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面积
1教学目标评论
1.
参与认知过程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
在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2学情分析评论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知道了图形的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而且已经具备了初步观察、评估、验证的能力,具有摸一摸、比一比等动手操作能力。
3重点难点评论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评论
1.击掌游戏,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面”上来。“老师和同学的手掌面,哪个大,哪个小?(赵老师的手掌面大)
师:刚才的击掌游戏中我们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字——面。(板书:面)
2.比较面的大小游戏。师:接下来我们就进行一个比较“面”的大小的游戏。数学书和练习本的封面,两片树叶的面、两枚硬币的正面。
【设计意图:通过“击掌”、“比较面”的游戏,学生初步感知面积概念,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2【讲授】(二)探索新知评论
1.初步感知面积概念。
师:通过刚才几种物体面的大小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在我们教室周围有没有物体的面,你能找一找、摸一摸并比一比它们面的大小吗?
2.感知面积的第二层含义。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图形有大小吗?
出示两幅图:
师:哪个图形大?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意见不统一,在交流讨论中引出只有“封闭图形”的大小可以测量比较。
3.总结面积的概念。
师:在数学上,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比如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面积,你能不能也照样子说一说?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看老师——自己尝试——创新举例”一系列实践,认识面积的概念,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的建立起面积的表象】
活动3【活动】(三)动手操作评论
(三)动手操作、比较大小,正确理解面积的意义。
1.直接观察比较
课件出示几组大小悬殊的图形,观察比较几组图形面积的大小。(观察法和重叠法)
2.借助工具比较
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猜一猜,哪个图形面积大些?
找验证策略:
A.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能不能结合学具袋里的学具想办法来验证?
B.个人尝试
C.小组同学交流,相互说一说。归纳小组的办法。
D.小组代表展示验证,并说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现这样四种方法:折叠、用圆形图片摆、用小正方形摆、用小长方形摆。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反思和评价。(在汇报多样比较方法时,按由繁到简的顺序,如:先是剪后重叠比的;然后是用圆片摆的;接着是正方形摆的,最后是长方形摆的;教师故意给几个小组一些大小不一的正方形的组合,引出用大小不一的正方形无法比较出大小。)
3.师小结: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但验证过程必须科学、认真。那长方形的面积到底有多大?能不能说就是10个圆形面积那么大?(生:不可以,因为中间有缝隙)从而引出用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来确定面积大小比较合适,也会后面学习面积单位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多种比较方法(“观察法”“剪拼法”“摆图形”“数格子”
“统一标准”),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活动,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要“统一标准”,从而顺利验证猜一猜的答案,体验了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活动4【练习】(三)实践应用评论
1.进一步感受图形面积的大小
出示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但里面格子标准不一致,引出测量时必须用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图形去测量。
2.直观感受图形面积的大小
用方砖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最少?
3.数图案的面积(书本练一练第5题)
4.喜羊羊和沸羊羊参加除草和赛跑比赛是否分平,为什么?
(1)除草:喜羊羊除A区,沸羊羊除B区。
(2)赛跑:喜羊羊绕A区跑一圈,沸羊羊绕B区跑一圈。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面积的认识,直观感知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最后一题通过周长和面积的比较练习,让学生学生再次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充分吸收掌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