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第4节《物质的比热》培优训练
学习目标:
1.能表示热传递的规律。
2.识别热量的概念与单位,判断热量大小相关的因素。
3.说明比热的概念,记住不同物质比热的差异。
4.利用比热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
同步训练:
1.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热传递的过程中,高温物体
热量,温度
;
最终两个物体的相等(
)
2.热量指
,用符号
表示,国际单位为
,符号为
,比它大的单位还有
。
3.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
;煤油的比热是2.1×103J/(kg·℃),它表示
。
4.如图所示是一款冬季家庭常用的电暖气,在电暖气内部应充入比热较
的液体,是为了使它通电后温度升高得更
。
5.将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的石蜡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由此说明三块金属的比热(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6.新疆那拉提草原是闻名全国的旅游景区。夏天,当你赤脚在烈日当空的小河边游玩时,你会发现:岸上的小石头热得烫脚,而河水却是冰凉的,这是因为(
)
A.水比小石头的温度变化大
B.水比小石头的比热大
C.水比小石头吸收的热量小
D.水比小石头的比热小
7.水的比热比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产生活服务,下列事件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C.采用沸水多水量、短时间对蔬菜进行焯水处理,可减少营养素的损耗
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8.由于水的比热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
)
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9.经常下厨的小关发现,同时用相同的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油的温度总是升高得快些。这是因为(
)
A.水的比热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快
B.油的比热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快
C.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D.在相的时间内,油吸收的热量较多
10.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关于对a、b两种液体鉴别的结论正确的是(
)
A.a的比热大,是水
B.a的比热大,是酒精
C.b的比热大,是水
D.b的比热大,是酒精
11.如图为某一天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截图。图中显示当日上海的温度为20∽25℃,西宁的温度为7∽22℃.关于两地的温差及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海的温差大,因为水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大
B.西宁的温差大,因为水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大
C.上海的温差大,因为水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小
D.西宁的温差大,因为水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小
1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
)
A.水比煤油的比热大
B.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C.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时间
D.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13.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
A.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B.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14.为了比较水和空气对牛奶的冷却效果,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将一盒牛奶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瓶中,甲瓶放在水中,乙瓶放在空气中,其他条件均相同,如图所示。实验时,他们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插在甲、乙两瓶牛奶中的温度计示数,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甲/℃
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
乙/℃
70
65
61
58
55
52
50
48
47
46
(1)甲、乙两瓶中的牛奶质量应该
。
(2)本次实验中,小王发现
的冷却效果更好。
(3)通过分析,小王又发现,甲瓶中牛奶冷却快慢前后不一致,速度越来越
。
(4)物理学中我们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若小王用“冷却速度”来表示物体冷却的快慢,则“冷却速度”可定义为:质量为1kg的物体,
叫做冷却速度。
15.小强随家人到海边玩耍时,发现阳光下的海水和岸边的沙子温差很大。于是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想比较沙子和水这两种物质比热的差异。实验过程中所使用仪器规格完全相同。请你来帮他完成实验:
(1)测量出
相同的水和沙子,然后安装仪器,并记下沙子和水的初始温度。
(2)在实验时只要控制
相同就可以确定水、沙子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图乙为小强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沙子的比热容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比热容。
(3)完成实验后小强认为本套实验装置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请你帮他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
16.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同时给质量和温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
液体的温度升高较快,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若要你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的冷却液,你认为选择
液体更好。
17.中央气象台每天都会发布全国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下表列出的是某年6月4日沿海城市天津和内地城市西安两地气温情况。
6月4日城市甲
晴22∽30℃城市乙
晴19∽37℃
请根据两座城市的气温变化情况判别城市名称,甲是
,你做出判别的依据是
。
18.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
(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热水和煤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
______(填“A”或“B”)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
。
(2)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烧杯中称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
,得出结论。要完成该实验,除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
。
(3)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时,他们认为原方案有需要两次加热耗时长等缺点,因此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答出一个即可)
19.小明为了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跟哪些因素有关,他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做了如下的实验:用四个烧杯分别盛200g水、100g水、200g煤油、200g煤油,然后用相同的加热器给四个烧杯同时加热,得到的数据记录如下,请根据有关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烧杯
种类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水
200
20
28
8
2
水
100
20
28
4
3
煤油
200
20
28
4
4
煤油
200
20
24
2
(1)本实验中加热时间是用来表示
。
(2)比较烧杯
的记录,可得相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3)比较烧杯3、4的记录,可得
。
(4)综合本实验,可以得出,影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因素
、
、
。
(5)水与煤油相比较,
的吸热能力更强,即它的
更大。
20.质量相同的两金属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则(
)
A.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比热一定大
B.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比热一定小
C.温度高的金属块比热一定大
D.温度高的金属块比热一定小
21.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
B.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C.让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
D.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
22.(2019·福建)如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水
煤油
冰
铝
铜
比热/(J·kg-1·℃-1)
4.2×103
2.1×103
2.1×103
0.88×103
0.39×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一定不同
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不变
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
23.如图,是“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图中相同的烧杯所装水和食用油的体积
(填“相同”或“不同”),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观察和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实验结果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不同,我们引入一个物理量
来反映物质的这种吸热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第4节《物质的比热》培优训练
学习目标:
1.能表示热传递的规律。
2.识别热量的概念与单位,判断热量大小相关的因素。
3.说明比热的概念,记住不同物质比热的差异。
4.利用比热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
同步训练:
1.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
。热传递的过程中,高温物体
▲
热量,温度
▲
;
最终两个物体的相等(▲)
【答案】两物体间有温度差;放出;小降;吸收;上升;温度
【解析】【分析】【详解】略
2.热量指
▲
,用符号
▲
表示,国际单位为
▲
,符号为
▲
,比它大的单位还有
▲
。
【答案】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Q;焦耳;J;千焦(kJ)
【解析】【分析】【详解】略
3.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
▲
;煤油的比热是2.1×103J/(kg·℃),它表示
▲
。
【答案】J/(kg·℃);1kg的煤油,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是2.1×103J
【解析】【分析】【详解】比热容符号c,简称比热,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吸热或散热能力。比热容越大,物体的吸热或散热能力越强。它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下降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J/(kg·℃);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J/(kg·℃),它表示1kg的煤油温度升高或下降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2.1×103J.故答案为;J/(kg·℃);1kg的煤油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2.1×103J。
4.如图所示是一款冬季家庭常用的电暖气,在电暖气内部应充入比热较
▲
的液体,是为了使它通电后温度升高得更
▲
。
【答案】小;快
【解析】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的快。
【分析】题考查了学生对比热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体现了物理规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详解】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的快,所以电暖器内部应充入比热容小的液体。故答案为:小;快。
5.将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的石蜡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由此说明三块金属的比热(▲)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答案】C
【解析】甲、乙、丙三个金属块的初温、质量都是相等的,过一段时间后,三个金属块的温度降低,末温也是相等的;石蜡熔化多的说明石蜡吸收热量多,说明它上面放置的金属块放出热量多,根据Q放=cm(t-t0),在质量、降低的温度相同时,放出热量多的这种物质比热容大。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们根据公式Q放=cm(t-t0)判断物质比热容大小的关系,
是一道基础题。
【详解】金属块丙下方的石蜡熔化快,说明金属块丙放出的热量多,甲、乙、丙的初温、末温都是相等的,温度变化值就是相同的,根据公式Q放=cm(t-t0)可知:甲、乙、丙三个金属块的质量、温度的变化值是相等的,金属块丙放出的热量多,所以金属块丙的比热容比较大。故选:C。
6.新疆那拉提草原是闻名全国的旅游景区。夏天,当你赤脚在烈日当空的小河边游玩时,你会发现:岸上的小石头热得烫脚,而河水却是冰凉的,这是因为(▲)
A.水比小石头的温度变化大
B.水比小石头的比热大
C.水比小石头吸收的热量小
D.水比小石头的比热小
【答案】B
【解析】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据此分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及应用的了解和掌握,应用好“质量、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越大温度升高的越小”是本题的关键,可以借助Q=cmΔt帮助记忆。
【详解】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小石头的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小石头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都在太阳照射下),水的温度升高的少,湖水是凉凉的,而小石头的温度升高的多,热得烫脚。故选B。
7.水的比热比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产生活服务,下列事件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C.采用沸水多水量、短时间对蔬菜进行焯水处理,可减少营养素的损耗
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答案】D
【解析】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分析】本题考查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的应用,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了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属于中考热点题目。
【详解】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来供暖,故A不符合题意;B、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用水作为工作介质,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做内燃机的冷却液,故B不符合题意;C、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采用沸水多水量、短时间对蔬菜进行焯水处理,可减少营养素的热损耗,故C不符合题意;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是将水能转化为电能,与水的比热容无关,故D符合题意。故选:D。
8.由于水的比热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
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答案】B
【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大,导致海陆风的形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海陆风形成原理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详解】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大,白天太阳照射时,水面温度上升得慢,陆地温度上升得快,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风从海面吹向陆地;晚上,气温下降,水面温度下降得慢,温度高一些,热空气上升,风从陆地吹向海面。因此,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故选:B。
9.经常下厨的小关发现,同时用相同的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油的温度总是升高得快些。这是因为(▲)
A.水的比热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快
B.油的比热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快
C.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D.在相的时间内,油吸收的热量较多
【答案】B
【解析】用相同的燃气灶加热,相同时间内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Q=cmΔt分析油的温度升高得快的原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解释现象,是一道基础题。
【详解】AB、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食用油的比热容,根据Q=cmΔt知,油的温度升高得快些,故A错误、B正确。CD、用相同的燃气灶加热,相同时间内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故C、D错误。故选:B。
10.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关于对a、b两种液体鉴别的结论正确的是(▲)
A.a的比热大,是水
B.a的比热大,是酒精
C.b的比热大,是水
D.b的比热大,是酒精
【答案】C
【解析】ab两种液体液体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末温从图中可以看出,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分析即可。
【分析】本题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这是一种常用的一种分析问题和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学生要熟知其道理。
【详解】由图示可以看出,当加热时间相同时即吸收的热量相同时,a的温度升高的快,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cmΔ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得快的物质,比热容小;a的比热容小,b的比热容大,而酒精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即b为水。故选:C。
11.如图为某一天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截图。图中显示当日上海的温度为20∽25℃,西宁的温度为7∽22℃.关于两地的温差及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海的温差大,因为水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大
B.西宁的温差大,因为水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大
C.上海的温差大,因为水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小
D.西宁的温差大,因为水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小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得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少,使得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的温差小。
1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
A.水比煤油的比热大
B.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C.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时间
D.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答案】C
【解析】(1)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大(小)的吸热能力弱(强);(2)水和煤油的沸点不同,加热时间也不同,无法比较比热容的大小;(3)用搅拌器搅拌,目的是使得液体受热均匀;(4)根据Δt=Q/cm,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分析】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搅拌器的作用、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
【详解】A、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大的吸热能力弱,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故A正确;B、水和煤油的沸点不同,加热时间也不同无法比较比热容的大小,故B错误;C、实验中搅拌器的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匀,故C正确;D、由于煤油的比热容小,根据Δt=Q/cm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大,故D正确。故选:B。
13.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A.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B.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A.体积相同的同种物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吸收的热量就相同。不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B.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不同,吸收的热量就不同。不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C.由于水和煤油的密度不同,所以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质量不同,那么温度都升高5℃,吸收热量不同,与物质种类有关,也与质量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升高温度相等,吸收热量不同,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的种类有关。故D符合题意。
14.为了比较水和空气对牛奶的冷却效果,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将一盒牛奶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瓶中,甲瓶放在水中,乙瓶放在空气中,其他条件均相同,如图所示。实验时,他们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插在甲、乙两瓶牛奶中的温度计示数,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甲/℃
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
乙/℃
70
65
61
58
55
52
50
48
47
46
(1)甲、乙两瓶中的牛奶质量应该
▲
。
(2)本次实验中,小王发现
▲
的冷却效果更好。
(3)通过分析,小王又发现,甲瓶中牛奶冷却快慢前后不一致,速度越来越
▲
。
(4)物理学中我们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若小王用“冷却速度”来表示物体冷却的快慢,则“冷却速度”可定义为:质量为1kg的物体,
▲
叫做冷却速度。
【答案】(1)相等;(2)水;(3)慢;(4)单位时间内降低的温度
【解析】【分析】【详解】(1)探究水和空气对牛奶的冷却效果时,需要控制牛奶的质量相等。(2)由表格数据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瓶中的牛奶温度变化快,所以水的冷却效果好。(3)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甲瓶中牛奶的温度变化越来越慢。(4)“冷却速度”可以定义为:质量为1kg的物体,单位时间内降低的温度。故答案为:(1)相等;(2)水;(3)慢;(4)单位时间内降低的温度。
15.小强随家人到海边玩耍时,发现阳光下的海水和岸边的沙子温差很大。于是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想比较沙子和水这两种物质比热的差异。实验过程中所使用仪器规格完全相同。请你来帮他完成实验:
(1)测量出
▲
相同的水和沙子,然后安装仪器,并记下沙子和水的初始温度。
(2)在实验时只要控制
▲
相同就可以确定水、沙子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图乙为小强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沙子的比热容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比热容。
(3)完成实验后小强认为本套实验装置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请你帮他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
。
【答案】(1)质量;(2)加热时间;小于;(3)用搅拌棒对沙子和水进行搅拌,让其受热均匀
【解析】(1)探究不同种类物质的吸热能力,需要控制物质的质量相同;(2)我们使用相同的酒精灯(或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据图表中的信息,Q吸=cmΔt的各个量的关系分析即可判断;(3)从实验过程分析,观察是否用搅拌棒对沙子和水进行搅拌,让其受热均匀;是否用到了温度计等即可解决。
【分析】本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考查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和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及对实验误差的分析,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
【详解】(1)据题意可知,要比较沙子和水这两种物质比热容的差异,需要控制水和沙子的质量相同;(2)因实验过程中所使用仪器规格完全相同,根据转换法,在实验时只要控制加热时间相同就可以确定水和沙子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由两种物质的温度-时间变化图象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即吸收的热量Q吸相同),且质量相同,而水的温度变化小,根据Q吸=cmΔt可知,所以水的比热容大,沙子的比热容小;(3)从实验过程分析可知,该装置没有用搅拌棒对沙子和水进行搅拌,物质受热不均匀,所以改进措施是:用搅拌棒对沙子和水进行搅拌,让物质受热均匀;同时该装置中没有温度计,所以改进措施是:用温度计测量两装置中物质的温度。故答案为:(1)质量;(2)加热时间;小于;(3)用搅拌棒对沙子和水进行搅拌,让其受热均匀。
16.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同时给质量和温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
▲
液体的温度升高较快,
▲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若要你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的冷却液,你认为选择
▲
液体更好。
【答案】甲;乙;乙
【解析】(1)图象中加热时间相同,表示物体吸收热量相同;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当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利用吸热公式分析比热容关系;(2)应选比热容大的作为冷却液。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比热容的概念的理解中图象题的解法。这类题一般取升高的温度相同时,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吸收热量的多少)来判断比热容的大小。
【详解】(1)观察图象可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初温均为0℃,当升高的温度相同时,乙液体加热所用的时间长,即甲升温快;因为加热器材是两个相同的加热器,所以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多。根据公式Q=cmΔt,得:c=Q/mΔt,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当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越大,比热容越大,所以乙液体的比热容大;(2)选择汽车的冷却液,应选比热容较大的液态,故选乙液态更好。故答案为:甲;乙;乙。
17.中央气象台每天都会发布全国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下表列出的是某年6月4日沿海城市天津和内地城市西安两地气温情况。
6月4日城市甲
晴22∽30℃城市乙
晴19∽37℃
请根据两座城市的气温变化情况判别城市名称,甲是
▲
,你做出判别的依据是
▲
。
【答案】天津;沿海城市温差小
【解析】根据比热容的知识分析沿海城市为什么昼夜温差小,然后根据天津和西安的地理位置的不同做出判断。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比热容知识的应用,我们要能够根据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详解】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值比较小。天津是沿海城市,昼夜温差小;而西安是内陆城市,水分含量少,昼夜温差比较大。故答案为:天津;沿海城市温差小。
18.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
(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热水和煤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
▲
(填“A”或“B”)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
▲
。
(2)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烧杯中称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
▲
,得出结论。要完成该实验,除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
▲
。
(3)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时,他们认为原方案有需要两次加热耗时长等缺点,因此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
。(答出一个即可)
【答案】(1)A;确保使用外焰加热;(2)升高的温度;秒表;(3)该方案避免两次加热,用同一热源加热确保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解析】(1)组装实验仪器是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从最优化的角度去考虑,避免重复调整。(2)实验需要测量水与煤油的加热时间,需要用到秒表;液体吸收相等的热量,升高的温度越高,液体的吸热能力越弱。(3)分析图示实验,根据图示实验装置分析答题。
【分析】“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是热学最主要的实验。此实验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过程的掌握情况,更进一步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要知道“水浴法”加热的优点。
【详解】(1)组装实验仪器时,应根据酒精灯及其火焰的高度先固定图中的A部分,使酒精灯的外焰正好能给烧杯加热,然后再固定图中的B部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调整;
(2)在同一个烧杯中称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得出结论。实验中需要测量水与煤油的加热时间,需要用到秒表;(3)由图乙所示实验可知,实验用同一烧杯用“水浴法”对水与煤油同时加热,该方案避免两次加热,用同一热源加热确保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故答案为:(1)A;确保使用外焰加热;(2)升高的温度;秒表;(3)该方案避免两次加热,用同一热源加热确保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19.小明为了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跟哪些因素有关,他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做了如下的实验:用四个烧杯分别盛200g水、100g水、200g煤油、200g煤油,然后用相同的加热器给四个烧杯同时加热,得到的数据记录如下,请根据有关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烧杯
种类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水
200
20
28
8
2
水
100
20
28
4
3
煤油
200
20
28
4
4
煤油
200
20
24
2
(1)本实验中加热时间是用来表示
▲
。
(2)比较烧杯
▲
的记录,可得相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3)比较烧杯3、4的记录,可得
▲
。
(4)综合本实验,可以得出,影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因素
▲
、
▲
、
▲
。
(5)水与煤油相比较,
▲
的吸热能力更强,即它的
▲
更大。
【答案】(1)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2)
1、2;(3)等质量的同一物质,升高的温度越高,吸热越多;(4)物质种类、质量、升高的温度(温度变化量);(5)水;
比热
【解析】【分析】【详解】略
20.(2019·上海)质量相同的两金属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则(▲)
A.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比热一定大
B.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比热一定小
C.温度高的金属块比热一定大
D.温度高的金属块比热一定小
【答案】B
【解析】比较物质吸热能力有两种方法: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
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分析】此题考查了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熟悉基本公式及其变形公式是解答的关键。
【详解】根据Q=cmΔt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小,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大,所以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其比热容一定小;故B正确。故选:B。
21.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A.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
B.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C.让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
D.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
【答案】A
【解析】(1)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2)水分的蒸发会从周围吸热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即蒸发吸热。
【分析】本题考查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的应用,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了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属于中考热点问题。
【详解】A.炎热的夏天,在室内地面上洒水,水蒸发时会从周围吸热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使人感到凉爽,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故A符合题意;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故B不符合题意;C.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故C不符合题意;D.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或降低的温度少,所以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2019·福建)如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物质
水
煤油
冰
铝
铜
比热/(J·kg-1·℃-1)
4.2×103
2.1×103
2.1×103
0.88×103
0.39×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一定不同
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不变
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
【答案】C
【解析】(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种类和状态有关,同种物质(状态不变)比热相同,不同物质比热一般不同;(2)由Q=cmΔ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的多;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多。
【分析】本题考查了比热容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根据这个知识点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比较物理量大小关系时,可用相关的公式进行分析。
【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但也有的物质比热容相同,如煤油和冰,故A错误;B、水和冰是水的两种状态,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其比热容是不同的,说明比热容与物质状态有关,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也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C、由表中数据可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因铝的比热容大,则根据Q=cmΔt可知铝吸收的热量更多,故C正确;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根据Q=cmΔt可知水升高的温度少,故D错误。故选:C。
23.如图,是“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图中相同的烧杯所装水和食用油的体积
▲
(填“相同”或“不同”),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观察和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实验结果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
不同,我们引入一个物理量
▲
来反映物质的这种吸热能力。
【答案】不同;吸收的热量;比热
【解析】【分析】【详解】做“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实验时,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人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因为水和食用油的密度不同,根据p=m/V可知食用油和水的体积不同;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即吸收的热量不同,说明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本领不同,物理学中用比热容来表示不同物质的这种吸热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