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综合检测卷-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综合检测卷-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word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17 07:44:06

文档简介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综合检测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2020年广东清远期中)“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不知从哪天起,秋的画卷如火如荼次第展开,转眼间就醉了大半个中国”,如图1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社策划的“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读图,完成第1~2题。
图1
1.四条寻秋路线中,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是(  )
A.路线1
B.路线2
C.路线3
D.路线4
2.图中甲山脉是(  )
A.长白山脉
B.天山山脉
C.秦岭
D.南岭
(2021年广东汕头期末)读图2和图3,完成第3~4题。
   
图2               图3
3.关于我国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复杂多样 ②东高西低 ③山区面积广大 ④多山地高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受地形和地势的影响,我国(  )
A.水能资源不足
B.经济形式单一
C.耕地面积广大
D.大河多向东流
(2020年新疆哈密期中)图4示意我国三级阶梯和地形类型构成,读图,完成第5~7题。
图4
5.我国地形地势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势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B.地形复杂多样,以丘陵、盆地为主
C.第二级阶梯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平原
D.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6.下列属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  )
A.昆仑山
B.阴山
C.太行山
D.天山
7.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产生巨大的水能,其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山区面积广大
D.山脉纵横交错,大致呈网络状分布
(2021年广东汕头期末)读我国某地降水柱状和气温曲线图(图5),完成第8~9题。
图5
8.对该地的气候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终年高温少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全年低温少雨
D.全年降水较少,气温季节变化大
9.形成该地气候的成因主要是(  )
A.位于沿海位置
B.纬度位置偏南
C.深居温带内陆
D.海拔高度很高
(2021年江苏苏州中考)一年之计在于春,图6为我国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0~11题。
图6
10.导致我国东部地区春耕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11.东北是全球水稻种植最北地区,其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A.冬季寒冷漫长
B.雨热同期
C.昼夜温差小
D.日照充足
(2021年广东阳江摸拟)地窝子是人们早期在闽宁镇的居住方式,简陋艰苦。地窝子,是一种在沙漠化地区较简陋的居住方式。地面以下挖约1米深的坑,形状四方,面积约两三平方米,四周用土坯或砖瓦垒约半米的矮墙,顶上放几根橼子,搭上树枝编成的筏子,再用草叶、泥巴盖顶。读图7,完成第12~13题。
图7
12.闽宁镇位于我国(  )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半干旱区
D.干旱区
13.下列不属于当地早期采用地窝子居住方式的原因的是(  )
A.当地多大风,地窝子抵御风沙效果好
B.当地地震频繁,地窝子可减少灾害的发生
C.当地年温差大,地窝子冬暖夏凉
D.地处戈壁荒漠,建筑材料短缺
(2021年云南昆明摸拟)读我国四季类型分区示意图(图8),完成第14~15题。
图8
14.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①热带气候分布最广 ②气候复杂多样 ③季风气候显著
④无寒带气候分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关于图中甲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B.主要民族是傣族
C.人口分布较稀疏
D.大力发展重工业
(2021年山西晋中中考)“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红叶是观赏类树木的叶子,结伴登高观赏红叶已成为休闲旅游的一大特色项目。图9示意我国东部红叶最佳观赏期。据此完成第16~17题。
图9
16.在太原、武汉观赏红叶的最佳时期分别是(  )
A.9月、10月
B.9月、11月
C.10月、11月
D.10月、12月
17.影响太原、武汉观赏红叶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海陆分布
D.人类活动
(2021年广东汕头期末)长江、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读图10,完成第18~20题。
图10
18.关于两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②河段经常发生凌汛
B.③河段的水能资源丰富
C.两河均有很高的航运价值
D.近年来两河源头都存在着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的问题
19.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泥沙堆积严重,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导致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  )
①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不合理开发和耕种 ③河网稠密,湖泊众多 ④土质疏松 ⑤植被覆盖率低 ⑥地表崎岖不平,石灰岩广布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⑥
20.对待黄河下游“地上河”现状的有效治理措施是(  )
A.打坝淤地,修筑梯田
B.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C.修建水库,调节水量
D.加固堤坝,疏通河道
(2021年广东潮州期末)长江流域几乎每年都发生洪涝灾害,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问题也比较严重。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到长江流域实地考察,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图11为长江各河段五种生态保护功能所占比重,读图,完成第21~23题。
图11
21.综合来看,长江生态保护功能最强的河段是(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河口
22.如果中游流域调蓄功能减弱,可能引发(  )
A.水质污染
B.水土流失
C.洪涝灾害
D.物种锐减
23.为解决材料中的生态问题,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
A.提倡绿色出行
B.植树造林、种草
C.禁止工业生产
D.围湖造田
(2021年四川眉山月考)图12是某同学地理笔记上的长江流域开发条件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4~25题。
图12
24.请帮该同学在上图中补充长江下游的开发条件(  )
①江面宽阔,水流平缓 ②地形多样,以丘陵为主
③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较好 ④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下列开发长江流域的措施,合理的是(  )
A.上游河段利用水能开发水电
B.上游干流河道清淤便于航运
C.中游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D.下游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2021年广东中山摸拟)读2021年3月19日8时—20日20时我国沙尘天气影响范围图(图13),完成第26~27题。
图13
26.图中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的省区包括(  )
A.新、赣
B.甘、豫
C.陕、鲁
D.宁、青
27.西北地区春季容易发生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表植被稀疏 ②冷空气南下 ③河流流量大 ④沙漠面积广 ⑤降温速度快
⑥盆地面积广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2020年,全球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215次,最近一次地震是10月30日22时10分在所罗门群岛地区发生的5.7级地震。图14为所罗门群岛所处震中位置图,完成第28~30题。
图14
28.所罗门群岛此次地震发生在(  )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的内部
29.所罗门、日本等环太平洋岛国经常发生地震的原因是(  )
A.世界气候异常,引发地震
B.施工不恰当,易发生地震
C.工程建造频繁,引发地震
D.都处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30.为了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下列做法值得借鉴的是(  )
①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②当地震发生时,惊慌失措,尖叫乱跑 ③建造抗震性能好的住房 ④如果在楼上,则迅速打开窗户跳下 ⑤如果在人员集中的学校,在老师的带领下,迅速有序地跑到空旷地带 ⑥在确认不会造成进一步损伤的情况下,展开互救、自救
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⑥
二、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2021年广东深圳期末)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近两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黄河流域的内蒙古、甘肃、河南、陕西、山西,宁夏等6个省区。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期间的重要会议上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材料二 黄河水系示意图(图15)。
图15
(1)材料一提到的六个省区中,位于黄河上游的有
。(答出其中2个省区名称)(2分)
(2)材料二中,山脉M的名称是
,黄河自西向东流,最后注入
海。(4分)
(3)材料二中的①、②两河段中,在秋冬、冬春季节容易形成凌汛现象的是
河段;②、③两河段中,最有可能出现断流现象的是
河段。(填序号)(4分)
(4)黄河携带大量泥沙从中游进入下游后,由于河床坡度
(降低/增大),流速(增加/减缓),泥沙淤积,导致下游地区河床
(抬高/降低),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6分)
(5)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求,针对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4分)
32.(2021年广东仿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受2021年首个寒潮影响,1月7日全国有近九成国土出门体感“冷如钻冰箱”。由中国天气网发布的全国“冰箱冷冻”地图引起全网热议。
材料二 近年来,每逢供暖期,呼吁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都会成为热点。据了解,北方墙体砖层厚度一般为37
厘米,俗称“三层砖”,南方墙体厚度一般为24
厘米,俗称“两层砖”。
图16
材料三 全国“冰箱冷冻”及供暖分界线地图(图16)。
(1)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供暖分界线大致以
为界,此界线大致与我国1月
℃等温线一致。(4分)
(2)2021年1月7日,黑龙江省市民出门体感如在冰箱的
;西藏和云南等地体感温度相较同纬度较高,其主要原因
。(4分)
(3)说出寒潮对经过地区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6分)
(4)南方城市冬季集中供暖是否合理?请表明态度并说明原因。(6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综合检测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2020年广东清远期中)“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不知从哪天起,秋的画卷如火如荼次第展开,转眼间就醉了大半个中国”,如图1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社策划的“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读图,完成第1~2题。
图1
1.四条寻秋路线中,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是( B )
A.路线1
B.路线2
C.路线3
D.路线4
2.图中甲山脉是( C )
A.长白山脉
B.天山山脉
C.秦岭
D.南岭
(2021年广东汕头期末)读图2和图3,完成第3~4题。
   
图2               图3
3.关于我国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①复杂多样 ②东高西低 ③山区面积广大 ④多山地高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受地形和地势的影响,我国( D )
A.水能资源不足
B.经济形式单一
C.耕地面积广大
D.大河多向东流
(2020年新疆哈密期中)图4示意我国三级阶梯和地形类型构成,读图,完成第5~7题。
图4
5.我国地形地势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D )
A.地势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B.地形复杂多样,以丘陵、盆地为主
C.第二级阶梯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平原
D.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6.下列属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 C )
A.昆仑山
B.阴山
C.太行山
D.天山
7.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产生巨大的水能,其原因是( B )
A.地形复杂多样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山区面积广大
D.山脉纵横交错,大致呈网络状分布
(2021年广东汕头期末)读我国某地降水柱状和气温曲线图(图5),完成第8~9题。
图5
8.对该地的气候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D )
A.终年高温少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全年低温少雨
D.全年降水较少,气温季节变化大
9.形成该地气候的成因主要是( C )
A.位于沿海位置
B.纬度位置偏南
C.深居温带内陆
D.海拔高度很高
(2021年江苏苏州中考)一年之计在于春,图6为我国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0~11题。
图6
10.导致我国东部地区春耕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B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11.东北是全球水稻种植最北地区,其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B )
A.冬季寒冷漫长
B.雨热同期
C.昼夜温差小
D.日照充足
(2021年广东阳江摸拟)地窝子是人们早期在闽宁镇的居住方式,简陋艰苦。地窝子,是一种在沙漠化地区较简陋的居住方式。地面以下挖约1米深的坑,形状四方,面积约两三平方米,四周用土坯或砖瓦垒约半米的矮墙,顶上放几根橼子,搭上树枝编成的筏子,再用草叶、泥巴盖顶。读图7,完成第12~13题。
图7
12.闽宁镇位于我国( D )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半干旱区
D.干旱区
13.下列不属于当地早期采用地窝子居住方式的原因的是( B )
A.当地多大风,地窝子抵御风沙效果好
B.当地地震频繁,地窝子可减少灾害的发生
C.当地年温差大,地窝子冬暖夏凉
D.地处戈壁荒漠,建筑材料短缺
(2021年云南昆明摸拟)读我国四季类型分区示意图(图8),完成第14~15题。
图8
14.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热带气候分布最广 ②气候复杂多样 ③季风气候显著
④无寒带气候分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关于图中甲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A )
A.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B.主要民族是傣族
C.人口分布较稀疏
D.大力发展重工业
(2021年山西晋中中考)“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红叶是观赏类树木的叶子,结伴登高观赏红叶已成为休闲旅游的一大特色项目。图9示意我国东部红叶最佳观赏期。据此完成第16~17题。
图9
16.在太原、武汉观赏红叶的最佳时期分别是( C )
A.9月、10月
B.9月、11月
C.10月、11月
D.10月、12月
17.影响太原、武汉观赏红叶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海陆分布
D.人类活动
(2021年广东汕头期末)长江、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读图10,完成第18~20题。
图10
18.关于两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①②河段经常发生凌汛
B.③河段的水能资源丰富
C.两河均有很高的航运价值
D.近年来两河源头都存在着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的问题
19.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泥沙堆积严重,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导致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 C )
①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不合理开发和耕种 ③河网稠密,湖泊众多 ④土质疏松 ⑤植被覆盖率低 ⑥地表崎岖不平,石灰岩广布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⑥
20.对待黄河下游“地上河”现状的有效治理措施是( D )
A.打坝淤地,修筑梯田
B.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C.修建水库,调节水量
D.加固堤坝,疏通河道
(2021年广东潮州期末)长江流域几乎每年都发生洪涝灾害,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问题也比较严重。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到长江流域实地考察,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图11为长江各河段五种生态保护功能所占比重,读图,完成第21~23题。
图11
21.综合来看,长江生态保护功能最强的河段是( A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河口
22.如果中游流域调蓄功能减弱,可能引发( C )
A.水质污染
B.水土流失
C.洪涝灾害
D.物种锐减
23.为解决材料中的生态问题,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B )
A.提倡绿色出行
B.植树造林、种草
C.禁止工业生产
D.围湖造田
(2021年四川眉山月考)图12是某同学地理笔记上的长江流域开发条件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4~25题。
图12
24.请帮该同学在上图中补充长江下游的开发条件( C )
①江面宽阔,水流平缓 ②地形多样,以丘陵为主
③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较好 ④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下列开发长江流域的措施,合理的是( A )
A.上游河段利用水能开发水电
B.上游干流河道清淤便于航运
C.中游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D.下游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2021年广东中山摸拟)读2021年3月19日8时—20日20时我国沙尘天气影响范围图(图13),完成第26~27题。
图13
26.图中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的省区包括( D )
A.新、赣
B.甘、豫
C.陕、鲁
D.宁、青
27.西北地区春季容易发生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 )
①地表植被稀疏 ②冷空气南下 ③河流流量大 ④沙漠面积广 ⑤降温速度快
⑥盆地面积广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2020年,全球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215次,最近一次地震是10月30日22时10分在所罗门群岛地区发生的5.7级地震。图14为所罗门群岛所处震中位置图,完成第28~30题。
图14
28.所罗门群岛此次地震发生在( A )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的内部
29.所罗门、日本等环太平洋岛国经常发生地震的原因是( D )
A.世界气候异常,引发地震
B.施工不恰当,易发生地震
C.工程建造频繁,引发地震
D.都处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30.为了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下列做法值得借鉴的是( C )
①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②当地震发生时,惊慌失措,尖叫乱跑 ③建造抗震性能好的住房 ④如果在楼上,则迅速打开窗户跳下 ⑤如果在人员集中的学校,在老师的带领下,迅速有序地跑到空旷地带 ⑥在确认不会造成进一步损伤的情况下,展开互救、自救
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⑥
二、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2021年广东深圳期末)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近两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黄河流域的内蒙古、甘肃、河南、陕西、山西,宁夏等6个省区。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期间的重要会议上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材料二 黄河水系示意图(图15)。
图15
(1)材料一提到的六个省区中,位于黄河上游的有内蒙古、甘肃 宁夏(任答两个即可)。(答出其中2个省区名称)(2分)
(2)材料二中,山脉M的名称是巴颜喀拉山脉,黄河自西向东流,最后注入渤海。(4分)
(3)材料二中的①、②两河段中,在秋冬、冬春季节容易形成凌汛现象的是①河段;②、③两河段中,最有可能出现断流现象的是③
河段。(填序号)(4分)
(4)黄河携带大量泥沙从中游进入下游后,由于河床坡度降低(降低/增大),流速减缓(增加/减缓),泥沙淤积,导致下游地区河床抬高
(抬高/降低),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6分)
(5)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求,针对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4分)
【答案】治理措施:①植树种草;②修建梯田;③打坝淤地。
32.(2021年广东仿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受2021年首个寒潮影响,1月7日全国有近九成国土出门体感“冷如钻冰箱”。由中国天气网发布的全国“冰箱冷冻”地图引起全网热议。
材料二 近年来,每逢供暖期,呼吁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都会成为热点。据了解,北方墙体砖层厚度一般为37
厘米,俗称“三层砖”,南方墙体厚度一般为24
厘米,俗称“两层砖”。
图16
材料三 全国“冰箱冷冻”及供暖分界线地图(图16)。
(1)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供暖分界线大致以秦岭—淮河
为界,此界线大致与我国1月0℃等温线一致。(4分)
(2)2021年1月7日,黑龙江省市民出门体感如在冰箱的底层冷冻室
;西藏和云南等地体感温度相较同纬度较高,其主要原因受冬季影响小。(4分)
(3)说出寒潮对经过地区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6分)
【答案】①使农作物遭受严重的冻害;②危害人类身体健康;③影响供电、通信、交通和工农业生产等;④带来沙尘暴,摧毁大棚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4)南方城市冬季集中供暖是否合理?请表明态度并说明原因。(6分)
【答案】合理。理由:①南方冬季冷湿,体感温度低;②技术发展以及集中供暖,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③集中处理污染物,减少污染物排放;④城市人口集中,供暖需求高。(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不合理。理由:①南方冬季持续低温时间短;②南方建筑物墙体厚度较小,不利于保温,集中供暖易造成能源浪费;③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投资成本高,技术资金投入较大;④供热设施利用率低。(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