以与橡皮泥下沉相比,“船”漂浮在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变大。(2)当在“船”中放入石块后,“船”仍然漂浮,此时的浮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而加入石块后,重力增大,所以“船”所受的浮力也变大。(3)在“船”底扎了一个小孔后,水逐渐进入“船”内,水没过“船”下沉时,“船”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
24.t2 小于 150
[解析]
t3
℃时,向x
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0
g水得到20%的溶液,则×100%=20%,解得x=150。
25.(1)②⑤①④③ (2)药匙
(3)18.2 (4)小于
26.(1)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2)1与4(或2与5,或3与6) 液体的种类
(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27.(1)③④⑤⑥ 
(2)D (3)C
28.解:(1)小筒底面积为10
cm2,小筒浸入水中的长度为8
cm,故小筒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Sh1=10
cm2×8
cm=80
cm3=8×10-5
m3,
因小筒和秤盘漂浮在水面上,故G筒盘=F浮1=ρ染色水gV排1=1.0×103
kg/m3×10
N/kg×8×10-5
m3=0.8
N。
(2)该秤测物体的最大质量时,
V排2=Sh2=10
cm2×20
cm=200
cm3=2×10-4
m3,
此时物体、小筒和秤盘的总重力:
G=F浮2=ρ染色水gV排2=1.0×103
kg/m3×10
N/kg×2×10-4
m3=2
N;
故此时物体的重力:
G物大=G-G筒盘=2
N-0.8
N=1.2
N,
此时物体的质量:
m物大===0.12
kg。
(3)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物体质量m物===ρ染色水V排-m筒盘=ρ染色水Sh-m筒盘;
因ρ染色水、小筒底面积S、小筒和秤盘的总质量m筒盘都是定值,故物体质量与小筒浸入的深度是一次函数关系,故小筒上的刻度是均匀的。
29.解:(1)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
所以,物块A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ρ水gV=1.0×103
kg/m3×10
N/kg×0.2×10-3
m3=2
N。
(2)在空气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2.6
N,即物体A的重力:G=F1=2.6
N,
由F浮=G-F示可得,
将物块A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2=G-F浮=2.6
N-2
N=0.6
N。
(3)由G=mg可得,物块A的质量:
m===0.26
kg,
则物块A的密度:
ρA===1.3×103
kg/m3。
30.(1)20.9 (2)20%
(3)方法一:设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
100
g×10%+x=(100
g+x)×25%
x=20
g
答:可向烧杯中加入20
g硝酸钾。
方法二: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
100
g×10%=(100
g-y)×25%
y=60
g
答:可蒸发60
g水。
[解析]
(1)1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9
g,则1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0.9
g硝酸钾。(2)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40
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40
g×=12.64
g,10
g硝酸钾能完全溶于40
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