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醉翁亭记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1.掌握“壑、辄”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过程与方法1.朗读和背诵全文。2.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
3.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教学重点1.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2.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教学难点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21·世纪
教育网
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www-2-1-cnjy-com
2.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出处:21教育名师】
【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滁(chú)
林壑(hè)
琅琊(láng
yá)
潺潺(chán)
僧(sēng)
辄(zhé)
晦明(huì)
霏(fēi)
瞑(míng)
伛偻(yǔ
lǚ)
携(xié)
洌(liè)
肴(yáo)
蔌(sù)
觥筹(gōng
chóu)
阴翳(yì)
弈(yì)
酿泉(niàng)
翼然(yì)
岩穴(xuè)
朝暮(zhāo
mù)
酣(hān)
颓然(tuí)
(2)词语释义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环:环绕。
壑:山谷。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云归:烟云聚拢。
岩穴:山谷。
暝:昏暗。
晦:阴暗。
发:开放。
杂然:交错的样子。
陈:摆开。
(3)一词多义
①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趣)
②名
名之者谁(命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③秀
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植物开花结实,此指繁荣滋长)
④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每有会意(意旨)
此中有真意(心思)
⑤高
而年又最高(大)
风霜高洁(高爽)
⑥宴
太守宴也(宴请)
宴酣之乐(宴会)
⑦出
水落而石出者(显露)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出来)
⑧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
云归而岩穴暝(归聚)
⑨乎
在乎山水之间也(于)
颓然乎其间者(在)
⑩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承接)
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4)词类活用
?
①名之者谁
(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③山行六七里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④杂然而前陈者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⑤翼然临于泉上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⑥自号曰醉翁也
(名词作动词,称呼)
(5)古今异义
?①意
古义:情趣。例:醉翁之意不在酒。
今义:意思或愿望。
?②去
古义:离开。例:游人去而禽鸟类也。
今义:到、往。
③射
古义:例:射者中。
今义:射箭。
(6)出自本文的成语:
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亦作「山回路转」。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来源:21cnj
y.co
m】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本义为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山肴野蔌:野味和菜蔬。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重点梳理
【重点01】整体感知
全文共5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该部分可分为两层: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一层(2):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重点02】研读分析
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
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
明确: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版权所有:21教育】
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
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
4.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
明确: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21cnjy.com
5.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
目标导学五:深入解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思考探究:作者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却有两个句子别出深意,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请你找出这两个句子,说说这种情绪是什么。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这种情绪是作者遭贬谪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文中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连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
【重点03】探究突破
1.结合全文内容回答,太守是为什么而醉?
答案示例:①为景而醉。第1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第2段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②为人而醉。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太守醉,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③为情而醉。“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是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2.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答案示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纵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这“乐”也不是纯粹的乐,而是乐中含悲。为何?因为作者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所以,他乐中也含悲。21教育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于“乐民之乐也”(与民同乐)。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职为滁州知州。“庆历新政”的失败,使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乎“与民同乐”。
【重点04】品味赏析
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①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字,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
②
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2段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探索文本虚词,把握文言现象
虚词“而”的用法
用法
文本举例
表并列
1.蔚然而深秀者;2.溪深而鱼肥;3.泉香而酒洌;4.起坐而喧哗者
表递进
1.而年又最高;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表承接
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
(?http:?/??/?www.21cnjy.com?)间者;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水落而石出者;5.临溪而渔;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表修饰
1.朝而往,暮而归;2.杂然而前陈者
表转折
1.而不知人之乐;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虚词“之”的用法
用法
文本举例
表助词“的”
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山水之乐;4.山间之朝暮也;5.宴酣之乐
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表代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指醉翁亭);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指山水之乐)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②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③环滁皆山也
环而攻之而不胜
1.
①秀丽,优美;②称,是;③围绕,包围。
2.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B.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B
【解析】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B.风霜高洁,水落石出。
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C
【解析】“临溪而渔”句中的“而”和“酿泉为酒”中的“为”不能相对。
4.
据课文内容填写、默写:
(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____________;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自然结合。2·1·c·n·j·y
(2)奠定文章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是
,
。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4.
(1)乐 写景 抒情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醉能同其乐21
cnjy
com
5.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是永叔,号是
,作者又号六一居士,
(朝代)文学家、史学家,“
”之一。
(2)唐宋八大家有唐代的
、
,欧阳修是当时的文坛领袖,除其之外还有
、
、
、
、
。
5.
(1)欧阳文忠公集
欧阳修
醉翁
北宋
唐宋八大家
(2)韩愈
柳宗元
王安石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
。
。
。
。
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
②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③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④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⑤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2-1-c-n-j-y
A.
③⑤②①④
B.
②③①⑤④
C.
②④①③⑤
D.
④③⑤①②
6.
B
【解析】语段围绕“劳动”这一话题。与首句衔接最紧密的是②,故而排除A、D;①中的“这”指代的是③中家长的错误做法,故①应在③之后,得出正确答案为B。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7.
把下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7.(1)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2)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
(3)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4)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
21·cn·jy·com
【解析】翻译时:(1)句注意“蔚然、秀”的理解,且要知道本句为判断句,译文时在句子中要加判断动词“是”;(2)句注意“意、乎”的理解;(3)句注意“景、而、乐、穷”的理解;(4)句注意“从、而”和三个“乐”字的理解。
8.下列对文章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乐”字来写,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www.21-cn-jy.com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语句,为写景抒情定下了感情基调。
C.“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禽鸟乐也”做到了动静结合,表现了山林的热闹。
D.文章语言优美,行文由远及近,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交代醉翁亭周围的环境。
8.C
【解析】以声衬静,写的是山林的静景。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1
cnjy
com
(1)本段也有景物描写,作者写景的顺序是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A.林壑尤美
B.山行六七里
C.饮少辄醉
D.名之者谁
(3)指出下列句中的“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
①名之者谁?(
)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4)翻译下面句子。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这个语段中,有一个现在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是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
6.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9.(1)由点到面,自远而近
(2)A.尤其
B.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C.副词,就
D.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
(3)①亭
③山水之乐
(4)A.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
B.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5)醉翁之意不在酒。用意不在此而在彼。(6)开篇点题,引出“乐“这一全文的主线。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古用蔑缆,今民则以大麻絙①,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胸前。分两朋②,两向齐挽。当大絙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中宗时,曾以清明日御③梨园球场,命侍臣为拔河之戏。时七宰相、二驸马为东朋,三宰相、五将军为西朋。东朋人多,西朋奏“胜不平”,请重定,不为改,西朋竟输。韦巨源、康休璟年老,随絙而踣,久不能兴。上大笑,令左右扶起。明皇数御楼设此戏,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动地。蕃客庶士④,观者莫不震骇。
(选自宋朝王谠《唐语林》,有删改)
【注】絙(gēng):粗绳。②朋:群。③御:驾临。④蕃客庶士:蕃客指外国、少数民族的客人;庶士指平民和官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A.临溪而渔
B.觥筹交错
C.就者为输
D.明皇数御楼设此戏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A.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B.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
(3)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乙文中拔河游戏的规则有哪些?
(4)乙文中明皇设置众人参与的“拔河”游戏,甲文中太守在宴席上设置“众宾”参与的
游戏,从中隐约可以看出封建统治者
的思想。
10.(1)A.捕鱼、钓鱼
B.酒杯
C.靠近,接近
D.屡次,多次
(2)A.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
B.竖一面大旗当作界线,以敲鼓作为信号,让两队互相拉绳。
(3)将人分成两队,往相反方向一齐拉,竖一面大旗作为界线,以敲鼓为信号同时拉绳子,后退的一方胜利,接近界线(大旗)的一方失败。
(4)投壶、下棋
与民同乐
11.表达训练
学校将要组织一场“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汇演,班主任张老师想排
演爱国诗歌吟诵节目,他想从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三部作品中,选取一部进行吟诵。从作品内容或情感上看,你会向他推荐哪一部?(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
你向张老师推荐道:
11.
示例一:张老师您好,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借写风雨梦境,抒发了作者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您看吟诵这一首行吗?
示例二:张老师您好,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通过将“我”化身为一只鸟的形象,表达了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伟大、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您看吟诵这一首行吗?
示例三:张老师您好,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通过“我”向祖国的倾诉,将个体的“我”融入到祖国的大形象里,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您看吟诵这一首行吗?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能力拓展
分层提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醉翁亭记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1.掌握“壑、辄”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过程与方法1.朗读和背诵全文。2.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
3.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教学重点1.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2.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教学难点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www.21-cn-jy.com
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2·1·c·n·j·y
2.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www-2-1-cnjy-com
【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滁(
)
林壑(
)
琅琊(
)
潺潺(
)
僧(
)
辄(
)
晦明(
)
霏(
)
瞑(
)
伛偻(
)
携(
)
洌(
)
肴(
)
蔌(
)
觥筹(
)
阴翳(
)
弈(
)
酿泉(
)
翼然(
)
岩穴(
)
朝暮(
)
酣(
)
颓然(
)
(2)词语释义
环滁:
壑:
峰回路转:
云归:
岩穴:
暝:
晦:
发:
杂然:
陈:
(3)一词多义
①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
②名
名之者谁(
)
不能名其一处也(
)
③秀
蔚然而深秀者(
)
佳木秀而繁阴(
)
④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
)
每有会意(
)
此中有真意(
)
⑤高
而年又最高(
)
风霜高洁(
)
⑥宴
太守宴也(
)
宴酣之乐(
)
⑦出
水落而石出者(
)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⑧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云归而岩穴暝(
)
⑨乎
在乎山水之间也(
)
颓然乎其间者(
)
⑩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
而年又最高(
)
溪深而鱼肥(
)
杂然而前陈者(
)
而不知人之乐(
)
(4)词类活用
?
①名之者谁
(
)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③山行六七里
(
)
④杂然而前陈者
(
)
⑤翼然临于泉上
(
)
⑥自号曰醉翁也
(
)
(5)古今异义
?①意
古义:
今义:
?②去
古义:
今义:
③射
古义:
今义:
(6)出自本文的成语:
觥筹交错:
峰回路转:
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山肴野蔌:
风霜高洁:
重点梳理
【重点01】整体感知
全文共5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该部分可分为两层: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一层(2):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重点02】研读分析
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
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
明确: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21cnjy.com
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
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
4.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
明确: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
目标导学五:深入解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思考探究:作者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却有两个句子别出深意,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请你找出这两个句子,说说这种情绪是什么。2-1-c-n-j-y
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这种情绪是作者遭贬谪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文中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连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21
cnjy
com
【重点03】探究突破
1.结合全文内容回答,太守是为什么而醉?
答案示例:①为景而醉。第1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第2段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来源:21cnj
y.co
m】
②为人而醉。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太守醉,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版权所有:21教育】
③为情而醉。“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是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2.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21
cnjy
com
答案示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纵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这“乐”也不是纯粹的乐,而是乐中含悲。为何?因为作者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所以,他乐中也含悲。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于“乐民之乐也”(与民同乐)。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职为滁州知州。“庆历新政”的失败,使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乎“与民同乐”。
【重点04】品味赏析
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①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字,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
②
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2段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探索文本虚词,把握文言现象
虚词“而”的用法
用法
文本举例
表并列
1.蔚然而深秀者;2.溪深而鱼肥;3.泉香而酒洌;4.起坐而喧哗者
表递进
1.而年又最高;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表承接
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
(?http:?/??/?www.21cnjy.com?)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水落而石出者;5.临溪而渔;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表修饰
1.朝而往,暮而归;2.杂然而前陈者
表转折
1.而不知人之乐;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虚词“之”的用法
用法
文本举例
表助词“的”
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山水之乐;4.山间之朝暮也;5.宴酣之乐
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表代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指醉翁亭);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指山水之乐)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②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③环滁皆山也
环而攻之而不胜
2.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B.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3.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B.风霜高洁,水落石出。
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
据课文内容填写、默写:
(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____________;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自然结合。21·世纪
教育网
(2)奠定文章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是
,
。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5.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是永叔,号是
,作者又号六一居士,
(朝代)文学家、史学家,“
”之一。
(2)唐宋八大家有唐代的
、
,欧阳修是当时的文坛领袖,除其之外还有
、
、
、
、
。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
。
。
。
。
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
②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③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④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⑤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21·cn·jy·com
A.
③⑤②①④
B.
②③①⑤④
C.
②④①③⑤
D.
④③⑤①②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7.
把下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下列对文章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乐”字来写,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21教育网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语句,为写景抒情定下了感情基调。
C.“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禽鸟乐也”做到了动静结合,表现了山林的热闹。
D.文章语言优美,行文由远及近,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交代醉翁亭周围的环境。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出处:21教育名师】
(1)本段也有景物描写,作者写景的顺序是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A.林壑尤美
B.山行六七里
C.饮少辄醉
D.名之者谁
(3)指出下列句中的“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
①名之者谁?(
)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4)翻译下面句子。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这个语段中,有一个现在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是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
6.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古用蔑缆,今民则以大麻絙①,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胸前。分两朋②,两向齐挽。当大絙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中宗时,曾以清明日御③梨园球场,命侍臣为拔河之戏。时七宰相、二驸马为东朋,三宰相、五将军为西朋。东朋人多,西朋奏“胜不平”,请重定,不为改,西朋竟输。韦巨源、康休璟年老,随絙而踣,久不能兴。上大笑,令左右扶起。明皇数御楼设此戏,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动地。蕃客庶士④,观者莫不震骇。
(选自宋朝王谠《唐语林》,有删改)
【注】絙(gēng):粗绳。②朋:群。③御:驾临。④蕃客庶士:蕃客指外国、少数民族的客人;庶士指平民和官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A.临溪而渔
B.觥筹交错
C.就者为输
D.明皇数御楼设此戏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A.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B.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
(3)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乙文中拔河游戏的规则有哪些?
(4)乙文中明皇设置众人参与的“拔河”游戏,甲文中太守在宴席上设置“众宾”参与的
游戏,从中隐约可以看出封建统治者
的思想。
11.表达训练
学校将要组织一场“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汇演,班主任张老师想排
演爱国诗歌吟诵节目,他想从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三部作品中,选取一部进行吟诵。从作品内容或情感上看,你会向他推荐哪一部?(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
你向张老师推荐道: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能力拓展
分层提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