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学
反思
教学
过程
教法
学法
说课内容
目标
重难点
1
教材分析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承上
启下
常见的酸和碱
盐、复分解反应、离子反应
2
学情分析
一方面
另一方面
通过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酸和碱的一些化学性质,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指示剂变色;并且他们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一些经验,而且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来判断反应的发生,而本节课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后并没有明显的现象,因此学生对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会产生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重难点,也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3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通过对“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能发生反应”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并学会用指示剂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
2
通过观看视频以及小组的交流讨论,让学生能够从微观粒子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体会从宏观到微观的科学思维方式。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密切联系,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
目标
3
教学重点
⑴通过实验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的应用
⑵从微观角度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目标
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探究过程的理解;
从微观角度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情境教学
启发诱导
教法学法
4
课标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验
探究
自主
学习
合作
学习
教法
学法
情境教学
实验
探究
启发诱导
教法学法
4
演示加多
媒体辅助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约2分钟)
5
教学过程
情境教学
实验
探究
5
教学过程
环节二:初次实验、问题生成(约3分钟)
情境教学
实验
探究
5
教学过程
环节三:交流讨论、确定方案(约5分钟)
情境教学
实验
探究
5
教学过程
环节四: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约15分钟)
氢氧化钠溶液
情境教学
5
教学过程
环节四: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约15分钟)
⑴当加入的盐酸量较少时,溶液依然为红色,为什么?
导问
⑵当加入的盐酸达到一定量时,溶液为无色,说明什么?
⑶当溶液变为无色后,再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又变红,说明什么?
⑷通过以上实验能否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依据是什么?什么时候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
探究
5
教学过程
环节五:深入探究、归纳定义(约7分钟)
氢氧化钠溶液
NaCl
金属离子
Cl_
SO4_
CO3_
NO3_
等
盐
Na+、Ca2+、Mg2+、Cu2+
等
5
教学过程
环节五:深入探究、归纳定义(约7分钟)
酸根离子/
氯离子
教学过程
5
环节六:直观感受、理解实质(约3分钟)
实验
探究
5
教学过程
环节七: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约5分钟)
情境教学
实验
探究
5
教学过程
环节八:巩固反馈、课堂小结(约5分钟)
课堂
练习
学生谈
收获
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
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查缺补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
情境教学
5
教学过程
环节八:巩固反馈、课堂小结(约5分钟)
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完成教材65页第1题的第(3)小题、第5题。
2.
请你设计实验检验你家附近河水的酸碱性;某地因
工厂非法排放酸性废液而导致河水被污染,请你用
所学知识设计治理措施。
情境教学
实验
探究
6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同时学生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建构,从旧知识的回忆到新知识的学习,从参与并能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深刻、系统地理解知识,使学生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课题重点突出中和反应,而中和反应的应用主要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整个教学不仅注重过程与方法教育,而且还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其中。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将化学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7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