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第六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厦门第六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6 10:04:04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上)厦门六中高二年开学适应性练习
历史试题
答案】
C
)交通便捷,市场规模大,数量多;商品种类
市场管理严格
繁荣;南宋故都;文化繁荣,人才汇聚:废科举,儒士移情于
26
(1)变化:从办
由外国人创办到
从个人办刊到学会和大学办
从办刊数量看
多、数量显著增
种类看
到创办专
杂志;从办刊宗旨看,由普及科技知识到促进学术研
科学精神和方法等
办促进近代社会的思想解放
述:近代中国科技期刊的创办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从个人办刊到学会和大
办刊,数
增加,种类由创办通俗杂志到创办专业杂志,宗旨由普及科技知识到
进学术研究、宣传科学精神和方法,这就有利于传播西学,促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促
近代中国
从发展演进看,世界洲际贸易经历了由分散到联系,从区域到全球的发展
年之前
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
和海上丝

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
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
生产力水平低下关
密切
400~18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将贸易范围扩展到全
]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
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


先完成工业革
界贸易
位。印度和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
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1)原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其他
表述言之有理
炼钢铁。结果: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民经济
重困难
造成环境破坏
有理
分)
(3)措施:推进国有企业改
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
济政策
必须从实际出发;民族
的发展需要有利的环境和政府政策的支持等,言之有理
共2021-2022
学年(上)厦门六中高二年开学适应性练习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共
48.0
分)
1.
如图是我国古代某水利工程示意图,它凝聚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该水
利工程(

A.
解决了关中缺水的问题
B.
沟通了漓江和长江水系
C.
造就了四川“天府之国”
D.
建成于秦统一六国之后
2.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以下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文物是


A.
刻有甲骨文的牛骨
B.
司母戊鼎
C.
人面鱼纹彩陶盆
D.
铁制农具
3.
“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
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
一。’”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
B.
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与发展
C.
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
D.
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
4.
市镇是在集市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区域工商业中心。有学者对明清时期苏州府、松江
府所属市镇的数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如表)。据此可反映出(

(

1



8

)
年代
区域
1550
年以前
1551-1722

1723-1861

1862-1911

苏州府
102
128
157
264
松江府
59
113
167
369
A.
“苏湖熟,天下足”的经济地位形成
B.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C.
江南市镇经济呈现持续发展的态势
D.
近代通商口岸开放冲击了江南市镇
5.
乾隆二十四年颁行下图所示的防夷措施。据此推断,当时清政府推行的对外政策是


第一,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第二,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
的商馆中,由行商负责“管束稻查”;第三,不准外商向中国人借款或雇佣中国人。
A.
重农抑商
B.
闭关锁国
C.
厚往薄来
D.
对外开放
6.
《字林西报》报道:1927

5

14
日,上海最著名的买办世家席宝顺的儿子以
反革命罪被捕,五天后,以认捐
20
万元的国家事业费被释放;5

16
日,上海最
大的酒业商人赵继镛被以同样罪名逮捕,交
20
万元后释放;棉纺织厂主许宝箴的
儿子以共产党罪名被捕,交
67
万元后释放……。材料说明(
)
A.
北洋军阀政府勒索敲诈资本主义企业
B.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
近代民营企业发展缺乏安全的国内环境
D.
国民政府在上海对企业征收重税以镇压革命
7.
1910
年后的十年间,日本商人一度控制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产业--纺织业与面粉业的
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五四运动后,荣宗敬等人相继组建了由中国商人参股的面粉
交易所和纱布交易所,宣誓与日商决裂,由此夺回了生产资料的价格控制权。荣宗
敬等人的行为(

A.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快速发展
B.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C.
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思想
D.
激发了民族企业家投资办厂的热情
8.
邓小平围绕社会主义本质进行回答是在(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南方谈话”
D.
中共十四大
9.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
1514
年到中国
起,是他们积
325
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
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后
中国人“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主要表现在(

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引进机器创办近代工业
③发动太平天国运动
④签订了《南京条约》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10.
如表是
1979-1984
年深圳工业增长速度表(单位:亿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
全部工业产值
镇及其以上工业总产值
90
年不变价
90
年不变价增长速度(%)
1979
0.71
0.71

1980
1.06
0.99
39.3
1981
2.67
2.84
187.6
1982
3.88
4.24
49.1
1983
7.60
8.43
98.9
1984
17.21
19.52
131.5
A.
对外开放不利于产业平衡发展
B.
设立特区加快了深圳工业化发展
C.
乡镇企业是深圳经济发展主体
D.
深圳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1.
1921
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
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
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女权主义深受群众喜爱
B.
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
中西习俗融合已成为时尚
D.
传统旧俗受到冲击
12.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的说法与下列那一事件有关系


A.
土地改革
B.
农业集体化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
1930

2

26
日,中共中央发出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扩大红军向
着中心城市发展”。同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
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由该报告可判断出当时(

A.
中共中央对时局估计过于乐观
B.
革命形势利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C.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不断完善
D.
中共党内存在“左”倾冒进思想
14.
下图反映了(

A.
土地改革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状况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
D.
分散性经营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第
14
题图)
15.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是(

A.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
B.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
C.
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欧洲
D.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
16.
新格拉纳达(西班牙语:Virreinato
de
la
Nueva
Granada)是西班牙在南美洲北部殖
民地,它的领域相当于今天的巴拿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它也是西
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在西班牙殖民期间每年至少有
400
多万盎司的黄金
从这里流入西班牙。大量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
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
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
王室励精图治实现中央集权
D.
社会物价上涨引发价格革命
17.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入了激烈的海外贸易竞争。18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在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英国最后打
败的国家是(

A.
法国
B.
荷兰
C.
西班牙
D.
葡萄牙
18.
18
世纪后期,澳洲的财富和机遇令英国人刮目相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英国移民,
导致了澳洲积极生产的出现和发展,这一切使得澳洲各地的社会面貌发生变化。以
悉尼为例,1804
年时,这是一处“遍地都是树桩和枯树”的营地;而到
1810
年,
“来到悉尼湾的人会认为自己置身于一个大城市”。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英国移民素质的不断提高
B.
英国光荣革命的影响
C.
工业资产阶级的逐渐壮大
D.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9.
1932

1

7
日,美国政府宣布了所谓的“史汀生主义”。它规定,凡有损中国
独立和领土完整、违背“门户开放”政策的条约,凡使用违反《巴黎非战公约》的
手段而造成的条约,美国一概不承认。这一规定(

A.
说明了美国政府坚决捍卫中国的国家主权
B.
隐含了美国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不满
C.
有利于缓解
1929
年以来美国的经济大危机
D.
体现了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得到美国大力支持
20.
1937

5
月,罗斯福在向国会递交的咨文中承认“我国1/3的人口,营养不良,穿得不好,住得很糟,而这些人绝大多数在农业和工业中”;“我们必须铭记我们的
目标是要改善而不是损害那些现在营养不良,穿得不好,住得很糟的那些人的生活
水平”。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国会通过的法令是(

A.
《联邦紧急救济法》
B.
《全国劳工关系法》
C.
《公平劳动标准法》
D.
《社会保险法》
21.
2010—2011
年,东欧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对汇率的担忧使他们有强烈的意愿扩
大货币互换规模。
2010

12

31
日,白俄罗斯因金融危机向某国际组织寻求
援助,达成
25
亿美元紧急贷款的协议。请判断“某国际组织”是(

A
B
C
D
22.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
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
年的春天阳光灿烂。”
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

A.
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B.
国家实行实物配给制
C.
农产品收购制代替义务交售制
D.
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得到重新调整
23.
据俄罗斯《权力》杂志记者报道,俄国政府在
2007
年版《<1945-2006
年俄国现代
史>教师手册》中下达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指示:“斯大林--好(建立了垂直的政权,
但是,没有私有制);赫鲁晓夫--坏(削弱了政权的垂直性);戈尔巴乔夫--坏(毁
灭了国家)。”下列解说正确的是(

A.
斯大林的好是指实行了单一的公有制
B.
赫鲁晓夫的坏包括大量种植了玉米
C.
赫鲁晓夫的坏包括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D.
戈尔巴乔夫的坏是指承认市场作用
24.
对于参与欧洲一体化,英国的态度前后变化很大.英国曾坚决拒绝卷人任何涉及转
让国家主权的欧洲一体化行动.但当舒曼计划公布后,“令英国感到担心的是,戴
高乐(法国总统)正在采取行动,企图把欧洲经济共同体发展成为欧洲政治经济联
盟”.于是决定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六国就英国加人欧洲经济共同体进行谈判.这表
明英国(

A.
认识到自己是欧洲一体化的关键
B.
力求挽回被欧洲大陆国家抛弃的命运
C.
不想失去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D.
借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国际政治地位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0
分)
25.
钱穆先生认为,元代社会经济、文化水准高出春秋时代百倍,但政治上却是倒退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座城(杭州)方圆约有一百英里,它的街道和运河都十分宽阔,还有
许多广场或集市…….这些广场的位置十分利于交易,每个市场在一星期的三天中,都
有四五万人来赶集。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每一方形市场的对
面有两个大公署,署内驻有大汗任命的官吏,负责解决外商与本地居民间所发生的各种
争执,并且监视附近各桥梁的守卫是否尽忠职守,如有失职,则严惩不怠。
--《马可?波罗游记》
材料二:至(元)中叶以后,杂剧家悉为杭州人。……盖杂剧之根本地,已移而至
南方,岂非以南宋旧都,文化颇盛之故欤。……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
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1)据材料一,指出元代杭州商业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杭州成为元杂剧中心的原因。
26.
科技期刊
英国人傅兰雅
1876
年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是近代中国最早以介绍科技知识
为主要内容的通俗杂志,其英文创刊声明称:“本杂志的主要目的是要满足中国人对西
方科学知识日益增长的要求。”傅兰雅办刊得到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中国同事们的支持。
该刊大量登载自然科学知识,销售地域广、销量可观,梁启超等思想家曾给予高度评价。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创办了
30
多种科技期刊。它们在介绍科学知
识的同时,多宣传实业,如著名的《亚泉杂志》指出:“二十世纪是工艺时代……苟使
职业兴而社会富,此外皆不足忧”;《科学世界》旨在“发明科学基础实业,使吾民之
知识技能日益增进。”

1911

1919
年,创办科技期刊
70
多种。大批进步中国科学家成立了中国科学
社、中华医学会等科学团体,创办了《科学》、《中华医学杂志》等专业科学杂志。大
学也创办了《清华学报》、《北京大学月刊》等刊物。这些学会、大学创办的期刊,以
“阐发科学精义及其效用”、“为大学职员学生共同研究学术,发挥思想披露心得”等
为宗旨,传播科研成果、提倡科学方法、鼓励科学精神,产生了很大影响。《科学》、
《中华医学杂志》等直到今天仍在发行。
(1)依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创办科技期刊的发展变化。
(2)结合材料和所学,围绕“近代前期中国科技期刊的创办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
出一个论点,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合理,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7.
由分散到联系,从区域到全球是近代世界演进的突出特征。读图,回答问题。
阅读图
1、图
2、图
3,结合时代背景,对近代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演进进行合理解释。
28.
近现代中国的工业化建设道路虽然曲折坎坷,但也取得较大进步,尤其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取得巨大成就。
材料一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情况表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
100
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
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
1953
年我国完成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
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
取了各项举措加快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建设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材料一中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哪些?
(2)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为了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
设方面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结果如何?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命运有何认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