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测量物质的密度
6.3-3
测量液体的密度
教学设计
一、课题
测量液体的密度
二、教学目标
1.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
2.了解实验室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和原理
3.运用液体密度测量方法解决生活问题
三、教材重难点
1.重点
①
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
②
学会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2.难点
①
设计实验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
②
对实验进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3.教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1.知识回顾
提问1:密度的计算公式是?
提问2:实验室中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仪器是什么?
提问3:实验室中测量物体体积的实验仪器是什么?
回答1:
回答2:托盘天平
回答3:量筒
2.新课讲授
【量筒的使用】
【测量液体密度实验】
量筒
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强调测量的是液体体积)
(2)量筒的标度
单位:毫升
mL
单位换算:1mL=1
最大测量值:常见为100
mL、200
mL
分度值:1
mL、2
mL、5
mL
(3)量筒的读数方法
正确方法:视线与液面相平
提问1:如果俯视读数,读数结果如何?
提问2:如果仰视读数,读数结果如何?
(1)实验原理
?=?/?
(2)测量仪器
测量质量所需仪器:天平
测量密度所需仪器:量筒
(3)测量对象
液体,如盐水
(4)实验步骤
方法一: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1;
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2;
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
根据密度公式
?=?/?,计算盐水密度。
提问3:此方法有何不足之处?
分析: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时,烧杯中有残留的盐水,会导致什么结果?如何改进实验?
方法二:
天平水平放置,调节平衡;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
将烧杯中的液体部分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质量m余;
记录倒入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V;
根据密度公式
?=?/?,计算盐水的密度。
提问4:以上实验测量的是哪部分盐水的质量?
提问5:倒出盐水的质量如何计算?
提问6:盐水密度的表达式是?
回答1:偏大
回答2:偏小
回答3:导致液体体积测量值偏小,从而导致密度计算结果偏大。
回答4:倒出盐水的质量
回答5:
m倒出盐水=m总-m余
回答6:ρ=
(
m总-m余)/V
课堂练习
题目:学完质量和密度后,小明和小军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某种油的密度。
(1)他们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游码移至零刻度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他们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使横梁平衡。
(2)天平平衡后,他们开始测量,测量步骤如下:
A.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B.将待测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倒入量筒的这部分油的体积
请根据以上步骤,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若在步骤B中测得烧杯和油的总质量为55.8
g,其余步骤数据如图所示,则倒入量筒的这部分油的质量是________g,体积是________??3。
(4)由此可以算出,该油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__kg/m3
答案:(1)左
(2)BCA
(3)18.4
20
(4)0.92
思考并作答
思考并作答
思考并作答6.3
测量物质的密度
《6.3-1测量固体的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能够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出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中,学会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在排水法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时候理解体会等量替换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中,规范的使用量筒,天平进行相关的测量,培养规范实验操作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使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温故知新
回顾本章节之前的学习内容
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体积之比
密度的公式及单位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但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温度有关。
(二)新课教学
认识量筒
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量筒上的单位标度
量筒的量程
量筒的分度值
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量筒错误读数的误差分析
观看视频:如何规范的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使用量筒的注意事项:
①量筒要放在水平面上进行测量使用不能将量筒放在天平的托盘上测量质量。
②在测量的范围内,应该选择分度值较小的量筒,提高精确度。
③不能用量筒测量容易腐蚀玻璃的液体
测量固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原理:
(间接测量法)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小石块等
问题1:
怎样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观看视频:使用量筒通过排水法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
问题2:从减小误差的角度,哪个方案更好?
方案一:
方案二:
思考与分析:
实验步骤:
①调节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m
③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
④用细线拴好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V2
⑤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石块的密度。
实验操作与数据记录
①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②观看实验操作视频
密度测量的拓展:
如何测量漂浮在水面上物体的体积
视频学习:如何使用针压法和助沉法来测量漂浮物体的体积
如何测量体积过大无法放入量筒的物体的体积
小结
(1)量筒的使用方法
(2)使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3)用量筒和天平测量固体的密度
5、拓展性家庭作业:
如何只用天平,烧杯,溢水杯测量出一个螺母的密度?
要求:(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
(2)根据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设计数据记录表格
(3)根据测量的物理量,写出计算螺母的密度公式。6.3
测量物质的密度
——特殊测量法测固体密度
【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上物理第六章第三节,面对对象是初二学生,学生已经完成了密度测量实验,对测量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学会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本节课作为第二个课时,是对物质密度测量的延伸和拓展。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关注一些特殊测量,可以进一步巩固常规实验,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高机会,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进一步发展。近年来中考中物质密度测定的实验逐年增多,不金考查形式新颖,而且趋向于开放性与探究性。
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课主要包括有天平无量筒、有量筒无砝码两部分内容,其中重点在前者,将生活常见的应用例子进行归类处理,建立特殊测量模型
教学特色亮点:
以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为背景,以2kg和1731g之间的269g为导线,引出特殊测量的需要,在进行爱国教育同时自然过渡。在有天平无量筒问题的解决中,精挑情境,从量筒的排水法到溢水杯的排水,从加水直接读出排水体积再到只有质量变化求V水,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又具备挑战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会使用天平、量筒进行测量,会通过测量所得的质量和体积,代入物质密度测量的原理,计算物体密度,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
排水法测物体体积中无法准确把握物体体积与哪部分水的体积相等,模型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
物理概念
1.1学会用等体积法解决有天平无量筒问题;
1.2学会用等质量法解决有量筒无砝码问题;
科学思维
2.1在知识和生活应用的结合中,养成迁移联系的思维能力
2.2在等体积法和等质量法的学习中,养成用等量替代的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
在对比已有实验进行实验的改进中,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4.1通过实验设计及改进,养成遇到问题不退缩,积极主动寻找解决方法的学习习惯
4.2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特殊测量法测固体密度
【教学难点】等体积法在固体密度特殊测量中的应用,等量替代思维的培养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引入]
带不回的269g
教师介绍嫦娥五号带回样品质量与计划不同,引出密度不同,如何测量月壤密度?
[提出问题]
排水法无法测量物体体积,如何测量物体体积?
[回忆]
复习用天平、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测量原理和实验器材。
[思考]
测量月壤体积遇到的问题
1.密度比水小(图a)
2.体积较大的颗粒(图b)
3.月壤像粉尘一样易溶于水
以时事热点为背景,爱国教育的同时,将生活和课堂相结合,通过生活实例巩固上节课学习内容,承上启下,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剖析模型
新知讲解
[讲解]
教师介绍特殊测量的三种典型例子,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有天平无量筒
有量筒无砝码
无天平无砝码
[引导]
强调常规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引导学生立足基础进行实验改进。
[多媒体呈现]
知识点一:有天平无量筒
1.漂在水面
2.大体积颗粒
从溢水杯入手,建立物体体积等于排出水的体积的思维链接,完成学习后再做进一步的提升——没有收集的溢出水的质量的测量
3.易溶于水
知识点二:有量筒无砝码
结合生活实例——跷跷板,帮助学生联想到等质量法,突破质量的测量
[设计]
学生在导学案上完成三种不同问题的实验改进
[对比修改]
学生对照老师的方法进行修改,补充笔记,总结特殊测量方法。
[完成练习]
完成导学案上对接中考的练习并认真做好讲评笔记
[思考]
分析误差来源并改进实验
3.
基于原有知识进行实验改进,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接中考题,紧扣考点,适时点拨
误差分析,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方法改进,培养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
生活联系知识,迁移应用
提炼方法
延伸课堂
[总结]
总结特殊测量法测物体密度的解题思路
[记录]
[听讲]
[完成导学案练习]
同时呈现两种方法,提炼统一的解题思路——等量替代,为之后各类测量实验的特殊测量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