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3节 常见的酸
第1课时 盐酸
知识要点分类练
规律方法综合练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知识点
1 盐酸的物理性质
1.盐酸是一种主要的工业用酸。下列关于盐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B.纯净的浓盐酸是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C.盐酸应该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
B
[解析]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浓盐酸是无色液体,工业盐酸因含有三价铁离子而显黄色;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应密封保存,否则会因为挥发使浓度变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白雾。
2.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的原因是
( )
A.浓盐酸电离出氯离子
B.浓盐酸挥发出的水蒸气形成了白雾
C.浓盐酸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小液滴
D.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D
[解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于空气中,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即白雾。
知识点
2 盐酸的化学性质
3.如图A1-3-1所示的实验中,小烧杯①盛的是紫色石蕊试液,②盛的是浓盐酸。片刻后,可以观察到①中液体的颜色变成( )
A.紫色
B.红色
C.无色
D.蓝色
图A1-3-1
B
[解析]
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的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烧杯中,溶于水形成盐酸,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4.厕所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氢气
D.氧气
A
[解析]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5.用锡焊接钢板时,焊接处往往要滴加一些盐酸,其目的是
,使焊接牢固,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段时间后,必须用水把残留的酸液冲洗干净,原因是 ,化学方程式为
。?
除去铁锈
6HCl+Fe2O3
2FeCl3+3H2O
防止残留的酸液腐蚀钢板
Fe+2HCl
FeCl2+H2↑
知识点
3 氯离子(Cl-)的检验
6.鉴别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时,可取少量溶液,加入几滴
和足量 ,若观察到有
产生,说明样品中含 ?离子。以稀盐酸为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硝酸银溶液
稀硝酸
白色沉淀
氯
AgNO3+HCl
AgCl↓+HNO3
7.实验室中一瓶浓盐酸敞口放置一定时间,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变化关系的是
( )
图A1-3-2
A
[解析]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当敞口放置时,溶质氯化氢会挥发出来,导致溶质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液质量减少,而在此过程中溶剂质量几乎不变。
8.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氢离子(H+)和氯离子(Cl-)。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图A1-3-3
A
[解析]
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的“白雾”是由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结合而成的盐酸小液滴。①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所以涂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表面皿接触到“白雾”会变红,能证明“白雾”呈酸性,从而可说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②涂有硝酸银溶液的表面皿遇“白雾”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可说明“白雾”中含有氯离子,不能证明氢离子的存在;③pH试纸可测定“白雾”的pH,从而可判断“白雾”呈酸性,能证明氢离子的存在;④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所以不能证明氢离子的存在。
9.[2019·温州]
为研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其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
图A1-3-4
A
[解析]
稀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与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均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10.盐酸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产品和原料,也是我们实验室常用的化学试剂。某同学为鉴定某一无色溶液是否为稀盐酸,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表明溶液呈酸性;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得pH=0,表明溶液呈酸性;③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一定有氯离子;
④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溶液中一定有氯离子。若要确定该溶液为稀盐酸,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
[解析]
判断某一无色溶液是不是稀盐酸,需要检测溶液中是否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从提供的信息可知①②均能验证溶液中含有氢离子;④对实验产生的白色沉淀是否溶于稀硝酸进行了验证,由所学可知只有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才可以证明该白色沉淀是氯化银,从而证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11.“盐酸化性乌龟壳,一头一尾四只脚”——如图A1-3-5是小王归纳的稀盐酸的化学性质,X的物质类别与图中其他物质不同,则物质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硝酸钾
B.氧化铜
C.碳酸钙
D.氢氧化钾
图A1-3-5
C
[解析]根据题意,X的物质类别与图中其他物质不同。硝酸钾不与稀盐酸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但与氧化铁均属于金属氧化物;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且碳酸钙属于盐;氢氧化钾能与稀盐酸反应,但与氢氧化钠物质类别相同,属于碱。
12.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工业盐酸显黄色不是FeCl3中的Cl-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
A.观察纯净的盐酸溶液没有颜色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C.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D.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
D
[解析]
证明工业盐酸显黄色不是由FeCl3中的Cl-而是Fe3+引起的,应该除去两种离子中的一种,保留另一种,通过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由现象得出结论。A、B、C中实验都可以证明黄色与Cl-无关;而D中如果显黄色是由于Cl-引起的,加水稀释的情况下一样会使颜色变浅,实验无意义。
13.在用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我们常会发现生锈的铁钉表面有一些气泡产生。气泡是怎么产生的?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提出了有关假设,并设计了如图A1-3-6甲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时,观察到放有铁粉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而另一试管中没有,从而验
证了假设成立。
图A1-3-6
(1)分析上述实验,你认为同学们建立的假设是
。?
(2)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溶液中的水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于是他们又进行了对照实验,请你在图乙的虚线框中用图示的形式将对照实验补充完整。
除铁锈时产生的气泡是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
(3)还有同学想:气体会不会是铁锈与水反应产生的?他认为还要补充一个铁锈与水反应的实验,你觉得有没有必要?
。?
没有必要
自|我|提|升
14.【例题】
做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A1-3-7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A1-3-7
①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
②a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③a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
④a点和b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不相同
A.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①溶液的总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加,故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②从a点开始,溶液质量增速变慢,说明a点时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③从a点开始,氧化铜完全反应,a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相等。④从a点开始,氧化铜完全反应,a点对应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铜,b点对应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铜和氯化氢,稀盐酸具有挥发性,故a点和b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均为氯化铜。
【提示】
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由图示可知,溶液的总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加,从a点开始,溶液质量增速变慢,说明a点时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由此进行分析判断。
【变式】
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相应物质,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图A1-3-8
C
[解析]
向稀盐酸中加入水时,溶液的pH升高,但溶液的pH总是小于7,不可能等于或大于7;向稀盐酸中加入氧化铜,两者会立即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曲线应从原点开始;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随着硝酸银的加入,沉淀质量不断增加,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保持不变;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气体质量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