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为: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对本节的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的类群;不同类群的动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应辩证的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起源于扁形动物,跟环节动物有密切的关系,软体动物门种类很多,它们的身体柔软而不分节,具有皮肤延伸而成的外套膜,体表有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石灰质贝壳,具有保护作用,这是软体动物长期适应不太活动的生活方式的结果;节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或类似于环节动物的祖先,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身体都有许多体节构成,但节肢动物的分节是异律分节并且有外骨骼,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是无脊椎动物中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本节的内容在生物进化上和知识逻辑上都顺延前面所学的内容,掌握动物的主要特征依然是重点。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且富有想象力,本节所学的某些动物学生是了解的,这容易引起学生“不求甚解”的心态,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吸引学生、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观察、记录、归纳总结,使学生发现那些隐秘的共性;学生已经学习过了腔肠、扁形、环节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在学习模式上相对比较熟悉,同时本节所学的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身体都分节,通过对比学生可较容易的将新知识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2.能力目标:归纳、概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锻炼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辩证的看待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4.
生物核心素养:体会“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培养
“大自然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应该和平共处”的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教学法
六、重点和难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七、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0-25分钟
八、教学过程
1.软体动物
(1)导入新课
以广东地区经常食用生蚝、花甲、虾、螃蟹等海鲜产品引入本节新课。
(2)初步认识软体动物
刚才说到的这些动物,贝壳内的身体非常柔软,因而称之为软体动物。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世界的第二大类群。缢蛏、扇贝、文蛤等都是我们熟悉的软体动物。下面我们就以缢蛏为例来认识软体动物
(3)缢蛏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课件出示缢蛏的图片,让学生配合课本观察缢蛏的形态结构,并对其各部分的功能进行推测,学生很容易想到贝壳能够保护缢蛏内部柔软的身体。接着问“贝壳是怎样形成的呢?”让学生思考,并同学生一起填写缢蛏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的表格,完成对缢蛏的整体认知。
(4)其他软体动物
按照贝壳个数将不同类型的软体动物介绍给学生,打破学生认为所有软体动物都有贝壳的误区,使学生自行归纳出软体动物“大多有贝壳”这一特征。
在向学生介绍其他软体动物时,有意识地点出他们相似的特点,如运动器官是足。总之是为最后总结归纳出软体动物主要特征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大量事实,使学生有机会自行提炼软体动物的共性,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5)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6)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软体动物之于人类而言,有利有弊,此处强调辩证的看待问题。
2.节肢动物
(1)导入:呈现节肢动物的图片,直接切入动物界最大的类群——节肢动物。
(2)观察认识几种节肢动物
学生结合课本,与教师一起完成5种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的统计表格,寻找相似性,分别归纳出节肢动物和昆虫的共同特征。(解释节肢动物的异律分节,同环节动物加以区分;进一步解释外骨骼的作用)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昆虫的主要特征:一对触,三对足,一般两对翅(举例)
【设计意图】通过对5种动物的观察和描述,使学生有机会自行提炼节肢动物和昆虫的共同特征,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蝗虫的形态结构
学生结合课件和课本观察蝗虫的结构,随后教师向学生分别介绍蝗虫身体的分节情况,以及各部分主要承载的功能,并提问“蝗虫用于呼吸的结构是什么”,解决学生认为是气门的误区,用实验探究题加以巩固。出示思考题:蝗虫的足、翅、触角各有何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有何意义?促使学生将结构和功能联系起来,并探寻其对于蝗虫本身生活的意义。
(4)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除了介绍一些经济价值外,应强调节肢动物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类群。它的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结:人类对节肢动物、软体动物不应仅仅是利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维持它的稳定性,从而达到维持地球环境稳定的目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站在生物圈的角度看待其他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
“大自然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应该和平共处”的社会责任感。
3.知识小结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的关系。
4.知识检测
精选6道题目,囊括整节课主干考点,梯度检测提升。
九、板书设计
5.2.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软体动物的主要特点: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点: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昆虫的主要特点:一触(两翅)三足
三、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有弊
十、教学反思
1.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的,但形态迥异的不同动物却属于一个类群,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细心的去观察,本节课采取的许多示例和观察思考活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线下课程的话,可以安排一节解剖课程,效果应该会更好;
2.动物有很多特征,本节课让学生从不同动物的诸多特征中归纳关键共性特征,再提供机会让学生利用这些主要特征去辨别各类动物,这种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较牢固的掌握本节内容;
3.这节课涉及到的动物比较多,学生可能会被一些非主干内容吸引注意力,比如学生会想鱿鱼、章鱼和墨鱼怎么区分等,虽然微课的课程进度不会有影响,但难免学生会有以上的疑惑,因此这里就需要授课时主次分明,及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主干内容上,当然,若平台能提供课程互动留言功能会更好了,可在课后为有需要的同学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