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7 07:3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动画短片《抗疫》
有一批战士,叫白衣天使
有一种精神,叫逆流而上
有一种信心,叫万众一心
2020年的春节,没有聚餐,没有欢笑,连平日里人来人往的集市都无人问津,大家脸上笼罩着抹不去的哀愁,分明写着“疫情”两个字。家人朋友无不守着电视的新闻报道,关心着疫情的最新状况。
文章背景
而其中,武汉成为大家最为关心的城市。隔离,封城,封高速,公交飞机停运、市民居家隔离,无数医生志愿者一路逆行,奔赴抗疫战场……
文体知识
事件通讯是报道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体完整地记叙事件发生发展的情况和过程、原因和结果、意义和影响。事件通讯的题材非常广泛,既可以报道重大事件,又可以叙写“凡人小事”;既可以赞颂先进事物,又可以批评错误倾向。
(一)深入开掘事件的典型意义,确立一个富于时代感的思想主题;
(二)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切忌平均使用笔墨;
(三)层次清晰,结构合理;
事件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
(四)处理好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在叙写事件的同时,注意写好人物。
“钟华论”是由新华社领导直接指挥、集中全社评论骨干力量打造的重要政论栏目,于2019年创办。
“钟华论”
“钟华论”聚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重磅评论,实现文字、视频、图片、金句海报的全媒呈现,彰显新华社评论的影响力。
通读全文,概括各部分内容,并给每部分拟一则小标题。
理清文脉
(一)领导力、组织动员力和执行力引领武汉挺过疫情。
(国家力量,挺过疫情)
(二)制度优势是我们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
(制度优势,八方支援)
(三)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
(中国精神,力量之源)
(四)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是最为深切的抗疫感悟和必须坚守的价值取向。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五)科学防治贯穿中国抗击疫情实践的始终。
(科学防治,贯穿始终)
理清文脉
理清文脉
理清文脉
(六)总结、反思抗疫的经验和教训。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七)中国在全球抗疫中的大国担当及团结合作的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
(全球抗疫,中国担当)
(八)号召全国人民坚定信念,从深重的苦难与磨砺中汲取力量,向着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前进。
(重焕生机,展望未来)
3、纵横结合式结构
时序性结构
递进式结构
空间并列式
人物并列式
侧面并列式
通讯结构方式
2、横式结构
1、纵式结构
文章有时序性结构、递进式结构,也有空间并列式。因此,文章属于纵横交错式的复式结构。
读课文悟感情
文中哪些语句打动了你?
请把这些语句诵读出来,并谈谈从中读出了哪些感情。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
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三,第5段)
感情∶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热情礼赞。
语句
抗疫时期的一幕幕感人场景,积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
——自强不息、百折不挠。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顾全大局、甘于奉献。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命运与共、天下一家。
(三,第6-11段)
感情

对新时代中国人民局尚品格的歌颂。
语句
抗疫期间,病房里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医者握着患的手加油鼓劲。每一次握手,都在传递力量;
每一句话语,都是郑重的承诺∶“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拼搏。”不管是
108
岁的老人,还是出生仅
30
个小时的婴儿,医务工作者绝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会倾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四,第6段)
感情

表现出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语句
从加强病毒溯源、传播力、传播机理等研究,到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从多学科力量联手进行药品和疫苗研发,到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从“健康码”“云办公”等助力防疫,到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防治,才能看清病毒的“样子”、找到对症的“方子”、走对防控的“路子”。
(五,第4段)
感情∶
章显了科学抗疫的理性思考。
语句
疫情好比一面放大镜,让优势和长处更加凸显,也让我们把短板与不足看得更加清晰。抗疫斗争,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跟不上,折射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警示我们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是何其重要……
(六,第2段)
感情∶
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变革的深入思考。
语句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出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中国声音,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全球抗疫,命运与共,团结合作是最强的“免疫力”。
一批批中国专家与东盟、欧洲、非洲同行连线交流,多语种的中国诊疗和防控方案及时分享给世界各国;联合国向最不发达国家开通运送医疗物资的“团结航班”;多国合作开展疫苗研发……
(七,第7、8段)
感情: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原望和博大胸怀。
语句
总结归纳:文本传达的价值理念
对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对科学抗疫的理性思考
对文化精神的热情礼赞
对命运与共的真诚愿望
对人民品格的歌颂赞美
对体系变革的深入思考
1、多角度、分层次。
2、点面结合。
3、议论抒情相结合。
4、运用排比、引用的修辞手法。
大量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语句使文章不仅充实、厚重,还具有一种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
写作手法
概述大量的人和事,并发掘其中的意义与价值,这就使得文章兼具宏阔和深刻之美。
我愿意为你
,挡在疫情之前
——医护人员的深情告白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有年轻医生发信息“魏主任,有需求叫我,我可以加班,不过别告诉我妈妈,省得她担心”。有多少医务工作者此刻正瞒着家人,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最前线,已经踏上返乡旅程的吴小艳,担心有孩子的同事上一线有负担,决定折返。
“我愿意”“我报名”“我带头”,在一个名为“ICU护理第七团队”的群里,医护工作人员的回复排得很长。他们中不少人已把孩子送往父母那里,自己随时待命,这个春节,团聚,与他们无关。
“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本来处处都是战场”这句话摘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二科张旃医生的短信。她本可以继续在科室值班却主动申请长驻留观室,她有着2003年抗击SARS的经验知道一线更需要她。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血透室,医生、护士轮流值守,不分昼夜,还有急诊的医护人员忙完后原地待命,准备下一轮战斗。医院桌上放着上午给医护人员点的奶茶,直到深夜也没人有时间喝。
武汉市中心医院的护士长唐莎,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
钟南山建议:“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但84岁的他已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医者仁心,多少医护人员在疫情面前选择写下请战书。“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八个字,写出了医者的仁心与担当。
华科同济医院康复科的一名医生和武汉市三医院烧伤科的一名护士主动报名,投身到救治一线。他们不愿透露姓名,害怕家人、朋友担心。是啊他们也为人子女,为人父母,可危难面前,他们仍选择向前。致敬,医者!致敬,仁心!保重,每一位无畏的逆行人!
武汉金银潭医院隔离病房内,医护人员在病人旁护理,每隔四小时换一次班,他们不分昼夜,有的医护人员轮流值守已超过400小时。摘掉厚厚的防护服,汗流浃背的他们,依然能够微笑面对。因为他们不曾辜负从医时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
抗疫:华夏儿女的家国情怀
抗疫斗争中的感人事迹引起了你哪些感受和思考?
请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400字。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