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末跟踪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末跟踪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16 14:3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物态变化章末跟踪训练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6分)
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是一种特殊的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__℃(35—42
/
38—45),体温计________(可以/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如图,给固体加热时,采用“水浴法”达到的主要效果是让固体_____.
3.寒冷的冬天,大部分地区都下雪了.雪是由于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形成;受低温天气的影响,高速公路交警采取撒盐除冰的方式,其原理是为了降低水的______.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上会起“雾”,这其实是由于水蒸气遇冷__形成的____.
4.小榕榕用如图所示的A、B两种装置来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则小榕榕应选用
______
(选填“A”或“B”)装置来进行实验,此时C温度计的示数是
______
℃.
5.为给残疾人提供平等的环境支持,沈阳在道路整修中将采用热熔技术在沥青人行道上铺装新型盲道,为盲人出行提供方便.铺设道路用到的沥青是________(填“非晶体”或“晶体”),从图中可知,盲道的铺设先后经历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__.
6.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可断定该物质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15min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试管内冰的质量会_____________“增加”“减少”或“不变”).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满足题意,每题3分,共36分)
7.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一酒精蒸发时放热
B.寒冷的北方室外大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
C.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撤盐便于除雪一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
8.如图所示,豆腐滑嫩爽口,“冻豆腐”则松软鲜香.“冻豆腐”解冻后,会发现其内部有许多小孔,小孔的成因是(

A.豆腐自身体积的缩小,挤去水后膨胀形成小孔
B.豆腐自身体积的膨胀,向外拉伸内部形成小孔
C.外部的水冷却后变成冰雪,扎进豆腐后形成
D.豆腐内部的水受冻结冰,再熔化成水后形成
9.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解析正确的是
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的汽化现象
B.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原故
C.寒冬,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D.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这属于凝华现象
10.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11.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用它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90℃.若用它测得某容器中的温水为
70℃.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
A.50℃
B.55℃
C.75℃
D.80℃
1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
B.草叶上形成的“霜”
C.草叶上的露珠
D.
湿手被干手器烘干
13.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下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成相同的是
A.打在枝头的霜
B.屋檐下的冰挂
C.消融的雪
D.山间的云雾
14.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15.用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钛合金眼镜架,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为镜架,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凝固
B.升华和凝华
C.汽化和液化
D.液化和凝固
16.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B.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D.加热相同时间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
17.最近,街头出现一种冒烟冰淇淋.如图.制作时,将装有适量冰淇淋原材料的勺子放入-196℃的液态氮中.浸泡约一分钟取出,便制成了周围云雾缭绕的“冒烟”冰淇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淇淋周围的雾是液化形成的
B.吃冰淇淋时会“粘”舌头,是熔化现象
C.吃冰淇淋感到凉爽,是由于升华需要吸热
D.冰淇淋周围的雾消失,是凝华现象
18.将不同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让它们熔化并混合,冷凝后就可以得到合金,这是制取合金的一种方法.下表是几种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则下列合金中,不能用该方法制取的是
金属




熔点(℃)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1090
2467
2567
2750
A.铝镁合金
B.铝铜合金
C.铜铁合金
D.镁铁合金
三、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满足题意,每题3分,共12分)
19.关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一定熔化
B.将食盐放到水中,一会儿水就变咸了,这是熔化现象
C.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2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凝华
21.为了使自制温度计的精度提高,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将自制温度计的细管做长一些
B.增大自制温度计的玻璃瓶的容积,减小玻璃管内径
C.减小玻璃瓶的容积,将玻璃管做长一些
D.把自制温度计的玻璃管做粗一些,使玻璃管内能装更多的液体
22.吐鲁番是全国有名的火炉,常年高温少雨,水贵如油.当地流行使用坎儿井,大大减少了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如图所示,坎儿井由明渠、暗渠、竖井组成.暗渠即地下水道,是坎儿井的主体,宽约.井的深度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浅,一般是越靠近源头,竖井就越深,最深的井可达以上,井内的水在夏季约比外界低.以下是关于“坎儿井”减少水的蒸发的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A.主体水道深埋地下,减少了由于水流动时表面积过大带来的蒸发
B.主体水道深埋地下,减少了由于空气流动带来的水的蒸发
C.井内的水温比外界低,也是减少水蒸发的原因
D.地下有源源不断的水供应,所以减少了水蒸发
四、实验探究题(23题12分,24题8分,25题16分)
23.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实验装置.
(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这种加热方法是________.
(2)乙图是小童绘制的海波熔化的图象,由图可知,海波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中BC段物体处于________态(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整个熔化过程用时________分钟,晶体熔化的特点是________.
24.如上最右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请结合下列参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分析,在使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过程中,碘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先后顺序是________
和________.为了能直接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请利用上述现有的器材简要的设计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图(a)是小明和小红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将质量相同的水加热16min.
(1)根据
_____
(选填“(e)“或“(f)“)图,说明水已沸腾.根据实验数据,在图(b)中画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从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______
℃.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_______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3)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比小明长的原因是
_______

(4)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c)所示.根据温度计和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d)所示.由图像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______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参考答案
1.热胀冷缩
35-42
可以
【解析】
:(1)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因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在?玻璃管和玻璃泡相连的地方是一个非常细的弯管,当它离开人体后,因为热胀冷缩的原因,卡口会收缩,使水银不能回到玻璃泡中,故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5-42;可以
2.受热均匀
【解析】
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让固体受热均匀,加热速度慢,容易观察.
3.凝华
凝固点
液化
小水珠
【解析】
雪是由于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相当于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上会起“雾”,这其实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
4.B
38
【解析】
第一空.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B装置;
第二空.由图C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在0℃以上,温度计的示数是38℃.
5.非晶体
熔化
凝固
【解析】
沥青在熔化过程中,它的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沥青是非晶体;盲道的铺设过程中,沥青先由固态变为液态,经历熔化,后由液态变为固态,经历凝固过程.
6.晶体
固液共存
增加
【解析】
(1)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2)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0min时全部熔化;则第1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由图象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2℃;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内能减小,但温度不变,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增加.
7.B
【解析】
A选项,往皮肤上涂酒精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收热量,故A错误.
B选项,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低,故B正确.
C选项,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参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故C错误;
D选项,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8.D
【解析】
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放入冰箱冷冻时这些水分就会凝固为小冰晶,同时体积变大,这些小冰晶将整块豆腐挤压成蜂窝形状;拿出来,豆腐中的小冰晶熔化,就留下了很多小孔.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根据豆腐的特点分析可知,豆腐中含有水,水冻结后,体积变大,豆腐中的小冰块把整块豆腐挤压成蜂窝形状,待冰融化以后,就留下许多孔洞.
9.D
【解析】
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这是空气中热的水蒸气在冷的杯壁上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的蒸发吸热的原理,故B错误.
C.寒冬,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微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降低冰雪的熔点,使冰雪能在低温下熔化,故C错误.
D.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放热凝华形成小冰晶,故D正确.
10.D
【解析】
A.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制,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该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最低和最高温度分别是-20℃、100℃,所以其量程为-20~100℃,故B错误;
C.该温度计读数时必须停留在待测液体中,不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故C错误;
D.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此时的示数为32℃,故D正确.
11.C
【解析】
(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1.25℃;(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70℃时,液体的实际温度:1.25℃×(70?10)+0℃=75℃.故选C.
【点睛】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1)而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10℃,1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0℃,中间是8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2)用它来测得温水的温度为70℃时,距离10℃有60个小格,求出60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10℃时的实际温度0℃,就是液体的实际温度.
12.C
【解析】
A.冰冻的衣服晾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草叶上形成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形成的冰晶,故B不符合题意;
C.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草叶上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符合题意;
D.湿手被干手器烘干,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D
【解析】
露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A.打在枝头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屋檐下的冰挂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消融的雪是固态的冰熔化的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
D.山间的云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符合题意;
14.D
【解析】
a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D。
15.A
【解析】
钛合金粉末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然后定型成为镜架,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即先熔化后凝固.
16.C
【解析】
A、图像中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不变,但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A错误;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在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固体的熔点是0℃,此过程中物质正在熔化,是晶体,故C正确;
D、冰在完全熔化为水时,质量不变;同一个加热器进行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冰升温比水快(即冰的上升温度较高),由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小;故D错误.
17.A
【解析】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淇淋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正确;
B、吃冰淇淋时会“粘”舌头,是由于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固成冰造成的,故B错误;
C、吃冰淇淋感到凉爽,是由于冰淇淋熔化需要吸热,故C错误;
D、冰淇淋周围的雾气消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D错误.
18.D
【分析】
根据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为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并利用表中的数据分析金属熔化需要的温度来解答.
【解析】
A.由镁的熔点649℃,沸点1090℃,铝的熔点为660℃,沸点2467℃,所以温度高于660℃而低于1090℃时,金属不会汽化,可利用此法制取铝镁合金,故A错误;
B.由铜的熔点为1083℃,沸点2567℃,铝的熔点为660℃,沸点2467℃,则温度高于1083℃而低于2467℃时,金属不会汽化,所以可利用此法制取铝铜合金,故B错误;
C.由铁的熔点为1535℃,沸点2750℃,铜的熔点为1083℃,沸点2567℃,则温度高于1535℃而低于2567℃时,金属不会汽化,可制取铜铁合金,故C错误.
D.由铁的熔点为1535℃,镁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649℃、1090℃,显然铁熔化时镁已经汽化,所以不可采用此法制取镁铁合金,故D正确;
故选D.
19.CD
【解析】
A.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需要继续吸收热量才能熔化,故A错误;
B.将食盐放到水中,一会儿水就变咸了,这是溶化过程,是扩散现象,故B错误;
C.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都要放出热量,故C正确;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CD。
20.AC
【解析】
汽化、熔化、升华是吸热的物态变化过程;
凝固、液化和凝华是放热的物态变化过程;
故选AC.
【点睛】
六种物态变化中,从固态向气态方向转变的过程,需要吸热,即:熔化、汽化和升华;从气态向固态方向转变的过程需要放热,即:凝固、液化和凝华.
21.AB
【解析】
(1)玻璃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体积膨胀相同,如果管越细,上升的刻度越多,越灵敏.所以内径要细一些.
(2)玻璃泡容积越大,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体总体积的变化量会更大,表现在毛细管中会更明显,灵敏度更高、准确程度更高.综上所述,故AB正确CD错误,故选AB.
【点睛】
①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玻璃泡中的液体遇热膨胀时,会在玻璃管中上升,升高相同的温度,体积膨胀相同,如果管越细,上升的刻度越多,越灵敏;
②增大玻璃泡的容积,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体总体积的变化量会更大,表现在毛细管中会更明显,会影响灵敏度.
22.ABC
【解析】
【解析】
A.
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所以水道深埋地下,减少了由于水流动时表面积过大带来的蒸发,故A正确;
B.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所以主体水道深埋地下,减少了由于空气流动带来的水的蒸发,故B正确;
C.
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井内的水温比外界低,所以也是减少水蒸发的原因,故C正确;
D.
地下有源源不断的水供应,与水的蒸发没有关系,故D错误;
故选ABC。
【点睛】
牢记蒸发快慢的因素,当液体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的空气流速越快时,蒸发越快,反之蒸发越慢。
23.使海波受热均匀
水浴法
晶体
固液共存
6
吸热但温度不变
【解析】
(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这种加热方法是水浴法,这样可以使海波受热均匀;
(2)由图象知道,BC段海波吸热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的熔点,故海波是晶体.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整个熔化用时12min-6min=6min,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海波的熔化实验,考查了实验的设计,图象的分析及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等,是一道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
24.熔化
汽化
将固态的碘先放在烧瓶内,接着再把烧瓶放入注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水进行加热,观察烧瓶内碘的状态变化
【解析】
(1)小红的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在加热过程,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
(2)将固态的碘先放在烧瓶内,接着再把烧瓶放入注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水进行加热,观察烧瓶内碘的状态变化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故答案为:
(1).
熔化
(2).
汽化
(3).
将固态的碘先放在烧瓶内,接着再把烧瓶放入注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水进行加热,观察烧瓶内碘的状态变化。
【点睛】本题考查了碘的升华实验,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过程的掌握情况,更进一步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5.(f)
99
撤去酒精灯
小红的水的初温更低
固液共存
【解析】
(1)[1]由图可知,(f)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图像,(e)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图像.
(2)[2]从图(b)图像可以看出开始时水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后来继续吸热温度为99℃不变,则水的沸点是99℃;
[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3)[4]由图像知,小明用的水的初温为96℃,小红用的水的初温为93℃,所以把水加热到沸腾小红用时较长的原因是水的初温较低.
(4)[5]由(d)图图像可知第8min时,海波的温度达到熔点48℃,且能从热水中吸收热量而进行熔化,故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