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练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练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16 06:3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化学九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自选练)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本质上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甘蔗榨汁
B.车胎爆裂
C.炭包吸附色素
D.鲜奶制成酸奶
2、图中,一只小猫安然地坐在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制作平板的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
A.透气
B.导电
C.绝热
D.透水
3、如图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吹入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曲线Z表示的是氧气
B.通过实验探究,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
C.200s时没有被测定的气体所占的总体积分数为76.66%
D.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
4、现有下列仪器:①量筒
②试管
③胶头滴管
④酒精灯,量取25mL液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亚硝酸钠有咸味——物理性质
B.亚硝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物理性质
C.亚硝酸钠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亚硝酸钠有毒——化学性质
6、小明进行“人体呼出气体中的CO2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那么小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最大
C.人体呼出气体中不含有氧气
D.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7、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
(
)
A.用水冲熄
B.用湿抹布盖灭
C.用沙土盖灭
D.用泡沫灭火器
8、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电热器取暖
B.光合作用
C.水利发电
D.太阳能供热
9、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混合
B.成型
C.晾干
D.烧结
10、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
)
A.观察气体的颜色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闻气体的气味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11、对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分析错误的是(

性质
用途
A
石墨软又滑
做电极
B
稀有气体稳定
作保护气
C
氢气有可燃性
作火箭燃料
D
活性炭有吸附性
用于防雾霾口罩
12、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
C.提出问题
D.解释与结论
13、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④
二、填空题。
14、认真观察图片,填空。
(1)


处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2)


处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木柴燃烧后变成一堆灰烬,可见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下同)过程中常常伴随

(3)

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可见发光、放热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15、通过阅读下面二氧化碳的内容,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镁条,将其伸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光,冒黑烟,还生成白色固体,变成了氧化镁和碳。固体二氧化碳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____;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____;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现象____。
16、蜡烛刚熄灭时,烛心会冒出白烟,点燃这白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认真观察图片,填空。
(1)


处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2)


处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木柴燃烧后变成一堆灰烬,可见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下同)过程中常常伴随

(3)

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可见发光、放热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18、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
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
(1)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活塞B_____(填“打开”或“关闭”)。
(2)人呼气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
(3)Ⅰ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
19、我们知道,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用石灰水涂刷墙壁,就是利用了石灰水的这一性质。使得墙壁越来越硬。实验室配制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生成,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气体。
三、实验题。
20、某学校八年级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同学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如图①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填“a”或“b”或“c”)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温度最高。
(2)如图②,小华同学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
而干燥的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断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有____(填名称)。
(3)小聪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如图③,小丽在蜡烛火焰上方斜插入一个普通漏斗,用一燃着火柴接近漏斗颈口处,产生火焰,这是由于____。
2021—2022学年人教化学九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自选练)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本质上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甘蔗榨汁
B.车胎爆裂
C.炭包吸附色素
D.鲜奶制成酸奶
【答案】D
2、图中,一只小猫安然地坐在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制作平板的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
A.透气
B.导电
C.绝热
D.透水
【答案】C
3、如图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吹入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曲线Z表示的是氧气
B.通过实验探究,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
C.200s时没有被测定的气体所占的总体积分数为76.66%
D.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
【答案】A
4、现有下列仪器:①量筒
②试管
③胶头滴管
④酒精灯,量取25mL液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5、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亚硝酸钠有咸味——物理性质
B.亚硝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物理性质
C.亚硝酸钠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亚硝酸钠有毒——化学性质
【答案】B 
6、小明进行“人体呼出气体中的CO2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那么小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最大
C.人体呼出气体中不含有氧气
D.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答案】D
7、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
(
)
A.用水冲熄
B.用湿抹布盖灭
C.用沙土盖灭
D.用泡沫灭火器
【答案】B
8、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电热器取暖
B.光合作用
C.水利发电
D.太阳能供热
【答案】B
9、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混合
B.成型
C.晾干
D.烧结
【答案】D
10、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
)
A.观察气体的颜色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闻气体的气味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D
11、对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分析错误的是(

性质
用途
A
石墨软又滑
做电极
B
稀有气体稳定
作保护气
C
氢气有可燃性
作火箭燃料
D
活性炭有吸附性
用于防雾霾口罩
【答案】A
12、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
C.提出问题
D.解释与结论
【答案】B
13、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④
【答案】D
二、填空题。
14、认真观察图片,填空。
(1)


处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2)


处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木柴燃烧后变成一堆灰烬,可见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下同)过程中常常伴随

(3)

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可见发光、放热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
(1)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2)
化学变化;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3)
物理变化;不一定
15、通过阅读下面二氧化碳的内容,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镁条,将其伸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光,冒黑烟,还生成白色固体,变成了氧化镁和碳。固体二氧化碳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____;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____;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现象____。
【答案】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
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
发光,冒黑烟,还生成白色固体
16、蜡烛刚熄灭时,烛心会冒出白烟,点燃这白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白烟燃烧并引燃蜡烛
白烟是石蜡?蒸气
17、认真观察图片,填空。
(1)


处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2)


处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木柴燃烧后变成一堆灰烬,可见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下同)过程中常常伴随

(3)

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可见发光、放热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
(1)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2)
化学变化;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3)
物理变化;不一定
18、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
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
(1)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活塞B_____(填“打开”或“关闭”)。
(2)人呼气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
(3)Ⅰ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
【答案】打开
关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9、我们知道,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用石灰水涂刷墙壁,就是利用了石灰水的这一性质。使得墙壁越来越硬。实验室配制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生成,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气体。
【答案】二氧化碳
三、实验题。
20、某学校八年级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同学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如图①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填“a”或“b”或“c”)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温度最高。
(2)如图②,小华同学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
而干燥的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断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有____(填名称)。
(3)小聪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如图③,小丽在蜡烛火焰上方斜插入一个普通漏斗,用一燃着火柴接近漏斗颈口处,产生火焰,这是由于____。
【答案】a
外焰
烧杯壁上有水珠
水和二氧化碳
C
汽化的石蜡蒸气被导出后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