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体会诗歌的音乐性、韵律感,能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歌。?
2、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3、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营造诗意氛围,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感悟法。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舞蹈《小城雨巷》视频
请学生谈谈自己看完视频的感受。从而引出课题,并对文题解读。(“雨巷”指的是梅雨时节江南的阴暗潮湿的小巷。它是诗人在诗中的一个意象,既实指诗人在雨中走过的小巷,又可以虚化为诗人的人生追求之路。
二、初读诗歌,把握节奏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语速、语调、停顿、重音
三、看视频听朗读,整体感知
1、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
凄清、哀怨和惆怅
2、这首诗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这里学生可能会回答“讲了一个爱情故事”,但仅仅只是一个爱情故事吗?若不是,还有别的吗?留作悬念,在接下来的解读中,解开悬念。
四、再读诗歌,品味意象
1、诗中主要用到了哪些意象?
(分组讨论,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
6个意象:雨巷、丁香花、丁香姑娘、油纸伞、我、篱墙。
2、这些意象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
(1)分别找出诗中描写这六个意象的词语:
雨巷:??悠长
寂寥
哀曲。
丁香花:丁香一样的
丁香姑娘:
结着愁怨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哀怨
彷徨
默默
彳亍
冷漠
凄清
惆怅
走近
太息一般的眼光
飘过
像梦一般的
凄婉
迷茫
静默
远了
到了
走尽
消了
散了
丁香般的惆怅……?
油纸伞:撑着
我:独自
彷徨
希望
默默
彳亍
冷漠
凄清
惆怅
篱墙:颓圮
(2)意象解读,让学生自己用诗意的语言对意象或画面进行描述。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浪漫,迷蒙,典雅,中国传统意蕴
雨巷:狭窄、幽深、迷蒙
丁香:美丽高洁
愁怨哀婉
丁香姑娘:美丽高洁,哀怨彷徨
篱笆:凄凉的,衰败的
我:独自
彷徨
希望
默默
彳亍
冷漠
凄清
惆怅
补充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丁香”这个特殊的中国传统意象。
丁香:暮春时节开花,虽美,但易凋谢,花色以白色、紫色为主,清香淡雅不轻佻。丁香的花蕾,又叫丁香结,被称为愁心。
自古以来,丁香深得文人的青睐。
五、师生共读,品读情感
暮春时节
感伤、多愁
丁香花开
忧愁、哀怨
细雨蒙蒙
柔美、浪漫
江南雨巷
悠长、寂寥
油纸伞
温婉、优雅
颓圮篱墙
破败、凄凉
“我”
孤独、彷徨
丁香姑娘
美丽、幽怨、梦幻
六、知人论世,走近戴望舒
1、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7年,22岁的戴望舒爱上好友施蜇存的妹妹施绛年,后来恋爱失败。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后来被称为“雨巷诗人”。
2、了解《雨巷》创作的时代背景
3、在学生的解读中,总结意象的象征内容。
雨巷:阴冷、灰暗的现实世界
丁香姑娘:一个形象,一种情绪
“我”:孤寂彷徨者,怀着希望与追求
七、探究主题:
从作者的人生际遇来解读,诗歌可能带有诗人的爱情印记——失恋的苦痛
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来解读,诗歌所表现的恰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苦闷心境——理想的破灭
八、作业布置(小练笔):请用第一人称、散文的形式、诗的语言简单的复述
“我和丁香姑娘”之间的哀怨的故事(注意环境、景物、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方式的运用,不超过200字)
板书设计:
雨巷
意象
雨巷、油纸伞、篱笆墙、丁香花、我、丁香一样的姑娘
象征
雨巷
灰暗、压抑的现实
丁香姑娘
美丽优雅:美好理想
飘然离去:理想幻灭
“我”
一个孤独追寻的彷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