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同步练习
1.
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B.医用超来检测人体的内部器官是否正常
C.声音在真空中和空气中都以的速度传播
D.在机器旁,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2.
年,桂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入关键阶段,讲文明、讲礼貌、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图所示为市区某街道旁新树立的交通标志,这表示的意思是(
)
A.禁止停车
B.允许停车
C.禁止鸣笛
D.允许鸣笛
3.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
A.只要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B.给吉他调音主要是为了改变弦的响度
C.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禁止喧哗”主要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
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5.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
A.“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B.声音是一种波,但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高速公路和居民区之间要建隔声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D.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6.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
A.振动停止,声音立即消失
B.超声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C.发声体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7.
关于图中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B.
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
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
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8.
下列关于噪声的防控说法正确的是(?
?
?
?
)
A.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音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C.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D.考试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9.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可以减弱噪声
10.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人体内部的信息
C.“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
D.深夜看电视时尽量将音量开小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1.
下列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
A.师傅在用切割机械雕刻精美的石雕时,用棉花团塞住耳朵或戴防声耳罩
B.小明的邻居在晚上看球赛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地按喇叭
D.在图书阅览室内谈笑风生
12.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插速度最快
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D.在城市主要道路两边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13.
下列关于声的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做“超”检查,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B.公共场所小声交谈,减小声音的响度
C.物体不振动有可能发声
D.街道两旁种花草,属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4.
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
C.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工作的
D.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15.
小明同学能分辨歌手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夜深人静时,高声歌唱,会干扰人们的休息,这种声音属于________(选填“噪声”或“乐音”)。
16.
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17.
“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18.
午睡期间,校园外的工地上的轰鸣声,吵得同学们睡不着觉.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卫生纸堵住了耳朵,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是:甲在________减弱,乙在________减弱.
19.
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遂宁”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________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20.
一根笛子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嘴对着吹孔吹,由于空气柱发生________产生笛声.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正在家中复习功课的小明,听到窗外传来了音乐声,他根据听到声音的________判断出这是钢琴声,于是便关上窗户,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的.
21.
现在城市的主要街道上设置有噪声检测设备,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着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__.当附近有一辆载重汽车驶过时,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字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2.
晚上小明家楼上的孩子正在拉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________产生的.琴声影响了小明的学习,他关上窗户,这是在________控制噪声的.
23.
目前,控制和减少噪声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吸声和隔声.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是通过________减小噪声污染.大会堂和大剧院的四周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是为了________(选填“增强”或“减少”)声音的反射.
24.
我们应该避免在公众场合进行高声喧哗,在公众场合高声喧哗会产生________污染,这里高声喧哗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后两空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5.
如图甲,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另外,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26.
营口市在街道两旁种植大量的树木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在“我是歌手”的比赛中,吉他手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美妙的歌声通过________传到现场观众耳朵里;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音箱附近,烛焰会随着音乐跳动,这说明声能传递________.
27.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________不同;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
28.
音乐会上,小提琴曲让人如痴如醉,钢琴演奏让人心旷神怡.听众通过声音的________分辨出小提琴声和钢琴声.演奏时,禁止听众喧哗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B2.C3.B4.D5.D6.D7.D8.C9.A10.B
11.A12.C13.B14.D
15.音调,噪声
16.空气,声源,响度
17.产生,传播
18.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19.声源处,响度
20.振动,音调,音色,传播过程中
21.,增大
22.振动,传播过程中
23.消声,隔声,减少
24.噪声,响度,音调
25.信息,响度,声源处
26.传播过程中,音调,空气,能量
27.音色,传播过程中
28.音色,声源处第3页
共6页
◎
第4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