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物理 5.5:显微镜与望远镜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物理 5.5:显微镜与望远镜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16 18:1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显微镜与望远镜
教学设计
课名
显微镜与望远镜
知识点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5节
适用对象
八年级新授课学生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落实重点:通过复习,加强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和应用的成像特点的识记水平和分析能力,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成像原理、特点和成像光路。2、【能力目标】突破难点:通过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过程的具体情景的创设和动画过程分解展现,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培养初步的辩证思维,培养物理学科的科学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引导,进一步认识到物理学科的有用性和有趣性,学以致用,增强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情景问题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使学生乐于学习、观察、探索、实验,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喜爱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复习,加强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和应用的成像特点的识记水平和分析能力,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成像原理、特点和成像光路。难点:通过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过程的具体情景的创设和动画过程分解展现,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理解成像原理、特点及成像光路,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培养物理学科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温故引入:凸透镜的单独应用】通过温故,加强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和应用的成像特点的识记水平和分析能力。【动画分解展现突破难点】通过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过程的具体情景的创设和动画过程分解展现,将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放在生动形象的动画应用情景中,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成像原理,让学生经历物理情景思维的构建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培养物理学科的科学思维能力。
【动画对比展现巩固重点】进一步通过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过程的动画过程分解对比展现,进一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特点和成像光路,巩固重难点。【适时拓展】通过简述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发展史、对微观世界和宏观宇宙的探索史,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学科的有用性和有趣性,学以致用,增强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情景问题的意识,渗透学科育人价值,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课后作业】通过两个相似的想想做做: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两只手分别握住一个透镜并调整两个透镜间的距离分别去观察前面近处的小物体和远处的大物体,应用所学理论去动手实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现象和问题,学以致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和巩固学习生成,培养初步的辩证思维,培养物理学科的科学思维能力。也能使学生乐于学习、观察、探索、实验,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喜爱情感。【板书设计】总结强调巩固学习生成
教学反思
本节新授微课,教学内容严谨完整、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注重实效、创新性突破难点,辅助扩展资料微教案、微课件、微反思等内容完整,逻辑性强、化抽象为形象、深入浅出、明了易懂,能有效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能力的提高。教学展现形式构思新颖,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富有创意,通过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过程的具体情景的创设和动画过程分解展现,将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放在生动形象的动画应用情景中,语言简洁、动画讲解过程形象生动,精彩有趣,启发引导性强,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网络微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有兴趣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理解成像原理、特点及成像光路,让学生经历物理情景思维的构建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从而获得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培养物理学科的科学思维能力。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和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学生思维为主线,将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放在形象生动的应用情景中,应用所学理论去动手实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现象和问题,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体会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奥妙,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和巩固学习生成,也能使学生乐于学习、观察、探索、实验,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喜爱情感。但由于本节知识点较少、单一且较复杂深奥,题型内容过于简单,只对两种应用的成像原理做简单了解,同时也受限于网络微课,缺少了师生的实时互动和讲练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