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学(浙教版)九上培优卷:1.4常见的碱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常见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浓NaOH溶液具有强碱性
B.浓盐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溶液质量减小
C.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是为了防止其与氧气反应D.Ca(OH)2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2.RbOH(氢氧化铷)与KOH的性质相似,其碱性比氢氧化钾强,下列有关RbOH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铷易溶于水
B.氢氧化铷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C.氢氧化铷不能与FeCl3反应
D.氢氧化铷溶液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
3.检验烧碱溶液是否变质,最好的方法是(
)
A.加热
B.加入酚酞
C.加入石蕊试液
D.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4.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不会立即产生沉淀
B.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氧化铜,无明显现象,则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镁
C.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有蓝色沉淀,则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两种溶质
D.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2NaOH=2NaCl+Mg(OH)2↓
5.如图所示,滴管中有液体甲,小试管中盛放着固体乙(足量),广口瓶中有少量饱和的澄清石灰水(试管底部浸没在澄清石灰水中).当把甲溶液滴加到乙中后,过一会儿可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了,同时U形管中的a液面降低,b液面升高了.根据以上现象请你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有可能分别是水和硝酸铵
B.甲、乙有可能分别是盐酸和碳酸钙
C.甲、乙有可能分别是水和生石灰
D.石灰水变浑浊有可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6.某日某化工厂发生液态氯气泄漏爆炸,次日,另一食品厂制冷车间管道破裂,导致大量液态氨气泄漏。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氯气与氨气具有下表所示的性质,因此,小明认为消防队员向泄漏的氯气与氨气最好喷洒
(
)
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性质
Cl?
71
黄绿色
微溶于水,极易溶于碱溶液
不易扩散,易沉积
剧毒
NH?
17
无色
极易溶于水,能与酸反应
易扩散
有毒
A.都用水
B.都用石灰水
C.石灰水与水
D.NaOH固体与水
7.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C.AB段有沉淀生成D.F点溶液的pH>7
8.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NaH+H2O===NaOH+H2↑。CaH2与足量Na2CO3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的产物有(
)
A.Ca(OH)2和H2
B.CaCO3、NaOH和H2
C.NaOH和Ca(OH)2
D.Ca(OH)2、CaCO3和H2
9.如图表示在9.8g10%的稀H2SO4中逐滴滴入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的过程中发生的某一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时间,y是pH
B.x是水的总质量,y是H2SO4的质量
C.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是沉淀物质的质量
D.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10.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①
证明变质
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②
确定成分
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③
测定纯度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
④
除去杂质
向溶液中滴加石灰水至无沉淀生成,过滤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11.烧杯中盛有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加入过量10%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有关图像不正确的是(
)
12.一瓶使用剩半的氢氧化钠溶液,分析检验其变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了新物质
②取样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即样品不变质
③取样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不能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④若样品完全变质,取样滴加酚酞不变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下列对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进行的相关实验中,实验现象及结论合理的是(
)
A.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B.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稀盐酸,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
C.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原样品中含有
氢氧化钠
D.向溶液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可除样品中的杂质
14.将某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a至d段硫酸钠质量先增大后不变
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小
D.c点比a点所含的溶质种类少
15.(2018秋?温岭市期中)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
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
C.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二、填空题
16.实验中常常要用到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暴露于空气中易变质,变质后的溶液为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向变质后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17.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1)曲线上满足A点指标的溶液在升高温度后会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此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若向曲线上满足A点指标的溶液中加入生石灰,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最终将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18.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__
__色。
(2)利用氢氧化钙与盐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19.二氧化硫气体对人体有害,会污染大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写出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0.小明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知道: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
于是小明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
?
小明查阅:
溶质溶剂
NaOH
Na2CO3
固体碘
酒精
不反应,但能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
不溶也不反应
易溶
水
易溶
易溶
微溶
至此,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案.
(1)小明同学的解决方案是
.
(2)写出解决方案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
2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原质量分数为10%)是否变质,进行了下述实验:
同学
小柯
小江
小龙
操作
各取一支相同规格的试管,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
滴入无色酚酞
加入足量的
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现象
变红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
没变质
变质
变质
(1)小江加入的“?”是
。
(2)小江认为小柯的实验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3)小龙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1.97克。已知小龙所取的待测溶液质量为10克,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待测溶液中变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为
。
22.某科学探究小组欲制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他们把饱和石灰水加入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经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样品溶液。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小组同学对得到的样品溶液是否为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怀疑,决定对其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只含氢氧化钠。
猜想二: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猜想三: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发现,只要用反应物(饱和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就可以验证猜想。他们取少量样品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X是
无现象
猜想二不正确
②Y是饱和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猜想三正确
【交流讨论】甲同学认为要验证猜想二不正确,也可往样品溶液中通入
;受该同学的启发,小组同学认为要验证猜想三正确,也可以在样品溶液中滴加盐酸。
【实验评价】乙同学往样品溶液中滴入盐酸,刚开始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试分析原因:
。
四、解答题
23.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所示),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_________色。
(2)利用氢氧化钙与盐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019?吴兴区三模)现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20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生成Cu(OH)2沉淀,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1)生成最大沉淀量时(即B点),对应沉淀的质量为
克。
(2)求B点时,反应后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5.兴趣小组欲测定某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配制30g10%的Na2CO3溶液。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
mL(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最后将碳酸钠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
(填字母编号)。
A.30g
B.10%
C.Na2CO3溶液
(2)测定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取50gBa(OH)2溶液,在逐滴滴加上述Na2CO3溶液的过程中,测得产生沉淀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溶液中Na2CO3的质量为
_____
g。
②请通过计算确定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学(浙教版)九上培优卷:1.4常见的碱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常见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浓NaOH溶液具有强碱性
B.浓盐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溶液质量减小
C.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是为了防止其与氧气反应D.Ca(OH)2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C。
【解析】解:A、氢氧化钠属于碱,浓NaOH溶液具有强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问后,其溶液质量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是为了防止浓硫酸吸收水分,故选项说法错误。D、Ca(OH)2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2.RbOH(氢氧化铷)与KOH的性质相似,其碱性比氢氧化钾强,下列有关RbOH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铷易溶于水
B.氢氧化铷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C.氢氧化铷不能与FeCl3反应
D.氢氧化铷溶液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钾易溶于水,所以氢氧化铷易溶于水,故A正确;
B、碱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所以氢氧化铷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B正确;
C、氢氧化铷能与FeCl3反应生成氯化铷和氢氧化铁沉淀,故C错误;
D、氢氧化铷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铷和水,故D正确。
【答案】C。
3.检验烧碱溶液是否变质,最好的方法是(
)
A.加热
B.加入酚酞
C.加入石蕊试液
D.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答案】D。
【解析】解:A、烧碱溶液变质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检验烧碱溶液是否变质就是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而加热不能鉴别出碳酸钠的存在,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都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故C错误;
D、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如果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则证明烧碱溶液变质,故D正确。
4.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不会立即产生沉淀
B.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氧化铜,无明显现象,则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镁
C.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有蓝色沉淀,则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两种溶质
D.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2NaOH=2NaCl+Mg(OH)2↓
【答案】B。
【解析】解: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不会立即产生沉淀,该选项说法正确;
B、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氧化铜,无明显现象,说明盐酸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不一定有氯化镁,例如氢氧化钠和盐酸、氯化镁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有蓝色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氢氧化钠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两种溶质,即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该选项说法正确;
D、产生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2NaOH=2NaCl+Mg(OH)2↓,该选项说法正确。
5.如图所示,滴管中有液体甲,小试管中盛放着固体乙(足量),广口瓶中有少量饱和的澄清石灰水(试管底部浸没在澄清石灰水中).当把甲溶液滴加到乙中后,过一会儿可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了,同时U形管中的a液面降低,b液面升高了.根据以上现象请你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有可能分别是水和硝酸铵
B.甲、乙有可能分别是盐酸和碳酸钙
C.甲、乙有可能分别是水和生石灰
D.石灰水变浑浊有可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A。
【解析】解:A、甲、乙分别是水和硝酸铵时,硝酸铵溶解吸热,温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升高,不会生成沉淀,也不会使容器内压强变大,故此选项错误。
B、甲、乙分别是稀盐酸和碳酸钙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以出现这些现象,故正确。
C、水和生石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升高导致氢氧化钙析出,气体受热膨胀,可以出现这些现象,故正确。
D、当石灰水中析出氢氧化钙时溶液照样混浊,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石灰水中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变浑浊,发生了化学变化,故正确。
6.某日某化工厂发生液态氯气泄漏爆炸,次日,另一食品厂制冷车间管道破裂,导致大量液态氨气泄漏。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氯气与氨气具有下表所示的性质,因此,小明认为消防队员向泄漏的氯气与氨气最好喷洒
(
)
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性质
Cl?
71
黄绿色
微溶于水,极易溶于碱溶液
不易扩散,易沉积
剧毒
NH?
17
无色
极易溶于水,能与酸反应
易扩散
有毒
A.都用水
B.都用石灰水
C.石灰水与水
D.NaOH固体与水
【答案】C
【解析】根据两种气体的性质分析,氯气微溶于水,极易溶于碱溶液,则可以用碱溶液吸收氯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则可以用水吸收氨气。
7.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C.AB段有沉淀生成D.F点溶液的pH>7
【答案】B。
【解析】解: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即没有反应的硫酸铜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钠,该选项说法正确;
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没有反应的硫酸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AB段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D、F点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溶液的pH>7,该选项说法正确。
8.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NaH+H2O===NaOH+H2↑。CaH2与足量Na2CO3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的产物有(
)
A.Ca(OH)2和H2
B.CaCO3、NaOH和H2
C.NaOH和Ca(OH)2
D.Ca(OH)2、CaCO3和H2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得CaH2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而氢氧化钙又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因为是与足量的碳酸钠反应,所以生成的氢氧化钙反应完,最后的产物是碳酸钙、氢氧化钠和氢气。
9.如图表示在9.8g10%的稀H2SO4中逐滴滴入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的过程中发生的某一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时间,y是pH
B.x是水的总质量,y是H2SO4的质量
C.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是沉淀物质的质量
D.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答案】D
【解析】A、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被消耗,酸性减弱,pH增大,不是减小,故A不正确;
B、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被消耗,质量减小直至为零,不会再增加,故B不正确;
C、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若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沉淀质量从零开始增加,不应减少,故C不正确;
D、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若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完全反应时为零,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过量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又开始增加,故D正确。故选D。
10.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①
证明变质
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②
确定成分
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③
测定纯度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
④
除去杂质
向溶液中滴加石灰水至无沉淀生成,过滤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解:①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溶液中有碳酸钠存在,所以①正确;
②石灰水也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色,故②错误;
③应加入过量的盐酸,故③错误;
④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后,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后就只剩氢氧化钠了,故④正确。
11.烧杯中盛有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加入过量10%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有关图像不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一开始不产生沉淀,但溶液质量增加,pH变大;待盐酸消耗完后,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溶液质量增加速度变慢。由于氢氧化镁不溶于水,此过程中溶液的pH一直为7,直至氢氧化钠过量,pH变大。整个过程中烧杯总质量一直增加。
12.一瓶使用剩半的氢氧化钠溶液,分析检验其变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了新物质
②取样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即样品不变质
③取样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不能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④若样品完全变质,取样滴加酚酞不变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正确;②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的盐酸才和碳酸钠反应,取样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可能是加入的盐酸都被氢氧化钠反应完,但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不变质,错误;③取样加入足量石灰水,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导致不能验证样品中是否还有氢氧化钠,即不能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正确;④若样品完全变质,固体中只有碳酸钠,溶液仍然呈碱性,取样滴加酚酞仍然会变红,错误。故选B。
13.下列对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进行的相关实验中,实验现象及结论合理的是(
)
A.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B.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稀盐酸,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
C.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原样品中含有
氢氧化钠
D.向溶液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可除样品中的杂质
【答案】D。
【解析】解:A、由于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一定含有碳酸钠,所以加入氯化钡溶液,会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而不是红褐色沉淀生成,故A错误;
B、由于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一定含有碳酸钠,滴入稀盐酸,应该是先没有气泡产生(此时和氢氧化钠反应),等到氢氧化钠反应完毕,才和碳酸钠反应,此时才会有气体产生。现象表述错误;故B错误;
C、由于滴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反应也会生成碱氢氧化钠,所以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不能证明原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故C错误;
D、向溶液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白色沉淀,沉淀过滤,可除去样品中的杂质;故D正确。
14.将某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a至d段硫酸钠质量先增大后不变
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小
D.c点比a点所含的溶质种类少
【答案】D。
【解析】解:A、a至b段,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质量增大,没有蓝色沉淀生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b﹣c段,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质量减小,C点以后,硫酸钠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c﹣d段,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溶液碱性增强,pH升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a点溶质有硫酸和硫酸铜,c点溶质是硫酸钠,该选项说法正确。
15.(2018秋?温岭市期中)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
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
C.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答案】B。
【解析】解: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不能说明是否含有稀盐酸,不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故选项错误。
B、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说明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故选项正确。
C、滴入几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溶液可能显酸性,稀盐酸可能有剩余,不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故选项错误。
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氯化钠、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故选项错误。
二、填空题
16.实验中常常要用到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暴露于空气中易变质,变质后的溶液为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向变质后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Na?CO?产生白色沉淀CaCI?+Na?CO?=2NaCl+CaCO?↓
【解析】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因此氢氧化钠变质后的溶液为碳酸钠溶液;碳酸钠能够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
17.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1)曲线上满足A点指标的溶液在升高温度后会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此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若向曲线上满足A点指标的溶液中加入生石灰,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最终将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答案】溶液变浑浊变小减少
【解析】(1)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给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升温时,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中的溶质减少,从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2)由于A点表示的是4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当向其饱和溶液中加生石灰时,生石灰就和饱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从而使饱和溶液中的溶剂减少,原来溶解在这部分溶剂中的溶质也会结晶析出,因此溶液中的溶质减少
18.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__
__色。
(2)利用氢氧化钙与盐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答案】红;Na2CO3+Ca(OH)2===CaCO3↓+2NaOH;
【解析】(1)无色酚酞遇碱变红色。
(2)除去杂质不能消耗原物质,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根据题意,钙离子是杂质,用碳酸根与之结合成为沉淀除去,因为原物质为氢氧化钠,为不引入新杂质,只能用碳酸钠。
19.二氧化硫气体对人体有害,会污染大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写出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答案】SO?+2NaOH=Na?CO?+H?O
【解析】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NaOH=Na?CO?+H?O
20.小明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知道: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
于是小明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
?
小明查阅:
溶质溶剂
NaOH
Na2CO3
固体碘
酒精
不反应,但能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
不溶也不反应
易溶
水
易溶
易溶
微溶
至此,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案.
(1)小明同学的解决方案是
.
(2)写出解决方案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能否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
(1)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
(2)CO2+2NaOH═Na2CO3+H2O.
【解析】解:由题干“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可以联想到:能否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
(1)由于氢氧化钠不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所以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生成的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会有晶体析出.
(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三、实验探究题
2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原质量分数为10%)是否变质,进行了下述实验:
同学
小柯
小江
小龙
操作
各取一支相同规格的试管,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
滴入无色酚酞
加入足量的
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现象
变红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
没变质
变质
变质
(1)小江加入的“?”是
。
(2)小江认为小柯的实验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3)小龙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1.97克。已知小龙所取的待测溶液质量为10克,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待测溶液中变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稀HCl(或稀H2SO4或稀HNO3);碳酸钠也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或部分变质,剩余的氢氧化钠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10.6%;
【解析】(1)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应加入稀酸溶液与变质后产生的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2)变质后产生的Na2CO3及剩余的氢氧化钠均能使酚酞变红。(3)由表中实验现象可知,生成的沉淀为BaCO3,根据BaCO3质量,可求出Na2CO3质量。
(3)设该溶液中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BaCl2===BaCO3↓+2NaCl
106197
x1.97克
=x=1.06克
该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Na2CO3%=×100%=10.6%。
22.某科学探究小组欲制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他们把饱和石灰水加入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经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样品溶液。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小组同学对得到的样品溶液是否为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怀疑,决定对其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只含氢氧化钠。
猜想二: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猜想三: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发现,只要用反应物(饱和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就可以验证猜想。他们取少量样品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X是
无现象
猜想二不正确
②Y是饱和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猜想三正确
【交流讨论】甲同学认为要验证猜想二不正确,也可往样品溶液中通入
;受该同学的启发,小组同学认为要验证猜想三正确,也可以在样品溶液中滴加盐酸。
【实验评价】乙同学往样品溶液中滴入盐酸,刚开始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试分析原因:
。
【答案】Ca(OH)2+Na2CO3===CaCO3↓+2NaOH;Na2CO3溶液;CO2;稀盐酸先与样品中的氢氧化钠反应;
【解析】【实验探究】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OH,因此检验溶液中是否含Ca(OH)2,只需滴加Na2CO3溶液或通入CO2
气体,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反之,检验溶液中是否含Na2CO3,可滴加Ca(OH)2溶液。【实验评价】因样品中含有NaOH和Na2CO3,
所以滴入的HCl会先与NaOH发生酸碱反应,待NaOH反应完全后,再与Na2CO3反应,产生气泡。
四、解答题
23.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所示),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_________色。
(2)利用氢氧化钙与盐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红(2)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1)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氢氧化钙属于碱,所以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2)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24.(2019?吴兴区三模)现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20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生成Cu(OH)2沉淀,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1)生成最大沉淀量时(即B点),对应沉淀的质量为
克。
(2)求B点时,反应后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9.8。
B点时,反应后溶质质量分数是6.9%。
【解析】解:(1)设生成最大沉淀量时(即B点),对应沉淀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钠质量为y,
CuSO4+2NaOH=Cu(OH)2↓+Na2SO4,
8098142
80g×10%xy
x=9.8g,y=14.2g,
(2)设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质量为z,
2NaOH+H2SO4═Na2SO4+2H2O,
80142
40g×10%z
z=7.1g,
25.兴趣小组欲测定某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配制30g10%的Na2CO3溶液。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
mL(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最后将碳酸钠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
(填字母编号)。
A.30g
B.10%
C.Na2CO3溶液
(2)测定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取50gBa(OH)2溶液,在逐滴滴加上述Na2CO3溶液的过程中,测得产生沉淀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溶液中Na2CO3的质量为
_____
g。
②请通过计算确定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50;A(2)①2.12;②6.84%
【解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配制30g10%的Na2CO3溶液需水的质量为:30g×(1-10%)=27g,水的体积为27mL,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标签上的内容应写上物质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因此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溶液质量30g,
(2)①通过分析图象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21.2g×10%=2.12g;
②设Ba(OH)2的质量为x,
x=3.42g
氢氧化钡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6.84%.
答: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6.8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