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沁园春·雪(原卷版+解析版)学案精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沁园春·雪(原卷版+解析版)学案精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6 15:58:4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
沁园春·雪
(
目标导航
)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
知识精讲
)
1.背景资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
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莽莽(
)
妖娆(
)
折腰(
)
成吉思汗(
)
稍逊风骚(
)
分外(
)
数风流人物(
)
今朝(
)
分别(
)
数目(
)
朝代(
)
(2)词语释义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表示敬慕、倾倒的意思。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有时也用来指代文学才华,如:“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知识精讲
)
(
重点梳理
)
【重点01】[停顿与重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重点02】整体感知
1.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并结合朗读和自己的感受,说出你所体会到的情感?
2.词的上阕中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
3.作者以哪个字统领上阕后面的内容?都写到了什么?
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重点03】突破重难
1.“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但所见内容却远远超过目光所及,这是为什么?淡淡你的感受。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
3.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有区别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试品味“惜秦皇汉武”中“惜”字的丰富含义。
5.作者认为谁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重点04】品味赏析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2.说说“惟余”“顿失”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3.这首词表现了词人自信豪迈的情怀,请从上、下两阕中分别找出依据说明词人是如何展示这份情怀的(可以从修辞、写作手法、用词、内容意象等任意角度去分析)。
4.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
能力拓展
)
试就课文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进行比较,思考:
(1)两首诗词所写的雪景有什么不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两首诗词相比,在艺术上有什么差异?
点拨:诗词的比较阅读,可以从内容、主旨情感、风格、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突破。
(
分层提分
)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划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qìn)
分外(fèn)
成吉思汗(hàn)
幽燕(yān)
B.惟余(wéi)
莽莽(mǒng)
妖娆(ráo)
稍逊(xùn)
C.风骚(sāo)
数风流人物(shǔ)
今朝(zhāo)
碣石(jié)
D.分泌(mì)
奔弛(chí)
朝代(cháo)
竞争(jìng)
2.
为下列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惟余莽莽(

A.白茫茫的一片
B.无边无际
C.草木旺盛
D.白雪
(2)须晴日(

A.一定
B.必须
C.等到
D.需要
(3)顿失滔滔(

A.波涛滚滚
B.波涛
C.河水流动
D.连续不断
(4)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A.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B.今朝的风流人物
C.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和今朝的风流人物
D.这首词里没有提到的古今中外的杰出英雄
(5)只识弯弓射大雕(

A.见识
B.认识
C.知道,懂得
D.知识
(6)数风流人物(

A.有才学的人物
B.不拘礼法的人物
C.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D.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3.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
B.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

风景异常美好。
C.一代天骄李白豪放不羁,写诗慷慨淋漓,岂能和那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论!
D.银幕尽显风流人物

大爱铸就时代传奇——十八大献礼影片纵览。
4.
下列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C.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5.
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是(

①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
②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③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④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6.
对《沁园春?雪》这首词运用的表达方式理解正确的是(

A.上阕侧重议论,下阕侧重写景,抒情贯穿全词
B.上阕侧重写景、抒情,下阕侧重议论
C.上阕侧重议论、抒情,下阕侧重写景
D.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议论,抒情贯穿全词
7.
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写出领起上阕词句的一个字:________
(2)写出词句中表明天气“变化之速、寒威之烈”的两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下阕有过渡句,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在评说古人时,用了一个“惜”领起,那么“惜”是什么意思?它管到什么地方?有何深刻的含义?
(5)“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6)诗歌的朗读要有节奏感,下列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乙】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选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同为写雪,但两段文字呈现出来的雪景却不同。试简要说明。
(2)【甲】【乙】两段文字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是哪几句?各自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中画线的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
)
A.万里雪飘(形象地描绘出大雪纷纷扬扬、随风飘舞的情态)
B.惟余莽莽(叠音,读来音响浑厚,富于音乐美,渲染出磅礴的气势)
C.北风卷地白草折(描绘出雪前狂风肆虐的声势,渲染肃杀的气氛)
D.散入珠帘湿罗幕(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点点飘落进来,给人以暖意)?
10.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九三六年二月)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一九五四年夏)
(1)两首词都是毛泽东的作品。其中“沁园春”和“浪淘沙”是
;“雪”和“北戴河”是题目。
(2)两首词都有明确主旨的点睛之句,第一首词是
(用原句回答);第二首词中是
(用原句回答)。
(3)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所展现的画面。
(4)两首词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两词上阕都是;_____________;下阕都是______________。
(

3


8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
沁园春·雪
(
目标导航
)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
知识精讲
)
1.背景资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
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莽莽(mǎng)
妖娆(ráo)
折腰(zhé)
成吉思汗(hán)
稍逊风骚(xùn)
分外(fèn)
数风流人物(shǔ)
今朝(zhāo)
分别(fēn)
数目(shù)
朝代(cháo)
(2)词语释义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表示敬慕、倾倒的意思。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有时也用来指代文学才华,如:“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重点梳理
【重点01】[停顿与重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重点02】整体感知
1.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并结合朗读和自己的感受,说出你所体会到的情感?
答案示例: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情感是高昂的、豪迈的。
2.词的上阕中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
答案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其中“北国风光”总领上片内容。
3.作者以哪个字统领上阕后面的内容?都写到了什么?
答案示例:用“望”字统领上阕后面的内容,写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答案示例:虚景。“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承上启下。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抱负。
【重点03】突破重难
1.“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但所见内容却远远超过目光所及,这是为什么?淡淡你的感受。
答案示例:“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伟大祖国的形象。诗人视野在想象之中延伸扩展,所见内容超过目光所及,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使人感受到作为革命领袖的诗人的豪迈意兴。其中“望长城内外”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示例:“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和“驰”,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和比喻、拟人手法,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壮观景致,极富动感,使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3.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有区别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答案示例:有区别,“稍逊”“略输”二词表现作者对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在文治方面的不足只是略有批评,而“只识”一词则表现出对成吉思汗的一种近乎嘲讽了。
4.试品味“惜秦皇汉武”中“惜”字的丰富含义。
答案示例:“惜”字定下批评的基调,意味丰富:“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批评他们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5.作者认为谁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答案示例:
“风流人物”指英俊的、杰出的、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重点04】品味赏析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答案示例:“千里”“万里”互文见义,即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表现祖国幅员的广大。也反映诗人视野的辽阔。总写句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2.说说“惟余”“顿失”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两词分别照应前文的“雪飘”“冰封”。“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则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滔滔滚滚的雄壮气势。
3.这首词表现了词人自信豪迈的情怀,请从上、下两阕中分别找出依据说明词人是如何展示这份情怀的(可以从修辞、写作手法、用词、内容意象等任意角度去分析)。
答案示例:①修辞:夸张(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比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对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②写作手法:动静结合(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对比(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欲抑先扬(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想象(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③用词:千里、万里、望(写出了视野的广阔,体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气魄);舞、驰(化静为动,写出了雪景的壮美);竞(意为竞相争胜,写出了历代英雄对祖国河山的倾倒,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多娇);惜、只。④内容意象:冰封、雪飘、长城、大河、山、天公、红妆素裹(通过大气、壮观的景象来抒发豪情,表达对祖国壮美山河的赞美);与“今朝”人物相比较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表现了无产阶级一定会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4.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答案示例: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由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由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
能力拓展
)
试就课文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进行比较,思考:
(1)两首诗词所写的雪景有什么不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示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开始描绘的是一幅塞外将士所不堪忍受的冰天雪地的景色;饯别时更是”愁云惨淡”“风掣红旗冻不翻”令人惆怅的景色。《沁园春·雪》描写的北国风景,生机勃勃,境界壮阔,气势雄伟。既描绘眼前冰封雪飘的壮丽景色。又通过想象,描写雪停天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绚丽多姿的景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岑参对塞北冰天雪地的奇寒,满眼“愁云惨淡”,流露出怨怅之情,全诗显示了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边塞,戍守边疆,希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因友人归京牵动他的乡土之思。其感情基调是低沉的。《沁园春·雪》,词人毛泽东登高望远,欣赏北国风光,浮想联翩。抒发了赞美祖国壮丽河山之情;诗人又联想起祖国几千年历史,评点历代英雄人物,气雄万古,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凌云壮志和豪迈情怀。
诗人岑参,他主动到边塞从军。希望在那里建功立业,但是他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长期艰难的戍边生活,在与朋友惜别时,不禁流露出无限惆怅之情。而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为己任,所以,词里表达了空前宏伟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2)两首诗词相比,在艺术上有什么差异?
答案示例:①表现手法不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雪为线索,记叙了戍边将士的苦寒和送友返京的情景,写景和叙事中隐含着深厚的感情,用的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沁园春·雪》先写景,后抒情、议论,写景是抒情和议论和墓础,做到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用的是即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②语言表达不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面对边塞的冰天雪地,展开想象,用“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比喻手法,描绘出壮美的意境;用“狐裘不暖锦衾薄”的映衬手法,写出了塞外的奇寒和戍边将士不堪忍受的怨怅之情;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夸张手法。描摹出塞外奇寒中的景物。《沁园春·雪》,而对塞外的冰天雪地,诗人从眼前景写起。然后展开想象,纵横千万里: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比喻、夸张手法,以动景写静景,描绘出祖国河山壮观瑰丽的景象;用“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拟人、夸张手法。写出了诗人的豪迈气概;“须晴日”一句,语意双关。更耐人寻味。
点拨:诗词的比较阅读,可以从内容、主旨情感、风格、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突破。
(
分层提分
)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划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qìn)
分外(fèn)
成吉思汗(hàn)
幽燕(yān)
B.惟余(wéi)
莽莽(mǒng)
妖娆(ráo)
稍逊(xùn)
C.风骚(sāo)
数风流人物(shǔ)
今朝(zhāo)
碣石(jié)
D.分泌(mì)
奔弛(chí)
朝代(cháo)
竞争(jìng)
【答案】C
【解答】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汉字注音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工具书。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A项中“汗”应读"han"
。B项中“莽”应读“mang"D项中“弛”应为“驰”。故答案为:C
2.
为下列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惟余莽莽(

A.白茫茫的一片
B.无边无际
C.草木旺盛
D.白雪
(2)须晴日(

A.一定
B.必须
C.等到
D.需要
(3)顿失滔滔(

A.波涛滚滚
B.波涛
C.河水流动
D.连续不断
(4)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A.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B.今朝的风流人物
C.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和今朝的风流人物
D.这首词里没有提到的古今中外的杰出英雄
(5)只识弯弓射大雕(

A.见识
B.认识
C.知道,懂得
D.知识
(6)数风流人物(

A.有才学的人物
B.不拘礼法的人物
C.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D.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答案】
(1)B(2)C(3)A(4)C(5)C(6)D
3.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
B.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

风景异常美好。
C.一代天骄李白豪放不羁,写诗慷慨淋漓,岂能和那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论!
D.银幕尽显风流人物

大爱铸就时代传奇——十八大献礼影片纵览。
【答案】B
【解答】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和“下雪的时候”矛盾。
4.
下列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C.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答案】B
【解答】ACD.正确;B.有误,应为“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5.
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是(

①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
②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③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④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答案】C
【解答】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其中应先找出相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诵读语段,检查确定。细读不难发现恰当的排序为:②④①③故答案为:
C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6.对《沁园春?雪》这首词运用的表达方式理解正确的是(

A.上阕侧重议论,下阕侧重写景,抒情贯穿全词
B.上阕侧重写景、抒情,下阕侧重议论
C.上阕侧重议论、抒情,下阕侧重写景
D.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议论,抒情贯穿全词
【答案】D
【解答】《沁园春?雪》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本文借景抒怀,通过描写北国雪景,纵论历代英雄,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
7.
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答案】C
【解答】ABD.分析正确;C.有误,“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的说法不正确。上阕写景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下阕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必胜的信念,对无产阶级群众的赞美。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写出领起上阕词句的一个字:________
(2)写出词句中表明天气“变化之速、寒威之烈”的两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下阕有过渡句,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在评说古人时,用了一个“惜”领起,那么“惜”是什么意思?它管到什么地方?有何深刻的含义?
(5)“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6)诗歌的朗读要有节奏感,下列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答案】
(1)望
(2)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惜”是可惜、叹惜、惋惜,有美中不足之意。它管到“只识弯弓射大雕”一句,统领下面对历代帝王的议论,概括了他们的文治不足。
(5)这是作者自指,抒发了作者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6)C
【解答】
(1)“望”字统领上阕,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象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
(2)“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意为: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以夸张的手法体现了天气“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3)本词上阕写北方的美丽雪景,下阕写作者生发的议论。下阕的第一句“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文,第二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起下文,所以这两句在本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词的下阕以“惜”字总领,直到“只识弯弓射大雕”一句,展开了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铺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5)“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必定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以更卓越的才能,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里作者以“今朝”的“风流人物”自指,抒发了作者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6)“江山”作主语,其后应断句,排除A项;“如此”“多娇”都是“江山”修饰语,其间应断开,排除B项和D项;“无数英雄”是“引”的宾语,之间不能断开。
故选C。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乙】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选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同为写雪,但两段文字呈现出来的雪景却不同。试简要说明。
(2)【甲】【乙】两段文字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是哪几句?各自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中画线的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
)
A.万里雪飘(形象地描绘出大雪纷纷扬扬、随风飘舞的情态)
B.惟余莽莽(叠音,读来音响浑厚,富于音乐美,渲染出磅礴的气势)
C.北风卷地白草折(描绘出雪前狂风肆虐的声势,渲染肃杀的气氛)
D.散入珠帘湿罗幕(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点点飘落进来,给人以暖意)?
【答案】
(1)【甲】段中以“千里”“万里”“长城”“大河”写雪,画面雄伟壮阔,意在写雪景的壮美。【乙】段中写雪早、雪美、雪寒以及戈壁冰封,意在写边塞雪景的奇异。
(2)【甲】段句子: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情感:热爱祖国河山。
【乙】段句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情感:对朋友远行的担忧与惆怅。
(3)D
【解答】
(1)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找出两诗中写雪的诗句,挑选它们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甲】段咏雪却不提寒,意在写雪景的壮美。【乙】段咏雪是为了写边塞雪景的奇异,描写送别时苍凉壮阔的环境,由此突出惆怅的送别之情。
(2)做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诗歌的写作年代、写作背景考虑。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不同,诗人所抒发的感情也不同。“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诗人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气势磅礴地勾画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表达了对朋友远行的担忧与惆怅。
(3)D项,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点点飘落进来,表现了边关的严寒,给人凝重的感觉。
10.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九三六年二月)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一九五四年夏)
(1)两首词都是毛泽东的作品。其中“沁园春”和“浪淘沙”是
;“雪”和“北戴河”是题目。
(2)两首词都有明确主旨的点睛之句,第一首词是
(用原句回答);第二首词中是
(用原句回答)。
(3)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所展现的画面。
(4)两首词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两词上阕都是;_____________;下阕都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词牌名
(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换了人间。
(3)在大雪的覆盖下,那连绵起伏、蜿蜒夭矫的群山,犹如银色的长蛇在飞舞,那高低绵亘、丘陵起伏的高原,宛若白色的群象在奔驰,似乎要同老天比个高低。
(4)描写景物;评古论今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沁园春”和“浪淘沙”都是词牌名。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沁园春·雪》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的机杼在结尾。“换了人间”,是议论,是感慨,也是描写,极大地表现了诗人与时代的胜概豪情,而且意味深长,余韵悠远,将读者引向一个无限性的时空,去寻味那无穷的言外之意。
(3)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示例: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4)本题考查对写法的分析。《沁园春·雪》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浪淘沙·北戴河》上片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下片前三句回溯到遥远的过去,第四句则乘秋风以飞越,一笔回到眼前,由往昔的时空转为现实的时空。
(

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