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统编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统编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
王鹏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标要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当代中国外交在不同时段获得的不同成就,针对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所对应的不同外交方针(时空观念)。
2.通过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能够分析出政策背后形成的原因,并通过相关史实总结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唯物史观)。
3.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能够探究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三大方针的内涵意义(史料实证)。
4.了解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的概念(历史解释)。
5.内政决定外交,通过学习中国的外交成果,了解祖国在一步步的变得强大起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王毅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
—华春莹
现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第32任发言人
—汪文斌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
外交部发言人陆康
中国外交天团
外交是运用智慧处理各独立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
—欧内斯特·萨道义
客观而不失强硬的外交发言,背后,是一个国家繁荣强大自信,更是一个民族挺直腰杆的底气!
1949年
1954年
1955年
1964年
1971年
1972年
1979年
1989年
1997年
2000年
2012年以来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万隆会议“求同
存异”
方针
中法建交与西方大国外交突破
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中苏关系正常化
“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中非合作论坛正式建立
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特色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布局
独立自主的大国和平外交
改革开放后的大国外交
特色大国外交
时空定位
建构历史知识体系
【自主学习】:结合上述历史知识的时空定位,通读教材P78---83页,掌握当代中国外交的发展的基础知识。
展示你的风采(5分钟)
问题:梳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外交方针,政策及成就。
1.1949年建国初:方针,成就
2.20世纪50年代:方针,成就
3.20世纪60年代:成就
4.20世纪70年代:成就
5.改革开放以后:方针,成就
6.中共十九大后:方针,成就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三大方针,建交高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高潮,中法建交
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和平发展;中美,中苏,邻国,发展中,联合国
大国外交格局;推动建设;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根据【时空定位】及你自主学习的效果,展示你的风采!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思考:你能用材料中的几个词语概括出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吗?结合教材知识,概括这一方针的基本内容。
总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大国和平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大国和平外交——20世纪50年代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基本内容:
为建国后开创大国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
当代中国的外交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1)另起炉灶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
1.外交方针的基本内容:
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
为开创大国新型外
交指明了方向。
特点:革命性及意识形态色彩
材料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进一步升级,在实行全面封锁禁运的同时,于1950年12月8日宣布冻结中国在美国的一切资产,并胁迫英、法等西方国家共同制裁中国。这种敌对措施,不仅使西方私人投资者不敢再来中国投资,也使原有在中国大陆的外资企业(资产的97.1%为英、美、法三国私人投资)陷入困境。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影响新中国外交的国际因素有哪些?
(1)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
(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外交上不承认)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大国和平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大国和平外交——20世纪50年代
材料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外交》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影响新中国外交的国内因素有哪些?
(1)
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建立的不平等的外交关系继续存在
(2)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经济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一)独立自主的大国和平外交——20世纪50年代
(1)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
(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外交上不承认)
(1)
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建立的不平等的外交关系继续存在
(2)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经济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2.背景
国内
国际
3.外交成就
(1)与苏联等18国建交
(2)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巴基斯坦
(一)独立自主的大国和平外交——20世纪50年代
局限性:受苏联影响;不利于同非社会主义国家交往。
积极性:巩固政权,经济建设,建交高潮
(3)1954年6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关系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四个“互”字、一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
(一)独立自主的大国和平外交——20世纪50年代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一)独立自主的大国和平外交——20世纪50年代
(5)1955年万隆会议
(一)独立自主的大国和平外交——20世纪50年代
万隆会议,周总理与他国外交人员合影,为他人签名
“求同存异”
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责任
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意识形态
社会制度
异
同
如何理解“求同存异”?
1、外交政策
两个拳头出击
2、外交成就
1964年中法建交
第一个西方大国
形成了新中国第二次建交热潮
材料
自1959年中印边界首次发生武装冲突,苏联公开袒护印度……1960年7月,苏联作出从中国撤退全部专家的决定,单方面撕毁了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协定和合同,废除了多个科学技术合作项目。
—摘自时映梅《中苏关系恶化原因简析》
(二)独立自主的大国和平外交——20世纪60年代
1964年6月6日,中国首任特命全权大使黄镇(左)在法国巴黎总统府爱丽舍宫向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戴高乐(右)递交了国书。
1963年,周恩来会讲“神秘来宾”埃德加·富尔
1、外交方针
一条线
一大片
同一纬度的国家中、日、美、欧团结起来
团结亚非拉地区
2、外交成就
(1)1971年10月25日,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第26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联合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新中国外交50年》
(三)独立自主的大国和平外交——20世纪70年代
思考1:中国得以重返联合国的原因?
思考1:中国得以重返联合国的原因?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削弱;
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支持;
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
①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③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独立自主的大国和平外交——20世纪70年代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是一个辉煌的时刻,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值得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热爱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感到自豪的时刻。
2、外交成就
(2)中美关系改善,建立外交关系
1648
1979.1
中美正式建交
1978.12
中美建交公报
1972.2
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
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1.4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三)独立自主的大国和平外交——20世纪70年代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邓小平会见卡特
日本就称为美国的这一外交举动为"越顶外交"。
思考3:中美关系得以改善的原因?
材料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
;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是美国与台湾当局在1954年间签订的正式国际条约,该条约是以军事为基础、包含政治经济社会等合作的多目标条约,本条约的基本精神是反共的,不仅在武力军事上协防台湾,亦反对共产主义渗透台湾。
1、美国长期实行的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2、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3、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
4、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
5、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三)独立自主的大国和平外交——20世纪70年代
2、外交成就
(3)中日关系改善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三)独立自主的大国和平外交——20世纪70年代
【合作探究】:依据图片资料分析70年代中国是如何突破外交险境的?
突破之一:重返联合国
(扬眉吐气)
突破之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跨洋握手)
突破之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冰释雪融)
【合作探究8】:依据图片资料分析70年代中国是如何突破外交险境的?
(一)外交政策及目标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我们对外政策还是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
——《邓小平文选》
外交政策:
外交目标:
独立自主,不结盟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二、改革开放后的大国外交
(二)外交方向及成就
为了明确和确定三国国界交界点的位置,中、吉、塔三国于2000年7月5日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关于三国国界交界点的协定》将三国国界交界点(以下简称三国国界交界点)位于扎阿拉依斯基山山脊
6406米高地上。2003年9月2日两国互换了该协定批准书证书。至此,中国与哈、吉、塔三国之间全长约3300千米的边界已全部划定,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成为双边发展友好与合作关系的重要纽带,为进一步加强双边关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改革开放后的大国外交
②加强与东盟的联系---1997年12月,“10+1”领导人会议机制建立
东盟指的是东南亚国家联盟,10指的是东盟的十个成员国包括: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文莱、越南、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菲律宾,1指的是非东盟的国家——中国。整体的说就是东盟十个国家和中国。(还有东盟10+3,它指的是东盟十个成员国和中日韩三国)无论是10+1还是10+3主要指的是经济上的合作为了这些国家共同组建自由贸易区,就象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的欧盟自由贸易区一样。
李克强出席第22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
二、改革开放后的大国外交
(二)外交方向及成就
二、改革开放后的大国外交
(二)外交方向及成就
③积极构建国家关系新发展
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关系取得新发展。
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推动周边环境更加友好、更加有利。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共同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习近平
(2)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2019年6月5日,中俄元首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二、改革开放后的大国外交
(二)外交方向及成就
(3)积极致力于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在南南合作范畴内的集体对话机制,成立于2000年。
论坛的宗旨是平等互利、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
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3年10月8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与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了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签字仪式,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该条约。该条约的宗旨和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与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致。加入该条约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关系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巩固中国良好的周边环境,有利于共同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二、改革开放后的大国外交
(二)外交方向及成就
中非合作论坛
(4)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
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
二、改革开放后的大国外交
(二)外交方向及成就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于2019年3月26日至3月29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主题为“共同命运、共同行动、共同发展”。
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G8)的财长在德国柏林成立,于华盛顿举办了第一届G20峰会,属于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
G20
"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世界新兴市场。2009年,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会晤,之后每年举行一次。
中国维和部队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二、改革开放后的大国外交
(二)外交方向及成就
三、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18年6月22至23日召开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会议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精髓要义10个方面
发达国家
邻近国家
非洲国家
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
“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全方位
多层次
立体化
三、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布局:
提出坚持
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二)十九大以来外交
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贏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贡献中国智慧
1、外交新路: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二)十九大以来外交
2、提出中国方案: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1)中国倡导、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2)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
(3)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4)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
的全球公共产品。
习近平出席伊核问题六国机制
领导人会议
2016年4月22日《巴黎协定》正式
生效
3、贡献中国智慧:改革完善全球治理。
主办主场外交,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金砖国家”厦门会晤
郑重承诺
第一,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
第二,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
第三,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
第四,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将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步向前,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深度思考: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领导人的智慧
国家实力
国家利益
国际形势
社会制度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习近平中央外事工作会议讲话
(2014年11月29日)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当代中国的外交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
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十八大
十九大
妥善处理分歧,“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真、实、亲、诚”原则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平与发展,美苏争霸
背景
成就
背景
内容
成果
新中国的成立;美国等孤立中国。
结束屈辱外交,巩固政权,促进和平事业
中美建交,巩固周边,伙伴关系
习近平外交思想
意义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中苏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方针,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正常化等。
背景
成就
对话而不对抗,结伴不结盟,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当代中国的外交
本课小结
Good
bye!
谢谢!
外交智慧,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