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任务单形式驱动深度学习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教学整体设计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度学习”的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深度学习强调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性和迁移性;同时能极大突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本节课以任务单形式,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课本,进行实验,解决知识盲区,以达到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形态特征进行介绍,通过图片加深对两类动物的结构的学习,对蚯蚓的学习则是通过实验引导,让学生近距离的接触蚯蚓,了解蚯蚓适于其生活环境的结构特点,初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创造性教材处理:(1)以任务单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的学习,通过任务的闯关解答最终突破教学重难点,掌握相关知识,收获相关技能。
(2)运用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进行深度探究;
3.教学亮点:(1)任务单形式的学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2)将知识灌输转化为自主探究,促进深度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蛔虫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联系与构建)
2.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了解其他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批判与质疑)
3.初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迁移与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以蛔虫的生活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思想。
2.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特征的概括,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2.通过介绍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使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环节动物与其他动物的比较,进行生物进化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蚯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以及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课件。
2.准备活蚯蚓、糙纸、玻璃板、棉球等实验材料和器材。
学生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蛔虫、蚯蚓的生活习性。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一、线形动物
二、环节动物
课堂探究
【导入】
课件展示蛔虫病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蛔虫病吗?蛔虫寄生在人体的哪一种器官?为什么儿童容易得蛔虫病?
【质疑】蛔虫的外部形态有什么特点?
【再次质疑】
蛔虫营寄生生活,它有哪些内部结构与其生活方式相适应?
【观看并思考】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阅读课本及图片,梳理蛔虫的外部形态特征
【组内讨论】
对照课本,小组讨论找到答案
创设生动情境,设置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动学生思考
(联系与构建)
【梳理小结】
归纳总结蛔虫营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追问】
小组分享线形动物的结构特征
【组织引导】
【设疑】蚯蚓的生活环境如何?它又有哪些与之相适应的结构呢?
【进行实验验证】
各小组领取所需实验器材,分组进行实验验证。
【巡、看、记、导】
【继续组织观察】
组织小组进行蚯蚓的触摸观察,以及将蚯蚓置于糙纸板上运动进行观察记录。
【组织评价】
针对小组实验,进行讨论,分析蚯蚓适于土壤穴居生活的外部特点。
【过渡】
通过实验观察后,我们还发现蚯蚓的体表有粘液,粘液的作用又是什么?
【归纳小结】总结蚯蚓适于土壤穴居生活的特征。
【梳理小结】
总结思考,完成学案梳理
【小组分享、评价】
各个小组代表分享总结线形动物的结构特征。
【讨论思考】
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
【进行实验验证】
进行实验,完成任务一(观察记录蚯蚓的外部形态)
【活动记录单】
每位同学通过学案记录单,还原整个探究过程,并将相关现象规范作答,并得出实验结论。
【思考讨论】
分节让运动更加灵活、敏捷。
粘液在蚯蚓呼吸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归纳总结】
1.以“拼图”形式设计实验,不仅有利于思维具体化,而且有利于解决课堂内难以提供过多仪器的困难,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批判与质疑)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科思维。
(批判与质疑)
3.将理论运用于实际,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解决化学知识的能力
4.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记录,给每位同学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批判与质疑)
小结与迁移
【迁移应用】
学会迁移应用,由环节动物图片归纳环节动物的典型特征,并从课本及与生活中的联系,找出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独立思考】
学会总结环节动物的特征
学会归纳总结,迁移应用的能力。
(迁移与应用)
课堂检测
限时训练
核对答案
互评互讲
利用相关题型训练让学生感受
中考氛围。并对本节课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作业
必做:训练P3-4
选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点,并调查其与人类的关系,撰写500字
小论文
课后思考并独立完成
强化基础
巩固应用
能力提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亮点有:
1.以任务单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任务指引,有目的的完成任务,进而掌握知识。
2.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及时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通过提示性问题进行引导自行纠错。教师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学生始终保持深度的思考中。
3.教学中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在趣味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符合深度学习的机制:主动“探索”“发现”“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