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学教目标】
1.
通过对史料的解读,正确认识历史叙述,并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
2.
结合地图使学生清楚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的空间位置,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
通过讲解维新知识分子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的影响。
难点: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失败原因。
一、自主学习:初读教材、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戊戌变法
背景
兴起
主张
舆论宣传
代表人物
意义
主要措施
政治实践
开始标志
主要内容
裁汰冗员,广开言路
意义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意义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意义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意义
裁减绿营,训练形式军队
意义
结局
二、课堂探究题
探究一: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类别
上谕
新法内容
影响
政治
裁詹事府等六衙门;?命遇有士民上书言事都察院毋庸拆阅并不得积压。
经济
命各省设商务局;命各地方官振兴农业?;户部编列预算按月刊报
文化
谕自下科始,废八股为策论创设京师大学堂?奖励设立学堂
军事
各省陆军改练洋操?八旗汉军均以新法练军?各省切实裁兵、练兵
探究二:下图中是不同时期史学界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解释,请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三、练习巩固
1.
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一段文字:“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
)
A.实行洋务运动
B.推行维新变法
C.进行暴力革命
D.开展新文化运动
2.
“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基于这一认识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的(
)
A.政治制度
B.科学技术
C.思想文化
D.生活方式
3.
1895—1898年,《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表明(
)
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B.三民主义思潮兴起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文学革命应运而生
4.“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这首歌谣描写的是(
)
A.《南京条约》的影响
B.戊戌变法的背景
C.洋务运动的背景
D.《辛丑条约》的影响
5.“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有(
)
A.废除科举制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颁布剪辫法令
6.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探索史,以下侵略与探索史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甲午中日战争
C.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D.虎门销烟——第二次鸦片战争
7.
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
)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组织北伐,推翻军阀
D.宣传科学,批判礼教
8.
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四项建议,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应是(
)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
9.
“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军队;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2)根据材料二,分析哪些变法措施对封建旧势力的冲击最大。
材料三: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3)根据材料三,指出维新变法在当时的社会上有何积极的作用。“这次变法”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自主学习
戊戌变法
背景
甲午战后,列前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兴起
1895年公车上书
主张
拒和、迁都、变法(君主立宪制)
舆论宣传
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意义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主要措施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兴办学堂,与顽固派论战
政治实践
开始标志
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主要内容
裁汰冗员,广开言路
意义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意义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意义
有利于财政制度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意义
有利于思想的解放
裁减绿营,训练形式军队
意义
有利于增强军事力量
结局
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二、探究一: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废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意义: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思想文化传播;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探究二: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
其他原因:顽固派实力强大;
维新派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
维新人士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
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三、练习巩固
1.
B
2.A
3.A
4.B
5.
B
6.C
7.B
8.
D
9.C
10.
(1)《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民族危机。(2)裁撤冗官冗员,废除八股,裁减绿营等。(3)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戊戌政变。
近代科学的创始人
现代科学之父
有力证明了新天文学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新知导入
当中国和日本都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后,同样是30年,日本人用30年的时间成为东亚第一强国,而中国人用30年的时间证明了——
必须改变国家制度
新知讲解
公车上书,千名学子拒马关
1895年《点石斋画报》上刊登的
“公车上书”的情景
新知讲解
公车上书,千名学子拒马关
联合各省1300多名
举人齐聚松筠庵,
“公车上书”
1858出生于
广东省
南海县
官僚地主家庭
1863
5岁
背唐诗百首,
学习《四书》
19岁
1877
“大肆力于群书”
自以为圣人则欣然而笑,
忽思苍生困苦则闷然而哭。
——《康南海自编年谱》
1880
22岁
开始广泛
接触西学
31岁
1888
第一次上书,
请求变法。
1891
34岁
创办“万木草堂”
收学生、讲学、著书
38岁
1895
进京参加会试
新知讲解
公车上书,千名学子拒马关
新知讲解
具呈举人康祖诒等,为安危
大计,乞下明诏,行大赏罚,
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
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迁都、练兵
变法
拒和
公车上书,千名学子拒马关
新知讲解
公车上书,千名学子拒马关
上
失
书
败
这次上书,被清政府拒绝,目的没有达到,但给予了清政府非常沉重的压力。
新知讲解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康有为、梁启超把《万国公报》从第46期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公车上书,千名学子拒马关
新知讲解
公车上书,千名学子拒马关
北京
强学会
上海
上海强学会
长沙
南学会
天津
《国闻报》
《时务报》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
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
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国闻报》何为而设也?曰:将以求通焉耳。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
——严复《国闻报》
新知讲解
强学会旧址
1895年11月,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入会者众多。强学会的声势,吸引了一部分官僚,他们纷纷表示赞助,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强学会之后,各地也纷纷组织会社。
强
会
学
公车上书,千名学子拒马关
新知讲解
公车上书,千名学子拒马关
《时务报》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
时
报
务
上
海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新知讲解
公车上书,千名学子拒马关
国
报
闻
天
津
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
1897年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成为维
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与
上海《时务报》分掌南北
舆论界的领导地位。戊戌
变法后遭清政府查办,
1898年12月被迫停刊。
严复
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地位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严复
新知讲解
公车上书,千名学子拒马关
材料一:这些时报虽然没有送到光绪皇帝手里,但因为内容痛切,在北京的一些官员和士大夫辗转传抄,天津、上海的报纸公开刊载,因此流传颇广,影响颇大。
——李侃《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材料二: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主要宣传变法图强;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新知讲解
维新变法,敢叫日月换新天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第11位皇帝。四岁即位,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9年光绪帝虽然亲政,但实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1871—1908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
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光
帝
绪
不想做亡国之君
帝党利用变法向后党夺权
爱国、保国、抵制外强思想
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远
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
——败给日本后光绪帝
新知讲解
维新变法,敢叫日月换新天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
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
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
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
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
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
空疏迂谬之弊
——1898年6月11日《明定国是诏》
新知讲解
维新变法,敢叫日月换新天
变法内容及影响
类别
政治
新法内容
影响
上谕
经济
文化
军事
裁詹事府等六衙门;?
命遇有士民上书言事都察院毋庸拆阅并不得积压。?
命各省设商务局;命各地方官振
兴农业?;户部编列预算按月刊报
谕自下科始,废八股为策论
创设京师大学堂?奖励设立学堂
各省陆军改练洋操?八旗汉军均
以新法练军?各省切实裁兵、练兵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
废八股,改试策论,
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
军队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有利于资产
阶级参政
有利于思想文化传播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新知讲解
戊戌政变,百日峥嵘负腹狂
材料一: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心血,想从之乎
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为
洋奴汉奸。???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戊戌政变,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
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
——陈變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命八旗人下,如愿出京谋生计者,任其自由。于是满族诸人大
哗,谣谤起。
——黄鸿寺《清史纪事本末》
旧读书人
旧官僚
八旗兵
新知讲解
九月十三日,光绪帝写密诏给康有为: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此时的光绪帝自感皇位不稳,康、梁等手无寸铁的书生更是觉得大难临头,维新派想争取列强的支持,未成功后,他们只好铤而走险求助袁世凯…
…
变法内容由于触及守旧势力的封建传统和切身利益,引起顽固派对变法的惊恐和敌视。出面阻挡历史车轮的,是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
戊戌政变,百日峥嵘负腹狂
新知讲解
戊戌政变,百日峥嵘负腹狂
新知讲解
戊戌政变,百日峥嵘负腹狂
政
变
戊
戌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
,废除变法诏令。
囚禁光绪帝的瀛台
光绪和支持他的珍妃
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囚
禁于中南海瀛
台;然后发布训
政诏书,再次
临朝“训政”。
新知讲解
戊戌政变,百日峥嵘负腹狂
右图中是不同时期史学界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解释,请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
其他原因:顽固派实力强大;
维新派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
维新人士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
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新知讲解
戊戌政变,百日峥嵘负腹狂
六
君
戊
戌
谭嗣同、刘光弟、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怕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子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杀害。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
新知讲解
在思想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新知讲解
戊戌回响
清代从1901年到1911年的最后十年与其说是处于崩溃时期,倒不如说是处于新的开创时期……皇太后和她的顽固派支持者们在1898年解除了光绪帝和康有为的权力,但在1901年之后却采取了行动实施他们的大部分激进的改革计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1901年1月,在慈禧太后的默
许下,实行新政
1905年9月,宣布科举制废除
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
大纲》
1907年9月,清廷宣布“预备
仿行宪政”
1911年5月,宣布“采取各国
君主立宪之制”
“组织内阁”
板书设计
1.序幕
2.发展
3.高潮
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8)影响
变法维新运动
(1)背景
(2)开始标志
(3)主要内容
(4)结束标志
(5)结果
(6)失败原因
(7)戊戌六君子
(1)背景
(2)领导者
(3)内容
(4)结果
(5)影响
1895年
1898年
康有为、梁启超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失败
当堂训练
B
D
1.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
“明定国是”诏的颁布
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
2.戊戌政变后,除下列哪项措施外,各项变法措施均随之被取缔?(
)
A.奖励创造发明
B.改科举,废八股
C.取消旗人特权
D.设立京师大学堂
当堂训练
3.近代化以经济上实行工业化,政治上实行民主化为主要标志,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C.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D
A
4.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