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7 08:3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中国历史是富有连续性,它不是一个线性发展的过程,在它的历史上也出现过断裂,出现过波动……于是有了历史发展的波峰和波谷。
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阎步克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隋朝兴亡(581-618)
1.杨隋代周:581年
杨坚
长安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2.隋朝统一:589年
隋灭陈
580年5月,周宣帝病死,8岁的周静帝继承皇位,北周开国功臣、周宣帝的岳父、大官僚杨坚以大丞相的身份“辅政”。581年3月3日杨坚废周静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隋,是为隋文帝,建元开皇。
意义:结束了纷乱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成了大一统。
(二)隋朝建设与兴盛
1.
广设仓库
2.
兴建洛阳城
3.
开通大运河
(三)隋朝的灭亡:
探究:分析隋朝短世而亡的原因?
材料一
教材P32
第三段
材料二
教材P36问题探究
提示:大兴土木
/
穷奢极欲
/
对外战争
/
加重了百姓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
材料
《礼记.王制》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隋开皇初年,度之尚书长孙平将这一理论做了与时俱进式的发挥,提出了“古者三年耕而余一年之积,九年作而有三年之储,虽水旱为灾,而民不菜色,皆由劝导有方,蓄积先备者也。”
隋朝时期全国最大的一个仓库,东西有1000米长,南北有355米宽,面积相当于三十个足球场那么大,总共有35万平方米左右,经过估算能存上亿斤粮食。
回洛仓
链接:隋朝广设仓库
探究:历史影响?
提示:
保障粮食供应
/
赈灾
/
加剧矛盾、加速灭亡
链接:隋东京洛阳城
洛阳城皇城鸟瞰图
公元605年,隋炀帝下诏令尚书令杨素、将作大匠宇文恺等,于洛阳故王城东、汉魏洛阳城西,营建东京。每月役丁200万人,其中筑宫城(紫微城)者70万人,建宫殿墙院者10多万人,土工80多万人,木工、瓦工、金工、石工共有10多万人。606年东京洛阳建成,“制造颇穷奢丽,前代都邑莫之比焉”。
大运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二首》
隋朝修建运河的意义是什么?
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促进运河沿岸城市经济发展,
巩固统一,对当代及后世的水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
《汴水》
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二: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1)隋炀帝时期大运河的开凿,过度役使民力,是导致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之一;
(2)运河的开通,同时又是唐代得以巩固大一统局面的重要前提。
如何评价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一)唐朝立国:
1.隋末农民起义与李唐代隋:618年
李渊
长安
李渊(唐高祖,566年-635年)比隋炀帝杨广大两岁,他俩的母亲是亲姐妹,外公是北周时期的重臣——大司马、柱国大将军独孤信。七岁袭封唐国公,隋炀帝即位后,617年拜太原留守;隋末天下大乱时,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618年,接受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统一全国。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
李渊
(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
“玄武门之变”:626年
7月2日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a.隋亡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b.唐太宗的政治素质。
c.隋的建设和繁荣,为唐朝发展创造了条件。
d.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繁荣的主要动力。
唐太宗
(1)重视生产,劝课农桑;轻徭薄赋,戒奢从简。
(2)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从善如流。
(3)完善三省六部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4)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2.
“贞观之治”
(627年—649年)
(三)女皇武则天(武周政权)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郭沫若
她以半个世纪的努力,成功地扩大了相对于宰相的皇权,以独断专行的方式阻止了大臣势力的扩展。她重用庶族士人,结束了西魏北周以来关陇贵族集团持续控制中央政权的局面。表面上打破了唐王朝建立的常规与均衡,实际上维持了带有根本性质的制度,并且深化了太宗以来的改革。
——邓小南
武则天
(1)政治: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经济:重视生产,继续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
(3)文教: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与武举选拔人才
开元(
713—741

天宝(
742—755

(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713--741)
李隆基
(1)政治:选贤任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官,精简机构,改革兵制。
(2)经济:抑制土地兼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3)文教:大兴文治,限制佛教
(五)唐朝的民族交融
贞观初年
贞观年间
大败东突厥,被尊为“天可汗”
打压西突厥,设立安西都护府
唐高宗时期
武则天时期
灭西突厥
设立北庭都护府
唐与突厥
设置机构
唐与靺鞨
册封
玄宗靺鞨族部首领强大,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唐与回纥
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唐与吐蕃
和亲
唐蕃会盟碑(西藏拉萨)
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会盟
唐朝民族政策
突厥
民族战争、设置机构
回纥
册封
吐蕃
和亲、会盟
靺鞨
册封
分析唐朝的民族政策有什么特点?
以“和”为主
开明
包容
开放
开明的民族政策
该图反映了唐代敦煌地区的农业生产的生动画面。而敦煌地区的人口也由新旧《唐书?地理志》所载的“户4265,ロ16250”增长为《通典》所载的“户6395,口32234”,人口几乎增长一倍。
通过材料结合所学归纳唐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
1.有利于推动民族融合
2.有利于祖国边疆开发
3.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
品读唐朝诗人杜甫的两首诗,这一变化和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历史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三、中晚唐危机与唐朝的灭亡
五代十国
1.
安史之乱:755—763
2.
藩镇割据
3.
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4.
唐末农民起义:875年
黄巢起义
5.
唐朝的灭亡:907年
朱温
1、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
756年,安禄山于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763年,唐朝平定叛乱。
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藩镇形势图
2、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政府任命一批安史降将为节度使,内地军将、地方长官也被委任为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
——《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上》
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唐朝的中后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宫弑帝,专权横行,无恶不作。自号称“欺压皇上的老奴”李辅国始,继而有逼宫弑帝的俱文珍与王守澄、经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时的权阉杨复恭、刘季述等人。这些人个个都是生前显赫无比,死后臭名昭著的大宦官。
3、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
死于宦官之手:顺宗、宪宗、敬宗
由宦官拥立的: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
影响: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
4、黄巢起义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黄巢起义军的将领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他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逐渐控制政权。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5、五代十国


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


十国指五代之外南方先后并立的九个割据政权,连同北汉,统称十国。
黄河流域
五代十国是唐末农民起义以后割据局面扩大到全国而形成的。五代……实际上是五个大藩镇。
——《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上》
后唐:李存勖
后梁:朱全忠
后晋:石敬瑭
后汉:刘知远
后周:郭威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
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
五代十国
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的统一奠定基础。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