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01)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课件-2.1 地球的形状 (课件 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01)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课件-2.1 地球的形状 (课件 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7 11:5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谜语:上一半下一半,中间有线看不见。两头寒,中间热,一天一夜转一圈。
我们生活的地球
地球的形状
2.1
1.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的想象:古人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认为宇宙是由天地构成的,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古印度人认为大地是一个隆起的圆盾,由三条大象扛着,这三条大象站在龟背上,而这个龟又是浮游在广阔海洋之中的。
张衡的“浑天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分析认为:月球被地球遮住部分的是圆弧形的,所以地球是球体或是近似球体。
不断地探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不是平面的,而是一个闭合体。现在我们知道是一个球体。
见证全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进入了太空,终于从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一号”飞船在太空飞行。
2005年,聂海胜、费俊龙搭载‘神舟六号’遨游太空。
2008年,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搭乘“神舟七号”遨游太空。
给地球量一量“身”
  先量一量地球最大的
“腰围”——赤道。
活动
1.
根据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算出地球赤道的长度。(1千米=2里)
2.
根据赤道的长度,算一算地球的平均半径大约是多少千米。
2.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提高:数字说明
地球赤道半径
6378千米
地球极半径
6357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
40091千米
地球表面积
510067866平方千米
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
两极稍扁的椭球体
地球的形状
还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呢?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但并不是一个正圆的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活动
如临海观船,登高望远等
地球是圆的吗?
活动
观察正方体上小纸船的运动
小结:在正方体上,小船会突然消失;
     
在球体上,小船会逐渐消失。
     在正方体上,小船会突然出现;
     
在球体上,小船会逐渐出现。
生活中的疑惑
为什么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驶近的帆船桅杆先出现,船身后出现?
我们的猜想
地球可能是个球体!
地球可能是个球体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地球的形状
火柴梗、地球仪、橡皮泥、纸
1.用橡皮泥或纸做一只小船,
插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进出港航行。
出港帆船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进港帆船桅杆先出现,船身后出现。
地球可能是个球体
小结
1、古代中国人,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认为大地是平的。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2.
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球形
4、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5、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第一位进入宇宙空间。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
6、2003年10月15日—16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宇宙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遥望地球
7、探究地球形状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