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 ( 学案+课件 10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 ( 学案+课件 10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0-10 20:56:06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课程标准
1.阅读陆地水体的类型及所占比例图,说出陆地主要水体的类型、储量和作用。
理解人类大量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来源,培养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2.运用资料,以湿地为例分析陆地水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意义,培养
人地协调观。
3.运用资料,以河流为例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培养地理实践力与
综合思维。
4.绘制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示意图,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地理实
践力与综合思维。
学习目标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课时对点练
内容索引
NEI
RONG
SUO
YIN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一、陆地水体的组成
1.概念:陆地水是
上水体的总称,指存在于


、沼泽和地下的水体。
2.组成:陆地水包括陆地咸水和
。陆地淡水的主体是
,该类淡水主体主要分布在高纬度、
地区。
3.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来自
水、淡水
水和
地下淡水。
陆地
河流
湖泊
冰川
陆地淡水
冰川
高海拔
河流
湖泊
浅层
1.全球水体的主体是海洋水。(  )
2.陆地淡水储量丰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判断

×
二、陆地水体之间的联系
1.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是不断运动的,它们彼此之间通过
而相互联系。
补给
2.河流的补给
补给类型
补给特点
补给
流量受
影响显著,汛期与雨季一致
补给
流量受气温的影响,汛期与
一致
补给
水量比较
;地下水与河流水可能
补给
湖泊水补给
相互补给,汛期湖泊
河流的洪水,枯水期湖泊水
河流水
雨水
降水量
冰雪融水
高温期
地下水
稳定
相互
吸纳
补充
1.长江的河水全部来自雨水补给。(  )
2.一般的大河流都有多种补给来源。(  )
3.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
4.地下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河流。(  )
判断
×

×

返回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素养培优
探究点 河流补给类型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1%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淡水资源极其有限,可被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更少,仅占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右图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
1.[综合思维]图中河流补给类型有哪些?最主要的是哪种补给类型?
答案 雨水、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补给等。雨水是最主要的补给类型。
2.[地理实践力]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是怎样互相补给的?画出示意图。
答案 当河流水水位高于湖泊水水位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当河流水水位低于湖泊水水位时,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3.[地理实践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是怎样互相补给的?画出示意图。
答案 当河流水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当河流水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补给形式
补给季节
补给结果及原因
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以我国为例)
雨水补给
雨季
河流最主要的补给形式,并在雨季形成汛期
降水量
东部季风区
?
1.河流主要的补给形式
核心归纳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温带、寒带的冬季积雪,春暖后融化,但因积雪量较少,仅形成春汛
气温高低和积雪量
东北地区
?
永久性冰川融水补给
夏季
温度较高的夏季,冰川融化,形成夏汛,冬季温度降低,冰川封冻,河流断流
气温高低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
湖泊水补给
全年
对河流径流量起着调节作用
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对水位
普遍
?
地下水补给
全年
是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水源
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对水位
普遍
2.等潜水位线
(1)潜水位与地势的关系:等潜水位线的数值大小可以反映地势的高低,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
(2)潜水流向:与等潜水位线垂直,由高处流向低处。
(3)潜水流速: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面坡度越陡,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潜水面坡度越缓,潜水流速越慢。
(4)潜水和河水的补给关系
如图为“我国新疆沙拉依灭勒河某年河流流量过程线”,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读图回答1~2题。
1.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湖泊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跟踪训练
解析 从图中可知,该河流在4、5月出现汛期且流量较小,由此可知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2.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冬季降雪量过大
B.春夏季气温过低
C.夏季降水异常偏多
D.夏季冰川融水量过大
解析 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主要是因为冬季降雪量大。

如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3~5题。
3.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A.雨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川积雪融水

解析 结合降水量与径流量变化的关系判断,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所以A正确。
4.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南地区

解析 结合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4~10月),推断为我国东南地区的河流,所以D正确。
解析 结合选项,如果①流量曲线测得的时间早于②曲线,有可能是流域内大面积开荒种田,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流量变化加剧。如果②流量曲线测得的时间早于①曲线,有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坝或大面积植树造林,使河流流量得到调节,趋于稳定,所以C正确。
5.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早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B.①早于② 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
C.①晚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D.①晚于② 流域内开荒种田扩大

返回
课时对点练
(2020·江苏重点中学期中)读“水圈构成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
A.陆地咸水、陆地淡水、地下淡水、冰川
B.陆地咸水、陆地淡水、冰川、地下淡水
C.地下淡水、冰川、陆地咸水、陆地淡水
D.陆地淡水、陆地咸水、地下淡水、冰川
1
2
3
4
5
6
7
8
9
10
基础过关
解析 陆地水包括陆地淡水和陆地咸水,以陆地淡水为主;陆地淡水包括冰川、地下淡水和其他淡水,以冰川为主。

11
12
13
14
15
2.丙水体主要分布在
A.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B.岩石圈
C.内流区
D.大气圈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丙水体为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11
12
13
14
15
如图为“某河段汛期和枯水期河流水位及潜水位(指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位)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水体的相互关系是
A.洪水期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B.枯水期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洪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C.全年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D.全年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根据图示水位线,洪水期、枯水期河流水位都比潜水位高,全年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4.该河段最可能位于
A.长江下游
B.黄河下游
C.黑龙江下游
D.珠江下游
解析 该河段可能是地上河,最可能位于黄河下游。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右图为“我国某水库某年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图”。读图回答5~7题。
5.该水库的流入水量最大值出现在
A.5月
B.6月
C.7月
D.8月

解析 读图可知,该水库的流入水量最大值出现在6月。
11
12
13
14
15
6.该水库蓄水的最低水位大致出现在
A.3月下旬
B.7月中旬
C.9月上旬
D.12月下旬

解析 图示4~10月的水库流入水量大于流出水量,则水库蓄水量不断上升,10月之后,流出水量开始大于流入水量,则水库水位开始下降,故10月时水库水位达到最大值,3月下旬水库水位最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根据该地区入库流量的变化,5~6月、8~9月流入量大,7~8月流入量较小,判断该水库可能位于长江流域,5~6月受梅雨影响,8~9月受锋面雨和台风雨的影响,降水丰富;而7~8月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降水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7.该水库可能位于
A.海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11
12
13
14
15
如图为“我国东部某水库月入库水量和水位变化图”。读图,完成8~9题。
8.水库所在河流的水源补给形式主要为
A.雨水
B.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入库水量季节变化大,夏季入库水量多,冬季入库水量少,说明是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9.5月份该水库水位最低的原因可能是
A.降水量最小
B.蒸发量最大
C.下渗量最小
D.排水留出库容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6月入库水量迅速上涨而且水位高,说明进入汛期,为更好地防洪,人们会在汛期到来前释放出更大库容,因此要在5月份排水腾出库容,以便调洪蓄洪,因此D项正确。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2019·海南地理)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10~11题。
10.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
D.冰雪融水
能力提升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地下水是常年补给且最稳定的补给形式,所以春汛补给水源不是地下水,故A错误。
“降水集中在6~8月”,说明大气降水补给在夏季,故B错误。
内蒙古为高原地形,冰川较少,故C错误。
该地降水虽然集中在夏季,但因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冬季也有一定的降雪,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形成春汛,故正确答案为D。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
B.生活用水量大
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
D.生产用水量大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冻土融化始于春季,如果冻土融化对河流流量有影响,也应该是影响春汛,而不是伏汛,故A错误。
生活用水量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小,故B错误。
该地“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可见水分条件较差,植被不会特别繁茂,而且河流附近的植被蒸腾作用非常有限,不会导致“伏汛不明显”这样的结果。故C错误。
该地主要为牧区,部分地区为种植业,夏季农业用水量较大,导致河流中的水被大量使用,因此D正确。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1·山东威海市期末)2019年3月,大学生王明随导师到太行山进行野外考察,绘制护林员住所周边水资源分布图。护林员生活用水主要来自井水。据此完成12~13题。
12.考察期间湖泊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积雪融水
B.大气降水
C.地下水
D.冰川融水
11

12
解析 读图可知,湖泊地势低洼,有非饱和水层、季节性饱和水层、饱和水层补给,且3月该地大气降水较少,故补给水源主要为地下水,C正确。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3.护林员生活用水的主要问题是
A.冬季气温低,井水结冰不能使用
B.山区降水量大,井水浑浊
C.地下水压力大,井水喷涌浪费严重
D.水井深度不够,有时无水使用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由示意图可知,水井穿过非
饱和水层,底部到达季节性饱和水
层,在枯水期,井内水位较低甚至
出现无水可用的情况,D正确。
冬季气温低,但井水并不一定结冰,
A错误。
该山区位于太行山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其他季节降水较少,且井水主要为地下水补给,水质较好,B错误。
水井海拔高,不会出现喷涌现象,C错误。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4.(2020·北京昌平区期末)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时段流量的增加状况,说明其差异产生的原因。(4分)
11
12
13
14
答案 甲时段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增加较少;丙时段气温更高,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增加更多。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读图可以看出,该河的流量跟气温的高低密切相关,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应是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甲时段是春季,气温有所回升,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增加较少;丙时段是夏季,气温更高,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融水量大,河流流量增加更多。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4分)
11
12
13
14
答案 4~5月,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时,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当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乙时段是4~5月,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也在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时,由于4~5月,适逢农作物正处于生长旺季,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3)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4分)
11
12
13
14
答案 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西北地区的河流,由于流量与气温密切相关,冬季出现断流是正常现象。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规模扩大,不断开荒造田、过度放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冰川融水量减少,河流流量不断减少,甚至在夏季出现断流的现象。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
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
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
辽”调水工程。右图为辽河
流域局部区域图。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6分)
11
12
13
14
15
答案 “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
“西沙”: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北地区降水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所以干流东侧降水多,导致了“东水”。从图中信息可知,流域西部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所以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强,且河流流经植被覆盖率较低的沙地,西部地区降水虽少,但降水更为集中且多暴雨,进而导致河流含沙量大。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2)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流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4分)
11
12
13
14
15
答案 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导致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辽河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资源并不丰富,由于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用水量大,过量开采地下水影响了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同时泥沙淤积,抬高河床,造成了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也影响了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11
12
13
14
15
返回
本课结束第二节 洋流及其影响
课程标准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理解洋流的概念,能在等温线分布图上判断寒流和暖流,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理实践力。2.通过实验或者观看动画,简要说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3.运用洋流模式简图或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简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培养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4.结合案例归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培养地理实践力与人地协调观。
一、洋流的成因及类型
1.概念:海水沿着相对稳定的方向大规模流动的现象。
2.成因:大气运动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陆地形状及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对洋流的方向产生一定的影响。
3.分类
(1)按成因
类型
成因
举例
风海流
盛行风吹拂表层海水,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沿着一定方向形成大规模流动
在信风吹拂下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
密度流
相邻海域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存在差异,引起海水的流动
由于地中海的海水密度高于大西洋,在直布罗陀海峡,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补偿流
由风力或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平面降低,相邻海区的海水流过来进行补充
秘鲁附近海区,由于盛行东南信风,沿岸表层海水流失,导致底层海水上升补偿,形成上升流
(2)按水温状况,分为寒流和暖流。
判断
1.全球的洋流大多数属于风海流。(

)
2.东西流向的洋流都是风海流。(
×
)
3.暖流的水温一定比寒流高。(
×
)
二、洋流的分布规律
1.大洋环流的形成
(1)赤道南、北两侧海域的海水,分别在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的吹拂下向西流动,形成南、北赤道暖流。
(2)到达大洋西岸时,受大陆轮廓的阻挡,一部分向东折回,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海水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沿海岸向中纬度海域流动,到达中纬度海域后受西风作用向东流动,形成西风漂流(如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南半球中纬度海域的西风漂流)。
(3)在北半球,当西风漂流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分向南运动,补偿赤道海域,另一部分则向北流往高纬度海区。
2.分布规律
(1)在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2)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3)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
判断
1.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洋西岸是暖流。(

)
2.南半球40°附近海域,形成的是环球性西风漂流。(

)
3.极地东风带不能形成洋流。(
×
)
4.7月份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
三、洋流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2.对渔场的影响
(1)寒暖流交汇: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
(2)上升流:秘鲁渔场。
3.对航运的影响
顺洋流航行,航速较快且省油,反之则较慢。
4.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加快原污染海域的净化速度,但会扩大污染范围。
判断
1.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
2.秘鲁渔场的成因是寒暖流交汇。(
×
)
探究点一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美国宇航局借助高分辨率的全球海洋模拟来了解洋流数据,通过高对比度颜色变化显示洋流的温度、表面风应力、密度和流速等特性,以揭示洋流形成与分布的更多奥秘。下图是世界海洋表层主要洋流的分布图(北半球冬季)。
1.[区域认知]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流向是怎样的?两海区大洋东、西两侧的洋流性质有何差异?
答案 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两海区大洋东侧是寒流,大洋西侧是暖流。
2.[区域认知]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流向是怎样的?大洋东、西两侧的洋流性质有何差异?
答案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
3.[综合思维]据图分析北太平洋暖流与南半球西风漂流成因是否相同?性质是否相同?
答案 成因相同,两者都是由西风吹拂而成,但性质不同,南半球西风漂流是寒流。
4.[综合思维]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动方向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 冬半年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半年顺时针方向流动。是冬、夏季风风向不同造成的。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海区
洋流分布规律
南北半球
环流方向
模式
中低纬度海区(北印度洋海区除外)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
北半球
顺时针
南半球
逆时针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大陆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
北半球
逆时针
北印度洋海区
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40°S附近海域
西风漂流
2.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在北印度洋海域,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冬、夏两个季节,该海域的环流系统不仅流向不同,而且组成环流系统的洋流也不同。
季节
冬季
夏季
图示
盛行风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季风洋流流向
向西流
向东流
洋流系统组成
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1.洋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1)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
(2)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3)洋流概念法:一般而言,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
2.寒暖流的判断方法
(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图甲;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减小,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图乙。
(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
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高,则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低,则洋流为寒流。如下图:
(2021·北京东城区期末)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局部地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洋流的流向、性质分别是(  )
A.向南、寒流
B.向北、寒流
C.向北、暖流
D.向南、暖流
2.冬季,影响图中城市气候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低纬信风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盛行西风带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经纬度和海陆轮廓的信息,结合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该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自北向南流,故选A。第2题,图中城市位于北纬30°~40°大陆西岸,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和风带南移,该区域受盛行西风控制,故选D。
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区洋流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中低纬度海域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为寒流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为暖流
C.呈反气旋型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
D.呈气旋型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
4.日本暖流的形成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
A.西风带
B.信风带
C.海陆分布
D.季风
答案 3.C 4.C
解析 第3题,中低纬度海域洋流的分布规律为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都呈反气旋型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大陆西岸为寒流。第4题,北赤道暖流到达亚欧大陆东岸,受陆地地形影响,沿海岸向北流去,形成日本暖流。
探究点二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图为哥伦布两次美洲之行线路示意图。
1.[区域认知]都柏林比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高,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
℃时,圣约翰斯的气温常在0
℃以下,试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案 都柏林位于欧洲西部,终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影响,气温高;圣约翰斯位于北美洲东海岸,终年受拉布拉多寒流的降温影响,气温低。
2.[地理实践]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用“?”标出纽芬兰渔场。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案 图略(标在圣约翰斯附近)。纽芬兰渔场位于大陆架海区,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有圣劳伦斯河注入,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海水上下翻动,营养盐类上泛,以上条件使纽芬兰岛附近海域饵料丰富,鱼类云集,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3.[区域认知]哥伦布从欧洲去北美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不同路线。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解释其原因。
答案 A路线是逆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而行,且逆风而行,帆船航速慢;B路线是顺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而行,且顺东北信风而行,帆船航速快。
4.[综合思维]2018年1月6日20时许,隶属伊朗的巴拿马籍油船“桑吉”轮与香港籍货船“长峰水晶”轮在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相撞,导致“桑吉”轮起火,燃烧9天后最终沉没,成品油泄漏,海面出现数平方千米油污带。通过这次事故,你认为洋流会给海上石油污染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 泄漏的成品油会随着洋流扩散,扩大了污染范围;同时也会使污染稀释速度加快,加快净化速度。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类型
影响
实例
气候
水热平衡
在高低纬度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对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有重要意义
低纬度海区海水温度不会持续上升
大陆沿岸气候
暖流对大陆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给流经地区带来温暖、湿润的天气;
寒流对大陆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给流经地区带来寒冷、干燥的天气
日本暖流给日本南部带来温和多雨的天气;
秘鲁及澳大利亚西海岸等荒漠环境的形成与沿岸寒流有很大的关系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渔场的形成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等
上升流有利于渔场的形成
秘鲁渔场
海洋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冬季暖流上空及寒暖流交汇处多大雾,对航行不利
冬季北大西洋暖流上空的大雾
洋流从极地海区携带冰山向低纬海区移动,给航运造成威胁
“泰坦尼克号”游轮撞上冰山沉没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海上石油泄漏,加快原污染海域的净化速度,但污染范围扩大
图解法掌握世界渔场的形成原因
下图中a、b为流经该海域的洋流。读图完成5~6题。
5.M地沿海海域因(  )
A.上升流形成大渔场
B.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C.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D.加那利寒流与南赤道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6.M处的气候类型向低纬延伸的原因主要是(  )
A.受南赤道暖流的影响
B.受西风的影响
C.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D.受海洋的影响
答案 5.A 6.C
解析 第5题,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山脉走向可推知,M位于秘鲁沿海,a为秘鲁寒流,为上升流,在其作用下,形成了著名的秘鲁渔场。第6题,M处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受秘鲁寒流减湿作用的影响,该处的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度延伸。
(2020·山西河津市第二中学月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分布图”,线条a、b为洋流。读图完成7~8题。
7.在b处海域放置一批带标志的漂流瓶,下列海域中,最有可能先见到这些漂流瓶的是(  )
A.加勒比海
B.阿拉伯海
C.几内亚湾
D.白令海
8.夏季,我国上海从甲国进口一批矿产,走最近的航线,在海洋航行的过程中(  )
A.一路顺风顺流
B.先顺流后逆流
C.先逆流后顺流
D.一路逆风逆流
答案 7.C 8.A
解析 第7题,b处洋流为巴西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格拉寒流与南赤道暖流形成大西洋海域中低纬环流,因此最有可能先见到漂流瓶的是几内亚湾。选C。第8题,甲国为委内瑞拉,走最近航线到中国,航行路线为从加勒比海出发,顺着南赤道暖流和东北信风进入太平洋,在太平洋先顺着北赤道暖流和东北信风到达台湾东部海域,再顺着日本暖流和东南季风到达上海港。选A。
读“某季节大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据图判断,①半岛该季节的气候特点是(  )
A.进入雨季,高温多雨
B.进入雨季,低温多雨
C.进入旱季,高温干燥
D.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
2.该季节②海区洋流向西流的主要动力是(  )
A.西北季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图示海域为北印度洋,图中季风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此时为北半球冬季。①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该季节正处于旱季,高温干燥。第2题,季风环流属于风海流,其主要动力是季风。②海区此时受东北季风控制。
(2021·天津和平区期末)巴伦支海大部分区域处于70°N以北,被称为“北冰洋的暖池”。下图为“巴伦支海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巴伦支海成为“北冰洋的暖池”的主要洋流为(  )
A.北大西洋暖流
B.日本暖流
C.北太平洋暖流
D.巴西暖流
4.巴伦支海的海冰除了北部海域因纬度高比较多外,还集中在东南部,主要原因是东南部海域(  )
A.海水盐度低
B.受暖流影响小
C.洋流流速慢
D.气候大陆性强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巴伦支海位于大西洋与北冰洋之间,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全球洋流分布规律可知,这里是北大西洋暖流流向北冰洋的通道,造成巴伦支海成为“北冰洋的暖池”的主要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A正确。第4题,巴伦支海北部海冰集中主要是因为纬度较高,水温过低。东南部海冰集中主要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较弱,且受到其东南部岛屿的阻挡,海冰汇集,B正确。
(2020·江苏宿迁沭阳县修远中学月考)读下图,完成5~6题。
5.在上面的两幅海水等温线图中,虚线表示洋流,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B.①位于大陆东岸,②位于大陆西岸
C.①②均向北流动
D.②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6.如果②洋流在太平洋中,有可能是(  )
A.秘鲁寒流
B.巴西暖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加利福尼亚寒流
答案 5.D 6.A
解析 第5题,①所在海区温度越向北越低,为北半球,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①处洋流自南向北流,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为暖流;②所在海区温度越向南越低,为南半球,②处洋流自南向北流,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由两幅图的等温线数值可判断,二者皆位于中低纬度海区,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中大陆东侧为暖流,符合①图;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中大陆西侧为寒流,符合②图,综上所述A、B、C正确,D错误。第6题,据上题分析可知,②是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侧的寒流,B、C错误。②洋流位于南半球,加利福尼亚寒流位于北半球,D错误。如果②洋流在太平洋中,有可能是秘鲁寒流,A正确。
人类活动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漂浮到北太平洋海域,在此堆积形成了太平洋垃圾大陆,且其面积不断扩大。读“太平洋垃圾大陆示意图”,回答7~8题。
7.下列有关太平洋垃圾大陆形成的叙述,最不可信的是(  )
A.其位于北太平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系统内部
B.其主要位于副热带无风带,漂浮物不易扩散
C.组成太平洋垃圾大陆的漂浮物主要来自亚洲和北美洲
D.沿岸上升流是形成太平洋垃圾大陆的主要动力
8.图中甲海域有一大范围渔场,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该渔场形成原因的是(  )
答案 7.D 8.B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太平洋垃圾大陆位于北太平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系统内部;此海域盛行下沉气流,属于副热带无风带,漂浮物不易扩散;根据图中洋流的流向可知,组成该垃圾大陆的漂浮物主要来自亚洲和北美洲;该洋流系统以水平风海流为主。故选D项。第8题,图中甲海域处于东北信风带,信风使表层海水离岸,底层海水上泛,将大量营养盐类带至表层,形成渔场。B项图示符合该描述。
9.根据洋流形成的主导因素分析,图中甲海域的洋流属于(  )
①风海流 ②密度流 ③垂直补偿流 ④水平补偿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甲海域位于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大西洋与地中海。地中海海域面积较小,且较为封闭,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长,盐度高于大西洋,海平面低于大西洋,所以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故甲海域洋流属于密度流和水平补偿流。
(2020·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月考)2013年8月,中远集团“永盛”号货轮试水北极东北航道,这是中国商船首次尝试经由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此次试航迈出了中国商船取道北极东北航道的第一步,为未来中国商船大规模通行北极奠定了基础。下图为“‘永盛’号货轮航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此次航行过程中(  )
A.甲—乙段一直顺水
B.乙—丙段常遇大雾
C.丙—丁段可见极光
D.丁—戊段布满浮冰
11.北极东北航道若能开通,对下列海上要道航运影响最大的是(  )
A.马六甲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霍尔木兹海峡
答案 10.B 11.C
解析 第10题,航行过程中,甲—乙段经过千岛寒流时逆水而行,A错。乙—丙段大部分位于北冰洋沿岸,8月份是北半球夏季,沿岸寒流经过海面常有大雾,B对。丙—丁段此时正值夏季,有极昼现象,极光出现在极夜时期,C错。丁—戊段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浮冰较少,D错。第11题,北极东北航道若能开通,对海上要道航运影响最大的是苏伊士运河,从东亚到欧洲的航线,可以不经过苏伊士运河,C对。马六甲海峡仍是亚非国家间的重要航道,受影响小,A错。巴拿马运河、霍尔木兹海峡不是亚欧之间联系的必经海上通道,B、D错。
(2020·河北邯郸大名县第一中学月考)下图为“索科特拉岛的位置和7月索马里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7月,当索马里洋流流经10°N时,下列四幅海水等温线示意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13.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索马里洋流是暖流
B.驱动索马里洋流的是盛行西风
C.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丰富主要是陆地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D.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7月份相对1月份多
答案 12.A 13.D
解析 第12题,洋流流向与海水等温线凸向一致。7月,索马里洋流虽然由低纬流向高纬,但却是上升补偿流,海底上泛的海水水温低,因此该时段洋流为寒流,A图符合实际情况。第13题,由上题可知,7月索马里洋流为寒流;7月,驱动索马里洋流的是西南季风;该海域形成上升补偿流,沿岸上升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类的饵料丰富,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
(2020·北京朝阳区期末)下图为“世界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分布图”,该海域存在一个势力较强的洋流,这个洋流对沿岸气候和海洋生物有着重要影响。读图回答14~16题。
14.图中洋流是(  )
A.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暖流
B.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暖流
C.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寒流
D.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寒流
15.受该洋流影响,沿岸的气候(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冬暖夏凉
D.温和多雨
16.该海域存在一大型渔场,与该渔场形成有关的盛行风是(  )
A.东南信风
B.东北信风
C.西风
D.极地东风
答案 14.C 15.B 16.A
解析 第14题,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大致由南向北增加和纬度变化规律可知,该洋流位于南半球,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该洋流由水温较低的海域流向水温较高的海域(自东南向西北流动),应该是寒流,故选C。第15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洋流为寒流,受该洋流影响的沿岸地区降水较少,故排除选项A、D;由图中纬度可知,受该洋流影响的沿岸地区位于13°S~22°S,属于热带地区,故受该洋流影响的沿岸地区气候应该是炎热干燥,故选B。第16题,该海域位于13°S~22°S,所以与该渔场形成有关的盛行风是东南信风,故选A。
17.(2021·山东威海市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印度洋北部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洋流流向在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区域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索科特拉岛是印度洋通向红海和东非的海上交通要道,但附近海域在特定的季节海雾多发。
马尔代夫群岛由26组自然环礁、1
192个珊瑚岛组成,大部分岛屿中央下沉,珊瑚礁呈环状形态,地势低平。该国有许多对外开放的旅游岛屿,近年来出现地下水质变差等问题。下图示意北印度洋局部海域及垂直方向洋流运动。
(1)推测图示季节印度洋北部海水的运动方向,并分析原因。(4分)
(2)分析索科特拉岛附近多海雾的原因。(4分)
(3)分析近年来马尔代夫地下水水质变差的原因。(4分)
答案 (1)自西向东(或自西南向东北,或顺时针)。此时为夏季,在西南季风吹拂下,海水大规模向东运动。
(2)盛行上升流,水温低;此时为夏季(或纬度低),空气温度高,空气遇冷易凝结成海雾。
(3)旅游业发展,污水排放量增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入侵。(共21张PPT)
微专题3 河流特征描述
答题指导
思考方向
影响因素
规范答题术语
河流水文特征
流量
流域面积、降水量
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
水位
补给方式,河道特征,水库、湖泊的调蓄
水位高(低),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小)
水能
流量、流速
水能丰富(贫乏)
汛期
雨季
汛期长(短),汛期出现在夏季(其他季节),汛期出现在×月至×月
结冰期
最冷月气温
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结冰期为×月至×月
河流水文特征
凌汛
①有结冰期;②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有(无)凌汛
含沙量
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降水强度
含沙量大(小)
河流水系特征
长度
陆地面积、地形、河流的位置
河流流程长(河流短小)。如:①陆地面积小(如岛屿)或陆地比较破碎(如欧洲西部),河流较短;②山脉距海岸较近(如美洲西岸),河流较短
流域面积
海陆轮廓、地形
流域面积大(小)
河流流向
地势
向西、向东(其他方向)流;先向东流,后折向南流
落差
地势
落差大(小)
?河流水系特征
水系形态
海陆轮廓、地形
①向心状水系(盆地或沉陷区,如四川盆地);②放射状水系(山地,如海南岛);③树枝状水系(支流较多,呈锐角相交,大多数河流水系形状是树枝状的,如长江、亚马孙河)
支流
地形、降水
高山峡谷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盆地或洼地地区,集水区域广,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河道特征
地形地势
山区河道平直、深、窄;平原(高原)河道弯曲、浅、宽
针对练习
(2020·北京东城区期末)下图为“新西兰降水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1.新西兰南岛的降水
A.集中在7、8月
B.冬季多,夏季少
C.从南向北递减
D.从东向西递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由图中图例可以直接读出,新西兰南岛的降水从东向西递增,D项正确、C项错误;
由经纬度可知,新西兰南岛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A、B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影响新西兰南岛降水特点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A.东南信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解析 新西兰南岛位于40°S以南,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位置可知,该纬度范围为盛行西风带,B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根据新西兰南岛降水变化可推测,南岛中西部为山地地形,西部为迎风坡,降水量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流程较短,A项正确。
新西兰南岛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流量季节变化小。最冷月气温大于0
℃,无结冰期。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3.据图推测,新西兰南岛2
000
mm年等降水量线以西地区的河流
A.流程大多比较短
B.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C.结冰期大多较长
D.雨水补给占比较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如图为“我国某河流域各月每旬降雨、降雪、融雪及融冰产水量年内变化图”。读图,回答4~6题。
4.该河流汛期较长的原因是
A.植被覆盖好,有利于下渗
B.融雪时间长,补给水量多
C.降雨总量大,持续时间长
D.补给类型多样,时间错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读图可知,该地夏季降水少,冬春季节降水较多,而且降雪时间长,应为我国西北的天山北坡地区。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A错误;
融雪时间主要集中在4~6月,时间较短,B错误;
西北地区降雨总量较小,C错误;
补给类型有降雨、降雪、融雪、融冰等多种补给方式,且时间错开,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对该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B.植被根系发达
C.夏秋季节多沙尘暴
D.土壤有机质丰富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为我国西北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较少,A错误;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植被为吸收更多的水分,根系往往较发达,B正确;
西北地区沙尘暴主要集中在春季,C错误;
该地区土壤比较贫瘠,D错误。
11
6.影响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差异的
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地形分布
D.人类活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该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主要是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形成的降水,A正确。
11
如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图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b)。读图完成7~8题。
7.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
现在图a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根据图b可知,暴雨过后甲、乙两水文站先后出现了洪峰,说明降雨区域位于两水文站的上游,根据图a判断④地符合题意。
8.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分析图a可知,甲、乙两水文站之间有湖泊,在洪水期可以蓄洪,对乙水文站水位起调节作用。

11
9.读图,回答下题。(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据图1、图2中的信息,概括出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
答案 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汛期较长。
解析 1~4月,吉林省内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一直为0,说明不能开展水运,应为河流结冰期;11月和12月,累计旅客发送量并未增加,说明这两个月的旅客发送量为0,亦为河流结冰期。综上可知,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6个月。
10.(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6分)
2016年吉林省内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发送量(万人)
0.0
0.0
0.0
0.0
15.6
42.5
72.8
110.8
135.1
156.3
156.3
156.3
(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__个月。(2分)
6
(2)说明图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任答两项)
解析 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径流总量、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水位的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进行描述。
11.(2020·河南安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朱巴河是索马里的主要河流,全长1
659
km,流域面积76.6万km2,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卢格以下河段出现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现象。右图是朱巴河流域示意图。
(1)描述朱巴河的水系特征。(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总体自(西)北向(东)南流;流程长;流域面积大;上游支流多,中下游支流少;河流上游落差大等。
答案 上游山区落差较大,水蚀作用强,河流挟带大量沙石;卢格以下部分河段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升;在人为筑堤束水情况下导致河床高出两岸地面。
(2)分析朱巴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下游流域由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降水逐渐减少;蒸发旺盛;下渗增加;下游部分河段出现“地上河”现象,无支流汇入。
(3)说明朱巴河卢格以下河段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原因。(6分)
本课结束(共45张PPT)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课程标准
1.阅读“海绵城市示意图”,理解海绵城市的概念,了解海绵城市的构
成,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2.通过活动“开展地表水下渗实验”,理解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培
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3.结合实例,分析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理解建设海绵城市的重点
是建立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
学习目标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课时对点练
内容索引
NEI
RONG
SUO
YIN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一、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1.目的:有效预防
的发生,缓解旱季时水源不足的问题。
2.必要性
城市内涝
缺水严重
城市的不合理建设和管理引起
破坏,部分城市
或严重缺水
城市内涝
问题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水污染严重
城市的河道
减弱甚至丧失,
严重,威胁饮水安全
生态系统
缺水
城市内涝
自净功能
水体污染
1.建设海绵城市能够提高地下水位。(  )
2.只有在易发生洪水的地区才有必要建海绵城市。(  )
判断

×
二、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
1.重点:建立
系统。
2.关键:


3.目的:有效控制

4.具体措施:
、透水铺装、
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等。
城市雨洪综合管理
有效集水
雨水径流
屋顶绿化
下凹式
快速渗水
1.屋顶绿化能减缓排水压力。(  )
2.利用透水材料铺设地面能增加下渗。(  )
3.建设海绵城市使蒸发量减小。(  )
判断


×
返回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
素养培优
探究点 海绵城市
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城市涝灾(内涝)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能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右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1.[综合思维]分析说明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作用。
答案 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改善城市小气候,气温降低,湿度增大,气温日较差减小。
2.[综合思维]分析我国城市内涝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
答案 原因:短时间内(或特大暴雨)降水多,强度大;城市人口激增,城区建筑物密集,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暴雨强度;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大(或水泥路面大幅增加),不利于下渗;绿地、水面大幅减少;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偏低,城市管网不完善,排水能力弱。
措施:加强城市规划;完善城市排水系统;保护湿地(或增加水面面积);增加绿地面积;疏浚河道。
3.[综合思维]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答案 海绵城市的建设,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使当地空气变得湿润,蒸发量增大。
1.图解海绵城市建设要点
核心归纳
2.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
方案
作用
屋顶绿化
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适的屋顶种植树木花卉、瓜果蔬菜,使屋面雨水得到滞留、利用,减缓排水压力,美化环境
下凹式绿地
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过滤、下渗使雨水得到净化,涵养地下水
透水铺装
利用透水材料铺设硬质地面,加快雨水渗透;或通过水渠和沟槽将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滞留设施中,加快排水
屋面集水
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将屋面雨水收集引流到地表下渗,或者用储水箱收集储蓄
地下水箱
在建筑密度较高的区域,将储水设施埋于地下,将屋面收集的雨水导流到储水箱中,经过沉淀、净化后加以利用
收集雨水灌溉绿地
收集净化好的雨水可以应用于绿化灌溉、洗车、景观用水、冲刷等,缓解用水压力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海绵城市大量采用透水性路面可以
使城市水循环
A.蒸发减弱
B.下渗增强
C.地表径流增强
D.地下径流减弱

跟踪训练
解析 大量透水性路面可以增加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使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土壤湿度增大,蒸发增强。
2.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③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图中显示“海绵城市”通过绿色屋顶、生物滞留、透水路面等实现雨水再生利用,从而缓解城市水资源的压力,增加下渗,使地表径流减少,进而缓解城市内涝,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绿色植物吸收CO2,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但对城市交通没有缓解作用。
为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水方面问题,某城市某小区采用了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城市规模的扩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减少
C.降水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减少

解析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地表硬化面积增大,城市水域及植被覆盖面积减少,城市实际蒸发量减少,城市空气中的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A、C两项错误;
在雨季时,城市地表硬化使雨水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B项正确,D项错误。
4.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的优势是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解决城市洪灾 
③增加下渗量 
④补充地下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建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洪灾的危害,城市集雨管网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土壤侵蚀和降水强度有关,题干中没有这方面的信息,③④正确。
5.此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最适宜应用的城市是
A.海口
B.乌鲁木齐
C.天津
D.拉萨

解析 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建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城市集雨管网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所以此模式适用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水资源紧张的城市。
返回
课时对点练
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指将城市道路两侧的
绿化带和中间隔离绿化带设计成低于道路表面
50~300
mm,能有效将道路上灰尘和雨水收集
进道路两边的绿化带。右图为武汉市某区为打
造海绵城市而建造的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照片。据此回答1~2题。
1.设计绿化带下沉深度,需要考虑的有
①地势起伏 ②降雨量及降雨强度 ③土壤入渗率 ④绿化带面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础过关
解析 由材料分析可知,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一种生态环保的雨水渗蓄设施,由于各地气候差异,降雨量、降雨强度、土壤入渗率的差异,各地设计下沉标准不同,选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武汉市打造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主要目的是
A.补给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B.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C.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城市气候
D.削减路面径流,缓解城市内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武汉市夏季降水量大,看海现象时有发生,城市排水系统有待改善,所以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武汉打造海绵城市防止内涝最主要的目的和措施之一,选D项。
如图为“德国柏林某生活小区的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系统的广泛使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
A.防止绿地水土流失
B.促使地下水位下降
C.控制雨水径流污染
D.减少绿地土壤盐分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该系统利于减轻城市内涝,提高地下水位,实现了雨水和城市污水的分流,故利于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所以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在下列城市中该系统最容易推广的是
A.科威特
B.孟买
C.新加坡
D.多伦多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该系统适宜在雨水多且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推广。新加坡全年降水充沛,但因国土面积小,缺乏储水空间,且经济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适合该系统的推广,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历强降水过程,一些城市就会发生严重的内涝,以京、津两城市最为严重,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的水循环密切相关。如图为“某城市水系统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图中甲与人工降水箭头指向相同,表示降水;乙箭头指向地表天然水体,表示地表径流;丙箭头从地表天然水体指向水汽输送,表示蒸发;丁表示跨流域调水。B正确。
6.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内涝严重,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不断增多 ②城市化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扩大,地面渗透力下降 ③城镇多地处平原或谷地,地势低洼,容易形成积水 ④城市河湖的蓄泄洪和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城镇化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扩大,地面渗透力下降;城市河湖的蓄泄洪和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D正确;特大暴雨不断增多和城市多地处平原或谷地属于自然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如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回答7~9题。
7.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树皮覆盖层位于最上层,远离根系,显然不是为了提供养分;雨水渗漏速度最慢的是种植土层,因此树皮覆盖层不能控制雨水渗漏速度;树皮覆盖层与其他各层都有水体净化作用,但不是其主要作用;树皮覆盖层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故选D。
8.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雨水下渗后,密度较大的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起到净化过滤作用。雨水经过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时下渗速度快,净化效果差。故选B。
解析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充分利用雨水,同时减小了地表径流,起到控制雨洪的作用。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提供园林观察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
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A.a增强
B.b增强
C.c减弱
D.d减弱

解析 据图可知,a代表蒸发或蒸腾,b代表地表径流,c代表下渗,d代表地下径流。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a增强,b减弱,c增强,d增强,故A项正确。
11.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是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其主要目的在于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故B项正确;其他说法不是其主要目的,故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会使城市河流
A.流量下降
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流量更加稳定
D.流速减小

解析 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对河流的流量具有调节作用,流量会更加稳定,故C项正确。
13.借鉴“海绵城市”相关成功经验,某学校规划建设“海绵校园”。右图为“该学校‘海绵校园’规划方案图”,喷泉所用水为校园蓄水。(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下渗;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
解析 结合材料分析,“海绵校园”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因此建设“海绵校园”可以改变水循环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
(1)列举“海绵校园”对水循环影响显著的两个环节。(2分)
(2)分析铺设透水砖和增加绿化面积在建设“海绵校园”中所起的作用。(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渗水砖使用后,增加了下渗,减少了地表径流,有利于缓解内涝问题。绿地面积的增加,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调节局部气候;绿地具有截留雨水的作用,还可以增加生物的栖息地,使校园环境更加美化。
答案 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和地表径
流的下渗,增加雨水的存续量;增加绿
化面积有利于通过植被截留降水,增加
下渗;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校园环境等。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种“生态治水”的新方式,突破了“以排为主”的传统雨水管理理念,有助于防止城市内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材料二 传统模式“快排”与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对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分析海绵城市对减轻城市内涝的作用。(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海绵城市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储存和渗透,减少地表径流。
(2)简述建设海绵城市的生态意义。(6分)
答案 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加强蓄水能力,促进雨水资源化利用;降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缓解水资源紧缺现象,是“生态治水”的新方式。
返回
本课结束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课程标准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目标
1.阅读“海绵城市示意图”,理解海绵城市的概念,了解海绵城市的构成,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2.通过活动“开展地表水下渗实验”,理解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3.结合实例,分析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理解建设海绵城市的重点是建立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
一、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1.目的:有效预防城市内涝的发生,缓解旱季时水源不足的问题。
2.必要性
缺水严重
城市的不合理建设和管理引起生态系统破坏,部分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
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问题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水污染严重
城市的河道自净功能减弱甚至丧失,水体污染严重,威胁饮水安全
判断
1.建设海绵城市能够提高地下水位。(

)
2.只有在易发生洪水的地区才有必要建海绵城市。(
×
)
二、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
1.重点:建立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
2.关键:快速渗水和有效集水。
3.目的:有效控制雨水径流。
4.具体措施: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等。
判断
1.屋顶绿化能减缓排水压力。(

)
2.利用透水材料铺设地面能增加下渗。(

)
3.建设海绵城市使蒸发量减小。(
×
)
探究点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城市涝灾(内涝)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能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1.[综合思维]分析说明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作用。
答案 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改善城市小气候,气温降低,湿度增大,气温日较差减小。
2.[综合思维]分析我国城市内涝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
答案 原因:短时间内(或特大暴雨)降水多,强度大;城市人口激增,城区建筑物密集,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暴雨强度;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大(或水泥路面大幅增加),不利于下渗;绿地、水面大幅减少;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偏低,城市管网不完善,排水能力弱。
措施:加强城市规划;完善城市排水系统;保护湿地(或增加水面面积);增加绿地面积;疏浚河道。
3.[综合思维]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答案 海绵城市的建设,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使当地空气变得湿润,蒸发量增大。
1.图解海绵城市建设要点
2.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
方案
作用
屋顶绿化
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适的屋顶种植树木花卉、瓜果蔬菜,使屋面雨水得到滞留、利用,减缓排水压力,美化环境
下凹式绿地
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过滤、下渗使雨水得到净化,涵养地下水
透水铺装
利用透水材料铺设硬质地面,加快雨水渗透;或通过水渠和沟槽将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滞留设施中,加快排水
屋面集水
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将屋面雨水收集引流到地表下渗,或者用储水箱收集储蓄
地下水箱
在建筑密度较高的区域,将储水设施埋于地下,将屋面收集的雨水导流到储水箱中,经过沉淀、净化后加以利用
收集雨水灌溉绿地
收集净化好的雨水可以应用于绿化灌溉、洗车、景观用水、冲刷等,缓解用水压力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海绵城市大量采用透水性路面可以使城市水循环(  )
A.蒸发减弱
B.下渗增强
C.地表径流增强
D.地下径流减弱
2.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
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③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大量透水性路面可以增加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使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土壤湿度增大,蒸发增强。第2题,图中显示“海绵城市”通过绿色屋顶、生物滞留、透水路面等实现雨水再生利用,从而缓解城市水资源的压力,增加下渗,使地表径流减少,进而缓解城市内涝,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绿色植物吸收CO2,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但对城市交通没有缓解作用。
为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水方面问题,某城市某小区采用了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城市规模的扩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减少
C.降水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减少
4.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的优势是(  )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解决城市洪灾 ③增加下渗量 ④补充地下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此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最适宜应用的城市是(  )
A.海口
B.乌鲁木齐
C.天津
D.拉萨
答案 3.B 4.C 5.C
解析 第3题,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地表硬化面积增大,城市水域及植被覆盖面积减少,城市实际蒸发量减少,城市空气中的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A、C两项错误;在雨季时,城市地表硬化使雨水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B项正确,D项错误。第4题,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建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洪灾的危害,城市集雨管网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土壤侵蚀和降水强度有关,题干中没有这方面的信息,③④正确。第5题,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建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城市集雨管网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所以此模式适用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水资源紧张的城市。
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指将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和中间隔离绿化带设计成低于道路表面50~300
mm,能有效将道路上灰尘和雨水收集进道路两边的绿化带。下图为武汉市某区为打造海绵城市而建造的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照片。据此回答1~2题。
1.设计绿化带下沉深度,需要考虑的有(  )
①地势起伏 ②降雨量及降雨强度 ③土壤入渗率 ④绿化带面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武汉市打造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主要目的是(  )
A.补给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B.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C.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城市气候
D.削减路面径流,缓解城市内涝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一种生态环保的雨水渗蓄设施,由于各地气候差异,降雨量、降雨强度、土壤入渗率的差异,各地设计下沉标准不同,选D项。第2题,武汉市夏季降水量大,看海现象时有发生,城市排水系统有待改善,所以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武汉打造海绵城市防止内涝最主要的目的和措施之一,选D项。
下图为“德国柏林某生活小区的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系统的广泛使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  )
A.防止绿地水土流失
B.促使地下水位下降
C.控制雨水径流污染
D.减少绿地土壤盐分
4.在下列城市中该系统最容易推广的是(  )
A.科威特
B.孟买
C.新加坡
D.多伦多
答案 3.C 4.C
解析 第3题,根据图示可知该系统利于减轻城市内涝,提高地下水位,实现了雨水和城市污水的分流,故利于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所以选C。第4题,根据图示可知该系统适宜在雨水多且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推广。新加坡全年降水充沛,但因国土面积小,缺乏储水空间,且经济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适合该系统的推广,选C。
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历强降水过程,一些城市就会发生严重的内涝,以京、津两城市最为严重,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的水循环密切相关。下图为“某城市水系统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6.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内涝严重,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不断增多 ②城市化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扩大,地面渗透力下降 ③城镇多地处平原或谷地,地势低洼,容易形成积水 ④城市河湖的蓄泄洪和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5.B 6.D
解析 第5题,图中甲与人工降水箭头指向相同,表示降水;乙箭头指向地表天然水体,表示地表径流;丙箭头从地表天然水体指向水汽输送,表示蒸发;丁表示跨流域调水。B正确。第6题,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城镇化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扩大,地面渗透力下降;城市河湖的蓄泄洪和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D正确;特大暴雨不断增多和城市多地处平原或谷地属于自然原因。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回答7~9题。
7.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8.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9.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察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答案 7.D 8.B 9.C
解析 第7题,树皮覆盖层位于最上层,远离根系,显然不是为了提供养分;雨水渗漏速度最慢的是种植土层,因此树皮覆盖层不能控制雨水渗漏速度;树皮覆盖层与其他各层都有水体净化作用,但不是其主要作用;树皮覆盖层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故选D。第8题,雨水下渗后,密度较大的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起到净化过滤作用。雨水经过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时下渗速度快,净化效果差。故选B。第9题,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充分利用雨水,同时减小了地表径流,起到控制雨洪的作用。故选C。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a增强
B.b增强
C.c减弱
D.d减弱
11.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是(  )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2.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会使城市河流(  )
A.流量下降
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流量更加稳定
D.流速减小
答案 10.A 11.B 12.C
解析 第10题,据图可知,a代表蒸发或蒸腾,b代表地表径流,c代表下渗,d代表地下径流。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a增强,b减弱,c增强,d增强,故A项正确。第11题,根据题干可知,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其主要目的在于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故B项正确;其他说法不是其主要目的,故排除。第12题,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对河流的流量具有调节作用,流量会更加稳定,故C项正确。
13.借鉴“海绵城市”相关成功经验,某学校规划建设“海绵校园”。下图为“该学校‘海绵校园’规划方案图”,喷泉所用水为校园蓄水。(8分)
(1)列举“海绵校园”对水循环影响显著的两个环节。(2分)
(2)分析铺设透水砖和增加绿化面积在建设“海绵校园”中所起的作用。(6分)
答案 (1)下渗;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
(2)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雨水的存续量;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通过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校园环境等。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分析,“海绵校园”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因此建设“海绵校园”可以改变水循环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第(2)题,渗水砖使用后,增加了下渗,减少了地表径流,有利于缓解内涝问题。绿地面积的增加,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调节局部气候;绿地具有截留雨水的作用,还可以增加生物的栖息地,使校园环境更加美化。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种“生态治水”的新方式,突破了“以排为主”的传统雨水管理理念,有助于防止城市内涝。
材料二 传统模式“快排”与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对比。
(1)分析海绵城市对减轻城市内涝的作用。(4分)
(2)简述建设海绵城市的生态意义。(6分)
答案 (1)海绵城市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储存和渗透,减少地表径流。
(2)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加强蓄水能力,促进雨水资源化利用;降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缓解水资源紧缺现象,是“生态治水”的新方式。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理解海—气相互作用的概念,知道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是海—气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2.阅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以风海流为案例说明大气以水平运动即风的形式向海洋传输能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3.阅读图表资料,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4.结合案例,比较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与人地协调观。
一、海—气相互作用
1.海洋对大气的作用
作用
表现
提供热能
海洋通过长波辐射和蒸发潜热向大气提供热能
提供水汽
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提供水汽的多少主要与水温相关
调节气温
①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滞后于陆地上空;②海洋使大气温度的变化比较和缓
缓解温室效应
①海洋溶解二氧化碳;②生物固碳;③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向大气提供再生氧气
2.大气对海洋的作用
作用
表现
推动海水运动
大气运动能够推动海水运动。气流吹拂表层海水运动,形成风海流与风浪
影响海水性质
大气因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而影响海水性质。①降水的强弱直接影响海水盐度分布;②大气云层可减弱到达海面的太阳辐射,影响海面增温,进而影响海水的运动
提供营养元素
大气通过降尘向海洋提供营养元素
3.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作用
表现
促进水平衡
地球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多年平均蒸发量,总水量基本不变
促进热量平衡
地球上高低纬地区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共同实现的
判断
1.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使其温差减小。(

)
2.暖流流经地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

)
3.大气通过风能推动海水运动。(

)
4.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海洋热量收入小于热量支出。(

)
二、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1.厄尔尼诺现象
(1)概念:赤道东、中太平洋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增温的情况。
(2)影响
①赤道东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增加,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概率增大。
②赤道西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减少,出现干旱的概率增大。
③世界许多地区都会出现气候异常甚至发生自然灾害。
2.拉尼娜现象
(1)概念:赤道东、中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低的情况。
(2)影响
①赤道东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减少,发生干旱的概率增大。
②赤道西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增多,出现暴雨、洪水的概率增大。
判断
1.厄尔尼诺出现时,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引起洪灾。(

)
2.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异常升温的现象叫拉尼娜。(
×
)
3.拉尼娜现象出现的时候,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发生洪灾的概率增大。(

)
探究点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量平衡
下表是地球上不同流域的水量平衡要素值。分析相关数据,探究地球上水量的平衡关系。
区域
蒸发量(×1
000
km3)
降水量(×1
000
km3)
径流量(×1
000
km3)
海洋
505
458
-47
陆地
内流区
9
9
0
外流区
63
110
47
全球
577
577
1.[综合思维]就海洋区域来说,计算相关数据后,判断蒸发量、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关系。
答案 海洋蒸发量为505,降水量为458,径流量为-47,505=458-(-47),即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
2.[综合思维]陆地领域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在蒸发量、降水量和径流量方面分别存在什么关系?
答案 陆地内流区径流量为0,蒸发量为9,降水量为9,蒸发量=降水量。
陆地外流区蒸发量为63,降水量为110,径流量为47,63=110-47,即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
3.[综合思维]就全球范围来看,蒸发量与降水量是什么关系?
答案 蒸发量为577,降水量为577,二者相等,蒸发量=降水量。
4.[综合思维]海洋区域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差值为R1,陆地区域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为R2,二者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
答案 R1=47,R2=47,可见R1=R2。说明海洋“损失”的水量与陆地“增加”的水量是相等的,水量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在全球范围内水的总量是平衡的;还说明海洋大气中的水汽是陆地上水的源泉。
全球的水量平衡
(1)地球上多年水量并没有明显的增减现象,长期以来保持着水量在全球的总量平衡。
①对于海洋,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大陆上流入海洋的多年平均径流量。
②对于大陆,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流出大陆的多年平均径流量。
③对于全球,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所以,对于海洋来说,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对于陆地来说,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对于全球来说,多年平均蒸发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则是水量平衡的。说明海洋是大气水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
(2)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通过蒸发作用,海洋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如下图:
1.读下图,假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按全球多年水量平衡规律推算,M、N分别为(  )
A.7 16
B.16 7
C.7 23
D.23 7
答案 C
解析 通过水循环,全球水的总量不会发生变化。即某个地区在某一时期内,水的收入与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的蓄水变化量。但从较长的时期来看,蓄水变化量趋向零。据此从上图来看,M两侧的水量差应相等,故M、N的水量分别为7和23。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2~4题。
2.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
A.①
B.②
C.③
D.④
3.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下列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的是(  )
A.低纬
B.中纬
C.高纬
D.北冰洋
4.在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中,向大气输送水汽的基础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2.B 3.A 4.C
解析 第2题,水循环是实现海陆间水平衡的重要途径,其中径流环节是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B。第3题,通过海水蒸发,不断向大气输送水汽,且海洋表层水温越高,蒸发量越大,向大气提供的水汽越多。故低纬地区的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选A。第4题,海—气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实现的,故向大气输送水汽的基础是③蒸发,答案选C。
探究点二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热量平衡
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曲线。
1.[综合思维]图中的热量收入指的什么?支出指的是什么?
答案 热量收入主要是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支出主要是蒸发消耗的热量。
2.[综合思维]图中P点意味着什么?甲、乙两海区热量收支有什么区别?
答案 P点热量收入与支出相等,意味着该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是平衡的。
甲海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是热量盈余;乙海区热量收入小于支出,是热量亏损。
3.[区域认知]长期以来,甲海区为什么没有明显升温?乙海区为什么没有明显降温?
答案 甲海区虽然热量盈余,但通过洋流和大气环流不断向较高纬度输送热量,所以长期以来并没有持续升温;乙海区虽然热量亏损,但不断接受甲海区输送来的热量,所以也没有持续降温。
4.[综合思维]比较图中甲、乙大小差异,说明海洋为什么是大气的热源。
答案 图中显示,乙大于甲,意味着北半球的海洋热量亏损大于盈余,说明海水蒸发吸收了海洋的热量,把热能伴随着蒸发的水汽带给了大气,所以海洋这个下垫面是大气的热源。
1.全球的热量平衡
海—气之间通过大气环流与洋流,不断进行着不同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输送,维持全球的热量平衡。如下图所示:
2.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2021·天津一中期末)读“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纬度带是(  )
A.0°~20°N
B.0°~20°S
C.40°S~50°S
D.40°N~60°N
6.上题中该纬度带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原因是(  )
A.纬度低,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B.纬度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少
C.寒流的作用明显
D.暖流的作用明显
答案 5.D 6.D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40°N~60°N处大西洋热量收入和支出的差值最大。第6题,大西洋40°N~60°N处热量收入(太阳辐射)远小于支出(海水蒸发),主要是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该海域水温较高,蒸发较强。
(2020·山东德州模拟)海—气间进行着广泛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着全球环境及其变化。读图完成7~9题。
7.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主要方式是(  )
A.洋流热量输送
B.海—气之间对流
C.海面短波辐射
D.蒸发潜热输送
8.图中中纬度海域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运动
B.洋流分布
C.天气变化
D.太阳辐射
9.图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区(  )
A.雨雾天气较多
B.浮冰和冰山广布
C.渔业资源较丰富
D.盐度比周围海域高
答案 7.D 8.B 9.C
解析 第7题,海水在蒸发时吸收下垫面(即海洋)的热量,并将这部分热量潜藏在蒸发出的水汽中,成为潜热。当水汽在空气中受冷而凝结时,又会把这部分潜热释放出来,从而提高大气的温度。这种输送能量的方式为潜热输送,是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主要方式,故选D。第8题,从图上可以看出,中纬度沿线向大气输送热量的年总值在大洋东岸出现差异,根据洋流分布可知,这里有洋流流经,所以主要原因是洋流分布,选B。第9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区为20°N的美国西部海域,该海域受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泛,将深层营养盐分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渔业资源较丰富,C正确。
探究点三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下图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示意图。
1.[综合思维]图中M处为5
℃,其正确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M处海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5
℃。
2.[区域认知]图中有一世界著名渔场,说明其名称、形成原因及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受到的影响。
答案 秘鲁渔场。成因:秘鲁沿岸上升流将海水底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类带来丰富饵料,形成著名渔场。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表层海水增温,上升流减弱,鱼类缺乏饵料,导致秘鲁渔场渔业减产。
1.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东南信风
弱,甚至转为西风

南赤道暖流


赤道逆流


秘鲁寒流
西偏,被暖流取代

太平洋水温
东岸
升高
降低
西岸
降低
升高
太平洋两岸气候
东岸
降水增加
降水减少
西岸
降水减少
降水增加
对全球的影响
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大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
关联性
拉尼娜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正常年份
厄尔尼诺发生年份
拉尼娜发生年份
图示
洋流
秘鲁寒流沿岸向西北流
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
当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过于强盛时,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扩散到更远
生物
秘鲁寒流上升流带来丰富的饵料,形成渔场
该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
大气环流
存在对流性环流,赤道太平洋西岸气流上升,东岸气流下沉
形成增强型对流,赤道太平洋中部气流上升,西岸气流下沉,东岸下沉气流因水温升高而减弱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信风比常年偏强,水温偏低,降水偏少,易出现旱灾;在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较正常年份偏多
天气气候
西岸降水较多;东岸降水较少,形成荒漠
西岸的澳大利亚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3.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2021·山东济宁市期末)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温冷暖异常变化的现象。当该海域海温距平高于0.5
℃且持续三个月以上,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当该海域海温距平低于-0.5
℃且持续5个月以上,则出现拉尼娜现象。图1示意“2017~2020年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温距平变化情况”,图2示意“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成因”。据此完成10~11题。
10.推测信风最强的时间为(  )
A.2017年8~10月
B.2018年10~12月
C.2019年3~5月
D.2020年9~11月
11.2018年10~12月期间(  )
A.南美秘鲁沿岸秘鲁寒流加强
B.赤道附近西太平洋降水减少
C.赤道附近西太平洋降水增加
D.南美秘鲁附近干旱天气增多
答案 10.D 11.B
解析 第10题,由材料可知,当该海域海温距平低于-0.5
℃且持续5个月以上,则出现拉尼娜现象。结合图1可以判断2017年11月~2018年3月和2020年8月~1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且2020年9月~11月拉尼娜现象强度更大。由图2可知,在拉尼娜年太平洋西部海域水温较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太平洋东部海域水温较低,形成高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与信风风向一致,使信风增强,故选D。第11题,由材料可知,2018年10月~12月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此时南美洲沿岸秘鲁寒流减弱,A错误。赤道附近西太平洋降水减少,B正确、C错误。南美秘鲁附近海水水温升高,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D错误。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地区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低于气温平均值0.5
℃以上,则称为拉尼娜现象。读“沃克环流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在沃克环流中(  )
A.甲地为高压
B.乙地为低压
C.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
D.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13.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下列地区降水可能增加的是(  )
①秘鲁沿海 ②澳大利亚东北部 ③北美南部 ④印度尼西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2.C 13.D
解析 第12题,首先明确沃克环流是一个顺时针方向的热力环流,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区西岸气流上升,为低压,东岸气流下沉,为高压。第13题,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增强,西岸沿海如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东北部降水增加,而东岸如秘鲁沿海、北美南部会变得更加干旱。
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海洋通过长波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大气运动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此外还有海水运动、密度状况等,与降水无关,A错误。海洋通过长波辐射、蒸发潜热的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进而影响大气环流,B正确。赤潮与臭氧无关,C错误。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并不能形成风,D错误。第2题,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而二氧化碳等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气体,所以海洋“生物泵”作用可以缓解全球变暖,故A正确。臭氧层空洞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化学物质导致的,与材料所给信息无关,故B错误。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排放酸性气体导致,与材料所给信息无关,故C错误。洋流的流速主要与盛行风等因素有关,故D错误。
(安徽文综)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C.气压带季节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
4.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
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由于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造成高、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由于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形成复杂的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和地转偏向力又导致大洋环流的形成。第4题,总热量输送数值应最大,对应②曲线;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由低纬吹向高纬的西南风,西南风源源不断地将热量输往高纬,导致这里大气环流向北输送的热量最多,故③为大气输送、①为海洋输送。
(2021·山东威海市期末)海洋与大气通过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等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1997年太平洋局部海域海洋表层温度与多年平均温度差值等值线”。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海—气相互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是海洋根本的热量来源
B.大气参与陆上内循环影响海水性质
C.海洋通过蒸发向大气提供营养元素
D.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缓解大气温室效应
6.1997年,赤道太平洋沿岸(  )
A.西侧洪涝灾害概率增大
B.东侧降水增多
C.秘鲁渔场产量剧增
D.东南信风偏强
答案 5.D 6.B
解析 第5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是海洋根本的热量来源,A错误;大气参与海陆间水循环影响海水性质,B错误;海洋通过蒸发向大气提供水分,C错误;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D正确。第6题,读图可知,1997年太平洋东部即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可判断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此时赤道太平洋沿岸西侧形成下沉气流,降水减少,可能出现旱灾及森林火灾,A错误;东侧形成上升气流,降水增多,出现洪涝灾害,B正确;秘鲁沿岸上升流减弱,海洋表层营养物质减少,渔场减产,C错误;东南信风减弱,D错误。
厄尔尼诺现象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增温的情况。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下图为“某地区海水运动和大气运动图”。据此完成7~8题。
7.四幅图中能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的是(  )
A.甲、丁
B.乙、丁
C.甲、丙
D.乙、丙
8.厄尔尼诺现象反映了海洋对大气的影响。反之,大气对海洋也有影响。下列关于大气对海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运动引起风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
B.大气降水与蒸发的强弱影响海水的盐度
C.大气温度的高低与海冰的分布范围无关
D.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海面增温
答案 7.C 8.B
解析 第7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南美洲大陆西侧海面水温升高,气流上升,降水增加。第8题,潮汐不是大气运动形成的。大气温度的高低影响海冰的分布范围。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到达海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使海面降温。
读“某区域海水温度示意图”,完成9~11题。
9.海域①~④中,蒸发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海域①和④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差别很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受________影响(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洋流性质
11.海域①~④中获得的净辐射值最低的海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9.D 10.D 11.B
解析 第9题,海水蒸发量的大小与温度高低呈正相关,四个海域中,海域④水温最高,蒸发量最旺盛。第10题,海水温度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越多;两海域纬度位置相当,正午太阳高度相当,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在纬度位置相当的情况下,海域④受暖流影响,水温比受寒流影响的海域①高。第11题,海域②纬度位置最高,热量收入最低,盈余量为负值且最低,净辐射值最低。
秘鲁鲲是一种栖息于秘鲁渔场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鲁鲲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区域的水温会发生异常变化。读“南美洲附近渔场分布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有经验的渔民会追随鱼群捕捞。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  )
A.向北
B.向南
C.向西
D.原地不动
13.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世界大豆价格上涨
B.当地大量渔民失业
C.食鲲海鸟大量死亡
D.当地鱼粉加工繁忙
答案 12.B 13.D
解析 第12题,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因此冷海水上泛的速度以及范围都有所减弱,冷水区域整体偏南,因此鱼群分布也整体偏南,所以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向南。故选B。第13题,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冷海水上泛范围都有所减弱,带来的饵料较少,鱼群可能减少,导致渔民失业,当地鱼粉不可能加工繁忙,食鲲海鸟大量死亡;厄尔尼诺现象带来气候异常,可能导致世界大豆减产,造成大豆供不应求,世界大豆价格可能上涨。故选D。
1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图示a曲线表示____________(填“热量收入”或“热量支出”),b曲线表示____________(填“热量收入”或“热量支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________海区。(5分)
(2)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纬度海区;B表示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纬度海区。(4分)
(3)全球表层海水的水温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球海水热量收支总体上是________。(2分)
(4)全球低中高纬度海水热量的收支平衡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实现的。(2分)
答案 (1)热量收入 热量支出 在低纬海区a曲线高于b曲线,中高纬相反 海水热量收支平衡 副热带
(2)热量盈余 低 热量亏损 中高
(3)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平衡的
(4)大气环流 洋流
1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科学家研究发现,厄尔尼诺是太平洋海域海水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与图甲气压中心的气压变化密切相关。据图填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变化情况,完成厄尔尼诺成因及其对秘鲁沿海地区的影响。
1月份,图甲低压中心气压值变大,高压中心气压值变小→东南信风风力变弱→秘鲁寒流势力变弱,赤道逆流变_______→秘鲁近海海域出现向南流动的________(填“冷”或“暖”)洋流,即厄尔尼诺→秘鲁沿海地区降水________,可能出现__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4分)
(2)正常年份,A地降水丰沛的原因是什么?(4分)
(3)在厄尔尼诺年时,A地所在国家会久旱无雨,粮食减产,并因干旱而引发森林火灾,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 (1)强 暖 增多 洪涝
(2)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大陆沿岸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
(3)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环流的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被下沉气流代替,气候由湿润多雨转变成干旱少雨,引发旱灾,继而引发森林火灾。
解析 由于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水异常增温,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改变南太平洋海区的海水等温线分布状况,从而形成南太平洋两岸的多雨地带和干旱地带的异常。如秘鲁沿海地区出现洪水泛滥;而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出现严重干旱。(共70张PPT)
第二节 洋流及其影响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程标准
1.理解洋流的概念,能在等温线分布图上判断寒流和暖流,培养学生读图分析
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2.通过实验或者观看动画,简要说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的形成过程,培
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3.运用洋流模式简图或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简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
规律,培养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
4.结合案例归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进行
迁移应用,培养地理实践力与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课时对点练
内容索引
NEI
RONG
SUO
YIN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一、洋流的成因及类型
1.概念:海水沿着相对稳定的方向
流动的现象。
2.成因:
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及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对洋流的方向产生一定的影响。
大规模
大气运动
陆地形状
3.分类
(1)按成因
类型
成因
举例
______
吹拂表层海水,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沿着一定方向形成大规模流动
在信风吹拂下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
密度流
相邻海域因海水的
、____
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存在差异,引起海水的流动
由于地中海的海水密度高于大西洋,在直布罗陀海峡,底层海水由
流向______
风海流
盛行风
温度
盐度
地中海
大西洋
(2)按水温状况,分为
和暖流。
补偿流
由风力或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平面
,相邻海区的海水流过来进行_____
秘鲁附近海区,由于盛行东南信风,沿岸表层海水流失,导致底层海水
补偿,形成上升流
降低
补充
上升
寒流
1.全球的洋流大多数属于风海流。(  )
2.东西流向的洋流都是风海流。(  )
3.暖流的水温一定比寒流高。(  )
判断

×
×
二、洋流的分布规律
1.大洋环流的形成
(1)赤道南、北两侧海域的海水,分别在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的吹拂下向西流动,形成

(2)到达大洋西岸时,受
的阻挡,一部分向东折回,形成
;大部分海水在
作用下沿海岸向中纬度海域流动,到达中纬度海域后受西风作用向东流动,形成
(如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南半球中纬度海域的西风漂流)。
(3)在北半球,当西风漂流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分向南运动,补偿赤道海域,另一部分则向北流往高纬度海区。
南、北赤道暖流
大陆轮廓
赤道逆流
地转偏向力
西风漂流
2.分布规律
(1)在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
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2)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
大洋环流。
(3)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

副热带
气旋型
西风漂流
1.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洋西岸是暖流。(  )
2.南半球40°附近海域,形成的是环球性西风漂流。(  )
3.极地东风带不能形成洋流。(  )
4.7月份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
判断


×

三、洋流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
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________
的作用。
2.对渔场的影响
(1)寒暖流交汇:
渔场、北海渔场、
渔场。
(2)上升流:
渔场。
3.对航运的影响
洋流航行,航速较快且省油,反之则较慢。
4.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加快原污染海域的
,但会扩大污染

增温增湿
降温减湿
北海道
纽芬兰
秘鲁

净化速度
范围
1.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
2.秘鲁渔场的成因是寒暖流交汇。(  )
判断

×
返回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素养培优
探究点一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美国宇航局借助高分辨率的全球海洋模拟来了解洋流数据,通过高对比度颜色变化显示洋流的温度、表面风应力、密度和流速等特性,以揭示洋流形成与分布的更多奥秘。右图是世界海洋表层主要洋流的分布图(北半球冬季)。
1.[区域认知]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流向是怎样的?两海区大洋东、西两侧的洋流性质有何差异?
答案 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两海区大洋东侧是寒流,大洋西侧是暖流。
2.[区域认知]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流向是怎样的?大洋东、西两侧的洋流性质有何差异?
答案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
3.[综合思维]据图分析北太平洋暖流与南半球西风漂流成因是否相同?性质是否相同?
答案 成因相同,两者都是由西风吹拂而成,但性质不同,南半球西风漂流是寒流。
4.[综合思维]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动方向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 冬半年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半年顺时针方向流动。是冬、夏季风风向不同造成的。
海区
洋流分布规律
南北半球
环流方向
模式
中低纬度海区(北印度洋海区除外)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
北半球
顺时针
?
南半球
逆时针
?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核心归纳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大陆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
北半球
逆时针
?
北印度洋海区
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
?
40°S附近海域
西风漂流
?
季节
冬季
夏季
图示
?
?
2.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在北印度洋海域,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冬、夏两个季节,该海域的环流系统不仅流向不同,而且组成环流系统的洋流也不同。
盛行风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季风洋流流向
向西流
向东流
洋流系统组成
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1.洋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1)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
(2)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3)洋流概念法:一般而言,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
方法技巧
2.寒暖流的判断方法
(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图甲;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减小,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图乙。
(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
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高,则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低,则洋流为寒流。如下图:
(2021·北京东城区期末)右图为“世界某区域局部地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洋流的流向、性质分别是
A.向南、寒流
B.向北、寒流
C.向北、暖流
D.向南、暖流

跟踪训练
解析 根据图示经纬度和海陆轮廓的信息,结合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该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自北向南流,故选A。
2.冬季,影响图中城市气候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低纬信风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盛行西风带

解析 图中城市位于北纬30°~40°大陆西岸,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和风带南移,该区域受盛行西风控制,故选D。
如图为“世界局部海区洋流分布
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中低纬度海域洋流分布规
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为寒流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为暖流
C.呈反气旋型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
D.呈气旋型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

解析 中低纬度海域洋流的分布规律为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都呈反气旋型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大陆西岸为寒流。
4.日本暖流的形成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A.西风带
B.信风带
C.海陆分布
D.季风

解析 北赤道暖流到达亚欧大陆东岸,受陆地地形影响,沿海岸向北流去,形成日本暖流。
素养培优
探究点二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图为哥伦布两次美洲之行线路示意图。
1.[区域认知]都柏林比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高,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
℃时,圣约翰斯的气温常在0
℃以下,试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案 都柏林位于欧洲西部,终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影响,气温高;圣约翰斯位于北美洲东海岸,终年受拉布拉多寒流的降温影响,气温低。
2.[地理实践]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用“?”标出纽芬兰渔场。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案 图略(标在圣约翰斯附近)。纽芬兰渔场位于大陆架海区,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有圣劳伦斯河注入,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海水上下翻动,营养盐类上泛,以上条件使纽芬兰岛附近海域饵料丰富,鱼类云集,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3.[区域认知]哥伦布从欧洲去北美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不同路线。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解释其原因。
答案 A路线是逆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而行,且逆风而行,帆船航速慢;B路线是顺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而行,且顺东北信风而行,帆船航速快。
4.[综合思维]2018年1月6日20时许,隶属伊朗的巴拿马籍油船“桑吉”轮与香港籍货船“长峰水晶”轮在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相撞,导致“桑吉”轮起火,燃烧9天后最终沉没,成品油泄漏,海面出现数平方千米油污带。通过这次事故,你认为洋流会给海上石油污染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 泄漏的成品油会随着洋流扩散,扩大了污染范围;同时也会使污染稀释速度加快,加快净化速度。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核心归纳
环境类型
影响
实例
气候
水热平衡
在高低纬度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对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有重要意义
低纬度海区海水温度不会持续上升
大陆沿岸气候
暖流对大陆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给流经地区带来温暖、湿润的天气;
寒流对大陆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给流经地区带来寒冷、干燥的天气
日本暖流给日本南部带来温和多雨的天气;
秘鲁及澳大利亚西海岸等荒漠环境的形成与沿岸寒流有很大的关系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渔场的形成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等
上升流有利于渔场的形成
秘鲁渔场
海洋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冬季暖流上空及寒暖流交汇处多大雾,对航行不利
冬季北大西洋暖流上空的大雾
洋流从极地海区携带冰山向低纬海区移动,给航运造成威胁
“泰坦尼克号”游轮撞上冰山沉没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海上石油泄漏,加快原污染海域的净化速度,但污染范围扩大
图解法掌握世界渔场的形成原因
方法技巧
如图中a、b为流经该海域的洋流。读图完成5~6题。
5.M地沿海海域因
A.上升流形成大渔场
B.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C.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D.加那利寒流与南赤道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跟踪训练
解析 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山脉走向可推知,M位于秘鲁沿海,a为秘鲁寒流,为上升流,在其作用下,形成了著名的秘鲁渔场。
6.M处的气候类型向低纬延伸的原因主要是
A.受南赤道暖流的影响
B.受西风的影响
C.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D.受海洋的影响

解析 M处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受秘鲁寒流减湿作用的影响,该处的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度延伸。
(2020·山西河津市第二中学月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分布图”,线条a、b为洋流。读图完成7~8题。
7.在b处海域放置一批带标志的漂流瓶,
下列海域中,最有可能先见到这些漂流
瓶的是
A.加勒比海
B.阿拉伯海
C.几内亚湾
D.白令海

解析 b处洋流为巴西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格拉寒流与南赤道暖流形成大西洋海域中低纬环流,因此最有可能先见到漂流瓶的是几内亚湾。选C。
8.夏季,我国上海从甲国进口一批矿产,走最近的航线,在海洋航行的过程中
A.一路顺风顺流
B.先顺流后逆流
C.先逆流后顺流
D.一路逆风逆流

解析 甲国为委内瑞拉,走最近航线到中国,航行路线为从加勒比海出发,顺着南赤道暖流和东北信风进入太平洋,在太平洋先顺着北赤道暖流和东北信风到达台湾东部海域,再顺着日本暖流和东南季风到达上海港。选A。
返回
课时对点练
读“某季节大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据图判断,①半岛该季节的气候特点是
A.进入雨季,高温多雨
B.进入雨季,低温多雨
C.进入旱季,高温干燥
D.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础过关
17
解析 图示海域为北印度洋,图中季风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此时为北半球冬季。①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该季节正处于旱季,高温干燥。
2.该季节②海区洋流向西流的主要动力是
A.西北季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季风环流属于风海流,其主要动力是季风。②海区此时受东北季风控制。
16
17
(2021·天津和平区期末)巴伦支海大部分区域处于70°N以北,被称为“北冰洋的暖池”。如图为“巴伦支海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巴伦支海成为“北冰洋的暖池”的主要洋流为
A.北大西洋暖流
B.日本暖流
C.北太平洋暖流
D.巴西暖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巴伦支海位于大西洋与北冰洋之间,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全球洋流分布规律可知,这里是北大西洋暖流流向北冰洋的通道,造成巴伦支海成为“北冰洋的暖池”的主要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A正确。
解析 巴伦支海北部海冰集中主要是因为纬度较高,水温过低。东南部海冰集中主要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较弱,且受到其东南部岛屿的阻挡,海冰汇集,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巴伦支海的海冰除了北部海域因纬度高比较多外,还集中在东南部,主要原因是东南部海域
A.海水盐度低
B.受暖流影响小
C.洋流流速慢
D.气候大陆性强

17
(2020·江苏宿迁沭阳县修远中学月考)读图,完成5~6题。
5.在上面的两幅海水等温线图中,虚线表示洋流,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B.①位于大陆东岸,②位于大陆西岸
C.①②均向北流动
D.②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①所在海区温度越向北越低,为北半球,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①处洋流自南向北流,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为暖流;②所在海区温度越向南越低,为南半球,②处洋流自南向北流,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由两幅图的等温线数值可判断,二者皆位于中低纬度海区,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中大陆东侧为暖流,符合①图;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中大陆西侧为寒流,符合②图,综上所述A、B、C正确,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6.如果②洋流在太平洋中,有可能是
A.秘鲁寒流
B.巴西暖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加利福尼亚寒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据上题分析可知,②是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侧的寒流,B、C错误。
②洋流位于南半球,加利福尼亚寒流位于北半球,D错误。
如果②洋流在太平洋中,有可能是秘鲁寒流,A正确。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人类活动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
漂浮到北太平洋海域,在此堆积形成了太
平洋垃圾大陆,且其面积不断扩大。读
“太平洋垃圾大陆示意图”,回答7~8题。
7.下列有关太平洋垃圾大陆形成的叙述,最不可信的是
A.其位于北太平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系统内部
B.其主要位于副热带无风带,漂浮物不易扩散
C.组成太平洋垃圾大陆的漂浮物主要来自亚洲和北美洲
D.沿岸上升流是形成太平洋垃圾大陆的主要动力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读图可知,太平洋垃圾大陆位于北太平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系统内部;此海域盛行下沉气流,属于副热带无风带,漂浮物不易扩散;根据图中洋流的流向可知,组成该垃圾大陆的漂浮物主要来自亚洲和北美洲;该洋流系统以水平风海流为主。故选D项。
17
8.图中甲海域有一大范围渔场,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该渔场形成原因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图中甲海域处于东北信风带,信风使表层海水离岸,底层海水上泛,将大量营养盐类带至表层,形成渔场。B项图示符合该描述。
16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根据洋流形成的主导因素分析,图中甲海域的洋流属于
①风海流 ②密度流 ③垂直补偿流 ④水平补偿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
解析 甲海域位于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大西洋与地中海。地中海海域面积较小,且较为封闭,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长,盐度高于大西洋,海平面低于大西洋,所以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故甲海域洋流属于密度流和水平补偿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0·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月考)2013年8月,中远集团“永盛”号货轮试水北极东北航道,这是中国商船首次尝试经由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此次试航迈出了中国商船取道北极东北航道的第一步,为未来中国商船大规模通行北极奠定了基础。下图为“‘永盛’号货轮航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此次航行过程中
A.甲—乙段一直顺水
B.乙—丙段常遇大雾
C.丙—丁段可见极光
D.丁—戊段布满浮冰

能力提升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航行过程中,甲—乙段经过千岛寒流时逆水而行,A错。
乙—丙段大部分位于北冰洋沿岸,8月份是北半球夏季,沿岸寒流经过海面常有大雾,B对。
丙—丁段此时正值夏季,有极昼现象,极光出现在极夜时期,C错。
丁—戊段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浮冰较少,D错。
17
解析 北极东北航道若能开通,对海上要道航运影响最大的是苏伊士运河,从东亚到欧洲的航线,可以不经过苏伊士运河,C对。
马六甲海峡仍是亚非国家间的重要航道,受影响小,A错。
巴拿马运河、霍尔木兹海峡不是亚欧之间联系的必经海上通道,B、D错。
11.北极东北航道若能开通,对下列海上要道航运影响最大的是
A.马六甲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霍尔木兹海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0·河北邯郸大名县第一中学月考)右图为“索科特拉岛的位置和7月索马里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7
12.7月,当索马里洋流流经10°N时,下列四幅海水等温线示意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洋流流向与海水等温线凸向一致。7月,索马里洋流虽然由低纬流向高纬,但却是上升补偿流,海底上泛的海水水温低,因此该时段洋流为寒流,A图符合实际情况。
17
13.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索马里洋流是暖流
B.驱动索马里洋流的是盛行西风
C.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丰富
主要是陆地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D.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7月份相对1月份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由上题可知,7月索马里洋流为寒流;7月,驱动索马里洋流的是西南季风;该海域形成上升补偿流,沿岸上升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类的饵料丰富,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
17
(2020·北京朝阳区期末)如图为“世界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分布图”,该海域存在一个势力较强的洋流,这个洋流对沿岸气候和海洋生物有着重要影响。读图回答14~16题。
14.图中洋流是
A.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暖流
B.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暖流
C.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寒流
D.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寒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大致由南向北增加和纬度变化规律可知,该洋流位于南半球,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该洋流由水温较低的海域流向水温较高的海域(自东南向西北流动),应该是寒流,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洋流为寒流,受该洋流影响的沿岸地区降水较少,故排除选项A、D;
由图中纬度可知,受该洋流影响的沿岸地区位于13°S~22°S,属于热带地区,故受该洋流影响的沿岸地区气候应该是炎热干燥,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5.受该洋流影响,沿岸的气候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冬暖夏凉
D.温和多雨

17
16.该海域存在一大型渔场,与该渔场形成
有关的盛行风是
A.东南信风
B.东北信风
C.西风
D.极地东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该海域位于13°S~22°S,所以与该渔场形成有关的盛行风是东南信风,故选A。

17.(2021·山东威海市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印度洋北部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洋流流向在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区域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索科特拉岛是印度洋通向红海和东非的海上交通要道,但附近海域在特定的季节海雾多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马尔代夫群岛由26组自然环礁、1
192个珊瑚岛组成,大部分岛屿中央下沉,珊瑚礁呈环状形态,地势低平。该国有许多对外开放的旅游岛屿,近年来出现地下水质变差等问题。下图示意北印度洋局部海域及垂直方向洋流运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推测图示季节印度洋北部海水的运动方向,并分析原因。(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自西向东(或自西南向东北,或顺时针)。此时为夏季,在西南季风吹拂下,海水大规模向东运动。
(2)分析索科特拉岛附近多海雾的原因。(4分)
答案 盛行上升流,水温低;此时为夏季(或纬度低),空气温度高,空气遇冷易凝结成海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分析近年来马尔代夫地下水水质变差的原因。(4分)
答案 旅游业发展,污水排放量增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入侵。
返回
本课结束微专题3 河流特征描述
思考方向
影响因素
规范答题术语
河流水文特征
流量
流域面积、降水量
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
水位
补给方式,河道特征,水库、湖泊的调蓄
水位高(低),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小)
水能
流量、流速
水能丰富(贫乏)
汛期
雨季
汛期长(短),汛期出现在夏季(其他季节),汛期出现在×月至×月
结冰期
最冷月气温
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结冰期为×月至×月
凌汛
①有结冰期;②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有(无)凌汛
含沙量
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降水强度
含沙量大(小)
河流水系特征
长度
陆地面积、地形、河流的位置
河流流程长(河流短小)。如:①陆地面积小(如岛屿)或陆地比较破碎(如欧洲西部),河流较短;②山脉距海岸较近(如美洲西岸),河流较短
流域面积
海陆轮廓、地形
流域面积大(小)
河流流向
地势
向西、向东(其他方向)流;先向东流,后折向南流
落差
地势
落差大(小)
水系形态
海陆轮廓、地形
①向心状水系(盆地或沉陷区,如四川盆地);②放射状水系(山地,如海南岛);③树枝状水系(支流较多,呈锐角相交,大多数河流水系形状是树枝状的,如长江、亚马孙河)
支流
地形、降水
高山峡谷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盆地或洼地地区,集水区域广,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河道特征
地形地势
山区河道平直、深、窄;平原(高原)河道弯曲、浅、宽
(2020·北京东城区期末)下图为“新西兰降水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1.新西兰南岛的降水(  )
A.集中在7、8月
B.冬季多,夏季少
C.从南向北递减
D.从东向西递增
2.影响新西兰南岛降水特点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
A.东南信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3.据图推测,新西兰南岛2
000
mm年等降水量线以西地区的河流(  )
A.流程大多比较短
B.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C.结冰期大多较长
D.雨水补给占比较小
答案 1.D 2.B 3.A
解析 第1题,由图中图例可以直接读出,新西兰南岛的降水从东向西递增,D项正确、C项错误;由经纬度可知,新西兰南岛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A、B项错误。第2题,新西兰南岛位于40°S以南,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位置可知,该纬度范围为盛行西风带,B项正确。第3题,根据新西兰南岛降水变化可推测,南岛中西部为山地地形,西部为迎风坡,降水量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流程较短,A项正确。新西兰南岛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流量季节变化小。最冷月气温大于0
℃,无结冰期。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域各月每旬降雨、降雪、融雪及融冰产水量年内变化图”。读图,回答4~6题。
4.该河流汛期较长的原因是(  )
A.植被覆盖好,有利于下渗
B.融雪时间长,补给水量多
C.降雨总量大,持续时间长
D.补给类型多样,时间错开
5.对该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B.植被根系发达
C.夏秋季节多沙尘暴
D.土壤有机质丰富
6.影响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差异的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地形分布
D.人类活动
答案 4.D 5.B 6.A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该地夏季降水少,冬春季节降水较多,而且降雪时间长,应为我国西北的天山北坡地区。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A错误;融雪时间主要集中在4~6月,时间较短,B错误;西北地区降雨总量较小,C错误;补给类型有降雨、降雪、融雪、融冰等多种补给方式,且时间错开,D正确。第5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为我国西北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较少,A错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植被为吸收更多的水分,根系往往较发达,B正确;西北地区沙尘暴主要集中在春季,C错误;该地区土壤比较贫瘠,D错误。第6题,该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主要是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形成的降水,A正确。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图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b)。读图完成7~8题。
7.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8.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 7.D 8.C
解析 第7题,根据图b可知,暴雨过后甲、乙两水文站先后出现了洪峰,说明降雨区域位于两水文站的上游,根据图a判断④地符合题意。第8题,分析图a可知,甲、乙两水文站之间有湖泊,在洪水期可以蓄洪,对乙水文站水位起调节作用。
9.读图,回答下题。(8分)
据图1、图2中的信息,概括出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
答案 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汛期较长。
10.(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6分)
2016年吉林省内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发送量(万人)
0.0
0.0
0.0
0.0
15.6
42.5
72.8
110.8
135.1
156.3
156.3
156.3
(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________个月。(2分)
(2)说明图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4分)
答案 (1)6
(2)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任答两项)
解析 (1)1~4月,吉林省内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一直为0,说明不能开展水运,应为河流结冰期;11月和12月,累计旅客发送量并未增加,说明这两个月的旅客发送量为0,亦为河流结冰期。综上可知,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6个月。(2)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径流总量、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水位的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进行描述。
11.(2020·河南安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朱巴河是索马里的主要河流,全长1
659
km,流域面积76.6万km2,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卢格以下河段出现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现象。下图是朱巴河流域示意图。
(1)描述朱巴河的水系特征。(4分)
(2)分析朱巴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6分)
(3)说明朱巴河卢格以下河段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原因。(6分)
答案 (1)总体自(西)北向(东)南流;流程长;流域面积大;上游支流多,中下游支流少;河流上游落差大等。
(2)下游流域由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降水逐渐减少;蒸发旺盛;下渗增加;下游部分河段出现“地上河”现象,无支流汇入。
(3)上游山区落差较大,水蚀作用强,河流挟带大量沙石;卢格以下部分河段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升;在人为筑堤束水情况下导致河床高出两岸地面。(共73张PPT)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程标准
1.理解海—气相互作用的概念,知道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是海—气相互作用的重
要途径。
2.阅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以风海流为案例说明大气以水平运动即风的形式
向海洋传输能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3.阅读图表资料,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
思维与区域认知。
4.结合案例,比较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与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课时对点练
内容索引
NEI
RONG
SUO
YIN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一、海—气相互作用
1.海洋对大气的作用
作用
表现
提供热能
海洋通过长波辐射和
潜热向大气提供_____
提供水汽
海洋通过
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提供水汽的多少主要与
相关
调节气温
①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
于陆地上空;②海洋使大气温度的变化比较_____
缓解________
①海洋溶解二氧化碳;②生物固碳;③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向大气提供再生_____
蒸发
热能
蒸发
水温
滞后
和缓
温室效应
氧气
2.大气对海洋的作用
作用
表现
推动海水运动
大气运动能够推动海水运动。气流吹拂表层海水运动,形成
与_____
影响海水性质
大气因参与
水循环而影响海水性质。①降水的强弱直接影响海水
分布;②大气云层可减弱到达海面的太阳辐射,影响海面增温,进而影响海水的运动
提供营养元素
大气通过
向海洋提供营养元素
风海流
风浪
海陆间
盐度
降尘
3.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作用
表现
促进_______
地球上多年平均降水量
多年平均蒸发量,总水量基本_____
促进
平衡
地球上高低纬地区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________

共同实现的
水平衡
等于
不变
热量
大气环流
洋流
1.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使其温差减小。(  )
2.暖流流经地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  )
3.大气通过风能推动海水运动。(  )
4.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海洋热量收入小于热量支出。(  )
判断




二、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1.厄尔尼诺现象
(1)概念:赤道东、中太平洋海水温度持续
的情况。
(2)影响
①赤道东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
,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概率增大。
②赤道西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
,出现干旱的概率增大。
③世界许多地区都会出现
甚至发生自然灾害。
异常增温
增加
减少
气候异常
2.拉尼娜现象
(1)概念:赤道东、中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
的情况。
(2)影响
①赤道东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
,发生干旱的概率增大。
②赤道西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
,出现暴雨、洪水的概率增大。
偏低
减少
增多
1.厄尔尼诺出现时,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引起洪灾。
(  )
2.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异常升温的现象叫拉尼娜。(  )
3.拉尼娜现象出现的时候,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发生洪灾的概率增大。(  )
判断
返回

×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素养培优
探究点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量平衡
下表是地球上不同流域的水量平衡要素值。分析相关数据,探究地球上水量的平衡关系。
区域
蒸发量(×1
000
km3)
降水量(×1
000
km3)
径流量(×1
000
km3)
海洋
505
458
-47
陆地
内流区
9
9
0
外流区
63
110
47
全球
577
577
?
1.[综合思维]就海洋区域来说,计算相关数据后,判断蒸发量、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关系。
答案 海洋蒸发量为505,降水量为458,径流量为-47,505=458-(-47),即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
2.[综合思维]陆地领域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在蒸发量、降水量和径流量方面分别存在什么关系?
答案 陆地内流区径流量为0,蒸发量为9,降水量为9,蒸发量=降水量。
陆地外流区蒸发量为63,降水量为110,径流量为47,63=110-47,即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
3.[综合思维]就全球范围来看,蒸发量与降水量是什么关系?
答案 蒸发量为577,降水量为577,二者相等,蒸发量=降水量。
4.[综合思维]海洋区域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差值为R1,陆地区域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为R2,二者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
答案 R1=47,R2=47,可见R1=R2。说明海洋“损失”的水量与陆地“增加”的水量是相等的,水量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在全球范围内水的总量是平衡的;还说明海洋大气中的水汽是陆地上水的源泉。
全球的水量平衡
(1)地球上多年水量并没有明显的增减现象,长期以来保持着水量在全球的总量平衡。
①对于海洋,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大陆上流入海洋的多年平均径流量。
②对于大陆,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流出大陆的多年平均径流量。
核心归纳
③对于全球,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所以,对于海洋来说,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对于陆地来说,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对于全球来说,多年平均蒸发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则是水量平衡的。说明海洋是大气水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
(2)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通过蒸发作用,海洋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
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
量越大。因此,低纬度海区
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
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
水也较丰富,海—气间的水
分交换也较为活跃。如右图:
1.读图,假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
按全球多年水量平衡规律推算,M、
N分别为
A.7 16
B.16 7
C.7 23
D.23 7

跟踪训练
解析 通过水循环,全球水的总量不会发生变化。即某个地区在某一时期内,水的收入与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的蓄水变化量。但从较长的时期来看,蓄水变化量趋向零。据此从上图来看,M两侧的水量差应相等,故M、N的水量分别为7和23。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2~4题。
2.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
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
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水循环是实现海陆间水平衡的重要途径,其中径流环节是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B。

3.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下列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的是
A.低纬
B.中纬
C.高纬
D.北冰洋
解析 通过海水蒸发,不断向大气输送水汽,且海洋表层水温越高,蒸发量越大,向大气提供的水汽越多。故低纬地区的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选A。

4.在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中,向大气输送水汽的基础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海—气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实现的,故向大气输送水汽的基础是③蒸发,答案选C。

素养培优
探究点二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热量平衡
如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曲线。
1.[综合思维]图中的热量收入指的什么?支出指的是什么?
答案 热量收入主要是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支出主要是蒸发消耗的热量。
2.[综合思维]图中P点意味着什么?甲、乙两海区热量收支有什么区别?
答案 P点热量收入与支出相等,意味着该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是平衡的。
甲海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是热量盈余;乙海区热量收入小于支出,是热量亏损。
3.[区域认知]长期以来,甲海区为什么没有明显升温?乙海区为什么没有明显降温?
答案 甲海区虽然热量盈余,但通过洋流和大气环流不断向较高纬度输送热量,所以长期以来并没有持续升温;乙海区虽然热量亏损,但不断接受甲海区输送来的热量,所以也没有持续降温。
4.[综合思维]比较图中甲、乙大小差异,说明海洋为什么是大气的热源。
答案 图中显示,乙大于甲,意味着北半球的海洋热量亏损大于盈余,说明海水蒸发吸收了海洋的热量,把热能伴随着蒸发的水汽带给了大气,所以海洋这个下垫面是大气的热源。
1.全球的热量平衡
海—气之间通过大气环流与洋流,不断进行着不同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输送,维持全球的热量平衡。如下图所示:
核心归纳
2.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2021·天津一中期末)读“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
的纬度带是
A.0°~20°N
B.0°~20°S
C.40°S~50°S
D.40°N~60°N

跟踪训练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40°N~60°N处大西洋热量收入和支出的差值最大。
6.上题中该纬度带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原因是
A.纬度低,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B.纬度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少
C.寒流的作用明显
D.暖流的作用明显

解析 大西洋40°N~60°N处热量收入(太阳辐射)远小于支出(海水蒸发),主要是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该海域水温较高,蒸发较强。
(2020·山东德州模拟)海—气间进行着广泛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着全球环境及其变化。读图完成7~9题。
7.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主要方式是
A.洋流热量输送
B.海—气之间对流
C.海面短波辐射
D.蒸发潜热输送

解析 海水在蒸发时吸收下垫面(即海洋)的热量,并将这部分热量潜藏在蒸发出的水汽中,成为潜热。当水汽在空气中受冷而凝结时,又会把这部分潜热释放出来,从而提高大气的温度。这种输送能量的方式为潜热输送,是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主要方式,故选D。
8.图中中纬度海域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运动
B.洋流分布
C.天气变化
D.太阳辐射

解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中纬度沿线向大气输送热量的年总值在大洋东岸出现差异,根据洋流分布可知,这里有洋流流经,所以主要原因是洋流分布,选B。
9.图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区
A.雨雾天气较多
B.浮冰和冰山广布
C.渔业资源较丰富
D.盐度比周围海域高

解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区为20°N的美国西部海域,该海域受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泛,将深层营养盐分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渔业资源较丰富,C正确。
素养培优
探究点三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如图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示意图。
1.[综合思维]图中M处为5
℃,其正确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M处海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5
℃。
2.[区域认知]图中有一世界著名渔场,说明其名称、形成原因及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受到的影响。
答案 秘鲁渔场。成因:秘鲁沿岸上升流将海水底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类带来丰富饵料,形成著名渔场。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表层海水增温,上升流减弱,鱼类缺乏饵料,导致秘鲁渔场渔业减产。
1.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核心归纳
?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东南信风
弱,甚至转为西风

南赤道暖流


赤道逆流


秘鲁寒流
西偏,被暖流取代

太平洋水温
东岸
升高
降低
西岸
降低
升高
太平洋两岸气候
东岸
降水增加
降水减少
西岸
降水减少
降水增加
对全球的影响
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大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
关联性
拉尼娜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
正常年份
厄尔尼诺发生年份
拉尼娜发生年份
图示
?
?
?
洋流
秘鲁寒流沿岸向西北流
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
当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过于强盛时,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扩散到更远
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物
秘鲁寒流上升流带来丰富的饵料,形成渔场
该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
?
大气环流
存在对流性环流,赤道太平洋西岸气流上升,东岸气流下沉
形成增强型对流,赤道太平洋中部气流上升,西岸气流下沉,东岸下沉气流因水温升高而减弱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信风比常年偏强,水温偏低,降水偏少,易出现旱灾;在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较正常年份偏多
天气气候
西岸降水较多;东岸降水较少,形成荒漠
西岸的澳大利亚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3.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2021·山东济宁市期末)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温冷暖异常变化的现象。当该海域海温距平高于0.5
℃且持续三个月以上,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当该海域海温距平低于-0.5
℃且持续5个月以上,则出现拉尼娜现象。图1示意“2017~2020年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温距平变化情况”,图2示意“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成因”。据此完成10~11题。
跟踪训练
10.推测信风最强的时间为
A.2017年8~10月
B.2018年10~12月
C.2019年3~5月
D.2020年9~11月

解析 由材料可知,当该海域海温距平低于-0.5
℃且持续5个月以上,则出现拉尼娜现象。结合图1可以判断2017年11月~2018年3月和2020年8月~1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且2020年9月~11月拉尼娜现象强度更大。由图2可知,在拉尼娜年太平洋西部海域水温较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太平洋东部海域水温较低,形成高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与信风风向一致,使信风增强,故选D。
11.2018年10~12月期间
A.南美秘鲁沿岸秘鲁寒流加强
B.赤道附近西太平洋降水减少
C.赤道附近西太平洋降水增加
D.南美秘鲁附近干旱天气增多

解析 由材料可知,2018年10月~12月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此时南美洲沿岸秘鲁寒流减弱,A错误。
赤道附近西太平洋降水减少,B正确、C错误。
南美秘鲁附近海水水温升高,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D错误。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地区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低于气温平均值0.5
℃以上,则称为拉尼娜现象。读“沃克环流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在沃克环流中
A.甲地为高压
B.乙地为低压
C.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
D.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解析 首先明确沃克环流是一个顺时针方向的热力环流,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区西岸气流上升,为低压,东岸气流下沉,为高压。
13.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下列地区降水可能增加的是
①秘鲁沿海 ②澳大利亚东北部 ③北美南部 ④印度尼西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增强,西岸沿海如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东北部降水增加,而东岸如秘鲁沿海、北美南部会变得更加干旱。
返回
课时对点练
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海洋通过长波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1
2
3
4
5
6
7
8
9
10
基础过关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大气运动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此外还有海水运动、密度状况等,与降水无关,A错误。
海洋通过长波辐射、蒸发潜热的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进而影响大气环流,B正确。
赤潮与臭氧无关,C错误。
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并不能形成风,D错误。
11
12
13
14
15
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而二氧化碳等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气体,所以海洋“生物泵”作用可以缓解全球变暖,故A正确。
臭氧层空洞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化学物质导致的,与材料所给信息无关,故B错误。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排放酸性气体导致,与材料所给信息无关,故C错误。
洋流的流速主要与盛行风等因素有关,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安徽文综)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如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C.气压带季节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由于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造成高、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由于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形成复杂的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和地转偏向力又导致大洋环流的形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4.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
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解析 总热量输送数值应最大,对应②曲线;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由低纬吹向高纬的西南风,西南风源源不断地将热量输往高纬,导致这里大气环流向北输送的热量最多,故③为大气输送、①为海洋输送。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1·山东威海市期末)海洋与大气通过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等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1997年太平洋局部海域海洋表层温度与多年平均温度差值等值线”。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海—气相互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是海洋根本的热量来源
B.大气参与陆上内循环影响海水性质
C.海洋通过蒸发向大气提供营养元素
D.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缓解大气温室效应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是海洋根本的热量来源,A错误;
大气参与海陆间水循环影响海水性质,B错误;
海洋通过蒸发向大气提供水分,C错误;
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D正确。
11
12
13
14
15
6.1997年,赤道太平洋沿岸
A.西侧洪涝灾害概率增大
B.东侧降水增多
C.秘鲁渔场产量剧增
D.东南信风偏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读图可知,1997年太平洋东部即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可判断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此时赤道太平洋沿岸西侧形成下沉气流,降水减少,可能出现旱灾及森林火灾,A错误;
东侧形成上升气流,降水增多,出现洪涝灾害,B正确;
秘鲁沿岸上升流减弱,海洋表层营养物质减少,渔场减产,C错误;
东南信风减弱,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厄尔尼诺现象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增温的情况。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下图为“某地区海水运动和大气运动图”。据此完成7~8题。
7.四幅图中能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的是
A.甲、丁
B.乙、丁
C.甲、丙
D.乙、丙

11
12
13
14
15
解析 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南美洲大陆西侧海面水温升高,气流上升,降水增加。
8.厄尔尼诺现象反映了海洋对大气的影响。反之,大气对海洋也有影响。下列关于大气对海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运动引起风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
B.大气降水与蒸发的强弱影响海水的盐度
C.大气温度的高低与海冰的分布范围无关
D.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海面增温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潮汐不是大气运动形成的。大气温度的高低影响海冰的分布范围。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到达海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使海面降温。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读“某区域海水温度示意图”,完成9~11题。
9.海域①~④中,蒸发量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解析 海水蒸发量的大小与温度高低呈正相关,四个海域中,海域④水温最高,蒸发量最旺盛。
1
2
3
4
5
6
7
8
9
10
10.海域①和④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差别很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受________影响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洋流性质

11
12
13
14
15
解析 海水温度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越多;两海域纬度位置相当,正午太阳高度相当,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在纬度位置相当的情况下,海域④受暖流影响,水温比受寒流影响的海域①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海域①~④中获得的净辐射值最低的海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

12
13
14
15
解析 海域②纬度位置最高,热量收入最低,盈余量为负值且最低,净辐射值最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秘鲁鲲是一种栖息于秘鲁渔场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鲁鲲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区域的水温会发生异常变化。读“南美洲附近渔场分布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有经验的渔民会追随鱼群捕捞。当厄尔尼诺
现象发生时,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
化的是
A.向北
B.向南
C.向西
D.原地不动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因此冷海水上泛的速度以及范围都有所减弱,冷水区域整体偏南,因此鱼群分布也整体偏南,所以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向南。故选B。
11
12
13
14
15
解析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冷海水上泛范围都有所减弱,带来的饵料较少,鱼群可能减少,导致渔民失业,当地鱼粉不可能加工繁忙,食鲲海鸟大量死亡;厄尔尼诺现象带来气候异常,可能导致世界大豆减产,造成大豆供不应求,世界大豆价格可能上涨。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3.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世界大豆价格上涨
B.当地大量渔民失业
C.食鲲海鸟大量死亡
D.当地鱼粉加工繁忙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图示a曲线表示_________(填“热量收入”或“热量支出”),b曲线表示_________(填“热量收入”或“热量支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位于_______海区。(5分)
11
12
13
14
15
热量收入
热量支出
在低纬海
区a曲线高于b曲线,中高纬相反
海水热量收支平衡
副热带
(2)图中A表示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纬度海区;B表示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纬度海区。(4分)
热量盈余

热量亏损
中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3)全球表层海水的水温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全球海水热量收支总体上是_______。(2分)
(4)全球低中高纬度海水热量的收支平衡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来实现的。(2分)
11
12
13
14
15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平衡的
大气环流
洋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科学家研究发现,厄尔尼诺是太平洋海
域海水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与图甲
气压中心的气压变化密切相关。据图填出
下列地理事物的变化情况,完成厄尔尼诺
成因及其对秘鲁沿海地区的影响。
1月份,图甲低压中心气压值变大,高压中心气压值变小→东南信风风力变弱→秘鲁寒流势力变弱,赤道逆流变___→秘鲁近海海域出现向南流动的___(填“冷”或“暖”)洋流,即厄尔尼诺→秘鲁沿海地区降水_____,可能出现_____等自然灾害。(4分)
11
12
13
14
15


增多
洪涝
1
2
3
4
5
6
7
8
9
10
(2)正常年份,A地降水丰沛的原因是什么?(4分)
11
12
13
14
15
答案 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大陆沿岸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
(3)在厄尔尼诺年时,A地所在国家会久旱无雨,粮食减产,并因干旱而引发森林火灾,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环流的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被下沉气流代替,气候由湿润多雨转变成干旱少雨,引发旱灾,继而引发森林火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由于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水异常增温,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改变南太平洋海区的海水等温线分布状况,从而形成南太平洋两岸的多雨地带和干旱地带的异常。如秘鲁沿海地区出现洪水泛滥;而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出现严重干旱。
返回
本课结束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课程标准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目标
1.阅读陆地水体的类型及所占比例图,说出陆地主要水体的类型、储量和作用。理解人类大量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来源,培养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2.运用资料,以湿地为例分析陆地水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意义,培养人地协调观。3.运用资料,以河流为例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培养地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4.绘制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示意图,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地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
一、陆地水体的组成
1.概念:陆地水是陆地上水体的总称,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和地下的水体。
2.组成:陆地水包括陆地咸水和陆地淡水。陆地淡水的主体是冰川,该类淡水主体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3.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来自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
判断
1.全球水体的主体是海洋水。(

)
2.陆地淡水储量丰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
二、陆地水体之间的联系
1.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是不断运动的,它们彼此之间通过补给而相互联系。
2.河流的补给
补给类型
补给特点
雨水补给
流量受降水量影响显著,汛期与雨季一致
冰雪融水补给
流量受气温的影响,汛期与高温期一致
地下水补给
水量比较稳定;地下水与河流水可能相互补给
湖泊水补给
相互补给,汛期湖泊吸纳河流的洪水,枯水期湖泊水补充河流水
判断
1.长江的河水全部来自雨水补给。(
×
)
2.一般的大河流都有多种补给来源。(

)
3.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
)
4.地下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河流。(

)
探究点 河流补给类型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1%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淡水资源极其有限,可被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更少,仅占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下图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
1.[综合思维]图中河流补给类型有哪些?最主要的是哪种补给类型?
答案 雨水、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补给等。雨水是最主要的补给类型。
2.[地理实践力]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是怎样互相补给的?画出示意图。
答案 当河流水水位高于湖泊水水位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当河流水水位低于湖泊水水位时,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3.[地理实践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是怎样互相补给的?画出示意图。
答案 当河流水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当河流水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1.河流主要的补给形式
补给形式
补给季节
补给结果及原因
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以我国为例)
雨水补给
雨季
河流最主要的补给形式,并在雨季形成汛期
降水量
东部季风区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温带、寒带的冬季积雪,春暖后融化,但因积雪量较少,仅形成春汛
气温高低和积雪量
东北地区
永久性冰川融水补给
夏季
温度较高的夏季,冰川融化,形成夏汛,冬季温度降低,冰川封冻,河流断流
气温高低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对河流径流量起着调节作用
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对水位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是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水源
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对水位
普遍
2.等潜水位线
(1)潜水位与地势的关系:等潜水位线的数值大小可以反映地势的高低,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
(2)潜水流向:与等潜水位线垂直,由高处流向低处。
(3)潜水流速: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面坡度越陡,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潜水面坡度越缓,潜水流速越慢。
(4)潜水和河水的补给关系
下图为“我国新疆沙拉依灭勒河某年河流流量过程线”,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读图回答1~2题。
1.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湖泊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2.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冬季降雪量过大
B.春夏季气温过低
C.夏季降水异常偏多
D.夏季冰川融水量过大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河流在4、5月出现汛期且流量较小,由此可知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第2题,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主要是因为冬季降雪量大。
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3~5题。
3.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
A.雨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川积雪融水
4.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南地区
5.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早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B.①早于② 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
C.①晚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D.①晚于② 流域内开荒种田扩大
答案 3.A 4.D 5.C
解析 第3题,结合降水量与径流量变化的关系判断,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所以A正确。第4题,结合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4~10月),推断为我国东南地区的河流,所以D正确。第5题,结合选项,如果①流量曲线测得的时间早于②曲线,有可能是流域内大面积开荒种田,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流量变化加剧。如果②流量曲线测得的时间早于①曲线,有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坝或大面积植树造林,使河流流量得到调节,趋于稳定,所以C正确。
(2020·江苏重点中学期中)读“水圈构成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  )
A.陆地咸水、陆地淡水、地下淡水、冰川
B.陆地咸水、陆地淡水、冰川、地下淡水
C.地下淡水、冰川、陆地咸水、陆地淡水
D.陆地淡水、陆地咸水、地下淡水、冰川
2.丙水体主要分布在(  )
A.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B.岩石圈
C.内流区
D.大气圈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陆地水包括陆地淡水和陆地咸水,以陆地淡水为主;陆地淡水包括冰川、地下淡水和其他淡水,以冰川为主。第2题,丙水体为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下图为“某河段汛期和枯水期河流水位及潜水位(指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位)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水体的相互关系是(  )
A.洪水期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B.枯水期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洪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C.全年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D.全年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4.该河段最可能位于(  )
A.长江下游
B.黄河下游
C.黑龙江下游
D.珠江下游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根据图示水位线,洪水期、枯水期河流水位都比潜水位高,全年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第4题,该河段可能是地上河,最可能位于黄河下游。
下图为“我国某水库某年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图”。读图回答5~7题。
5.该水库的流入水量最大值出现在(  )
A.5月
B.6月
C.7月
D.8月
6.该水库蓄水的最低水位大致出现在(  )
A.3月下旬
B.7月中旬
C.9月上旬
D.12月下旬
7.该水库可能位于(  )
A.海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答案 5.B 6.A 7.C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该水库的流入水量最大值出现在6月。第6题,图示4~10月的水库流入水量大于流出水量,则水库蓄水量不断上升,10月之后,流出水量开始大于流入水量,则水库水位开始下降,故10月时水库水位达到最大值,3月下旬水库水位最低。第7题,根据该地区入库流量的变化,5~6月、8~9月流入量大,7~8月流入量较小,判断该水库可能位于长江流域,5~6月受梅雨影响,8~9月受锋面雨和台风雨的影响,降水丰富;而7~8月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降水少。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水库月入库水量和水位变化图”。读图,完成8~9题。
8.水库所在河流的水源补给形式主要为(  )
A.雨水
B.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9.5月份该水库水位最低的原因可能是(  )
A.降水量最小
B.蒸发量最大
C.下渗量最小
D.排水留出库容
答案 8.A 9.D
解析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入库水量季节变化大,夏季入库水量多,冬季入库水量少,说明是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第9题,从图中可看出6月入库水量迅速上涨而且水位高,说明进入汛期,为更好地防洪,人们会在汛期到来前释放出更大库容,因此要在5月份排水腾出库容,以便调洪蓄洪,因此D项正确。
(2019·海南地理)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10~11题。
10.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
D.冰雪融水
11.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
B.生活用水量大
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
D.生产用水量大
答案 10.D 11.D
解析 第10题,地下水是常年补给且最稳定的补给形式,所以春汛补给水源不是地下水,故A错误。“降水集中在6~8月”,说明大气降水补给在夏季,故B错误。内蒙古为高原地形,冰川较少,故C错误。该地降水虽然集中在夏季,但因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冬季也有一定的降雪,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形成春汛,故正确答案为D。第11题,冻土融化始于春季,如果冻土融化对河流流量有影响,也应该是影响春汛,而不是伏汛,故A错误。生活用水量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小,故B错误。该地“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可见水分条件较差,植被不会特别繁茂,而且河流附近的植被蒸腾作用非常有限,不会导致“伏汛不明显”这样的结果。故C错误。该地主要为牧区,部分地区为种植业,夏季农业用水量较大,导致河流中的水被大量使用,因此D正确。
(2021·山东威海市期末)2019年3月,大学生王明随导师到太行山进行野外考察,绘制护林员住所周边水资源分布图。护林员生活用水主要来自井水。据此完成12~13题。
12.考察期间湖泊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积雪融水
B.大气降水
C.地下水
D.冰川融水
13.护林员生活用水的主要问题是(  )
A.冬季气温低,井水结冰不能使用
B.山区降水量大,井水浑浊
C.地下水压力大,井水喷涌浪费严重
D.水井深度不够,有时无水使用
答案 12.C 13.D
解析 第12题,读图可知,湖泊地势低洼,有非饱和水层、季节性饱和水层、饱和水层补给,且3月该地大气降水较少,故补给水源主要为地下水,C正确。第13题,由示意图可知,水井穿过非饱和水层,底部到达季节性饱和水层,在枯水期,井内水位较低甚至出现无水可用的情况,D正确。冬季气温低,但井水并不一定结冰,A错误。该山区位于太行山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其他季节降水较少,且井水主要为地下水补给,水质较好,B错误。水井海拔高,不会出现喷涌现象,C错误。
14.(2020·北京昌平区期末)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时段流量的增加状况,说明其差异产生的原因。(4分)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4分)
(3)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4分)
答案 (1)甲时段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增加较少;丙时段气温更高,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增加更多。
(2)4~5月,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时,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
(3)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
解析 (1)读图可以看出,该河的流量跟气温的高低密切相关,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应是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甲时段是春季,气温有所回升,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增加较少;丙时段是夏季,气温更高,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融水量大,河流流量增加更多。(2)当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乙时段是4~5月,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也在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时,由于4~5月,适逢农作物正处于生长旺季,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3)西北地区的河流,由于流量与气温密切相关,冬季出现断流是正常现象。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规模扩大,不断开荒造田、过度放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冰川融水量减少,河流流量不断减少,甚至在夏季出现断流的现象。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6分)
(2)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流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4分)
答案 (1)“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
“西沙”: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导致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北地区降水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所以干流东侧降水多,导致了“东水”。从图中信息可知,流域西部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所以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强,且河流流经植被覆盖率较低的沙地,西部地区降水虽少,但降水更为集中且多暴雨,进而导致河流含沙量大。(2)结合材料可知,辽河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资源并不丰富,由于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用水量大,过量开采地下水影响了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同时泥沙淤积,抬高河床,造成了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也影响了地下水补给河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