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鲁迅
一位在绝望中
充满希望的伟人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了就有了十余篇。
1912年,31岁的鲁迅受蔡元培之邀,到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工作,袁世凯做大总统后,随政府搬到北京,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1科科长、教育部佥事。这时,他经历一段思想苦闷时期,对社会改革颇感失望,沉迷于收集研究拓本之中,校编谢承《后汉书》、《嵇康集》。后受钱玄同影响,重新投身新文化运动,并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和北京大学兼职讲师。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1918年,37岁的周树人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在中国杂志《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他还生动地塑造了阿Q形象,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1924年,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人创办同人周刊《语丝》
君生我未生
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
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
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
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
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
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
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
夜夜栖芳草
1926年8月,鲁迅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抗议三·一八惨案,被北洋政府通缉,于是南下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数月后,1927年1月16日,46岁的鲁迅离开厦门,许广平的陪伴下“移入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并与自己29岁的学生许广平同居。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
回眸时看小於菟
《答客诮》
1927年10月,鲁迅辞去中山大学职务到达上海,10年之久,他一直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区的越界筑路区域,那里有特殊的政治环境保护他写作免遭迫害,以及他不少的日本朋友。1930年起先后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但鲁迅与左联领导有很多思想上的冲突,因而有人认为他是自由作家。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1912年元月成立。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阵营掌权。这也是继清政府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政府。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崩离析,分为皖系、直系、两大派,先后控制政府主权,后由蒋介石发动北伐战争完成统一。
皖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
(安徽)
直系军阀:以冯国璋
出生直隶
(河北)
奉系军阀:张作霖
出生奉天
(沈阳)
段祺瑞为把持中央政府主权,提倡全国武力统一,为筹军费,与日本签订贷款协议,出卖主权,允许日本在中国驻军。
三一八惨案
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坚决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日本竟联合英美等八国于16日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执政府(段祺瑞当时不在执政府,亦未命令开枪)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李大钊、陈乔年均在斗争中负伤。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段祺瑞政府使卫兵用步枪大刀,在国务院门前包围虐杀徒手请愿,意在援助外交之青年男女,至数百人之多。还要下令,诬之曰“暴徒”!
如此残虐险狠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除却俄皇尼古拉二世使可萨克兵击杀民众的事,仅有一点相像。
中国只任虎狼侵食,谁也不管。管的只有几个年青的学生,他们本应该安心读书的,而时局漂摇得他们安心不下。假如当局者稍有良心,应如何反躬自责,激发一点天良?
然而竟将他们虐杀了!
假如这样的青年一杀就完,要知道屠杀者也决不是胜利者。
中国要和爱国者的灭亡一同灭亡。屠杀者虽然因为积有金资,可以比较长久地养育子孙,然而必至的结果是一定要到的。“子孙绳绳”又何足喜呢?灭亡自然较迟,但他们要住最不适于居住的不毛之地,要做最深的矿洞的矿工,要操最下贱的生业……。
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将来的事便要大出于屠杀者的意料之外——
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以上都是空话。笔写的,有什么相干?
实弹打出来的却是青年的血。血不但不掩于墨写的谎语,不醉于墨写的挽歌;威力也压它不住,因为它已经骗不过,打不死了。
三月十八日,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写。
文人的阴险论调:
他们造谣这次惨案李大钊等人率领暴徒数百人,袭击国务院,泼罐火油,抛掷炸弹,手枪木棍,袭击军警。各军警属于正当防卫,以致各有损伤。
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于是见面回数就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实死掉了,这是真的。
鲁迅为何文中四次描写刘和珍“始终微笑着”?
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我对于这回的牺牲者,非常觉得哀伤。
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
请愿虽然是无论那一国度里常有的事,不至于死的事,但我们已经知道中国是例外,除非你能将“枪林弹雨”消除。正规的战法,也必须对手是英雄才适用。
“有些民族因为叫苦无用,连苦也不叫了,他们便成为沉默的民族,渐渐更加衰颓下去,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就都没有什么声音了!至于富有反抗性,蕴有力量的民族,因为叫苦没用,他便觉悟起来,由哀音而变为怒吼。
—鲁迅
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
他屹立着,
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
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
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戏;
他将要起来使人类苏生,
或者使人类灭尽,
这些造物主的良民们。
造物主,怯弱者,羞惭了,
于是伏藏。
天地在猛士的眼中于是变色。
《淡淡的血痕中》
鲁迅名言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3.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4.从来如此,便对吗?
5.人世间真的是难相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你们开心就好
1.与名流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
2.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3.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4.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