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导学案【基于“双减”下的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三维度精准设计 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导学案【基于“双减”下的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三维度精准设计 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7 08:45:1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1.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识读课文插图等多种历史资料,制作百日维新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措施的表格,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初步掌握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3.以维新派的进步立场和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知识点01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2、公车上书: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组织参加的举人,联合签名上书,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3、影响: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4、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微点拨】为什么把“公车上书”作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在公车上书之前,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活动主要是著书立说,宣传维新思想,虽有1888年的上书,但影响不大,他们的活动基本上还没有涉及政治领域。但公车上书是中国知识分子参与政治活动的具体表现,它冲破了清朝统治下政治舆论沉闷的局面,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震动,推动了变法维新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它使维新变法从一种社会思潮开始转变为一场政治运动。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知识点02
百日维新
1、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2、开始: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变法历时103天,9月21日结束,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3、变法诏令: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经济方面
保护农工商业,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发展科学技术
政治方面
广开言路,准许民众上书言事,精简结构,裁撤冗员,沉清吏治
文教方面
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创设京师大学堂;设立译书局
军事方面
整顿陆海军,裁减冗兵,采用新法练兵,增强海防实力
4、结果: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
5、性质: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6、失败的原因: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②封建顽固派势力太强大。
7、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8、影响: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社会进步。在思想文化业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微点拨】
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1)对近代化:反映了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的要求,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2)对民族意识: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对思想文化: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4)对救亡道路的选择:戊戌变法的失败暴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与顽固,表明和平改良的道路行不通,促使资产阶级革命迅速发展起来。
【易错警示】
1.洋务运动是由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
2.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民主化;
3.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百日维新是维新变法的高潮事件;戊戌政变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知识纵横】
横向:①戊戌变法的实践基础:英国、日本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同时期的世界形势: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唯一保持民族独立的资本主义强国,为抢占市场和掠夺原料,对周边国家发动侵略战争,使东亚地区矛盾激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进一步对外扩张,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知识点一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2020·江苏铜山·初二期中)《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公车上书
【答案】D
【解析】题干中提示了事件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可知事件发生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开始觉醒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公车上书。D符合题意。A项是在1851-1864年;B项是在19世纪60年代到1895年;C项是在1911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属于民族的觉醒,但是辛亥革命晚于戊戌变法,不是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故选D。
2.(2021年内蒙古包头、巴彦淖尔中考真题)表1可以用来说明,维新变法运动表1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活动
A.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
C.促进了思想启蒙
D.抨击了封建道德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这些学堂、报刊、学会,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故C符合题意;维新运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洋务运动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新文化运动抨击了封建道德,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3.(2020年四川甘孜)他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是
A.邓世昌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出自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所以B项符合题意;邓世昌是在黄海大战中英勇就义的民族英雄,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4.(2020年宜宾)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如表),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主笔(创办人)
报刊名称
梁启超
《时务报》
严复
《国闻报》
康有为
《强学报》
自强、求富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D.变法图强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所给数据可知,梁启超、严复、康有为等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创办报纸宣传的是变法图强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故D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主张,故排除A项;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是孙中山,故排除B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代表人物是陈独秀等人,故排除C项。故选D。
知识点二
百日维新
【重难点】
5.(2021年广西百色中考真题)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人们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亡。此时,一群举人冲破长期沉闷局面,掀起一场救亡图存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情况下,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联合各地举人发起公车上书,并于1898年掀起了一场戊戌变法运动,主张改革政治制度,改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从而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B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军事、科学技术不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A排除;辛亥革命发生在戊戌变法之后,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这应当属于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二步,C排除;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之后发动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并非政治近代化表现,D排除。故选B。
6.(2021年扬州中考真题)观察下图,其所示历史事件发生在
谭嗣同殉难图
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展示的是谭嗣同殉难图,结合所学知识,1898年,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开展戊戌变法运动,但是变法被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镇压下去,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D正确;鸦片战争是1840年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排除;太平天国是1851-1864年洪秀全等人发动的农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B排除;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李鸿章、曾国藩等清朝洋务派官员发起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C排除。故选D。
7.(2021年北京中考真题)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
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D.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答案】C
【详解】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维新派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开展维新变法运动,故选C;1839年虎门销烟,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A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不符合“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排除B;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不符合“从19世纪60年代起”,排除D。
8.(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中国和日本,在受到西方影响之前,两国文化相通、国情相若,随后又在大致同一时期面临西方势力的严峻挑战,并且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境遇不可谓不似。然而,这一切的结果却几乎有天壤之别,日本成功完成了近代化进程,中国却步步沉沦,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甚至一度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近代造成中国和日本“天壤之别”原因是
A.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中国戊戌变法的失败
B.日本大化改新的成功,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C.中国鸦片战争的失败,日本工业革命的完成
D.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答案】A
【详解】依据材料“中国和日本,在受到西方影响之前,两国文化相通、国情相若,随后又在大致同一时期面临西方势力的严峻挑战,并且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境遇不可谓不似。”“然而,这一切的结果却几乎有天壤之别,日本成功完成了近代化进程”,结合课本所学,19世纪中期,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经济落后。美国为首西方国家,侵略日本。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完成了近代化进程,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进行了戊戌变法。但是戊戌变法失败了,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正确;日本大话改新是学习中国隋唐制度,不是受西方影响,B排除;中国鸦片战争不属于中国采取的应对措施,C排除;“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不是日本成功完成近代化的原因,D排除;故选A。
能力点一
戊戌变法的内容
【重难点】
1.(2020年广西贺州)1898年7月,京师大学堂在北京创办,一开始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设有农学、工学、医学等十科,辛亥革命后改称为北京大学。据此推断,京师大学堂应创办于
百日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国民政府时期
【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中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的,属于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百日维新失败后被保留下来,
它既是全国最高学府,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统辖各省学堂,1912年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故A符合题意;B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
2.(2021·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校八年级月考)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以下选项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训练新式陆海军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中“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知,梁启超认为关乎维新变法运动成败的关键是官制的改革,A符合题意;训练新式陆海军属于军事方面的内容,与官制的改革关系无关,B不符合题意;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属于教育方面的内容,与官制的改革无关,C不符合题意;创办报刊,开放言论,与官制的改革无关,D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能力点二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易错点】
3.(2021年江苏宿迁中考真题)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分析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根据材料“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分析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急于求成。故选项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关于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的内容,故选项AC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维新派的自身原因,且材料认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没有关于“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的内容。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能力点三
戊戌变法的影响
【重难点】
4.(2021·北京大兴区·九年级期末)下表是清末维新(含改革、改良)这一词语的使用次数统计,可用于说明
A.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B.维新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产生持久的影响
C.戊戌变法改变了清王朝旧有的君主专制统治
D.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答案】B
【详解】分析图表信息可知,从1890-1898年期间,清末维新(含改革、改良)这一词语的使用次数持续上升,说明维新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产生了持久的影响。B正确;洋务运动的主张是自强、求富。A错误;戊戌变法运动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慈禧为首的反动势力势力强大,最终走向失败。改革终成一纸空文,没有改变清朝君主专制。C错误;义和团是清末农民运动,口号是扶清灭洋。D错误。综上故选B。
5.(2020年北京)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②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说明戊戌变法废除了旧制度
C.②属于历史史实
D.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是对戊戌变法这一史实的评价,是历史结论,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选项D符合题意;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是对历史事实的表述,不属于历史结论,也没有涉及废除旧制度的内容,A排除;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不属于历史史实,C排除。故选D。
6.(2020年辽宁沈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兼并战争8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选自
《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1853~1854
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8本港0,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
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选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建议朝廷“下诏鼓天下之气",...提出设"议郎”-职。
“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设"议郎",表面是备皇帝顾问,实际上是模仿西方议会政治。"议郎"由各府、县民选产生,可以"随时请对,上驳诏书,
下达民词",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
——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写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哪种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
并依据材料-写出商鞅变法的特点。(写出一点即可)
(2)材料二与日本历史上的哪-改革有关?写出这一改革发生在哪一世纪?
(3)材料三反映出幕府统治面临着怎样的统治危机?
(4)材料四中康有为的主张反映了哪一方面的改革要求?
【答案】(1)变法(改革)
;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最为彻底(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2)大化改新;7世纪
(3)民族危机严重(西方国家的入侵)
(4)政治制度
【解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可知,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改革)推动了社会转型;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可知,这体现出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最为彻底。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示意图可知,7世纪,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进入到封建社会。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8本港0,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可知,西方列强入侵,日本民族危机严重。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议郎……表面是备皇帝顾问,实际上是模仿西方议会政治……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可知,这体现了政治制度上的变革。
素养点一
戊戌变法的背景——家国情怀
1.(2020·山东枣庄·初三三模)“冲击一一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A.鸦片战争一一洋务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C.八国联军侵华一五四运动
D.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因此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戊戌变法,体现的是“冲击-反应”模式,B正确;洋务运动的创办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A排除;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C排除;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56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于1899年,二者时间不符合,D排除。故选B。
素养点二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历史教训——史料实证
2.(2020年四川乐山)史论结合是历史阐释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洋务运动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
戊戌变法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C
新文化运动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五四运动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A
B
C
D.D
【答案】B
【解析】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故B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失败了,没有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故A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不正确,排除;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C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不正确,排除;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故D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不正确,排除。故选B。
素养点三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之比较——历史解释
3.(2020·河北双滦·初二期末)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而戊戌变法的参与者谭嗣同临终愤慨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这两个不同的事件却有着相类似的结局,主要说明
A.他们失败的相同根源在于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B.他们都没有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
C.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D.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和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答案】D
【解析】李鸿章所说的话是对洋务运动的感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失败的原因是只学习先进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故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李鸿章等掀起的洋务运动不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故C和洋务运动无关,不符合题意;李鸿章等掀起的洋务运动没有改变封建制度,这是失败的根源。戊戌变法属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结局说明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和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故D符合题意。故选D。
课前预习记录: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课后作业精准三维设计
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精准练习显高效)
维度二、能力提升,思维拓展(挑战自我必提高)
维度三、学科素养,价值引领(拔尖提升素养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1.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识读课文插图等多种历史资料,制作百日维新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措施的表格,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初步掌握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3.以维新派的进步立场和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知识点01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日益加重。
2、公车上书:

月,签订
的消息传到北京,
等组织参加的举人,联合签名上书,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
”。
3、影响:拉开了维新运动的

4、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维新人士在各地
,创办
,宣传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
和天津的

【微点拨】为什么把“公车上书”作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在公车上书之前,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活动主要是著书立说,宣传维新思想,虽有1888年的上书,但影响不大,他们的活动基本上还没有涉及政治领域。但公车上书是中国知识分子参与政治活动的具体表现,它冲破了清朝统治下政治舆论沉闷的局面,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震动,推动了变法维新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它使维新变法从一种社会思潮开始转变为一场政治运动。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知识点02
百日维新
1、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光绪帝表示“
之君”,决心变法。
2、开始:


日,清政府颁布“
”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变法历时
天,9月21日结束,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3、变法诏令:裁撤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
,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年是农历
,史称“
”。
经济方面
保护
,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发展科学技术
政治方面
广开言路,准许民众上书言事,精简结构,裁撤冗员,沉清吏治
文教方面
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创设
;设立译书局
军事方面
整顿陆海军,裁减冗兵,采用新法练兵,增强海防实力
4、结果: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
,废除变法诏令。
六人被捕遇害,史称“
”,戊戌变法失败。
5、性质:是自上而下的的
改良运动。
6、失败的原因: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
,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②封建顽固派势力太

7、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
是行不通的。
8、影响: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
,也是一次
运动,推动了社会进步。在思想文化业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微点拨】
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1)对近代化:反映了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的要求,是中国
的开端;
(2)对民族意识: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对思想文化: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4)对救亡道路的选择:戊戌变法的失败暴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与顽固,表明和平改良的道路行不通,促使资产阶级革命迅速发展起来。
【易错警示】
1.洋务运动是由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
2.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民主化;
3.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百日维新是维新变法的高潮事件;戊戌政变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知识纵横】
横向:①戊戌变法的实践基础:英国、日本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同时期的世界形势: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唯一保持民族独立的资本主义强国,为抢占市场和掠夺原料,对周边国家发动侵略战争,使东亚地区矛盾激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进一步对外扩张,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知识点一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2020·江苏铜山·初二期中)《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公车上书
2.(2021年内蒙古包头、巴彦淖尔中考真题)表1可以用来说明,维新变法运动表1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活动
A.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
C.促进了思想启蒙
D.抨击了封建道德
3.(2020年四川甘孜)他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是
A.邓世昌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4.(2020年宜宾)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如表),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主笔(创办人)
报刊名称
梁启超
《时务报》
严复
《国闻报》
康有为
《强学报》
自强、求富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D.变法图强
知识点二
百日维新
【重难点】
5.(2021年广西百色中考真题)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人们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亡。此时,一群举人冲破长期沉闷局面,掀起一场救亡图存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2021年扬州中考真题)观察下图,其所示历史事件发生在
谭嗣同殉难图
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7.(2021年北京中考真题)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
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D.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8.(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中国和日本,在受到西方影响之前,两国文化相通、国情相若,随后又在大致同一时期面临西方势力的严峻挑战,并且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境遇不可谓不似。然而,这一切的结果却几乎有天壤之别,日本成功完成了近代化进程,中国却步步沉沦,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甚至一度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近代造成中国和日本“天壤之别”原因是
A.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中国戊戌变法的失败
B.日本大化改新的成功,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C.中国鸦片战争的失败,日本工业革命的完成
D.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能力点一
戊戌变法的内容
【重难点】
1.(2020年广西贺州)1898年7月,京师大学堂在北京创办,一开始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设有农学、工学、医学等十科,辛亥革命后改称为北京大学。据此推断,京师大学堂应创办于
百日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国民政府时期
2.(2021·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校八年级月考)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以下选项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训练新式陆海军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能力点二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易错点】
3.(2021年江苏宿迁中考真题)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能力点三
戊戌变法的影响
【重难点】
4.(2021·北京大兴区·九年级期末)下表是清末维新(含改革、改良)这一词语的使用次数统计,可用于说明
A.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B.维新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产生持久的影响
C.戊戌变法改变了清王朝旧有的君主专制统治
D.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5.(2020年北京)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②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说明戊戌变法废除了旧制度
C.②属于历史史实
D.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
6.(2020年辽宁沈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兼并战争8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选自
《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1853~1854
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8本港0,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
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选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建议朝廷“下诏鼓天下之气",...提出设"议郎”-职。
“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设"议郎",表面是备皇帝顾问,实际上是模仿西方议会政治。"议郎"由各府、县民选产生,可以"随时请对,上驳诏书,
下达民词",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
——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写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哪种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
并依据材料-写出商鞅变法的特点。(写出一点即可)
(2)材料二与日本历史上的哪-改革有关?写出这一改革发生在哪一世纪?
(3)材料三反映出幕府统治面临着怎样的统治危机?
(4)材料四中康有为的主张反映了哪一方面的改革要求?
素养点一
戊戌变法的背景——家国情怀
1.(2020·山东枣庄·初三三模)“冲击一一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A.鸦片战争一一洋务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C.八国联军侵华一五四运动
D.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
素养点二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历史教训——史料实证
2.(2020年四川乐山)史论结合是历史阐释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洋务运动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
戊戌变法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C
新文化运动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五四运动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A
B
C
D.D
素养点三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之比较——历史解释
3.(2020·河北双滦·初二期末)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而戊戌变法的参与者谭嗣同临终愤慨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这两个不同的事件却有着相类似的结局,主要说明
A.他们失败的相同根源在于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B.他们都没有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
C.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D.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和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课前预习记录: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课后作业精准三维设计
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精准练习显高效)
维度二、能力提升,思维拓展(挑战自我必提高)
维度三、学科素养,价值引领(拔尖提升素养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