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6 23:0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本单元的内容与联系】
教材各专题以时序相连接,各专题之间也有不同的空间联系。本单元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章节,而本课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拉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与近代中国曲折进程不可分割的是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过程,也是西方霸权下的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建立过程。因此要关注历史的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注意资本主义发展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
【本课的内容和地位】
联系辛亥革命等前面学过的内容,中国近代以来对不合理的状况作出了各种积极的“非殖民化”抗争,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及思想的解放,但却并未使中国真正走上独立和富强。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的教训中,逐渐看清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正是基于该不合理体系,新青年迈向社会主义的探索道路。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革命道路新的起点,具有重要历史地位。青年肩负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当代青年更需要先进组织的引导,因此本课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认识五四爱国连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彩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注意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衔接与贯通,又要注意两者的区别,在学业要求上显现出高中历史课程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不同梯度。使学生在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历史思维,由对本课的感性认知提升为理性认知,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内在联系,知道五四运动革命意义;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推动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史实及其伟大意义。
难点:知道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因果关系;了中共一大、二大、三大之间的联系;了解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中国共产党从中吸取的重要教训。
【课前预习导学案】
时空框架:
五四运动的过程
开始时间
中心
斗争方式
口号
成果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
北京
学生罢课,游行示威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①释放被捕学生;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第二阶段
1919年6月5日
上海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中共会议
时间
主要内容
中共一大
1921年
确定了党的名称,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中共二大
1922年
通过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中共三大
国民革命运动的过程
开始标志
政治基础
目标
高潮
成果
失败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新三民主义
“打倒列强,除军阀”
北伐战争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中国,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其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但是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
【课堂教学】
导入:《觉醒年代》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中陈延年、陈乔年等青年的奋斗历程,构建历史情境,增强学生对于本堂课的代入感。
一、觉醒:一个必然选择
问题引领:
“他们”眼中的五四运动-如何评价五四?
“他们”眼下的救国方针-中国革命向何方?
【学习任务一】阅读材料和参考和《中外历史纲要》(上),思考:如何评价五四?
自主探究:
材料一
保守的日本政府从一开始就对中国人由“二十一条”引发的反日情绪非常恼火,它不断地要求北京政府采取严厉措施。日本新闻界广泛报道,英美特务在煽动中国学生反日,还归因于中国政治家们的野心冲突,归因于布尔什维克的宣传,归因于“除日本侵略外的一切”。在事件发生后,保守的日本政府常常将这些中国学生成为“学匪”。
——《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阅读教材第120-121页并结合材料,概括日本政府对五四运动的评价,并评析日本政府的观点。
材料二
以上海《字林西报》等为首的英文报刊,在
6
月之前的报道中,对学生运动和中国表达了充分的同情和支持,但在
6
月初上海爆发大规模的罢市、罢工以后,部分西方人士开始转变立场,对中国商人、工人和知识阶层的联合行动表示疑惑和抵制,如《字林西报》在
6

9
日便称学生运动为
“骚乱”。
——摘编自《政治、外交与媒体:1919年日本报纸关于五四运动的报道研究》
阅读教材及材料,阐述西方社会对五四运动评价的转变,分析其原因。
探究:从列强对待五四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
还原历史情境,培育历史素养。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当时的世界大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一战后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中,中国仍是列强角逐的目标,而各国对五四运动的态度恰恰映射了复杂时代背景下各国的利益问题。
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以五四青年的视角出发,建立时空联系,思考列强对五四的态度所反映的实质,作出历史解释;通过阅读教材,史料实证的方法还原五四运动的过程和影响。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深切感受中国青年对国际强权政治愤慨以及列强对中国利益的野心勃勃。
【学习任务二】中国革命向何方?
材料三
胡适:“我们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却去高谈社会主义……老实说罢,这是自欺欺人的梦话,这是中国思想界破产的铁证,这是中国社会改良的死刑宣告。”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载《每周评论》第31号
李大钊:谈“主义”是解决或是正确地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因为“主义”与“问题”之间“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因为一个社会的解决,必须靠着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运动……应该使这社会上可以共同解决这个那个社会问题的多数人,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作他们实验自己生活上的满意不满意的尺度”。
——《再论问题与主义》,载《每周评论》第35
教师点拨:在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中,
马克思主义者就已经意识到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和具体问题的重要性,并且为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小组讨论:
材料四
基尔特主义派:以张东荪、
梁启超等人为代表,主张调和主义。孙东荪否认当时国内存在无产阶级,
也否认存在任何阶级矛盾,
以此来
反对阶级革命的必要性。梁启超反对走俄式的暴力革命,认为中国不具备发生劳农革命的条件,主张依靠“绅商阶级”。
无政府主义者:世上无良善之政府,
政府在道德上
都是不完美的消极存在。主张绝对的自由,反对一切权威、一切国家,反对任何组织纪律。
小组合作探讨,你会怎么回复他们的言论?请任挑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举至少一个史料来论证你的观点。
教师点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提下中国必然要通过社会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必然要明确在国内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和政权的重要性。
小结:
教师点拨:回归教材,充分理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深层含义。
【设计意图】
学习任务二以问题“革命向何方”带领学生对各类“救国方针”进行辨别,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的素养能力。引领学生充分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中共的成立是必然选择。
二、觉悟:一条道路探索
问题引领:
“他们”从人民走来-中共诞生的原因
“他们”选择的道路-中共如何探索道路
【学习任务三】中共诞生的原因
材料五
中国劳动者布满了全地球,一日夜二十四小时中太阳都照着我们工作,但是我们无论在本土或他国都没一个是独立生产者,都是向资本家卖力......什么民主政治,什么代议政治,都是些资本家为自己阶级设立的,与劳动阶级无关......我们只有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从他们手抢夺来政权;并且用劳动专政的制度,拥护劳动者的政权,建设劳动者的国家以至于无国家,使资本阶级永远不至发生。
——陈独秀《短言》(1920年11月7日),《共产党》第1卷第1号
阅读《共产党》月刊的短言,陈独秀揭露了中国的哪些现象?结合《历史地图册》第50页的图,结合国际和国内背景,简析中共诞生有哪些有利因素?
【学习任务四】中共如何探索道路
参照课本124页,请回答:1.中共二大纲领有何不同?2.工人运动为何失败,中共三大应该商议什么内容?
参照课本123页,国共为何走向合作?体现了中共怎样的探索道路?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已有的教材,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领学生探寻“中共为什么能”、“中共为什么行”,培养学生的对教材进行探究的习惯,提升其历史解释素养。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实际情况不断调节和进步的历史,了解中共的先进性,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自信心。
觉察:一群坚毅青年
问题引领:
“我们”的传承与向往-大革命后的共产党人
【学习任务五】大革命后的共产党人
结合教材123-125,完成时间轴的填写。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国民革命的积极影响。阅读《布尔塞维克》杂志的目录,推断该杂志的创刊时间,并在教材中寻找事件发生的原因。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完成时间轴填写,在杂志目录提供的有限信息中抽丝剥茧。同时,在教材中寻找答案,了解大革命的历史作用以及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利于培养其时空观念及史料实证素养
教师点拨:目录中的标题为何说《国民党死灭后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后,经过一系列新军阀混战,建立起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残酷地镇压、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据1927年11月统计,党员数量由中共五大召开时的近5.8万人,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工会和农民协会到处被查禁、解散。严酷的事实表明,中国革命已经进入低潮。
——《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教师点拨:《国民党背叛革命后中国革命运动如何》?
1927年4月28日,38岁的李大钊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被绞杀。《晨报》留下了这样的记载:他身着“灰布棉袍,青布马褂,俨然一共产党领袖之气概”,“态度极从容,毫不惊慌”。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高举革命旗帜,领导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播放《觉醒年代》片段中青年陈延年、陈乔年英勇就义的片段。
结语:
教材121页“学思之窗”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早在80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通过五四运动,中国青年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
【设计意图】
本环节力图通过报刊封面、青年照片以及相关视频,还原大革命后的中共青年面貌,他们面临重重困难,却仍然坚守着希望和信仰,可见中共革命精神生生不息。以此激发学生的激情和责任感,坚定学生的信念,引领学生感悟家国情怀。
归纳启示:
觉醒:中共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觉悟:中共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觉察:中国青年进取之精神生生不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