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2《哦,香雪》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2《哦,香雪》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7 07:3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百合花
语文部编版
高一年级
必修一
哦,香雪
铁凝
一分钟能做什么?
一分钟,看了一页书;一分钟,浏览了一则新闻;一分钟,也许什么都不干,就楞了一会儿神……那么,一列火车一分钟的停靠能给大山深处带来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铁凝的抒情小说《哦,香雪》,看看在大山深处,火车停靠的一分钟里发生了什么。
学习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2.分析香雪、凤娇等人物形象,掌握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理解小说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和个性解放思想。
走近作者
铁凝,1957年生于北京,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现为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高中毕业后赴河北农村插队。铁凝的小说常以普通人的生活为表现对象,通过对日常事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借助人物内心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她善于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捕捉人物内心的活动,以清丽简洁、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的语言,营造空灵、淡远、含蓄的艺术境界。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哦,香雪》《六月的话题》,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棉花垛》、《永远有多远》《麦秸垛》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等。
20世纪80年代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封闭已久的国门一下子打开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人们尘封的心灵中萌动着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他们渴望走出闭塞,走出传统,走向外面的新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铁凝创作了《哦,香雪》这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
写作背景
关于小说: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
这就是小说.
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即生动的人物形象,
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
人物形象又是主要因素。
浏览小说,梳理故事情节。
开端(1-3)
——
发展(4-56)——
高潮(57-72)——
结局(73-83)——
火车来到台儿沟(带来冲击)
姑娘们迎接火车(向往现代文明)
香雪换铅笔盒(自尊自爱)
香雪夜归(召唤现代文明)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从前,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表现了台儿沟人们闭塞、落后的生活状态和麻木保守的心态。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就在这个一分钟里,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
火车开来了,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开始梳妆打扮了,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香雪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这更是超出了物质层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句话概括:火车的经过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和那里的人们尤其是以凤娇和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姑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闭塞;“火车”象征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生产力,一种从原始落后走向现代文明的推动力,意味着开放、现代。
品评人物形象
小说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她们是否相同?
主要人物香雪,她有着与同伴相同的地方,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请分析香雪的人物形象。
(1)香雪的外表是美丽清纯的。
“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
”,在乘客眼里,香雪的眼睛“洁如水晶”,面孔“洁净”,嘴唇“柔软得宛若红段子似的”。
主要人物香雪,她有着与同伴相同的地方,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请分析香雪的人物形象。
(2)香雪的内心是纯真美好的。
她纯真无邪: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躲在最后面。别的姑娘可以大胆地问“北京话”问题,香雪却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
主要人物香雪,她有着与同伴相同的地方,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请分析香雪的人物形象。
(3)香雪渴望知识,积极进取,有远大梦想。
她是台儿沟唯一一个考上初中的人,香雪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别的姑娘注意的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和手表,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学生的书包;别的姑娘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特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和尼龙袜,而香雪则渴望用一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主要人物香雪,她有着与同伴相同的地方,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请分析香雪的人物形象。
(4)香雪纯朴有自尊的。
那个铅笔盒主人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她,怎么也不要她的鸡蛋,但是,香雪在临下车的时候还是悄悄地把鸡蛋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了,这体现了香雪纯朴、自尊的性格。
主要人物香雪,她有着与同伴相同的地方,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请分析香雪的人物形象。
(5)香雪勇敢、执着、坚毅。
为了换一个铅笔盒,她在那一分钟的停车间隙里,毅然登上了火车。为此,她甘愿被爹娘责怪,一个人在夜里走了30里山路。
“铅笔盒”并不仅仅是实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铅笔盒,象征知识和文明,是一种心愿、一种追求、一种自尊的象征。当它远离香雪时,香雪是迷惘的、懵懂的;当它为香雪拥有时,香雪感到精神充实,前途光明。这个铅笔盒是她对摆脱小山村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期望,是对现代文明的渴求。
凤娇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
①凤娇突出了渴望现代文明的主题。凤娇纯朴,有着颗渴望了解外界的心,如同香雪渴望拥有自动铅笔盒一样,她对物质的渴求,也是对新生活的一种纯朴的向往。小说正是借助香雪、凤娇这群姑娘的向往和追求来表达主题的。
②凤娇衬托了香雪清纯、朴实的形象。凤娇勇敢、泼辣,对未来的憧憬偏于物质生活方面,她有力地衬托了香雪清纯、朴实、执着追求现代精神文明的形象。
出色的景物描写是本文特色之一,小说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试着找出文中富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①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
作用:这是香雪刚从火车上下来,站在西山口,作者从香雪的视觉着眼,描写了一种景色,其特点是“空旷”,用以烘托香雪内心的孤单、空虚和害怕。
②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作用:作者描写了一种月色明朗的景色,为下文描写香雪审视铅笔盒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作用:这是作者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景物,香雪想到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又想到爹为了给自己挣学费而辛苦劳累,于是对眼前的景色产生了一种特有的感受,表现出她内疚和犹豫不安的心理。
④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作用:这是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的一幅图景,烘托了香雪高昂的情绪、欢快的心情。
⑤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作用:“被感动得战栗”,拟人兼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丰富。
小结:以上几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
主题归纳
这篇小说以大山深处闭塞的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山村姑娘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山村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对比鉴赏
分析《百合花》和《哦,香雪》这两篇小说视角的差异,比较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所谓“视角”是小说家为了展开叙述或为了更好地理解小说所选择的角度。小说常见的视角有两种:一种是第一人称,即以“我”的视角来展开叙述,叙述范围是“我”所看到的事物,叙述范围有一定限制;另一种是第三人称,一般是从局外人的他者角度来叙述,叙述范围没有限制。《百合花》的视角是第一人称,《哦,香雪》的视角是第三人称。
《百合花》采用第一人称视角,以“我”的视角来展开叙述
好处:
①使故事表达更真实,更流畅,更合理。“我”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和连接者。因为“我”去前线,所以小通讯员送“我”,和“我”一起借被子,送“我”馒头;“我”连接起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故事。
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使主题更深刻。“我”是小说人物高洁人性和美好人情的见证者。“我”见证了小通讯员的纯真、善良,见证了新媳妇的美丽娴静、纯朴,见证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小说通过“我”的内心活动来抒情,更加真实可信。
③使表达更含蓄,更有韵味。作品受“我”所见所闻的限制,不能全方位叙述故事情节,展示人物。如通讯员过去的生活只能凭借“我”的想象来描写,他牺牲的原因及场面只能通过“我”的听说来补充,新媳妇在小通讯员牺牲后的心理只能通过她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暗示,这反倒增加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使表达更含蓄,更有韵味。
《哦,香雪》采用第三人称视角,从他者角度来叙述,虽然缺乏真实性和亲历感,不利于抒情,但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
①表达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灵活。村庄、车站、西山口车站、学校等地点灵活转换,过去、现在随意切换,使得小说情节更生动,内容更丰富,主题更深刻。
②有利于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形象。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
能对香雪、凤娇等农村姑娘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尤其是对香雪心理的描写会更为细腻、逼真,既丰满了香雪这一人物形象,又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小说通过铅笔盒展示香雪内心情感的单一与丰富。她那木制的铅笔盒使她面对同学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时感到自卑;她猜测那泡沫塑料铅笔盒的价钱值多少鸡蛋的一段描写,揭示了她的纯朴与可爱;而她最后在火车上以一篮鸡蛋换一位大学生的铅笔盒,并因此而不在乎被火车多拉了一站、不畏惧多走三十里夜路的那一段情节,和她因为铅笔盒而感到充实、感到无畏的心理活动,都使她的性格塑造完美了,升华了。香雪的举动是真诚而自然的,只有像她这样的既渴求知识而又纯朴天真的山村少女才会有如此的勇气与行为。她的追求是如此具体、微小,却又是如此丰富广大。在香雪的委屈与希望、胆怯与执着、羞涩与果敢的交替转换中,作品展示了山村少女美好的内心世界,反映了感情与理智、历史与现实的丰富内涵,暗示了一种古老陈旧的生活方式与观念的逐步解体,传达了新一代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尊严的维护,对于现代文明的热切呼唤。一个山村少女的清纯、朴实、执着、热情,都通过铅笔盒这个细节层次分明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课内素材
小说的基调是明净、清新、委婉动人的。不仅香雪的追求充满诗意,甚至村姑们对首饰和乘务员的向往也饶有诗意,甚至那些没有生命的物件,作者也赋予它们以灵气——试探着前进的铁轨、羞涩地畏缩着的小木盒、群山像母亲的胸脯树叶在夜风中歌唱、小溪欢腾地迅跑……这样写,既烘托了全篇的诗意,又展示了作者的童心。
适用话题:“传统人生”“传统美德“现代文明”“对文明的渴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