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学期宣化中学高二期初考试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
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创办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
①孔子
②韩非子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
A.
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
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
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3.
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A.
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
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
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
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5.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6.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7.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处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8.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
本质是善
B.
本质为恶
C.
非善非恶
D.
本善习远
9.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
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
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
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10.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1.
李贽在评论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时说:“《易》不云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明相照,同类相招,云从龙,风从虎,归凤求凰,安可诬也!”这可以说明李贽( )
A.
批评司马相如违背了儒家的基本思想
B.
不以孔子的是非标准为是非标准
C.
彻底动摇了明朝时期的社会主流思想
D.
坚决反对封建礼法对人性的束缚
12.
顾炎武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实际上作者意在表达( )
A.
理学悖离“五经”原旨
B.
孔孟之道为理学之根本
C.
取儒学之本,舍宋明理学
D.
用思辨方式米对待理学
13.
王夫之《读通鉴论》是以司马光《资治通鉴》为蓝本,对先秦到五代之间的各个朝代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论述。下面内容中,符合该书观点的是( )
A.
主张改革,痛恨腐败,关心民间疾苦
B.
汉、唐的历史背景不同,但西域地位完全相同
C.
主张集权政治,反对满洲对中原的统治
D.
肯定“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明朝理念
14.
清代帝王尊礼朱熹,认为孔孟之后,只有朱熹“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精确,归于大中至正,经今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功劳“最为弘巨”。这表明清朝统治者( )
A.
认为朱熹对儒学的弘扬超越了孔孟
B.
融合满汉文化以实现民族同化
C.
沿袭前代文化政策以维护统治秩序
D.
弘扬理学并使之处于独尊地位
15.
古希腊早期,法庭审判时不允许代理辩护,而判定罪罚的陪审团是由普通民众组成的。他们往往受双方在法庭上演说的影响,结果常是善辩的当亊人获益,口拙的人吃亏由此产生了教人辩论、授人辞章的“智者”。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
法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过程
B.
人文思想产生与民主政治有关
C.
城邦经济政治获得高度繁荣
D.
民主论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16.
亚里士多德曾在《政治学》中指出“作为团体中的一员,公民之于城邦恰恰好像水手之于船舶……各司其事的全船水手实际上齐心合力于一个共同的目的,即航行的安全。”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主旨类似的是( )
A.
“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
B.
“所谓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
C.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D.
“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
17.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这说明他( )
A.
强调个体的绝对感受
B.
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秩序
C.
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
D.
主张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18.
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指出:法是最高的理性,理性在人类理智中稳定而充分之时,就是法律。古罗马五大法学家之一盖尤斯认为:在所有的人中确立的、并得到全人类平等遵守的自然理性,就是适用的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法律始终是理性的体现
B.
法律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
法律需要全人类平等遵守
D.
法律以符合人性为本质特征
19.
名画《蒙娜丽莎》突破了过去西欧的肖像画都是正画头部和胸部这个定规,画了人物的双臂和双手,一直画到腰部。使头、颈、手、臂、身浑然一体,把人体表现得栩栩如生,使得肖像显得结实健康,给人以立体的美感。它( )
A.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教规
B.
把人与神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C.
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D.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
20.
有人认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作者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
A.
影响的广泛性超过文艺复兴
B.
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密切关系
C.
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D.
与文艺复兴的性质截然不同
21.
宗教改革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基督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里的“里程碑”的含义是( )
A.
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
B.
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和土地
C.
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D.
打破宗教神权的垄断,传播了人文主义
22.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指出:“所有节日都应当废除,唯有礼拜日应该保留。假若有意要保留圣母和较大圣徒的节日,就应当把它们并入礼拜日,或在节日仅举行一个早晨弥撒,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的时间。”这说明( )
A.
教会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生产
B.
教会不应干涉世俗社会的事务
C.
教会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D.
教会颁布的戒律使市民们精神负担沉重
23.
“把哲学从天上拉下来,将她置于人类的城市,将她带到人们的家里,并迫使她问及有关生命和道德以及善恶问题的第一人。”这位杰出的思想家( )
A.
用自然界的水来解释世上万物
B.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C.
认为社会上的人应该具有美德
D.
主张有理性的贤人治国
24.
“信仰得救,乃是上帝的永恒旨意。”“人类被创造的命运都是一样的;永恒的生命是为某些人前定了的,对于另一些人,却是永远的罪刑。”这种主张( )
A.
有助于16世纪民众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B.
揭开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序幕
C.
以平等观念抨击欧洲天主教会的禁欲思想
D.
用科学和理性鼓励人们去发财致富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25.
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
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图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
3编欧亚大陆文明的中世纪文明(公元500-1500年)内容的目录摘编。
比较两份目录,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东西方文明的主要特征,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些城市成了欧洲资本主义新文化运动诞生的摇篮,这儿拥有丰富的古希腊罗马遗留下来的古典文化遗迹、遗物。在东西方商业贸易交往的过程中,从东方的拜占庭与阿拉伯人那儿传入了大量的古典文化典籍,同时也从东方带来了一些新的思想文化意识。
--摘编自庄锡昌《世界文化史讲座》材料二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列表
代表人物
国籍
主要成就或特点
但丁
意
大
利
《神曲》文艺复兴先驱
乔托
欧洲绘画之父
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
《十日谈》
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
莎士比亚
英国
《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
拉伯雷
法国
《巨人传》
伊拉斯谟
德国
《愚人颂》
塞万提斯
西班牙
《堂吉诃德》
--摘编自《文艺复兴——巨人时代》材料三莎士比亚还影响了托马斯
-哈代、威廉?福克纳和查尔斯?狄更斯等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中有25部引用莎士比亚的作品。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独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莎士比亚:他的著作《白鲸记》里的亚哈船长是一个经典的悲剧英雄,含有李尔王的影子。在莎士比亚时期,英语语法和拼写没有今天的标准化,他对语言的运用影响了现代英语。
--维基百科全书《莎士比亚》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意大利的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的主要历程。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评析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2021-2022学年上学期宣化中学高二期初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B
16.【答案】C
17.【答案】C
18.【答案】D
19.【答案】C
20.【答案】A
21.【答案】D
22.【答案】A
23.【答案】C
24.【答案】A
25.【答案】(1)孔子:仁、礼、中庸;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3)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翻译《天演论》;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
26.【答案】特征:东方农耕文明的辉煌与停滞;西方初露工业文明曙光。
东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传统科技世界领先,但宋明理学僵化了思想,压抑了人性;中华文化圈形成,但对外由开放逐渐走向封闭,东方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西方:生产技术进步,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兴起);葡、西等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积极推动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宣扬人性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鸣锣开道。
总结:中世纪东西方文明有鲜明的差异性,东方文明虽经历辉煌,但始终未挣脱传统的束缚,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而西方文明却发生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使欧洲站到了近代化的起跑线上。
27.【答案】【小题1】意大利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基督教的压迫;意大利保留了大量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大量文化典籍以及东方思想文化意识的传入;大量人才涌入意大利。
【小题2】内容:以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思想自由的文学、绘画、雕塑、政治来表达对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历程:兴起于意大利,后发展到英国、法国、西班牙和德意志等大多数欧洲国家或地区。
【小题3】影响:是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对后来欧美国家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流派的发展和现代英语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