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汽化与液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6 汽化与液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7 21:1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汽化与液化
一、单选题
1.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如下图能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周围的温度不变)(???

A.?????????????B.?????????????C.?????????????D.?
2.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禁止抽烟"“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冰凌的形成
B.?冰雪消融
C.?露珠的形成
D.?雾凇的形成
4.关于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B.?沸腾时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C.?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D.?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发生的汽化现象
5.刚从开水锅里捞出的鸡蛋拿在手中不太烫,等蛋壳表面水分干了后就很烫了,这是因为(??
)
A.?蛋的内部温度很高,有热量向外逐渐散发
B.?蛋壳不容易传热,要过一段时间手才感到发烫
C.?蛋壳上的水未干时,水蒸发要吸收热量,由于蒸发很快,使蛋壳温度降低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两只相同的杯子置于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汽油。一段时间后,两杯中液面如图所示。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跟液体的(??
)
A.?表面积大小有关???????????????B.?温度高低有关???????????????C.?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D.?种类有关
7..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B.?熔化?????????????????????????????????????C.?汽化?????????????????????????????????????D.?凝固
8.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如果从外界吸收不到热量,那么液体(??
)
A.?蒸发不能继续进行??????????????????????????????????????????????B.?蒸发能够进行,使液体温度降低
C.?蒸发能够进行,使液体温度升高?????????????????????????D.?蒸发能够进行,使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9.装香水的玻璃瓶的口总是很细的,这是因为(??
)
A.?瓶口细好看,漂亮??????????????????????????????????????????????B.?在用时流得少可以节约点
C.?可以减少香水的表面积,减少蒸发浪费???????????????D.?瓶口细,温度低,蒸发慢
10.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在相同的环境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甲容器中的酒精消失了,乙容器中的水减少了许多。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A.?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B.?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C.?酒精和水都会蒸发??????????????????????????????????????????????D.?以上结论都能得出
11.冬天,天一冷,小金就喜欢吃火锅;而到了夏天,天气一暖和,小金就喜欢吃雪糕。小金也观察到,火锅沸腾时会冒“热气”,而吃雪糕时,雪糕周围会冒“冷气”。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生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2.“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是利用太阳能海水淡化的一种装置。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沸腾,后凝固?????????????C.?先液化,后汽化?????????????D.?先蒸发,后沸腾
二、填空题
13.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子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__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4.小杨看了中央台《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向妈妈展示刚学到的厨艺,他点燃燃气灶,开始烹饪,供燃气灶燃烧的石油气是通过
________的方法液化成液态储存在
钢瓶中的,为了使气体液化除了采用上述该方法外还有
________的方法。
三、解答题
15.《扬子晚报》2004年5月21日A4版报道了一则新闻(标题:氮气泄露,夏现冬景).
本报讯:昨晚,南京市建宁路上一停车场内发生氮气泄露事故,现场周围“寒气”逼人,车厢挂起冰柱,地面结了厚厚一层冰.
昨晚10点左右,建宁路上一家名为“的士”的休闲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突然发现停车场里一辆大型槽罐车尾部不断冒出白烟,并且越来越大,当他走过去一看,被现场的情景吓了一跳,只见车尾部开始结冰,车厢下端已经有大约10cm长的冰柱,而液体刚滴到地面上就开始结冰,不久地面上就是一层厚厚的冰.原来,这辆属于南京气体产品公司的槽罐车满载液态氮气,车尾部冒出的白烟就是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露的表现.据介绍,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如果有足够多的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周围气温降低到零下50℃,情况比较危险…
小盼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阅读了这则新闻后,提出了下面的问题,你能帮她解答吗?
(1)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可槽罐车的车罐里怎么会出现液态氮?这样将气体进行液化有何好处?
(2)车罐内液体氮发生泄露时为何会冒出“白烟”?
(3)根据所学的物理和自然知识,文中似乎有两处不妥,你能指出来并加以改正吗?
(4)发生此事时,如果你正好在现场,你打算怎么做?
四、实验探究题
16.小金同学发现酒精涂抹在手上很快就干了,而把水涂抹在手上干得相对较慢。于是他猜想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为了研究酒精与水这两种物质哪种蒸发更快,小金用表格的形式进行了实验的设计:
物质
质量(克)
温度(℃)
小烧杯
实验现象记录

2
15
相同
酒精
2
15
相同
(1)把水和酒精放在两个相同的小烧杯进行实验的目的是控制________相同。
(2)表格中实验现象记录的内容是________。
(3)水或酒精蒸发的模型应该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蒸发,蒸发吸热,据此分析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规律。
【解答】温度计上的酒精吸收温度计的热量而蒸发,于是温度计的示数逐渐下降;当酒精完全蒸发后,温度计又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于是它的示数逐渐上升,直到与室温相等,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答案】
B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禁止抽烟"“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答案】
C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冰凌的形成,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故A错误;?
B.冰雪消融,雪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故B错误;?
C.露珠的形成,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C正确;?
D.雾凇的形成,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沸腾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即可。
【解答】沸腾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
,这个温度叫沸点,故A错误;
沸腾时液体温度保持不变,故B正确;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故C、D错误。
故选B。?
?
5.【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蒸发致冷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刚从开水锅里捞出的鸡蛋拿在手中不太烫,是因为蛋壳上有水,而水蒸发需要吸收鸡蛋的热量,从而降低蛋壳的温度,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6.【答案】
D
【解析】【分析】分析两个杯子里的液体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解答】相同的杯子,即两种液体的表面积相同;在同一个地方,两种液体的温度和空气流速相同,因此只有液体的种类不同,因此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故选D。
7.【答案】
C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解答】常温下的汽油吸收空气的热量,很容易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答案】
B
【解析】【分析】(1)蒸发吸收热量,因此可以致冷;
(2)如果外界没有热量被吸收,那么液体依靠自身的能量也会发生蒸发现象。
【解答】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如果从外界吸收不到热量,那么液体蒸发依然能够进行,并使液体温度降低,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答案】
C
【解析】【分析】影响蒸发的三要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空气的流速。
【解答】装香水的玻璃瓶的口总是很细的,这是因为可以减小香水的表面积,从而减小蒸发浪费,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0.【答案】
C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探究一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其它因素相同;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而无声无息的汽化叫蒸发。
【解答】甲乙两个容器的粗细不同,那么酒精和水的表面积大小不同;虽然酒精的质量减小的多,但是无法说明蒸发的快慢和液体的种类有关,故A错误;
如果要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有关,必须改变表面积,而控制液体的种类相同,故B错误;
酒精和水的质量都减小了,是因为它们蒸发了,故C正确;
综上所述,故D错误。
故选C。
?
11.【答案】
D
【解析】【分析】(1)在空气中看到的“白气”肯定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现象。
【解答】冬天时,火锅上方的水蒸气温度较高,而周围的空气温度低,高温的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很多小水珠,这就是“热气”;夏天时,冰糕周围空气温度很低,周围水蒸气的温度较高,水蒸气在冰糕周围放热液化变成小水珠,这就是“冷气”,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2.【答案】
A
【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有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据此选择。
【解答】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海水受热后由液态变成气态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叫汽化;水蒸气在透明罩内放入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珠,这个过程叫液化,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3.【答案】
汽化;放出
【解析】【分析】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相变过程,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根据液化和汽化的特征结合图片分析解答。
【解答】由图可知塑料薄膜盖住坑口,由于土壤中含有水分,而水分会蒸发形成水蒸气,塑料薄膜下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过程放热,因此水被聚集起来。
故答案为:汽化;放出
14.【答案】
压缩体积;降低温度
【解析】【分析】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的方法有: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解答】小杨看了中央台《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向妈妈展示刚学到的厨艺,他点燃燃气灶,开始烹饪,供燃气灶燃烧的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成液态储存在
钢瓶中的,为了使气体液化除了采用上述该方法外还有降低温度的方法。
三、解答题
15.【答案】
(1)答:由于氮常温常压下是气态,所以车罐内的液态氮是通过加压的方法实现液化的.将气体液化,可以缩小体积,便于贮存和运输
(2)答:液态氮发生泄露时,会迅速变成气体,同时吸收热量,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小水珠,出现“白烟”.所以“白烟”不是氮气,而是小水珠
(3)答:两处不妥:一处为“槽罐车满载液态氮气”,氮气是气态氮,“液态氮气”前后矛盾,应改为“液态氮”.另一处为“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空气中就含有大量氮气,照此说法,整个世界岂不冰冷一片.应改为“液态氮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
(4)答:找一些厚棉衣穿,防止因为降温过快而使自己身体受到伤害;打110报警,让消防员来处理这件事等。
【解析】【分析】(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低温度、压缩体积;(2)所谓“白烟”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3)(4)仔细阅读材料内容,根据所学到的热现象的相关知识从文中找出不妥之处;这一问题是答案开放题,只要符合实际情况即可,答案不唯一.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液体表面积(或蒸发面积)
(2)等质量的液体蒸发完所用的时间
(3)甲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和空气流动相同,据此分析;
(2)当液体的质量相同时,蒸发完用的时间越短,液体的蒸发越快;
(3)当液体蒸发时,液体表面的分子运动剧烈程度远远大于液体内部,因此液体表面的分子不断的进入空气中变成气体,据此分析。
【解答】(1)把水和酒精放在两个相同的小烧杯进行实验的目的是控制液体表面积(或蒸发面积)相同。
(2)表格中实验现象记录的内容是:等质量的液体蒸发完所用的时间。
(3)甲中液体表面的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大于液体内部,而乙液体表面的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小于液体内部,因此水或酒精蒸发的模型应该是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