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八上生物】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与栽培》讲学稿(共1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八上生物】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与栽培》讲学稿(共1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7-05 11:56:08

文档简介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学讲稿
备课时间:10月1日
●课题: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课型:学 练 ●授课时间:10月12日
●执笔人: 崔凤英 ●审核人: 梁杏兰
【知识与技能】:1.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2.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在的碳氧平衡;3.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尝试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爱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和意识。【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难点: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在的碳氧平衡。【学法指导】: 本章是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知识的基础上,从自然的角度、从有机物和能量、碳氧平衡以及水循环三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和提炼,重点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构建一个完整的印象。 教材剖析·学习札记——————————————————————————————————————————————————————
【学习过程】:
★ 预习·导学★
(一) 承上启下 吸收作用:绿色植物的生理过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二)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是最基本的生物成分,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例1:生物圈中的人类与其他食物及能量的来源是 ( )A. 光合作用 B. 蒸腾作用 C. 呼吸作用 D. 排泄作用 2.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因此人们称绿色植物是天然的碳氧平衡器。▲例2:下列生理活动可以提高空气中氧气浓度的是 ( )A. 植物的光合作用 B. 植物的呼吸作用C. 动物的光合作用 D. 动物的呼吸作用3. 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并对稳定水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绿色植物与动物的关系。▲例3: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方式是( )A. 蒸腾作用 B. 呼吸作用 C. 光合作用 D. 氧化作用4. 绿色植物与动物的关系:不但为各种动物提供了食物,更为各种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场所,为动物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例4:有关绿色植物与动物之间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为各种动物提供了食物B. 植物为各种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场所C. 植物为动物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D. 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大量的二氧化碳5. 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绿色植物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的资源,人与其他生物用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有机物、能量都是植物提供的。 教材剖析·学习札记——————————————————————————————————————————————————————————————————————————————————————————————————————————————————————————————
★ 小小练兵场 ★
一.慧眼识珠 1. 玉米秸杆煅烧时会放出能量,这些参量最初来自 ( )A. 太阳能 B. 机械能 C. 电能 D. 化学能2. 植树造林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 )A. 防止水土流失 B. 涵养水分、调节气候 C. 产生温室效应 D. 防风固沙、消毒杀菌3. 大豆子叶中贮存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 )A. 蒸腾作用 B. 光合作用 C. 呼吸作用 D. 吸收作用4. 下列结构中,与绿色植物的水代谢关系不大的是 ( )A. 气孔 B. 导管 C. 根尖 D. 筛管5. 能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的主要是 ( )A. 绿色植物 B. 脊椎动物 C. 人类 D. 微生物6. 生物圈中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是 ( )A. 绿色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被子植物 D. 藻类植物7. 很多养鱼人会把新鲜水草放在鱼缸里,其主要目的是为鱼 ( )A. 提供食物 B. 提供氧气 C. 提供能量 D. 提供二氧化碳8. 绿色植物能够从外界吸收的气体是 ( )A. 只有二氧化碳 B. 只有氧气 C. 二氧化碳和氧气 D. 氮气9. 有人说,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母”,这种说法主要是基于绿色植物 ( )A. 吸收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和低空臭氧等温室气体,有效保护环境B. 能够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分、调节气候C. 通过光合作用为几乎所有的生物提供能量D. 保护环境,为生物的进一步进化提供有利条件10. 人类普通利用的资源,如柴草、煤炭、天然气等,都是现在或过去的植物通过 ( )A. 光合作用所贮藏的太阳能 B. 光合作用所贮藏的机械能C. 呼吸作用所贮藏的太阳能 D. 呼吸作用所贮藏的机械能11. 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环境的原因是 ( )① 蒸腾作用旺盛,可使大气湿度增加 ② 光合作用旺盛,改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③ 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量增多 ④ 可以保持水土,防止固沙⑤ 为更多的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②④⑤12. 许多树木对大气粉尘污染起阻滞作用,其原因是 ( )① 枝叶茂盛,减小风速 ② 叶片有茸毛,分泌黏性物质 ③ 分泌抗生素④ 吸收有毒气体 ⑤ 蒙尘植物经雨水冲洗后,又能迅速恢复阻挡尘埃的能力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⑤ D. ②③⑤13. 下列过程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无关的是 ( )A. 呼吸作用 B. 煤炭燃烧 C. 光合作用 D. 蒸腾作用14. 清晨到树木中去散步,感到空气特别新鲜,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树林中含二氧化碳较少 B. 树林中含氧多C. 树林中有毒气体和灰尘较少 D. 空气中湿度大15.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都愿意到大山里去避暑,因为那里空气新鲜,气候宜人,这主要是因为植物进行 ( )A.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B. 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C.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D. 蒸腾作用和换气作用二.画龙点睛1. 生物圈中丰富多彩的植物,不但为各种动物提供了__________,更为各种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__________,为动物的__________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2. 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制造了有机物并贮存了能量。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参与了水的循环,并对稳定水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三.明辨是非 (对的打“√”,错的打“×”,用横线标明错处并改正)(1) 绿色植物对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有重要作用。 ( )(2) 绿色植物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和杀灭细菌的作用。 ( )(3) 植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制造有机物。( )(4) 动植物的遗体和残枝败叶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变成无机物。( )(5) 人类生命活动中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自食物。( )★ 智慧园 ★试根据生物圈中循环的图解,回答问题。(1)图中A、B分别代表的生物种类是:A ,B (2)图中a表示 作用,b表示 作用,c表示 作用,d表示 过程。 教材剖析·学习札记————————————————————————————————————————————————————————————————————————————————————————————————————————————————————————————————————————————————————————————————————————————————————————————————————————————————————————————————————————————————————————————————————————————————————————————————————————————————————————————————————————————————
【教学反思】
1、易错点:
2、收获与感言:
[冀少版八上生物学讲稿] 第七 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兴华路中学 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
微生物
分解作用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a
b
c
d
枯枝落叶
尸体、粪便
A
B

天然气
石油《种子萌发的条件》讲学稿
课题:种子萌发的条件 课型:讲练
授课时间:8月28日
执笔人: 梁杏兰 审核人:崔凤英
【学习目标】:
1. 简述种子萌发时内在和外界条件。
2. 知道各种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途径。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萌发的内、外界条件。
难点:各种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途径。
【学法指导】:
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学习过程】:
★ 预习·导学
(一) 种子萌发的条件
发育______
内在条件 完好无损
已通过_________
在种子的_______之内
适量的_____ 相互联系
外界条件 充足的______ 互相制约
适宜的______ 缺一不可
(二) 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途径
水分 → 使种皮变软,影响营养物质分解吸收
氧气 → 进行呼吸作用的物质,分解有机物放出能量
温度 → 是种子正常吸水,旺盛呼吸,顺利进行营养物质
转化的条件
(三)测定发芽率:
发芽率=( ) /( )×100%
(四) 生活在线
1. 思考:小丽应该怎样才能得到凤仙花的幼苗?
比如:(1)检查种子活性;(2)勤浇水;(3)温度适宜……
2. 在农业生产中种植庄稼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在农业生产中要满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2)测定发芽率:
★ 课堂教学
※ 探究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作出假设]如: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空气、水、温度、土壞。
[制定计划]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各自小组的假设呢?
1. 讨论实验方案。
2.各小组设计实验计划。
※ 探究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问题]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什么?
[作出假设]如: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
①胚必须是完整的、活的。
②种子内营养丰富的。(饱满)
③度过休眠期。
[设计实验方案]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你的假设?
※ 课外探究实验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3.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 小小练兵场 ★
一、 单选
1.种子萌发的内因是( )
 A.活的胚 B.蛋白质 C.完整的子叶 D.充足的营养
2.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是( )
 A.水分、空气和温度 
B.适当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C.土壤、空气和水  
D.水分、土壤、空气、阳光和适宜的温度
3.将颗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30℃温度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潮湿 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
 A.甲先发芽 B.先发芽 C.同时发芽 D.都不发芽
4. 早春播种后,用“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以促进早出苗的原因是( )
A. 防止害虫破坏 B. 保温、保湿,有利萌发
C. 防止鸟类取食种子 D. 种子萌发需要避光
5.测试800粒小麦种子有720粒萌发,发芽率为( )
  A.95%  B.90%  C.85%  D.80%
6.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原因往往是( )
 A.种子感染了病毒,失去了前发能力
  B.萌发时外界条件不适宜
  C.种子的胚被虫子蛀咬破坏,失去生活力
  D.种皮被破坏,失去保护作用  
7.为延长种子寿命,在保存种子时应提供的条件是( )
A.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B.干燥、高温、不通风
C.干燥、低温、通风        
D.潮湿、低温、通风
8.水稻种子放在仓库里,一般不会发芽,其原因是缺乏( )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土壤
9.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有机物转变的必需的条件是( )
  A.水分    B.温度
  C.空气    D.适当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10. 保存种子的有利环境是 ( )
  A. 干燥、低温  B. 潮湿、低温 
C. 高温、干燥 D. 潮湿、高温 
二、识图题
分析下图中的实验,并总结出实验的结论。
▲ 实验(甲)表明,种子的萌发所需的外部条件是:____和____;
▲ 实验(乙)表明种子萌发还需要____。  
★ 拓展延伸 ★
一、填空:
1.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指种子必须是____的,而且胚必须是____的。
2.种子萌发时,营养成分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必须完成由____到____的转变,才能被____吸收和利用。
3.把一些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玉米种子放在培养皿里,盖上潮湿的小纱布,置于冰箱中,几天后观察,结果种子____,其原因是____。
4.种子萌发时,种子里的淀粉由原来不溶于水转变成简单的能溶于水的糖以后,胚就能____和____。这种物质的转变,只有在____和____充足,____适宜时才能进行。
5.种子萌发时需要充足的空气,是由于种子不停的____。
6.将食用的大米种在土壤里,条件适宜时____发芽,因为____。
二、识图题
如下图所示,l、2、 3、 7、 8、9号均是饱满完整的玉米种子,4、 5、6、 10、11、12号是胚受损的种子。A组置于25℃条件下,B组置于0℃条件下。几天后观察其结果不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的籽粒是____号。
(2)A组中不能萌发的籽粒是____号,影响它们萌发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
(3)B组中不能萌发的籽粒是____号,影响它们萌发的主要因素是____。
(4)综上所述,种子萌发的内在因素是____;外在因素是___
二、想一想
1. 早春播种时,为什么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
2. 冬小麦播种后,有的要将土地轧实,有的不能轧实,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不能轧实?原因是什么?
【教学反思】
1、易错点:
2、收获与感言:
[冀少版八上生物讲学稿] 第一章 第一节 种子萌发的条件 兴华路中学 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根的生长》讲学稿
●课题:根的生长 ●课型:讲练 ●授课时间:8月31日
●执笔人: 梁杏兰 ●审核人:崔凤英
【学习目标】:
1.区别根尖的四部分结构,举例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2.分析根主要靠那部分生长。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根尖的结构;根的生长。
难点:根尖的四个部分的功能,及这四个部分细胞有所不同。
【学法指导】:
1.实验时,教师应该注意:在观察植物根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根的颜色和形状;教师讲清楚解剖方法,指导学生对照课本插图认识植物根尖各个部分及作用。
2.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了解根尖各个部分的功能。如根尖的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的关系。
【学习过程】:
★ 预习·导学★
(一) 根生长的主要部位--- 根尖
根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
(二) 根尖的各结构的特点及功能
根冠 分生区 伸长区 成熟区
细胞大小
细胞形状
排列状况
功能
▲由上表内容概述根生长的原因是:
(三)根的生长特性
1.向地性
2.向水性
3.向肥性
(四) 生活在线
1.移栽植物时,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2.促进根生长的措施有哪些?了解蹲苗和烤田。
3.为什么要给农作物进行深层施肥?
★ 小小练兵场 ★
选择题:
1. 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  (  )
A.根冠   B.根尖   C.根    D.根毛区
2. 植物体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  (  )
A.根     B.根系    C.根尖    D.根毛
3. 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4.根尖各部分细胞生长、伸长最快的部位是(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5. 在根尖的结构中,有一群近似正方形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细胞核大,这些细胞位于 (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6.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 )
A.细胞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大
B.细胞伸长,液泡增大
C.细胞大,排列疏松,细胞质浓厚
D.细胞排列紧密整齐,细胞较小
7.分生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它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向下和向上分别分化成( )
A.根冠和分生区 B.根冠和伸长区
C.根冠和成熟区 D.伸长区和成熟区
8.在蚕豆根尖上画上等距离的细线,培养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细线之间距离最大的是(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9. 下列有关成熟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成熟区与分生区相接   ②表皮细胞外突形成根毛
③成熟区位于伸长区的上部 ④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下列叙述中,不是根尖成熟区特点是( )
A.细胞停止生长并开始分化
B.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C.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D.细胞中液泡小,细胞核大
11. 根不断长长的原因是 (  )
A.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     
B.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长长
C.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长长
D.分生区细胞的长长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
12.下列不是根生长特性的是( )
A.向地性 B.向肥性 C.向水性 D.向光性
填空题:
1、植物体的根具有          等功能。
2、根尖的结构从尖端向上依次为     、     、     和     四部分。
3、用肉眼观察小麦幼根,看到根上长有许多呈    色的绒毛,这就是     ,它是成熟区向外突出而形成的。成熟区的下端呈乳白色,外表光滑的部分为     。根尖顶端呈淡黄色的部分为     。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用横线标明错处并改正)
(1)根尖在向下生长的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的是成熟区。
(2)伸长区的细胞演变成成熟区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衰老。
★ 拓展延伸 ★
1.右图所示是用显微镜观察根尖横切结构时看到的图像,该部分应该位于 (  )
A.根冠 B.成熟区
C.分生区 D.伸长区
2.根不断增加长度的主要原因是 ( )
A.根冠不断地增加新细胞,分生区也不断地增加新细胞
B.根冠不断地增加新细胞,伸长区细胞不断地伸长
C.伸长区的细胞不断地伸长,成熟区形成了大量的根毛
D.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地分裂增加新细胞,伸长区的细胞迅速地伸长
3.下列有关根毛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根毛布满整个的根
B.根毛是非常细小的根
C.根毛的存在有利于增大根的吸收面积
D.根毛是成熟区表皮细胞上长出的不定根
4. 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并且要尽量带土,这是因为(  )
A.保护根冠和分生区      B.保护幼根和根毛
C.保留水分和无机盐      D.防止植物不适应环境
5.在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促进根生长的措施有蹲苗和烤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烤田是作物定苗后,长期使土地保持干旱
B.蹲苗能使植物的根向纵深发展,利于作物生长
C.烤田能促使水稻根向土壤深处生长
D.蹲苗是一种锻炼幼苗的方法
6.移栽植物时,最好带土移栽,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栽大型树木一般要剪掉大部分枝叶,并且常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移栽菜苗和花草之后常要进行遮阴处理,这样做的目的均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二、识图题
1、下面是根尖的立体结构和平面结构图,识图并填写有关根尖结构和功能的内容。
①是根尖的     ,它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     是根吸收    和     的主要部分。
②是根尖的    ,它的细胞迅速   ,能够吸收_____ __和    。
③是根尖的   ,它的细胞体积   ,近似     ,排列    ,能够不断地分裂产生    。
④是根尖的    ,它的细胞形状    ,排列    ,具有    作用。
2.下图是根尖的四种细胞,请仔细观察它们的结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的是______区的细胞,此细胞已经停止_______。
(2)B图表示的是______区的细胞,此细胞具有_______能力。
(3)如果图D中的④是根毛,则D图表示的是根的_______区。
(4)图C具有保护作用。根据所学根尖结构的知识,分析图4可知,A—D所示的细胞从根尖顶端向上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教学反思】
1、易错点:
2、收获与感言:
[冀少版八上生物讲学稿] 第二章 第一节 根的生长 兴华路中学 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的原料》讲学稿
●课题:光合作用的原料 ●课型:讲练 ●授课时间:9月16日
●执笔人: 梁杏兰 ●审核人:崔凤英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绿色事物的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2.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分析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写出反映方程式。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难点: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学习过程】:
★ 预习·导学★
(一) 光合作用的原料
在缺少二氧化碳的情况下,植物不能制造出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来自光合作用的水,这说明水也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 实验探究(Ⅰ)
【实验目的】
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实验结果】
装置一中的叶片没有变蓝,而装置二中的叶片变成了蓝色。
【得出结论】
1. 根据实验结果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装置一中没有淀粉生成,装置二中有淀粉生成。
2. 两个装置的区别是装置一内盛有氢氧化钠溶液,装置二中盛有清水。
3. 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溶液,二者易发生反应,即二氧化碳气体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4. 装置一不能产生淀粉是因为其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了。
5. 可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实验探究(Ⅱ)
【实验目的】
了解实验原料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氧与产物氧气中的氧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组释放的氧全部是被标记过的,第二组释放的氧全部是未被标记过的。
【实验结论】
光合作用的放出的氧来自参与光合作用的水。
(二) 农业上增加二氧化碳的措施:
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加快植物生长发育、增加产量和质量有重要作用。农业生产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很多,如:
1.
2.
3.
★ 小小练兵场 ★
一.慧眼识珠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原料是 ( )
A.有机物和氧气 B.二氧化碳和水
C.有机物和二氧化碳 D.氧气和水
2.如果天竺葵放入封闭的钟罩内,并且同时放一杯氢氧化钠溶液(它能吸收二氧化碳),暗处理一昼夜,放在阳光下照射,这样的绿叶 ( )
A.能制造淀粉等有机物 B.不能制造淀粉等有机物
C.能释放较多的氧气 D.用酒精处理后再滴加碘液变成蓝色
3.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如果其他条件都适宜,我们最好向大棚内通入的气体是 (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空气
4.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能够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
A.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B.呼吸作用产生了氧气
C.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并利用了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产生了氧气,并利用了二氧化碳
5.将一盆植物搬入暗室饥饿处理两天后,将其中一叶片作如图处理:将叶片按图中虚线拆成甲、乙段,折痕明显,然后将该植物看看搬到阳光下,光照3小时,剪下此叶片,对其进行淀粉检测,发现甲段叶片无淀粉产生,而乙段叶片有淀粉产生,其原因是 ( )
A.甲段叶片因缺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甲段叶片因缺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折断叶脉阻断了有机物的运输
D.折断叶脉影响甲段叶片的呼吸作用
6.下列物质中,能够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
A.水 B.酒精 C.氢氧化钠溶液 D.无机盐
7.把一株植物和一个装有氢氧化钠的培养皿,放在一个密封透光的容器中,植物很快就死亡了,原因最可能是 ( )
A.缺少氧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缺少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氢氧化钠有毒把植物杀死了
8.如果某个叶片的叶脉中的导管损坏,不能向叶片运输水分,这个植物的光合作用情况是 ( )
A.不能进行 B.不能很好地进行 C.能正常进行 D.能加速进行
9.光合作用可以减少空气中某种气体的量,这种气体是 ( )
A.水蒸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10.人类一味发展工业,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又大量乱砍滥伐森林,造成的后果是 ( )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B.生物圈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失去平衡,影响人类生活
C.工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D.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无法进行
11.从酸碱度的角度来说,二氧化碳是一种 ( )
A.酸性气体 B.碱性气体 C.中性气体 D.弱碱性气体
12.下列措施中,不能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
A.施加农家肥B.施用碳酸氢铵 C.施用氢氧化钠D.喷施二氧化碳
13.如果在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中,发现氧被标记,这最可能是 ( )
A.原料水中的氧被标记了 B.原料二氧化碳中的氧被标记了
C.产物淀粉中的氧被标记了 D.氧在光合作用中发生了变化
14.走进森林,我们会感觉空气很清新,这主要是因为 ( )
A.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B.呼吸作用产生了氧气
C.光合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15.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效利用光能,常采用的方法是 ( )
A.种植的作物稀疏一点 B.种植的作物稠密一点
C.种植作物时合理密植 D.选择大叶的植物种植
16.温室效应主要是什么气体增多造成的 (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一氧化碳
二.画龙点睛
1.在缺少____________的情况下,植物不能制造出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说明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 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来自参与光合作用的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3. 在水肥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适当增加_________的浓度,可使光合作用显著增强。
4.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_________,这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相对平衡。
三.明辨是非 (对的打“√”,错的打“×”,用横线标明错处并改正)
(1) 在蔬菜大棚中放几个燃着的炭火盆,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 )
(2) 植物利用含有标记氧的水进行光合作用,则产物氧气中含有标记元素。 ( )
(3) 施用碳酸氢铵肥料不能为植物提供二氧化碳。( )
(4) 光合作用不断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
★ 智慧园 ★
1.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视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本实验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①③
2. 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浇水。5年后,柳树长到了82千克,而称一下泥土的重量,大约只减少了90克。
你知道为什么这棵树的重量会增加这么多吗?
◆ 这棵树的重量会增加这么多的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进入植物体后,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其次是吸入的水和无机盐等也可使植物增重。
3. 为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什么”,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①用甲(玻璃缸中盛NaOH溶液)、乙(玻璃缸中盛清水)两密封装置进行实验;
②现将这两个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③然后一起放到阳光下几小时,最后进行检验;
④结果为甲中植物的叶片没有淀粉生成,而乙中植物的叶片却有淀粉生成。
◆ 请回答问题:
(1)根据实验所做,请你帮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2)甲装置中放NaOH溶液的目的是 ,两装置所放的液体不一样,目的是
(3)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
(4)针对本实验结果,你的结论是
【教学反思】
1、易错点:
2、收获与感言:
[冀少版八上生物讲学稿] 第四章 第二节 光合作用的原料 兴华路中学 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无机盐与植物的生活》讲学稿
●课题:无机盐与植物的生活 ●课型:讲练 ●授课时间:9月7日
●执笔人: 梁杏兰 ●审核人:崔凤英
【学习目标】:
1.了解氮、磷、钾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缺乏时的症状;
2.懂得合理施肥的原理,了解无土栽培的原理和优点。
【学习重点、难点】:
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学法指导】:
通过一些实验来证明植物的生活确实需要无机盐,而且所需的无机盐是从土壤溶液里吸收的;教师还可以收集大量的生活资料或图片,或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进行汇报等方式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学习过程】:
★ 预习·导学★
(一) 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
无机盐是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物质。当土壤溶液中的无机盐不能满足植物生活的需要时,就需要通过施肥补充无机盐。
(二)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对植物生活影响很大,是植物生活过程中需要最多的无机盐。它们对植物的生活各有不同的作用。
作用 缺乏症
含氮的无机盐
含磷的无机盐
含钾的无机盐
(三)其他的无机盐:
在植物生活中,除了需要氮、磷、钾外,还需要_________等多种无机盐。有些无机盐,需要量虽然微小,但对植物很重要。例如苹果缺____,引起小叶病,油菜缺____ ,造成只开花不结果。
★ 小小练兵场 ★
一.穿针引线
以生产叶为主的植物(白菜、菠菜) 多施氮肥
以生产茎或根为主的植物(甘薯、马铃薯) 多施磷肥
以生产果实和种子为主的植物(蕃茄、小麦) 多施钾肥
二.慧眼识珠
1. 植物生活中需要最多的三类无机盐是( )
A.氮、磷、铁 B.氮、磷、钾
C.氮、硫、钾 D.硼、磷、锌
2. 含钾的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主要作用是( )
A.枝叶繁茂 B.幼苗良好发育
C.茎秆健壮 D.开花结果和种子成熟好
3. 植物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这种症状可能是缺乏( )
A.铁 B.磷 C.钾 D.氮
4. 让植物枝叶生长茂盛应增施(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化学肥料
5. 种植白菜、青菜等叶类蔬菜,应多施( )
A.含氮的无机盐 B.含磷的无机盐
C.含钾的无机盐 D.含钙的无机盐
6. 下列农作物的农业生产中,应注意多施加钾肥的一组植物是( )
A.甘薯、马铃薯 B.番茄、花生
C.白菜、油菜 D.菠菜、芹菜
7. 植物缺磷时,叶片常呈现( )
A.黄色、棕色 B.暗绿色、紫红色
C.褐色、焦枯 D.淡棕色、褐色
8. 李超与周祥进行同品种西红柿盆种比赛,光照和浇水情况基本相同,李超的西红柿结的大而多,周祥的西红柿结的小而少。请你分析后者盆中土壤中可能缺少的养分是( )
A.含氮的无机盐 B.含磷的无机盐
C.含钾的无机盐 D.含钙的无机盐
9. 在幼苗生长期,宜施含( )较多的无机盐。
A.氮和钾 B.磷和钾 C.硼和铁 D.铁和磷
10. 含钾的无机盐能够使植物体( )
A.枝叶繁茂 B.茎秆健壮
C.幼苗发育 D.开花结果和种子成熟早
11. 无土栽培是指把植物( )
A.栽培在清水中 B.栽培在土壤溶液中
C.栽培在营养液中 D.全部暴露在空气中
12.下列植物中,需要氮肥较多的是( )
A.番茄和花生 B.豆角和黄瓜
C.白菜和菠菜 D.白薯和甘蔗
13. 农业生产中施肥时,应该( )
A.以化肥为主,配合施用农家肥
B.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
C.完全施用化肥
D.完全施用农家肥,不适用化肥
14.将长势基本相同的番茄幼苗分别培养在4个花盆内。除施肥情况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一段时间后,番茄长势最好的应是( )
A.施磷肥的盆 B.施氮肥的盆 C.施钾肥的盆 D.不施肥的盆
15. 无土栽培的优点是( )
A.比土壤种植生长得好
B.比土壤种植含营养物质高
C.比土壤种植产量高、不受季节限制、节约水肥、产品清洁无污染
D.比土壤种植需要的人力、物力少
16.植物可以进行无土栽培的原理是( )
A.植物吸收的并不是土壤中的无机盐
B.植物的根吸收的只是水和无机盐
C.土壤对植物生长并没有作用
D.根只吸收水和含氮、磷、钾的三类无机盐
17. 参观烟台农博园的同学对几株上面结满了红色和黄色番茄的巨大“番茄树”啧啧称赞,这些“番茄树”不是种植在土壤里,而是种植在盛有营养液的水箱里。农艺师采用的这项种植技术是( )
A.组织培养 B.无土栽培 C.基因工程 D.嫁接
18. 肥沃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之所以生长健壮、颜色鲜绿,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土壤浸出液中水分充足
B.土壤浸出液中有少数种类的无机盐
C.土壤浸出液中含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D.土壤浸出液中的各种无机盐能满足植物生活的需要
19. 在农业生产上,施用化肥和农家肥的目的是为农作物提供( )
A.蛋白质、无机盐 B.糖类、无机盐
C.无机盐、蛋白质 D.无机盐、无机盐
20.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对这句农谚的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只要有了肥,庄稼就能生长发育
B.肥是指植物所必需的含有氮、磷、钾等元素的无机盐
C.这句农谚强调了“肥”对庄稼的重要性
D.合理施肥,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发育
21.苹果树的“小叶病”和油菜的“花而不实”,其原因可能是分别缺少 ( )
A.氯和铁 B.磷和硼 C.锌和硼 D.磷和镁
三.画龙点睛
1.几十年前,新西兰的一个牧场上的牧草长得又矮又小,甚至发黄枯萎。后来人们发现钼矿矿工走过的地方,牧草长得绿油油的,这说明牧草的生长需要含_________的无机盐,但需要量___________。
2. 无土栽培也称为溶液栽培。在配制培养液时,除了考虑到溶液的酸碱度、含氮量外,还应该考虑无机盐的__________.
3. 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_和肥料中的_________。
四.明辨是非 (对的打“√”,错的打“×”,用横线标明错处并改正)
(1)不同作物、不同的生长发育期以及土壤的不同性质施用的肥料是一样的。 ( )
(2)无土栽培可以更合理地满足不同植物生长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使植物长得更好。( )
五.学以致用
1. 农民在施肥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
2. 合理施肥有什么意义?
3. 什么是无土栽培?优点有哪些?
★ 拓展延伸 ★
1. 某同学想要验证“植物的生活是否需要无机盐”,于是他将两株同样大小的玉米分别放在盛有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试管中培养。实验结果如右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设计本实验时提出的问题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蒸馏水与土壤浸出液在物质成分上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用一支试管盛蒸馏水进行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支试管中的玉米幼苗队长势不同以外,还会有哪些可见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3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瓶,甲瓶中装有土壤浸出液,乙瓶中装有河水,丙瓶中装有蒸馏水。在3个玻璃瓶中分别培养一株同样大小、健壮的番茄幼苗。请分析回答:
(1)一个月后观察,_____瓶中的番茄幼苗生长健壮,_____瓶中的番茄幼苗生长最瘦弱。
(2)实验证明:①植物的生活需要有充足的_____________,②根吸收的是_______________。
3.经常听到农民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试着来解释其中的道理。
【教学反思】
1、易错点:
2、收获与感言:
[冀少版八上生物讲学稿] 第二章 第三节 根对水分的吸收 兴华路中学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芽的发育与整枝的打杈》讲学稿
●课题:芽的发育与整枝的打杈 ●课型:讲练 ●授课时间:9月9日
●执笔人: 梁杏兰 ●审核人:崔凤英
【学习目标】:
1.描述芽的类型和叶芽的结构。
2.识别常见植物的叶芽、花芽和混合芽。
3.阐明芽和枝条之间的发育关系。
4.举例说明植物的顶端优势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叶芽的结构。
难点:因为芽的发育是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叶芽的发育是本章的难点。
【学法指导】:
叶芽的发育成为本章的难点,因为芽的发育是个动态的过程,要突破这个难点,必须把叶芽的的结构观察好,打好基础,并且把芽的机构和枝条之间进行对比观察,然后判断叶芽是如何发育成茎的。最后,结合学生的生产实际和教材上给出的知识,分析得出茎的生长有哪些特性(如顶端优势、向光性等等)。
【学习过程】:
★ 预习·导学★
(一) 芽的类型
顶芽
1.按着生部位区分: 芽
侧芽
叶芽
2.按将来发育情况区分: 芽 花芽
混合芽
(二) 叶芽的结构和发育:
叶芽是由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芽轴、芽原基五部分构成。叶芽将来发育成枝条。
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幼叶——发育成叶芽
芽轴——发育成茎
芽原基——发育成新芽
顶芽有可能是叶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或花芽,但发育成枝条的芽,应该是叶芽或混合芽。
(三) 顶芽与侧芽的关系
1.顶端优势:
2.顶端优势的应用。
如:种植番茄、棉花:要适时摘除顶芽;种植用材林:要去掉侧枝。
★ 学以致用 ★
1. 整枝打杈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2.有人说“芽”就是未发育的枝条,你怎么认为?
3. 顶芽和侧芽生长发育的关系如何?
★ 小小练兵场 ★
一.穿针引线
顶芽 着生在枝条侧面
侧芽 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叶芽 将来发育成花
花芽 着生在枝条顶端
二.慧眼识珠
1.按照芽的着生位置可以将芽分为 ( )
A.顶芽和侧芽叶芽和花芽 B.顶芽、侧芽和混合芽
C.叶芽和花芽 D.叶芽、花芽和混合芽
2.下列芽的类型,不是根据芽的发育情况的是 ( )
A.叶芽 B.花芽 C.顶芽 D.混合芽
3.下列结构中,不是叶芽结构的是 ( )
A.生长点 B.叶原基 C.叶 D.芽原基
4.观察白杨叶芽结构时,看到芽轴的周围生有幼叶,带黄色,彼此挤紧在一起,越近中心的幼叶越小,最小的只是一个个突起,叫做 ( )
A.生长点 B.芽轴 C.芽原基 D.叶原基
5.顶端优势的含义是 ( )
A.顶芽优先生长,抵制侧芽发育的现象
B.只有顶芽能够生长,侧芽不能发育的现象
C.顶芽如果不长,侧芽就会生长的现象
D.顶端优势是指植物的顶端总是在最上面的现象
6.通常情况下,植物顶芽和侧芽的生长关系是 ( )
A.顶芽抑制侧芽生长 B.顶芽促进侧芽生长
C.侧芽促进顶芽生长 D.二者互不相干
7.下列做法中,与植物的顶端优势无关的是 ( )
A.剪枝 B.摘心 C.除芽 D.去叶
8.园林工人经常修剪路旁的绿篱,其目的是 ( )
A.抑制侧芽生长 B.解除顶端优势
C.抑制向光生长 D.抑制生长速度
9.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芽轴发育成茎 B.叶芽可以发育成枝条
C.混合芽可以发育成枝条 D.花芽可以发育成枝条
10.叶芽的结构包括 ( )
A.芽轴、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芽原基
B.芽轴、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芽原基、侧芽
C.芽轴、叶原基、幼叶、芽原基
D.芽轴、生长点、叶原基、幼叶、侧芽
11.顶端优势涉及哪两种芽之间的关系 ( )
A.叶芽和花芽 B.顶芽和侧芽
C.叶芽和混合芽 D.花芽和混合芽
12.农业中常用的摘心技术,摘除的是 ( )
A.叶芽 B.花芽 C.顶芽 D.侧芽
13.苹果、桃的剪枝不具有的作用是 ( )
A.调整主枝和果枝的分布 B.去掉老、弱、病、残枝条
C.能增强通风透光 D.能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
14.下列做法,不能抑制顶端优势的是( )
A.番茄植株的“打顶” B.苹果树的剪枝
C.把行道树的“头”锯掉 D.去掉用材林的侧芽
15.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需要量少 B.是维生素类似物
C.是激素类似物 D.人工合成的
16.叶芽的生长点的作用是( )
A.长出侧芽 B.长出幼叶 C.使芽轴不断伸长 D.发育成茎
17.形状饱满肥大的芽一般发育成植物的 ( )
A.茎 B.叶 C.花 D.以上都是
18.着生在枝条顶端的芽,一定是( )
A.顶芽 B.侧芽 C.叶芽 D.花芽
19.可以确定是侧芽的最重要依据是 ( )
A.生长在叶腋处的芽 B.生长在枝条顶端的芽
C.形状瘦长的芽 D.形状饱满肥大的芽
20.要提高棉花的产量,应采用的措施是 ( )
A.给棉花摘心 B.剪去棉花的部分枝条
C.除去棉花的大量侧芽 D.过量施用化肥
三.画龙点睛
1.有经验的果农在冬季就可以看出明年的收成,这是因为形状瘦长的芽是_______,形状饱满的芽是_______或________。
2. 顶端优势指________优先生长,抑制_________发育的现象。
3. 整枝打杈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四.明辨是非 (对的打“√”,错的打“×”,用横线标明错处并改正)
(1) 芽能够生长并发育是因为芽内的细胞分裂和生长,有分生组织。 ( )
(2) 只有花芽将来发育成花。 ( )
(3) 冬季,大白菜是人们常吃的蔬菜,它是茎节间很短,但它的叶腋处也有侧芽。( )
(4) 冬青的侧枝很多,说明它的侧芽比顶芽优先发育,所以它没有顶端优势现象。 ( )
(5) 从结构上看,可以说叶芽是未发育的枝条。( )
★ 拓展延伸 ★
3. 下面是种植桃树的方法,阅读后回答问题。
在桃树定植后的当年,距地面65~80 cm处摘心或剪截,定干。使下部侧芽萌发,并把剪口下约20~40 cm的一段整形带,在其上选育3个生长健壮、分布均匀、开张角度适当的新枝作为第一层主枝。以后通过各种不同程度的剪截表叔逐步培养副主枝和结果枝组,逐步形成一定形状的树冠。
(1)这种“形成一定形状的树冠”的做法,里面蕴含了什么生物学原理?
(2)这个原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棉农种植棉花,当棉花长到一定时期,常摘掉棉花枝条上的顶芽。请分析原因。
3. 观察下图所示丁香叶芽结构的纵切和丁香的一段枝条,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左图中的结构名称和作用。
①是__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__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是__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是__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右图中的a、b、c与左图中的相应结构联系起来。
a——[ ];b——[ ];c——[ ]
(3)由此可以看出,叶芽将来发育成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1、易错点:
2、收获与感言:
[冀少版八上生物讲学稿] 第三章 芽的发育与整枝的打杈 兴华路中学 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的产物》讲学稿
●课题:光合作用的产物 ●课型:讲练 ●授课时间:9月14日
●执笔人: 梁杏兰 ●审核人:崔凤英
【学习目标】:
1.掌握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2.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分析淀粉、氧气的鉴别方法;
尝试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
【学习重点、难点】: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学法指导】:
“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是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种子、根、茎三个器官了解的基础上,对叶的进一步探讨,使学生对叶的生理活动一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本节是一节典型的实验课教学,实验条件的限制,给课堂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借助课件或模型、实物,再设计一些较好的问题,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过程】:
★ 预习·导学★
(一)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绿色植物的叶片,在光照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研究表明光合作用主要产生淀粉和氧气。
人类和其他生物所需的有机物、能量和氧气,都需要靠光合作用来提供。
▲实验探究(Ⅰ)
【目的要求】
1.观察遮光叶片滴加碘液后的颜色反应。
2.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淀粉。
【方法步骤】
1.把盆栽的天竺葵在暗处放一昼夜。(目的是:把实验材料中的淀粉耗尽,便于更好地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2. 选一叶片,把其一部分从下下两面用不透光的纸遮起来,而后放在阳光照射2~3小时。
3. 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纸,并把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水浴加热。(酒精的作用:溶解叶绿素,必须加热)
4. 待叶片变成黄白色,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然后放到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
5. 用清水冲掉叶片上的碘液后观察。
【分析结果】
叶片被遮盖的部分,遇到碘液后没有变蓝;叶片未被遮盖的部分遇到碘液后变蓝了。这说明绿叶在光的照射下积累的淀粉。
▲实验探究(Ⅱ)
【目的要求】
1.学会光合作用的放氧实验过程。
2.知道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
【方法步骤】
1.把新鲜的金鱼藻放在透明的广口瓶中,加满水,盖上带有两根导管的瓶塞,放在光下。(目的是:进行光合作用)
2. 当瓶内气体约有2cm高时,打开导管的管塞,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火柴棍放在管口,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分析结果】
快要熄灭的火柴棍迅速复燃。这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
(二) 光合作用利用光能:
通过光合作用,可以把太阳能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这些能量是植物、动物和人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煤炭、石油等燃料中的能量是古代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贮藏起来的。
(三)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延长有效光照时间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所以延长有效光照时间,可以使植物体内积累更多有机物,提高农作物产量。
2. 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
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也可以使作物增产。农业生产中常用合理密植、立体种植等措施增大光合作用的总面积,从而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
3. 植树造林、爱护植被
绿色植物是氧气的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绝大部分以气体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植树造林、爱护植被是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
★ 小小练兵场 ★
一.慧眼识珠
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加热装有酒精的小烧杯时,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 )
A. 隔水加热会更快 B. 隔水加热维持时间长
C. 酒精易燃,不隔水危险 D. 不隔水加热也可以
2.在光合作用产物中,能够使快要熄灭的火柴棍复燃的是 (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氢气 D. 甲烷
3.光合作用不能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的是 ( )
A. 有机物 B. 能量 C. 氧气 D. 二氧化碳
4.下列农业措施中,能够有效光照时间的是 ( )
A. 地膜覆盖 B. 合理密植 C. 立体种植 D. 无土栽培
5.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 ( )
A.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 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C. 光能转化为光能 D. 化学能转化为化学能
6.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用来使叶片中的叶绿素变成黄白色的物质是 ( )
A. 清水 B. 酒精 C. 碘液 D. 盐水
7.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向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 ( )
A. 溶解叶片中的色素 B. 给叶片进行染色
C. 验证是否有淀粉产生 D. 给叶片提供营养物质
8.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指 ( )
A. 糖类 B. 脂肪 C. 无机盐 D. 蛋白质
9.“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
A. 便于检验淀粉的多少 B. 有利于除去叶绿素
C. 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 D. 便于用碘液检验
10.玉米的淀粉是通过下列哪种作用产生的 ( )
A. 吸收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光合作用
11.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 )
A.二氧化碳和水 B.淀粉和水 C.氧气和淀粉 D.氢气和淀粉
12.塑料大棚是近年来农业生产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从光合作用的原理上考虑,它的作用 ( )
A.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B. 增加光合作用原料
C. 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 D. 增加光合作用的需水量
13.合理密植和立体种植的措施,从光合作用的原理上考虑,它的作用是 ( )
A. 提高光合作用的温度 B. 提高能光能的利用率
C.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D. 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
14.在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把盆栽天竺葵放在光下时,叶片遮光部分 ( )
A. 淀粉耗尽 B. 合成淀粉 C. 产生二氧化碳 D. 产生氧气
15.光合作用不能做到的是 ( )
A. 消耗氧气 B. 合成淀粉 C. 转化光能 D. 产生氧气
16.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 ( )
A. 机械能 B. 化学能 C. 电能 D. 光能
17.“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 )
① 把叶片放到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
② 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 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
④ 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 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
⑥ 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③②④⑤①⑥ B. ④③②⑤①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18.合理密植能够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这是由于植物充分利用了 ( )
A.有机物 B.土壤中的水分 C.太阳光能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9.牛姆林自然保护区植被茂密,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被誉为“天然氧吧”。这是植物进行什么生理作用的缘故 ( )
A.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 C. 蒸腾作用 D. 运输作用
二.画龙点睛
1.光能是生物界一切活动的不竭动力,人类和其他生物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都需要光合作用来提供。
2. 动植物和人的呼吸及燃料消耗的_________,都是光合作用产生的。
3.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把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贮存在有机物中。
4. _________、_________等是近年来农业生产上应用比较广泛的延长光合作用时间的方法。
三.明辨是非 (对的打“√”,错的打“×”,用横线标明错处并改正)
(1) 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只有淀粉。 ( )
(2) 煤炭、石油等燃料中的能量是古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贮存起来的。 ( )
(3) 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来检验淀粉是否存在。( )
★ 拓展延伸 ★
1.右图表示某同学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大烧杯中的液体是      ,该液体的沸点是   ℃,这就保证了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不会超过      ℃。
(2)小烧杯中的液体是      ,其作用是      。
(3)加热一段时间后,小烧杯中的液体变成了      色,其中的叶片变成了      色。
(4)如果省去(3)所述步骤,将对实验结果造成怎样的影响
2.如图所示, 把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圆纸片将c 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隔水加热后加碘液。 分析回答:
(1) 叶片在酒精隔水加热后,绿色部分变成 。
(2)加碘液后a、c两处均不变蓝,原因是: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c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处遇碘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事到环境一昼夜的目的是 。
(4)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
3.将两支同样长的蜡烛点燃,放入两个同样大小的密闭装置中,其中一个装置中有一盆绿色植物。几小时后观察出现什么现象,试分析原因:
结果:甲中的蜡烛_____________。
乙中的蜡烛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1、易错点:
2、收获与感言:
[冀少版八上生物讲学稿] 第四章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产物 兴华路中学 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植树造林》学讲稿
备课时间: 10月1日
●课题: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植树造林 ●课型:学 练 ●授课时间:10月9日
●执笔人: 梁杏兰 ●审核人:崔凤英
【学习目标】: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对植物生活的意义。2.气孔的调节作用以及与蒸腾作用的关系。3.蒸腾作用的过程。【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蒸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难点:气孔是如何调节蒸腾作用的。【学法指导】: 本章内容对于蒸腾作用的作用以及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等问题,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运用教材给出的“小辞典”、多幅图片和文字来收集资料,分析、理解以上问题。此外,对于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要正确理解,这种现象对于植物本身是有利的。 教材剖析·学习札记——————————————————————————————————————————————————————
【学习过程】:
★ 预习·导学★
(一) 植物的蒸腾作用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植物有蒸腾作用) 1. 概念: 2. 场所:3. 过程:①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99%)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到大气中极少部分(1%)供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动利用 ② 土壤中的水分 → 根毛 → 根内导管 → 茎内导管 → 叶内导管→ 叶肉细胞 → 气孔 → 大气※ 实验 探究:<证明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实验目的】1. 观察叶片散失水分的情况。2. 分析植物叶片的失水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实验结果】A袋内没有水珠形成:B袋内有水珠形成。【实验结论】 不做任何处理的叶片能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二) 蒸腾作用的意义: 1. 是植物内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2. 促进了无机盐在植物体的运输3. 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4. 提高空气湿度(三) 蒸腾作用的调节:植物就是通过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构成:由两个半月形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 吸水:开放开闭:受保卫细胞控制 失水:闭合(四) 蒸腾作用与植物生长: 1. 蒸腾作用有时也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2. 移栽幼苗注意事项:(五) 提倡植树造林: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 教材剖析·学习札记—————————————————————————————————————————————————————————————————————————————————————————————————————————————————————————————————————
★ 小小练兵场 ★
一.慧眼识珠 1. 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水往低处流,而植物体内的水则往高处移动,水向高处移动的动力来自 ( )A. 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 C. 吸收作用 D. 蒸腾作用2. 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主要是通过 ( )A. 光合作用 B. 蒸腾作用 C. 呼吸作用 D. 排泄作用3.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不具有的功能是 ( )A. 促进植物体内对水的吸收 B. 促进植物体内对水的运输C. 促进植物体内对无机盐的吸收 D. 促进植物体内对无机盐的运输4. 下列结构中,能够调节植物蒸腾作用的结构是 ( )A. 根毛细胞 B. 导管细胞 C. 筛管细胞 D. 保卫细胞5. 下列有关气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气孔的细胞壁薄厚不均匀 B. 叶片上表皮下表皮的气孔多C. 气孔张开时植物会散失水分 D. 二氧化碳等气体可通过气孔6. 在花卉或农业生产中,移栽幼苗要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后有时要去掉一些枝叶,并要设法遮阴,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增加蒸腾作用 B. 降低蒸腾作用 C. 增加光合作用 D. 降低光合作用7. 移栽幼苗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 在阴天或早晚移栽 ② 不要碰掉枝叶 ③ 剪去一部分枝叶④ 给植物遮阳 ⑤ 及时施用苗肥 ⑥ 让植株尽快光照,以制造营养A. ①③④ B. ②③⑤⑥ C. ③④⑤ D. ①②④⑥ 8. 在火热的夏天人们都喜欢到树阴下乘凉或到森林中游憩,树阴下比较凉爽的主要原因是 ( )A. 树挡住了太阳光线的照射 B. 植物蒸腾作用带走了大量的热量C. 植物的呼吸作用热量 D. 植物光合作用带走了大量的热量9. 植物体内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A. 根 B. 茎 C. 叶 D. 花10. 下列哪种气候条件下,植物体的蒸腾作用会加快 ( )A. 在盛夏的正午 B. 阴天下雨过后 C. 大风天 D. 夏日下午微风吹拂11. 在植物的叶片中,控制气孔开闭的是 ( )A. 表皮细胞 B. 保卫细胞 C. 叶肉细胞 D. 导管细胞12. 当植物的蒸腾作用过旺时,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幼茎快速生长,叶会萎蔫 B. 幼茎会萎蔫,叶快速生长C. 幼茎和叶都会萎蔫 D. 幼茎和叶都会快速生长13. 下列有关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的温度 B. 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C. 气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 D. 空气湿度大,可促进蒸腾作用14. 我们要大力提倡养花种草和植树造林,这样做不会 ( )A. 提高空气湿度 B. 提高空气温度C. 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 D. 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量15. 下列有利于植物叶片快速蒸腾失水的因素是 ( )A. 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口径增大 B. 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口径缩小C. 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口径增大 D. 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口径缩小16. 下列物质出入植物体,不需要通过气孔的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水蒸气 D. 无机盐17. 将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放入装有70 ℃ 的温水中,发现叶片的背面冒出的气泡比正面多。说明 ( )A. 叶片背面的气孔多于正面 B. 叶片正面有角质层,背面没有C. 叶片背面的组织细胞排列疏松 D. 栅栏组织的叶绿体多于海绵组织18. 植物体从土壤吸收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的正确顺序是 ( )①根吸收水分 ②通过气孔散发到空气中 ③通过导管输送到叶 ④水分化为水蒸气 A. ①③②④ B. ①③④② C. ①④②③ D. ①④③② 19. 植物蒸腾掉的水分占所吸收水分的 ( )A. 一小部分 B. 极少一部分 C. 一半 D. 绝大部分20. 植树季节适宜在三月份的主要原因是 ( )A. 光合作用强 B. 雨水多,容易成活 C. 没有叶子,操作方便 D. 蒸腾作用弱二.画龙点睛1. 气孔是由两个___________形保卫细胞组成的,保卫细胞内外细胞壁厚度不同,靠近气孔一侧的壁较___________,靠近表皮细胞一侧的壁较___________。2. 植物体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其他器官也能进行少量的蒸腾作用。3. 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表面的___________,即使在炎热的夏季,植物体也不会因阳光照射而灼伤。4.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___________状态散失到体外的过程。三.明辨是非 (对的打“√”,错的打“×”,用横线标明错处并改正)(1) 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这主要是蒸腾作用拉动的。 ( )(2) 植物根吸收的水分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 )(3) 植物蒸腾散失掉了99%的水分,因此对植物本身没有意义。( )(4) 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容易成活。( )(5) 蒸腾作用只能在叶片进行。( )★ 智慧园 ★沙漠中植物的叶子为什么都很小? 教材剖析·学习札记——————————————————————————————————————————————————————————————————————————————————————————————————————————————————————————————————————————————————————————————————————————————————————————————————————————————————————————————————————————————————————————————————————————————————————————————————————————————————————————————————————————————————————————————
【教学反思】
1、易错点:
2、收获与感言:
[冀少版八上生物学讲稿] 第六章 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植树造林 兴华路中学 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种子萌发的过程》讲学稿
课题:种子萌发的过程 课型:讲练
授课时间:8月25日
执笔人: 梁杏兰 审核人:崔凤英
【学习目标】:
1.说出种子的结构。
2.说出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
3.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的结构;发育过程中种子各部分的功能。
难点:种子的发育过程。
【学法指导】:
通过实验,观察并了解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通过列表比较其特点,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胚是种子的重要结构。
【学习过程】:
★ 预习·导学
(一) 种子的结构
双子叶植物的种子 (以菜豆为例)
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
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胚 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子叶(2片)---贮存着营养物质
1.胚是由 ________组成。
思考:那么玉米种子的结构是怎样的呢?写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单子叶植物的种子 (以玉米为例)
果皮和种皮(愈合)---保护种子的内部
胚乳---贮存着营养物质
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胚 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子叶(1片)---运输营养物质
2.比较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在结构上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填写表中有关内容。
相同点 不同点 例外
双子叶植物种子
单子叶植物种子
(二) 种子的萌发过程
1.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
(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
(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2. 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
(3)胚芽鞘里的胚芽长出新叶。
(三) 种子的休眠
概念——种子成熟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萌发的现象
时间——几周到几年,甚至更长
意义——温带地区款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四) 生活在线
1)你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与菜豆种子的结构相同?
2)你见过的那些植物种子与菜豆种子的结构不同?
3)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会起到什么作用?
4)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生产中为什么要挑选饱满的种子作为播种之用。
5)讲述按照不同情况决定播种深度的原因。
★ 课堂教学
1、小组内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巡视发现优秀的作品以及代表性问题,组织全体同学解决疑难。
2、组织观看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
★ 小小练兵场 ★
一、 单选
1. 种子中的主要组成结构是 ( )
 A.子叶   B. 胚乳   C. 胚根   D. 胚
2. 通过解剖并观察菜豆种子,我们知道胚的构成包括( )。
A. 胚轴、胚乳、种皮、子叶 B. 胚根、胚轴、子叶、胚乳
C. 子叶和种皮 D. 胚根、胚轴、胚芽、子叶
3.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胚的组成是 ( )
 A. 胚芽、胚轴和胚根  
B. 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C. 胚芽、胚轴、胚根、两片子叶
D. 胚芽、胚轴、胚根、胚乳
4.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 是否有胚乳   B. 子叶数目不同
 C. 胚芽数目不同  D. 胚的数目不同
5.下列各组植物中,属于单子叶植物的是( )
 A. 黄豆、蚕豆、绿豆   B. 花生,蓖麻
 C. 高粱、小米       D. 向日葵、西瓜籽
6. 我们平时食用的大米主要是水稻种子中的( )。
A. 子叶 B. 胚乳 C. 胚根 D. 胚芽
7. 我们食用的面粉,主要取自小麦种子的 ( )
 A. 胚乳   B. 子叶   C. 胚轴  D. 胚
8.发育成茎和叶的分别是种子的( )。
A.胚轴和子叶 B.胚芽和胚芽
C.胚芽和子叶 D.胚根和胚轴
9. 子叶的作用是( )
A. 发育成幼叶
B. 发育成茎和叶
C. 贮存养料或给胚运输营养物质
D. 保护胚芽、胚轴和胚根
10. 有关子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花生贮存营养的结构 B. 是胚的一部分
C. 将来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D. 玉米中退化成一片
11.大豆和玉米萌发过程中供给胚营养的结构分别是( )。
A.子叶和胚乳 B.胚乳和子叶
C.子叶和子叶 D.胚乳和胚乳
12. 水稻种子萌发时,把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输送给胚的结构是( )
 A. 胚根   B. 子叶   C. 胚芽   D. 胚轴
13. 下列关于种子内部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
B. 胚根将来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
C. 生有幼叶的部分是胚芽
D. 所有种子的子叶都很肥厚,因为其中贮藏了大量的营养物质
14.种子萌发时,首先伸出种皮的是( )
A.胚芽  B.胚轴  C.胚根  D.子叶
15.种子的休眠有利于( )
A.保存养料  B.种子的成熟  
C.适应环境  D.提高发芽率
二、识图题
1.观察下图,识别菜豆幼苗所示部分是由菜豆种子的哪部分发育成的,将答案填写在相应序号后面的括号内。
2. (1)根据两种子的结构特点可判断A为 子叶植物的种子,B为 子叶植物的种子。判断的依据是A中子叶 ,且有 ,B中子叶 ,且无 。
(2)请写出图中标号的结构名称:
① _ ② _ ③ _ ④ _ ⑤ __
⑥ _ ⑦ _ ⑧ _ ⑨________⑽__________
(3)当种子萌发时, A图的[ ] 或B图的[ ] 可提供胚发育所需营养。
3. (1)右图所表示的是双子叶植物种子示意图。图中起保护作用的是[ ] __ ,位于种子的最外面,其上还有 __ 。
(2)将来发育成植物茎和叶的结构是图中的[ ] __ 。
(3)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提供营养物质的是图中[ ] ___ ,该结构的数量有_______片。
(4)图中[2]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
(5)种子中的主要部分是,它是由图中的[ ]、[ ]、[ ]和[ ]共同构成的整体。
  ★ 拓展延伸 ★
5.下图中的四粒菜豆种子的不同部位受到了损伤,请你判断哪一粒种子肯定不会萌发 ( )  
【教学反思】
1、易错点:
2、收获与感言:
[冀少版八上生物讲学稿] 第一章 第一节 种子萌发的过程 兴华路中学 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
菜豆种子的结构
新植物体的幼体
玉米种子的结构
新植物体的幼体《光合作用的场所》讲学稿
●课题:光合作用的场所 ●课型:讲练 ●授课时间:9月21日
●执笔人: 梁杏兰 ●审核人:崔凤英
【学习目标】:
1.概述叶片的结构,解释其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功能。
2.分析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3.应用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对日常生产、生活中植物
4.模仿制作叶的临时装片,运用显微镜,尝试观察叶片的各部分结构。
【学习重点、难点】:制作叶的临时装片
【学习过程】:
★ 预习·导学★
(一) 光合作用的原料
1、叶片的结构与功能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结构名称 细胞特点 功 能 组织类型
表皮 上表皮 叶表层,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细胞外壁上有一层透明、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保护作用 保护组织
下表皮
叶肉 栅栏组织 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较整齐,有些像栅栏,细胞中含叶绿体较多 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营养组织
海绵组织 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较疏松,有些像海绵,细胞中含叶绿体较少
叶脉 导管 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的中空长管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输导组织
筛管 管状细胞上下连接,横壁上有筛孔的长管 运输有机物
▲▲ 实验 探究(Ⅰ):<观察叶片的结构>
【实验目的】
1. 学会徒手制作叶片的横切临时装片的方法。
2. 观察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
【实验步骤】
1. 练习徒手制作叶片的横切临时装片。




2. 观察叶片的结构:用显微镜观察。
【得出结论】
叶片由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二) 光合作用的过程:
1. 定义:
光合作用 2. 公式:
3. 实质:
物质转化:
能量转化:
▲▲ 实验 探究(Ⅱ):<水绵与好氧细菌光照实验>
【实验目的】
知道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
【实验结果】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所有叶绿体的周围。
【实验结论】
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
(三)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枝繁叶茂”是作物丰产的前提。“枝繁叶茂”可以增大单位空间内叶的总面积,使植物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照射,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四) 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充分利用了土地、阳光等多种资源,创造了最大的生物产量。农业生产中的复种、间种和套种技术是立体农业的初级形式。
★ 小小练兵场 ★
一.慧眼识珠
1、叶的主要功能是:( )
 A. 输送水和无机盐B. 制造有机物C. 吸收水和无机盐 D. 释放氧气
2、叶表皮细胞的一般特征是:( )
  A. 细胞无色透明,外壁有角质层 B. 细胞呈半月形,内含叶绿体
  C.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D. 细胞圆柱状,内有叶绿体
3、在显微镜下观察蚕豆叶横切面,看到栅栏组织的特点是:
  A.细胞呈圆形,排列不整齐,含叶绿体较多
  B.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含叶绿体较多
  C.细胞不规则,排列紧密,细胞含叶绿体较少
  D.细胞呈波浪形,排列紧密,细胞不含叶绿体
4、下列细胞中含叶绿体的是:( )
 A. 上表皮细胞 B.下表皮细胞 C. 保卫细胞 D. 叶脉中筛管细胞
5、气孔的功能是:( )
A. 有机养料进出的门户       B. 无机养料进出的门户
 C. 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D. 水分进入叶片的门户
6、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 ( )
A. 茎    B. 叶片    C. 叶脉    D. 芽
7、叶的哪种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
A. 海绵组织细胞 B. 保卫细胞 C. 栅栏组织细胞 D. 表皮细胞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栅栏层比海绵层含有的叶绿体多 B. 叶脉具有输导和支持作用
C. 叶肉细胞和表皮细胞都含有叶绿体 D. 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够形成
9.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 ( )
A.整个植物体 B.绿色的叶片
C.所有含有叶绿体的部位 D.只有茎和叶
10.下列物质不能够通过气孔的是 (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淀粉 D.水蒸气
11.下列物质不是通过筛管运输的是 (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无机盐
1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的描述,不确切的是 ( )
A.把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成复杂的有机物
B.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C.把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贮存的化学能
D.在合成复杂有机物的同时释放了氧气
13.利用作物生长的“时间差”、“空间差”和“植物光合作用差”等条件,一季双收或三收,一地二收或三收的做法属于 ( )
A.复种 B.间种 C.复种或间作 D.混、套种
14.“枝繁叶茂”中的枝叶主要是主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 ( )
A.场所 B.光照 C.氧气 D.淀粉
15.在制件叶的徒手切片,切割叶片的要求的 ( )
A.越薄越好 B.越厚越好 C.薄而完整最好 D.厚而完整最好
16.植物叶片上的气孔位于 ( )
A.叶肉细胞内 B.上表皮上 C.下表皮上 D.表皮上
17.叶脉中的导管不能完成的功能是 ( )
A.运输水 B.运输无机盐 C.运输蛋白质 D.支持叶脉
18.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分别在清晨、傍晚、深夜一个时间内在绿色植物体上摘下相同大小的绿色,然后脱色、染色、染色最深的应该是哪个时间摘取的叶片 ( )
A.深夜 B.清晨 C.傍晚 D.一个时间相同
19.北方种植玉米和黄豆时,有时会种几垄玉米,再种几种垄黄豆,这种形式被称为 ( )
A.复种 B.间作 C.混种 D.套种
20.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贮藏在 ( )
A.叶绿体 B.氧气 C.水 D.有机物
21.木材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热量,可以将水烧开,把饭煮熟,木材中贮存的能量是 ( )
A.太阳光能直接贮存在细胞中 B.电灯光能直接贮存在细胞中
C.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贮藏在有机物里的能量
D.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时释放的能量
22. 下列作法能够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场所的是 ( )
A.施加农家有机肥料 B.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增加种植密度到极点 D.在大棚中直接喷施氧气
23. 多数叶片正面的颜色比背面的颜色要深一些,其主要原因是 ( )
A.上表皮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多 B.下表皮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多
C.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场所 D.栅栏组织里含叶绿体多
二.画龙点睛
1、叶片的结构包括    、    、    三部分。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含有    。这种物质形成的条件是必需有    。
2、    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由成对的    细胞构成的。气孔的开闭是由_____________控制的。
3、叶片的表皮主要起     作用,在表皮细胞之间分散着成对的半月形细胞叫     ,它们中间的空隙叫    ,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     的主要通道。
4、叶肉细胞中的    是叶片制造有机物的地方.
5、叶肉细胞内含________,呈________色。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________,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________,叶肉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__,完成该过程的场所是________。
 6、叶是植物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的器官。
 7、叶脉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8、叶是绿色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细胞中含有绿色的____________。
三.明辨是非 (对的打“√”,错的打“×”,用横线标明错处并改正)
(1) 只有高大的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 )
(2) 光合作用需要水和氧气做原料。 ( )
(3) 植物在没有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制造不出淀粉。( )
(4) 植物的各个部位都含叶绿素。( )
★ 智慧园 ★
1、右图是蚕豆叶不同切面结构示意图。在“制作与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临时装片”实验中,低倍镜视野下观察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A.② B.③ C.④ D.⑤
2、右图是叶片横切面
图填写各部分的名称
并回答问题
(1)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
是[ ]   []   ,
有输导功能的结构是
[ ]  ,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 ]   它的开闭受
    控制。
(2)叶片的营养组织是[ ]    和[ ]    它的细胞内部都含有    ,是进行   的场所。
(3)叶片的上表面颜色比下表面的深,这是因为靠上表皮的    细胞内含有的叶绿体比靠近下表皮的    细胞内含有的叶绿体   。
3、某同学在做“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时所看到的菠菜横切面
◆如图所示,请你据图分析回答:
(1)①、⑤[ ] 属于保护组织,②、④应属于 ;
(2)据图分析,叶片正面颜色深、背面颜色浅的主要原因是叶正面 ;
(3)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无机盐运输到叶肉细胞是通过[ ] 实现的。
【教学反思】
1、易错点:
2、收获与感言:
[冀少版八上生物讲学稿] 第四章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场所 兴华路中学 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











⑥《根对水分的吸收》讲学稿
●课题:根对水分的吸收 ●课型:讲练 ●授课时间:9月2日
●执笔人: 梁杏兰 ●审核人:崔凤英
【学习目标】:
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能够说明根毛细胞吸水的原因,了解合理灌溉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和道理,以及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和过程。
难点:细胞和根毛吸水和失水的道理。
【学法指导】:
通过学生参与实验,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现象,让学生由浅入深,并能举一反三。
【学习过程】:
★ 预习·导学★
(一) 植物的吸水器官和部位:
▲植物的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根吸收水分主要在根尖进行,吸水能力最强的是成熟区细胞。
▲为什么成熟区的吸水能力最强?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及吸水过程:
1.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植物就_____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就_____水。
2. 吸水过程
水分进入根的途径是:土壤溶液→根毛细胞→内各层细胞→导管。
(三) 合理灌溉:
1.合理灌溉的原则:
2.节水灌溉的措施:
(四) 生活在线
1.什么是“烧苗”现象?
2.为什么盐碱邗的植物一般生长不好?
3.农民灌溉时浇水必须浇“透”,为什么?
★ 小小练兵场 ★
一.画龙点睛
1.________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该器官的吸水主要部位是_______,其中________区的吸水能力最强。
2.根毛细胞之所以能够吸水,是因为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______ (填“大于”或“小于”)周围土壤溶液浓度;反之,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 (填“大于”或“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失水。
3.在农业生产中常采取蹲苗和烤田等措施来促进_______生长,能促进植物的根向______方向发展,扩大根_______面积,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4.根毛的细胞壁很______,细胞质______,液泡_______,这样的结构很适于吸收_________。
二.慧眼识珠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 )
A.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B.有分生区
C.有伸长区 D.有根冠
2.下列关于成熟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成熟区的吸水能力最强
B.成熟区的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
C.成熟区上部的一些细胞分化形成导管
D.成熟区上的根毛与导管相通
3.下列情况下根毛细胞能吸水的是( )
A.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B.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C.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D.根毛细胞液浓度随土壤溶液浓度变化
4.根从土壤里吸水,土壤里的水通过根向上输送到茎的途径是 ( )
A.土壤水分→导管→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
B.导管→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C.根毛→土壤水分→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D.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5.用盐腌青菜,经过一段时间青菜周围有许多水出现,这是因为( )
A.细胞液浓度= 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
B.细胞液浓度< 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
C.细胞液浓度> 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
D.细胞吸水
6.细胞吸水时,吸收进来的水分进入细胞的( )
A.细胞壁中 B.细胞质 C.细胞膜 D.液泡中
7.水分从土壤中进入根毛细胞的途径是( )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液泡
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液泡
D.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液泡
8.下列植物细胞会吸水的两种情况是( )
①糖拌番茄 ②萝卜块放于清水中浸泡 ③盐拌黄瓜 ④萎蔫的青菜放于清水中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9. 当植物细胞大量失水时,其细胞液的浓度 ( )
A. 增加 B. 降低 C. 不变 D. 先增后降
10. 当土壤溶液中的水进入根毛时,土壤溶液与根毛细胞的浓度关系应该是 ( )
A.土壤溶液> 根毛细胞液 B.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液
C.土壤溶液= 根毛细胞液 D.土壤溶液≠ 根毛细胞液
11.菜农卖菜时,不时往青菜上洒水,其目的是 ( )
A.增加青菜重量 B.有利水分散失
C.使青菜干净 D.补充水分,保持新鲜
12.在水涝地上,植物也会发生萎蔫现象,主要原因是 ( )
A.植物大量吸水 B.植物大量失水
C.气候炎热,水温高 D.土壤缺氧,根的生命活动受抑制
13.一次施肥过多,会引起“烧苗”的原因是 ( )
A.化肥过多,土壤温度升高
B.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C.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土壤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
14. 下列有关我国水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用水量不大
B. 干旱缺水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C.我国农业用水比较科学合理,不存在浪费现象
D.目前,我国最常用的灌溉方式是大水漫灌,这样可以节水
15. 合理灌溉的基本原则是 ( )
A.浇水时保证浇“透”就可以了
B.用少量的水取得最大的效果
C.浇水时要少浇,防止根系缺氧
D.始终保持土壤表层是湿润的
三.明辨是非 (对的打“√”,错的打“×”,用横线标明错处并改正)
(1)植物在盐碱地中生长不好的原因是土壤溶液的浓度大,植物将盐或碱吸入根中。 ( )
(2)用糖拌番茄时,盘中的水主要来自细胞质。 ( )
(3)植物在生长时,灌溉的水越多越好。( )
(4)不同植物生长需水量不同,同一种植物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量也不同。( )
(5)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叶等器官也能适当地吸水。( )
(6)当外界溶液浓度过低时,植物会严重缺水,出现“烧苗”现象。( )
★ 拓展延伸 ★
1.实验题:
取两根大小相似的香菜,洗净。一根放置在阳光下晒,待其茎、叶萎蔫,即可做实验材料,另一根放在塑料袋内保险、待用。
观察上图分析:将甲乙两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液体,甲试管中的液体为清水,乙试管中的液体为浓盐水。将萎蔫的香菜插入甲试管的清水中,将新鲜的香菜插入乙试管的浓盐水中,在两试管的管口处用棉花固定植株,再分别用彩色不干胶纸条标记液面位置。20分钟后,将可能发生的变化填入下表,并分析原因。
甲试管 乙试管 原因
液面变化
植株变化
2.如图所示,取大小相同的萝卜,各在上面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并在洞内插入一个口径与洞口口径相近的玻璃管。然后向两个玻璃管内分别注入等量的(如1~2mi)液体,甲注入清水,乙注入浓盐水。
请你回答:
(1)过一段时间后,这两个玻璃管内的液体各有什么变化 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甲、乙两萝卜细胞若仍是活的,则___________萝卜细胞液浓度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1、易错点:
2、收获与感言:
[冀少版八上生物讲学稿] 第二章 第二节 根对水分的吸收 兴华路中学 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讲学稿
●课题: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 ●课型:讲练
●授课时间:9月23日
●执笔人: 梁杏兰 ●审核人:崔凤英
【学习目标】:
(1) 掌握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2) 理解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3) 理解植物的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难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学习过程】:
★ 预习·导学★
(一) 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植物体所有生活的细胞都进行着呼吸作用。
1. 定义:
2. 场所:
3. 公式:
4. 意义:植物在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大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例如:
小部分能量转变成热散放出来。
※ 实验 探究(Ⅰ):<证明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
【实验目的】
1. 证明植物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2. 知道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实验结果】
1. A瓶内的火焰熄灭了,B瓶内的火焰无变化。
◆◆(原因是:A瓶中氧气减少了)
2. A瓶石灰水变浑浊了,B瓶石灰水无变化。
◆◆(原因是:A瓶中产生了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
新鲜的叶片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能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 实验 探究(Ⅱ):<证明萌发的种子呼吸放热>
【实验目的】
1. 知道萌发的种子能够放出热量。
2. 分析萌发的种子放热的原因。
【实验结果】
A瓶内的温度升高了,B瓶内的温度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
萌发的种子可以通过呼吸作用放出热量。
(二)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相互对方
相互依存
▲区别: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有生命活动的部位都进行
条件 在光照下进行 有光无光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物质变化 (合成物质)无机物→有机物 (分解物质)有机物→无机物
能量变化 贮存能量(光能→化学能) 释放能量(化学能释放出来)
▲联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两者相互依存。
(三) 影响呼吸作用的条件:
外界条件如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温度的影响最大。
(四)呼吸作用的利用:
1. 呼吸作用与栽培管理:
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措施 _________、 ___________。
2. 呼吸作用与种子贮存:降低呼吸作用

措施 ②


3. 呼吸作用与家庭养花:
家庭养花特别是卧室内不宜摆放过多的花草。
★ 小小练兵场 ★
一.慧眼识珠
1. 呼吸作用的意义在于 ( )
 A. 呼出二氧化碳 B.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分解有机物 D. 消耗氧
2. 刚刚收获的玉米堆在一起,里面会很热,这些热量来自 ( )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吸收作用
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点是 ( )
 A. 都是物质的合成 B. 都是物质的分解过程
C. 都有能量的转化过程 D. 都没有能量的转化过程
4. 下列因素中,不能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
 A. 环境温度 B. 氧气含量 C. 水分含量 D. 叶片颜色
5. 下列农业措施中,不能促进呼吸作用的是 ( )
 A. 中耕松土 B. 黏土的掺沙 C. 及时排涝 D. 保持低温
6. 很多人喜欢在家里养几盆花,但是卧室内不宜摆放过多的花草,这是因为 ( )
 A. 过多的花草会影响人的行动 B. 花草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
C. 花草的呼吸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D. 花草的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
7. 君子兰能进行呼吸作用的器官是 ( )
 A. 根、茎、叶 B. 茎和叶的绿色部分
C. 花、果实、种子 D. 所有器官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8. 栽花用的盆底必须留一小孔,且最好用瓦盆,而不用瓷盆,这是因为 ( )
 A. 花卉植物需水量很少 B. 减少土壤积水,并增加土壤中的空气
C. 降低土壤温度 D. 有利于排放二氧化碳
10. 下列哪种农业措施能改善根系的呼吸状况 ( )
 A. 施肥 B. 浇水 C. 中耕松土 D. 锄草
11. 蔬菜、水里的贮存方法是 ( )
①干燥 ②升温 ③降温 ④充加氧气 ⑤充加氮气
 A. ①③④ B. ③④ C. ③⑤ D. ②⑤
12. 下列几项生命活动中,植物活细胞都具备的是 ( )
 A. 细胞分裂 B. 蒸腾作用 C. 光合作用 D. 呼吸作用
13. 植物呼吸作用进行的时间是 ( )
 A. 只在白天 B. 白天和黑夜 C. 只在黑夜 D. 以上都不是
14. 我国北方农村常将马铃薯贮藏在地窖中,在进入地窖取物之前,农民把油灯用绳子吊入窖内,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 测量窖内二氧化碳含量 B. 测量窖内氧气含量
C. 测量窖内一氧化碳含量 D. 为了照明
15. 新疆哈密地区白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所以结出的哈密瓜特别甜,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
 A. 白天光合作用旺盛,积累的糖多
B. 白天光合作用远超过呼吸作用
C. 晚上呼吸作用弱,消耗的糖少
D. 白天蒸腾作用强烈,抑制糖的消耗
16.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是 ( )
 A. 水 B. 氧气 C. 氨气 D. 二氧化碳
17. 下列关于呼吸作用意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B. 呼吸作用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
C.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为吸收无机盐和运输有机物提供了动力
D.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植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不可少的动力
18. 植物体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器是 ( )
 A. 叶绿体 B. 线粒体 C. 细胞核 D. 细胞壁
19. 植物对矿物质营养的吸收和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来自 ( )
 A. 呼吸作用 B. 水的分解 C. 光合作用 D. 淀粉合成
20.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是 ( )
 A. 相互独立、相互依存 B. 相互对立、相互依存
C.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D. 相互独立、相互排斥
21. 下列情况下,对呼吸作用有抑制作用的是 ( )
 A. 一定范围内氧浓度的升高 B. 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C. 植物种子含水量增加 D. 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
22. 农业生产浸种催芽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要浇水和翻堆,目的是 ( )
 A. 促进呼吸作用 B. 加速光合作用
C. 促进物质合成 D. 促进光能转化
23. 正确表达呼吸作用过程的反应式是 ( )
 A. 水+ 二氧化碳→ 有机物+ 氧+ 能量
B. 有机物+ 氧→ 二氧化碳+ 水+ 能量
C. 有机物+ 二氧化碳→ 水+ 氧+ 能量
D. 水+ 氧→ 有机物+ 二氧化碳+ 能量
24. 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
如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和氧气含量。
下列曲线图中能够正确反映温度(A)和氧气含量(B)随时间变化的是
二.画龙点睛
1. 植物在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植物体的    ____________,只有一小部分能量____________。
2. 呼吸作用的强或弱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的影响。
三.明辨是非 (对的打“√”,错的打“×”,用横线标明错处并改正)
(1)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 )
(2) 1千克绿豆可以长出5千克豆芽,在此过程中,有机物和水分都增加。 ( )
(3) 绿色植物只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
★ 智慧园 ★
1.下图是探究呼吸作用产物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
(1)A瓶内NaOH溶液的作用是 。
(2)D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 。
(3)若将萌发的种子换成大豆幼苗,应对C装置进行 处理,目的是 。
2. 甲、乙两地出产同种甜瓜,甲地甜瓜比乙地的甜。经调查,在甜瓜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详见下表。请将下面关于环境温度与呼吸作用强弱关系的推理过程补充完整。
平均温度(℃)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夜间 12 22
(1)因为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甜,所以甲地甜瓜体内所含有机物比乙地的多。
(2)因为甲、乙两地出产的甜瓜是同一品种,所以有机物含量多少的差别不是由其体内 决定的,而是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3)因为甜瓜体内的有机物由光合作用制造又被呼吸作用消耗,所以外界环境条件可以通过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来影响其含量。
(4)因为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 进行,而两地外界环境条件的唯一差别为______________的温度,所以甲、乙两地甜瓜体内有机物含量不同是因为温度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不同。
(5)因为,甲地甜瓜体内所含有机物比乙地的多,所以,甲地甜瓜比乙地甜瓜消耗的有机物____________,呼吸作用____________。
(6)又因为甲地比乙地夜间温度低,所以,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1、易错点:
2、收获与感言:
[冀少版八上生物讲学稿] 第五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 兴华路中学 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
呼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