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培优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8《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培优训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6 16:52:0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第7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培优训练
学习目标:
1.说明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判断区分两者的依据;识别物质性质有物理性
质和化学性质,能判断区分两者的依据。
2.判断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步训练:
1.物质总是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我们根据变化前后有无
,将物质的变化分为


2.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伐薪”是
,“烧炭”是

(2)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属于

(3)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这都属于

3.蔗糖是一种白色固体,有甜味,易溶于水属于蔗糖的
性质;把蔗糖放在锅中加热它会熔化成液体,此时发生了
变化;继续加热,蔗糖逐渐变成黑色的碳,并可闻到一股焦煳味,此时发生了
变化,由此可知蔗糖具有受热易碳化的化学性质。
4.“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根据这一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酒精能在空气中燃烧,所以酒精可以用作

(2)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褪色,这一事实体现了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3)由于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导致它们的化学性质

5.截至2020年4月9日,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330次发射,发射成功率在94%以上。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
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液氢可以做燃料
D.液氢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3)属于实验现象的是

(4)属于物质用途的是

6.根据下列所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科技兴国、科技创新、不负嘱托。”哈工大学生设计制造的小卫星升空了。卫星升空是利用火箭火箭使用肼(N2H4)做燃料。肼又称联氨,在通常状况下,肼是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同时它易溶于水中,能与过氧化氢等强氧化剂反应,高温时会爆炸分解,有毒,对眼睛、肝脏有损害。
(1)肼的物理性质是

(2)肼的化学性质是

7.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汽化,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8.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②④⑥⑦⑨
9.判断石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烛芯周围石蜡熔化
B.产生明亮火焰
C.放出热量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0.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渍
B.活性炭-吸附剂
C.氧气-炼钢和金属焊接
D.稀有气体-制造电光源
11.下列是常见的民间艺术工艺,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12.下列叙述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钢铁腐烂,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酒精挥发,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煤气燃烧,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
D.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下列是几种实验室常见金属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A.铜:我是紫红色的固体
B.汞:我在常温下是液体
C.铝:我能与酸反应
D.钠:我质地软,能用小刀切割
14.如图是曲阜的著名文化特产碑帖。曲阜碑帖是研究我国文字延承、书法艺术和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珍贵资料。碑帖制作所用到的笔墨纸砚四种材料中,涉及变化与其他三种明显不同的是(

A.兔毛加工成毛笔
B.炭黑加工成墨块
C.芦苇加工成宣纸
D.尼山石加工成尼山砚
15.铁具有的下列性质和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①铁具有银白色光泽
②铁块在高温下变成铁水
③铁生锈
④铁在点燃条件下能跟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⑤经敲打后铁块变成铁板
⑥铁能导电
16.某同学进行实验,其过程如下:
a.研磨:将硫的块状固体通过研钵磨成硫的粉末;
b.混合:将1g铁粉与1g硫粉混合均匀;
C.加热:将上述混合物加热一会儿,产生强光、放热现象,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的固体。
请回答:
(1)小明认为b是物理变化过程,那么你认为a是
变化过程,c是
变化过程。
(2)证明b是物理变化过程的方法是

(3)证明c是化学变化过程的方法是

17.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气态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一定不是物理变化
D.无法确定
18.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19.下列诗句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B.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火烧赤壁
B.刻舟求剑
C.司马光砸缸
D.铁杵磨成针
21.下列各项中,前者属于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性是(

A.蔗糖的溶解性,金属的导电性
B.木炭具有可燃性,氧气能供给呼吸
C.氧化铜是黑色粉末,木炭具有可燃性
D.铁会生锈,水能够结冰
22.高安瑞酒是江西名酒之一,下列制酒工序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23.下列物质的应用,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人造金刚石作钻探机的钻头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
D.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
24.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锥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架台:“我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D.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质量怎么增加了?”
25.石墨烯由一层碳原子组成,它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的熔点超过3000℃,它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等属性。可以预见,石墨烯未来的应用前景将相当广阔。根据石墨烯的属性,你认为石墨烯不能用来制成(

A.熔断器中的保险丝
B.汤锅
C.高压输电线
D.隧道掘进机的钻头
26.下列关于二氧化硫的叙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27.新型客机波音787的“电子窗帘”用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按钮随意改变透明状态的调光玻璃。使用“电子窗帘”时,发生变化的是(

A.质量
B.硬度
C.比热容
D.透光度
28.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鞭炮爆炸发声
B.蜡烛燃烧发光
C.煤燃烧火力发电
D.电水壶通电放热
29.2018年4月,中国制造并批量生产的世界“最薄玻璃”厚度仅有0.12mm,堪比A4纸厚度,轿车撞不碎,不怕风吹雨淋,稳定性好。下列性质不属于玻璃的物理性质的是(

A.透光性强
B.稳定性好
C.强度很大
D.机械性能好
30.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灯泡发光
B.煤气爆炸,煤燃烧
C.酒精挥发,食物腐败
D.石蜡熔化,碘升华
31.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32.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制作导线
D.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3.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是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比赛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境内11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内举行。下列有关比赛期间出现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霓虹灯发出多彩的灯光
B.燃放大型烟花
C.播放动人的民族音乐
D.用活性炭净化游泳池中水
34.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用途
性质
A
干冰
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
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C
小苏打
治疗胃酸过多
小苏打能与盐酸发生反应
D
稀有气体
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35.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一致的是(

A.氮气
性质稳定
保护气
B.酒精
可燃性
消毒剂
C.食醋
酸性
除水垢
D.干冰
升华吸热
人工降雨
36.下表是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配料
保质期
含碘量
氯化钠、碘酸钾
18个月
20∽40mg/kg
储存指南
食用方法
避热避光、密封
勿长时间炖炒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加碘盐通常的颜色和状态分别为白色、
态,这是加碘盐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由储存指南和食用方法可推测加碘盐在受热时
(填“易”或“不易”)分解,这是它的
性质。
37.下面是在上科学课“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节时,小明和小亮发生的争论,他们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明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物理变化。”他列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

(2)小亮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化学变化。”他列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

(3)你支持哪个同学的观点?

(4)小明和小亮两位同学发生争论的原因是

38.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臭氧在通常情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若将氧气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氧气中含有3%的臭氧。
(1)臭氧的物理性质有:

(2)臭氧的化学性质有:

(3)臭氧的用途:

39.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用镊子夹取放人盛水的小烧杯中,可看到金属与水发生了剧烈的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而本身熔成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试根据以上叙述,推测该金属的性质。
(1)物理性质:①硬度
;②密度比水
;③熔点
;④状态为
;⑤颜色为

(2)化学性质:

40.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①氢气用作燃料;②氧气用于气焊;③干冰用作制冷剂;④一氧化碳用于炼铁工业;⑤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异味物质;⑥氦气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⑥
C.③⑤
D.①④⑤⑥
41.下列应用只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煤用作燃料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4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金属铜用于制导线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
43.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除去房间中的异味
B.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
C.干冰用于冷藏食品
D.用铜或铝制作导线
44.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
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
45.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极难溶于水
B.具有可燃性
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第7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培优训练
学习目标:
1.说明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判断区分两者的依据;识别物质性质有物理性
质和化学性质,能判断区分两者的依据。
2.判断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步训练:
1.物质总是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我们根据变化前后有无

,将物质的变化分为




【答案】新的物质生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详解】略
2.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伐薪”是

,“烧炭”是


(2)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属于


(3)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这都属于


【答案】(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2)化学性质;(3)物理性质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一般加上能或不能、易或不易等。
【分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详解】(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伐薪”是物理变化,“烧炭”是化学变化;故答案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2)“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化学性质;(3)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这都属于物理性质;故答案为:物理性质。
3.蔗糖是一种白色固体,有甜味,易溶于水属于蔗糖的

性质;把蔗糖放在锅中加热它会熔化成液体,此时发生了

变化;继续加热,蔗糖逐渐变成黑色的碳,并可闻到一股焦煳味,此时发生了

变化,由此可知蔗糖具有受热易碳化的化学性质。
【答案】物理;物理;化学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一般加上能或不能、易或不易等。
【分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详解】蔗糖是一种白色固体,有甜味,易溶于水属于蔗糖的物理性质;把蔗糖放在锅中加热它会熔化成液体,此时发生了物理变化;继续加热,蔗糖逐渐变成黑色的碳,并可闻到一股焦煳味,此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由此可知蔗糖具有受热易碳化的化学性质;故答案为:物理;物理;化学。
4.“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根据这一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酒精能在空气中燃烧,所以酒精可以用作


(2)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褪色,这一事实体现了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3)由于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导致它们的化学性质


【答案】(1)燃料;(2)比较稳定;(3)不同
【解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详解】(1)酒精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以作燃料.故填:燃料。(2)在通常情况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填:比较稳定。(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填:不同。
5.截至2020年4月9日,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330次发射,发射成功率在94%以上。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
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液氢可以做燃料
D.液氢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3)属于实验现象的是


(4)属于物质用途的是


【答案】(1)B;(2)A;(3)D;(4)C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味道、溶解性等;性质和变化,性质是特性,变化是过程,描述性质一般用“能、易、难、会、可以”等。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充分理解变化和性质的概念、实验现象与用途的区别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详解】(1)氢气是最轻的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2)液氢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液氢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是液氢燃烧的实验现象。(4)液氢可以做燃料,属于液氢的用途.故答案为:(1)B;(2)A;(3)D;(4)C。
6.根据下列所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科技兴国、科技创新、不负嘱托。”哈工大学生设计制造的小卫星升空了。卫星升空是利用火箭火箭使用肼(N2H4)做燃料。肼又称联氨,在通常状况下,肼是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同时它易溶于水中,能与过氧化氢等强氧化剂反应,高温时会爆炸分解,有毒,对眼睛、肝脏有损害。
(1)肼的物理性质是


(2)肼的化学性质是


【答案】(1)在通常情况下,肼是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同时它易溶于水中;(2)能与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反应,高温时会爆炸分解,有毒
【解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1)肼的物理性质是:在通常状况下,肼是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同时它易溶于水中;(2)肼的化学性质是:能与过氧化氢等强氧化剂反应,高温时会爆炸分解,有毒。
【分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详解】(1)肼的物理性质是:在通常状况下,肼是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同时它易溶于水中;故答案为:在通常状况下,肼是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同时它易溶于水中;
(2)肼的化学性质是:能与过氧化氢等强氧化剂反应,高温时会爆炸分解,有毒;故答案为:能与过氧化氢等强氧化剂反应,高温时会爆炸分解,有毒;
7.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汽化,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答案】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这些都是酒精的物理性质;酒精易燃烧,是酒精的化学性质;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汽化;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两种性质和两种变化方面的问题。
【详解】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这些都是酒精的物理性质;酒精易燃烧,是酒精的化学性质;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故填:汽化。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酒精在灯芯上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答案为: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这些都是酒精的物理性质;酒精易燃烧,是酒精的化学性质;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汽化;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8.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②④⑥⑦⑨
【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分析】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详解】①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②死灰复燃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木已成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火烧赤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⑤沙里淘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⑥火上浇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⑦百炼成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⑧花香四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⑨玉石俱焚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9.判断石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烛芯周围石蜡熔化
B.产生明亮火焰
C.放出热量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D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详解】判断石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烛芯周围石蜡熔化、产生明亮火焰、放出热量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D。
10.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渍
B.活性炭-吸附剂
C.氧气-炼钢和金属焊接
D.稀有气体-制造电光源
【答案】C
【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分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汽油、活性炭、氧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详解】A、洗涤衣服上的油渍是乳化现象,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氧气用来炼钢和金属焊接,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D、根据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利用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
11.下列是常见的民间艺术工艺,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A.东阳木雕,雕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嘉善剪纸,剪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绍兴黄酒,酿酒的过程中食物发酵产生了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青田石雕,雕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因此正确的选项为C故答案为:C。
12.下列叙述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钢铁腐烂,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酒精挥发,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煤气燃烧,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
D.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答案】B
【解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分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详解】A、钢铁腐烂过程中生成新物质--铁锈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氢氧化钙能和显酸性物质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C、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是因为稀有气体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属于化学性质;D、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是因为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B。
下列是几种实验室常见金属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A.铜:我是紫红色的固体
B.汞:我在常温下是液体
C.铝:我能与酸反应
D.钠:我质地软,能用小刀切割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用观察法和测量法来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A.
紫红色固体,描述的是铜的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B.
在常温下是液态,描述的是汞的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C.
铝和酸能发生化学反应,描述的是铝的还原性,是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D.
质地软,描述的是钠的硬度,是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4.如图是曲阜的著名文化特产碑帖。曲阜碑帖是研究我国文字延承、书法艺术和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珍贵资料。碑帖制作所用到的笔墨纸砚四种材料中,涉及变化与其他三种明显不同的是(▲)
A.兔毛加工成毛笔
B.炭黑加工成墨块
C.芦苇加工成宣纸
D.尼山石加工成尼山砚
【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详解】A、兔毛加工成毛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炭黑加工成墨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芦苇加工成宣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尼山石加工成尼山砚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15.铁具有的下列性质和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
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①铁具有银白色光泽
②铁块在高温下变成铁水
③铁生锈
④铁在点燃条件下能跟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⑤经敲打后铁块变成铁板
⑥铁能导电
【答案】②⑤;③;①⑥;④
【解析】【分析】【详解】略
16.某同学进行实验,其过程如下:
a.研磨:将硫的块状固体通过研钵磨成硫的粉末;
b.混合:将1g铁粉与1g硫粉混合均匀;
C.加热:将上述混合物加热一会儿,产生强光、放热现象,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的固体。
请回答:
(1)小明认为b是物理变化过程,那么你认为a是

变化过程,c是

变化过程。
(2)证明b是物理变化过程的方法是


(3)证明c是化学变化过程的方法是


【答案】(1)物理;化学;(2)可用磁铁对混合物进行吸收,然后称量吸引铁粉的质量,发现仍为1g;(3)可用磁铁对黑色物质进行吸引,固体不被吸收
【解析】(1)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2)可用磁铁对混合物进行吸引,若能将铁粉全部吸出,表明铁没有发生变化,即属于物理变化;(3)可用磁铁对黑色物质进行吸引,若不被吸引,说明黑色物质的性质已经不同于原来的铁粉与硫粉,据此确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析】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详解】(1)a、研磨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加热铁粉和硫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可用磁铁对混合物进行吸引,然后称量吸引铁粉的质量,发现仍为1g,证明是物理变化;(3)可用磁铁对黑色物质进行吸引,固体不被吸引,说明黑色物质的性质已经不同于原来的铁粉与硫粉,据此确定发生了化学变化。故答案为:(1)物理;化学;(2)可用磁铁对混合物进行吸收,然后称量吸引铁粉的质量,发现仍为1g;(3)可用磁铁对黑色物质进行吸引,固体不被吸收。
17.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气态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一定不是物理变化
D.无法确定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略
18.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分析】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详解】A、自然沉淀是不溶性大的颗粒沉降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过滤只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只是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活性炭吸附是利用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把杂质吸附在它的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杀菌消毒是通入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
19.下列诗句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B.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答案】B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详解】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钙和水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20.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火烧赤壁
B.刻舟求剑
C.司马光砸缸
D.铁杵磨成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分析】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详解】A.火烧赤壁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刻舟求剑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司马光砸缸只是将水缸砸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铁杵磨成针只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A。
21.下列各项中,前者属于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性是(▲)
A.蔗糖的溶解性,金属的导电性
B.木炭具有可燃性,氧气能供给呼吸
C.氧化铜是黑色粉末,木炭具有可燃性
D.铁会生锈,水能够结冰
【答案】C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分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详解】A、蔗糖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金属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木炭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氧气可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C、氧化铜是黑色粉末属于物理性质,木炭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D、铁灰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水能够结冰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故选:C。
22.高安瑞酒是江西名酒之一,下列制酒工序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分析】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详解】A、选料只是选取材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发酵过程发生了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蒸馏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再冷凝,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灌装只是盛放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
23.下列物质的应用,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人造金刚石作钻探机的钻头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
D.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
【答案】D
【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分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金刚石、干冰、活性炭、氮气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详解】A、人造金刚石作钻探机的钻头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
24.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锥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架台:“我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D.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质量怎么增加了?”
【答案】B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详解】A.锥形瓶被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铁架台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酒精灯燃料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浓硫酸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怎么增加是因为具有吸水性,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25.石墨烯由一层碳原子组成,它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的熔点超过3000℃,它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等属性。可以预见,石墨烯未来的应用前景将相当广阔。根据石墨烯的属性,你认为石墨烯不能用来制成(▲)
A.熔断器中的保险丝
B.汤锅
C.高压输电线
D.隧道掘进机的钻头
【答案】A
【解析】根据石墨烯的导热性、导电性、熔点高、硬度大几个特点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分析】此题通过告诉石墨烯的一些物理特性,考查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很有实际意义。
【详解】A、石墨烯的熔点超过3000°C,所以不能做保险丝,A符合题意;B、石墨烯薄、坚硬,导热性好,可以做家里烹饪用的汤锅,B不符合题意;C、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所以可以用来
制成高压输电用的导线,C不符合题意;D、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所以可以做隧道掘进机的钻头,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6.下列关于二氧化硫的叙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略
27.新型客机波音787的“电子窗帘”用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按钮随意改变透明状态的调光玻璃。使用“电子窗帘”时,发生变化的是(▲)
A.质量
B.硬度
C.比热容
D.透光度
【答案】D
【解析】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硬度、弹性、导热性、导电性、透光性、比热容等,不同的物理属性反映不同的物理特征。
【分析】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属性,不同的物理属性具有不同的实际应用。
【详解】“电子窗帘”用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按钮随意改变透明状态的调光玻璃,所以使用“电子窗帘”时,发生变化的是透光性。故选:D。
28.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鞭炮爆炸发声
B.蜡烛燃烧发光
C.煤燃烧火力发电
D.电水壶通电放热
【答案】D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鞭炮爆炸发声、蜡烛燃烧发光、煤燃烧火力发电都发生了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分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详解】A、鞭炮爆炸发声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蜡烛燃烧发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煤燃烧火力发电,煤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电水壶通电放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
29.2018年4月,中国制造并批量生产的世界“最薄玻璃”厚度仅有0.12mm,堪比A4纸厚度,轿车撞不碎,不怕风吹雨淋,稳定性好。下列性质不属于玻璃的物理性质的是(▲)
A.透光性强
B.稳定性好
C.强度很大
D.机械性能好
【答案】B
【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分析】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是考查的热点之一,正确理解定义,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详解】玻璃的物理性质的是容易透光,稳定性好,玻璃的强度大,但机械性能不好。
30.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灯泡发光
B.煤气爆炸,煤燃烧
C.酒精挥发,食物腐败
D.石蜡熔化,碘升华
【答案】A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分析】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详解】A、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灯泡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煤气爆炸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煤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败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石蜡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干冰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A。
31.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答案】D
【解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分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详解】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B、金刚石作装饰品,是因为金刚石硬度大、光彩夺目,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C、铜丝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D、氢气作高能燃料,是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D。
32.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制作导线
D.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A选项,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造钻头;B选项,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C选项,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D选项,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33.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是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比赛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境内11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内举行。下列有关比赛期间出现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霓虹灯发出多彩的灯光
B.燃放大型烟花
C.播放动人的民族音乐
D.用活性炭净化游泳池中水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略
34.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用途
性质
A
干冰
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
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C
小苏打
治疗胃酸过多
小苏打能与盐酸发生反应
D
稀有气体
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答案】A
【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用途,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各种物质的用途。
【详解】A.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所以可用干冰来制造舞台烟雾效果,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选项对应关系正确;C.小苏打能与盐酸发生反应,所以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选项对应关系正确;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用于净化水,选项对应关系正确。故选:A。
35.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一致的是(▲)
A.氮气
性质稳定
保护气
B.酒精
可燃性
消毒剂
C.食醋
酸性
除水垢
D.干冰
升华吸热
人工降雨
【答案】B
【解析】根据各物质的性质及用途分析解答。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于做保护气体。B、酒精能燃烧,但不是消毒剂。C、食酸有酸性,能除去水垢。D、干冰易升华吸热。
【分析】该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与了解,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于做保护气,性质与用途一致,故A正确;B、酒精能燃烧,可以作燃料,做消毒剂是利用了酒精能破坏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性质与用途不一致,故B错误;C、醋酸具有酸性,能与水垢中的物质反应,使其转化成可溶于水的物质,性质与用途一致,故C正确;D、干冰易升华吸热,使水蒸气变成小水滴,常用于人工降雨,性质与用途不致,故D正确。故选B.
36.(物理规念)下表是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配料
保质期
含碘量
氯化钠、碘酸钾
18个月
20∽40mg/kg
储存指南
食用方法
避热避光、密封
勿长时间炖炒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加碘盐通常的颜色和状态分别为白色、

态,这是加碘盐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由储存指南和食用方法可推测加碘盐在受热时

(填“易”或“不易”)分解,这是它的

性质。
【答案】固;物理;易;化学
【解析】【分析】【详解】加碘盐是白色的固体,颜色和状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体现,是物理性质;根据贮藏方法;避光,避热,食用方法:勿长时间炖炒,可以推测出碘酸钾受热易分解,需要发生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固;物理;易;化学。
37.(科学思维)下面是在上科学课“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节时,小明和小亮发生的争论,他们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明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物理变化。”他列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


(2)小亮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化学变化。”他列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


(3)你支持哪个同学的观点?


(4)小明和小亮两位同学发生争论的原因是


【答案】(1)电灯通电时发光、发热;;(2)燃料燃烧时发光、发热;(3)都不支持;(4)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都可能伴有发光、发热现象。
光、发热等现象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形的物质生成,若有新的物质产生,则为化学变化,否则是物理变化。
【分析】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的物质区别:是否是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详解】(1)电灯通电时会发光、发热,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各种燃料燃烧时,发光、发热的同时有形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小亮和小明的判断结果都没有抓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都不可取;(4)小亮和小明得出的结论不同主要是因为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都可能伴有发光、发热现象。故答案为:(1)电灯通电时发光、发热;(2)燃料燃烧时发光、发热;(3)都不支持;(4)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都可能伴有发光、发热现象。
38.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臭氧在通常情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若将氧气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氧气中含有3%的臭氧。
(1)臭氧的物理性质有:


(2)臭氧的化学性质有:


(3)臭氧的用途:


【答案】(1)淡蓝色,有鱼腥味的气体;(2)臭氧不稳定、有强氧化性;(3)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解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1)臭氧的物理性质有: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2)臭氧的化学性质有:臭氧不稳定、有强氧化性;(3)臭氧的用途: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分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用途等,要记忆有关臭氧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详解】(1)臭氧的物理性质有: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故答案为: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2)臭氧的化学性质有:臭氧不稳定、有强氧化性;故答案为:臭氧不稳定、有强氧化性;(3)臭氧的用途: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故答案为: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39.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用镊子夹取放人盛水的小烧杯中,可看到金属与水发生了剧烈的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而本身熔成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试根据以上叙述,推测该金属的性质。
(1)物理性质:①硬度

;②密度比水

;③熔点

;④状态为

;⑤颜色为


(2)化学性质:


【答案】(1)小;小;低;固态;银白色;(2)能够与水反应
【解析】金属能被小刀切割,说明金属的硬度小,是一种固体;能够漂浮在水的表面,说明密度比水小;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说明熔点低,颜色是银白色;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来的性质。
【分析】培养学生从题目的文字中搜索信息的能力,注意因果前后照应。
【详解】(1)金属能被小刀切割,说明金属的硬度小,是一种固体;能够漂浮在水的表面,说明密度比水小;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说明熔点低,颜色是银白色;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来的性质,一般伴随着新物质的生成。故答案为:小;小;低;固;银白色;(2)能够与水反应。
40.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①氢气用作燃料;②氧气用于气焊;③干冰用作制冷剂;④一氧化碳用于炼铁工业;⑤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异味物质;⑥氦气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⑥
C.③⑤
D.①④⑤⑥
【答案】B
【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分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详解】A、①氢气用作燃料②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化学性质;③干冰用作制冷剂⑤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异味物质,是利用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①氢气用作燃料②氧气用于气焊④一氧化碳用于炼铁工业⑥氦气用作保护气都是利用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③干冰用作制冷剂⑤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异味物质,是利用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⑤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异味物质是利用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
41.下列应用只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煤用作燃料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答案】B
【解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区别,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难度不大。
【详解】A、煤用作燃料,利用了煤具有可燃性,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A错误;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B正确;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利用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C错误;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利用了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B。
4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金属铜用于制导线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
【答案】C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分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详解】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金属铜用于制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供给呼吸的性质,供给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故C正确;D.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将色素异味吸附在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故选:C。
43.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除去房间中的异味
B.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
C.干冰用于冷藏食品
D.用铜或铝制作导线
【答案】B
【解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分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详解】A.活性炭能够吸附异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B.可以用作燃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C.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D.
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选:B。
44.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
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
【答案】C
【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分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生石灰、铁粉、铜、液氧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详解】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利用铁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是利用液氧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
45.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极难溶于水
B.具有可燃性
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答案】B
【解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
【分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详解】A.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B.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C.密度比空气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D.无色无味的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