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7 21:2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一、单选题
1.关于地球的形状和结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地球是一个标准的球体
B.?内地核呈固态,外地核则为熔融状态
C.?“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理位置是在赤道
D.?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构成了岩石圈
2.月食时阴影部分的轮廓是圆弧,这可以证明下列哪一星球是圆的(??
)
A.?月球??????????????????????????????????B.?太阳??????????????????????????????????C.?地球??????????????????????????????????D.?以上都是
3.驶离海岸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首先船身从送行的人们视野中消失,然后船的其他部分从送行的人的视野中消失,这是由于(
???)
A.?送行人的位置造成的???????????????????????????????????????????B.?送行人的错觉造成的
C.?太阳光的照射造成的???????????????????????????????????????????D.?地球球体形状造成的
4.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十分相似,那么蛋黄则可以代表地球内部
的(??

A.?地壳????????????????????????????????????B.?地幔????????????????????????????????????C.?软流层????????????????????????????????????D.?地核
5.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地球自西向东自?????????????????B.?地球是个球体?????????????????C.?地球绕太阳公转?????????????????D.?海平面上升
6..如果乘船出海,会看到港口的灯塔(???

A.?整个突然从视野中消失???????????????????????????????????????B.?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D.?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7..岩石圈的组成包括(  )
A.?地壳和地幔顶部???????????????B.?下地幔和外地核???????????????C.?上地幔和下地幔???????????????D.?地壳和上地幔
8..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太阳东升西落?????????????????????????????????????????????????????B.?海边望远处驶来的船舶,先看到桅杆,后见到船身
C.?登高可以望远?????????????????????????????????????????????????????D.?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9.最早提出地球是球形的伟大人物是(  )
A.?麦哲伦??????????????????????????????B.?加加林??????????????????????????????C.?亚里士多德??????????????????????????????D.?魏格纳
10.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A.?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B.?板块构造学说?????????C.?斯科特的南极探险?????????D.?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11..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地球自西向东转?????????????????B.?地球是个球体?????????????????C.?地球绕太阳公转?????????????????D.?海平面上升
12..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描述从天圆地方到地球是个球体,而后证明地球是个椭球体,到近代人们对地球精确测量后发现地球是个“梨形体”。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科学是不断发展的??????????????????????????????????????????????B.?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
?????
C.?地球的自身形状在发生着不断变化??????????????????????D.?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是在不断提高的
二、填空题
13.地球内部的结构由外及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
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悟空和土行孙商定,两人从西天的某地出发到地球的另一面去,谁的速度快,谁就得胜。土行孙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距离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目的地。过了一会儿,孙悟空才气喘吁吁地赶来:
“你怎么比我快?”土行孙说:“我比你的距离近啊!”你能告诉悟空,土行孙遁地而行的距离是多少吗?________(填字母)。
A.10万8千里
B.6
371米
C.4万千米
D.12
742千米
(2)悟空很不服气:“想我老孙,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那有什么。”喜羊羊来了,说:“我站在这儿不动,一天下来还能行8万里路呢!”(如图所示)喜羊羊所说的“8万里路”是指地球的________(填字母)。
A.平均半径
B.赤道周长
C.极半径
D.地球表面积
三、解答题
1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1)你能用几个数字说明地球的大小吗?
(2)根据图中数据,你能准确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吗?
四、实验探究题
16.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粉笔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远去的现象:
(1)①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看上去它的长度变化________(选填“明显”或“不明显”,下同);②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向远移动时,看上去长度变化________;
(2)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离开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________(选填①水平面或②球面)相似,说明大洋面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分析】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颗,按大小排列位于第五位。地球由两个圈层构成,即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构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构成。
【解答】地球并不是一个标准的球体,而是一个略扁的旋转椭球,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
2.【答案】
C
【解析】【分析】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地影分为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只受到部分太阳直射的光线。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地影,这就产生月食现象。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时,则只会发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到地球的光线便会不分或完全地被月球遮挡住,从而产生日食现象。日食发生的几个特点:太阳被物体给挡住,挡住物体时球或圆形。
【解答】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蔽,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因此月食时阴影部分的轮廓是圆弧,这可以证明地球是圆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3.【答案】
D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就越大(或站在大地上,无论向那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地平线)等。
【解答】首先船身从送行的人们视野中消失,然后船的其他部分从送行的人的视野中消失,这是因为地球是个球体才会这样,也就是地球球体形状造成的。
故答案为:D
4.【答案】
D
【解析】【分析】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解答】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蛋黄处于鸡蛋的中心,所以可以代表地球内部的地核,D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
B
【解析】【分析】地球是上百万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
【解答】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处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故答案为:B
6.【答案】
C
【解析】【分析】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地球本身是一个球体。
【解答】我们在船上能够看到港口的灯塔,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随着船舶离开陆地开往海洋,灯塔会逐渐没入地平线,所以给人的效果是从下而上从视野中消失。
故答案为:C。
7.【答案】
A
【解析】【分析】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解答】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所以A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8.【答案】
A
【解析】【分析】生活中有很多的事例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解答】太阳的东升西落说明地球在自西向东的自转,所以A符合题意;海边望远处驶来的船舶,先看到桅杆,后见到船身,登高可以望远、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都直接或间接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答案为:A
9.【答案】
C
【解析】【分析】公元前
4世纪亚里士多德多次观察月食时,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解答】A、麦哲伦,经过长达
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不符合题意。
B、加加林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不符合题意。
C、最早提出地球是球形的伟大人物是亚里士多德,符合题意。
D、魏格纳最早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
D
【解析】【分析】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但得到这一正确认识却经过了相当漫长的过程。
【解答】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其中麦哲伦环球航行和地球的卫星照片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
B
【解析】【分析】我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及其漫长的过程。聪明的古人从诸如此类的蛛丝马迹中就已经猜测到地球可能是球形的。托勒玫的地心说也明确地描述了地球为球形的观点,但是直到16世纪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才真正用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解答】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从海上驶来的轮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这种现象反映的是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答案为:B.
12.【答案】
C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及其漫长的过程。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不断的提高。但地球的形状是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
【解答】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从天圆地方到球体再到“梨形体”,说明科学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是不断提高的,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而不是地球的自身形状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3.【答案】
地壳;地幔;地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的结构层次。
【解答】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确定。
故答案为:地壳;地幔;地核?
14.【答案】
(1)D
(2)B
【解析】?【分析】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
?【解答】(1)两人从西天的某地出发到地球的另一面去,
土行孙遁地而行的距离是地球的直径,因此为12742千米。
?
(2)“八万里”指路程约为8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长约4万千米。
?
?故答案为:(1)D(2)B
三、解答题
15.【答案】
(1)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的极半径是6357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解析】
【分析】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解答】此题是对读图识图能力的综合考查。地球的大小可用赤道半径、极半径、赤道周长等几个数字来说明,并由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差别可知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故答案为: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的极半径是6357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不明显;明显
(2)球面;球面
【解析】【分析】基于课堂实验的现象解答。
【解答】(1)
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看上去它的长度变化不明显;
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向远移动时,看上去长度变化明显。
(2)
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离开远去,观察到的现象与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向远移动时相似,?说明大洋面试球面。
故答案为:(1)不明显;明显;(2)球面;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