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6 23:1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九单元的第2课,共有3个子目录,分别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和伟大的建设成就,讲述了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的曲折发展与改革开放前的3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虽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了严重曲折,但曲折中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彰显了党和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学情分析
初中教材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史实作了较为完整的介绍,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本课第三子目的内容为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学生可以梳理相关史实。
高一学生的认知更多停留在感性层面,理性思考不足,对于课标中对此课要求的达成有一定的难度。本课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达成学科素养,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对史事进行细节性的展示,需要更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一学生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认识不足,需要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1956-1976年间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史实,能构建时空观念。结合教材和史料,能够分析并正确理解“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及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与发展,落实唯物史观。
2、通过地图、数据表等展示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取得的建设成就,理解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这一时期典型代表的事迹,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引导学生学习并传承良好精神风貌,培养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史实,理解相关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2、教学难点:感悟这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程,人民日报在2021年6月7日和6月8日连续两日刊发“宣言”署名文章《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其中,在《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一文中,提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回荡在中国上空的历史之问,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停止作答。”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过怎样的思考。
结合材料,了解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毛泽东提出要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我们有哪些实践?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学习新课】
二十年的曲折发展(1956-1976年)
完成任务一:阅读课文第一、二子目录的内容,梳理1956-1976年间,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史实。随后展开对这些史事的叙述。
1、1956年
结合材料认识《论十大关系》提出的背景。通过分析《论十大关系》研究的十个问题,即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报告强调:今后要更多的注意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与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论十大关系》的后五条主要讨论政治关系,这些都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论十大关系》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开始,为党的八大的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中共八大以对新形势下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为基础,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其中经济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这是在理论上突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成果。
2、1957年
结合苏共二十大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的波折,理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理解其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使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遭受挫折。
3、1958年
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使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1957年11月,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大会,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提出15年赶上和超过美国的目标,受其鼓舞,党中央也提出了15年赶超英国钢产量的发展目标。为了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党力图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反映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违背了经济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带来了经济困难。
4、1959-1961年
通过分析材料,认识此时期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5、1961-1965年
“八字方针”的实行和七千人会议的召开,经济调整取得成效。当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党适时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四个现代化
”。“四个现代化
”从此成为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成为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6、1966-1976年
从材料中分析“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通过时间轴展示“文化大革命”的大致过程,认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也看到了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内外健康力量批判极左思潮、反对动乱、恢复秩序和发展生产所做的努力。最后通过分析材料,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后果。
小结:1956至1976年这20年间,我们经历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文化大革命两个时期,20年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期间有成功也有失误。
三十年的伟大成就(1949-1978年)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这30年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从总体上看,全党全国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果。
完成任务二:根据材料四、五、六,分析1949-1978年间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材料四: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地图册》
从材料可知,在石油、科技、铁路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就,成就分布广。此时期的三线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况,为西部地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材料五: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表: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制表
从表格可知,这些成就体现了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也体现了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材料六: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到70年代初,我国的国际战略实现重大调整,结合地图可知,我国外交工作打开一个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建交高潮。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正式建交。我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
永恒的时代精神
重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一时期,涌现出无数的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观看视频,感悟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崇尚劳动、敬业守信、敢于创新等等,这些精神发挥着永恒的光芒,我们应该将它们传承下去。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学习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其中折射出来的时代精神,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课后完成任务三:请运用唯物史观谈谈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