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
八年级上册)
单元: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课题:第4课
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时间轴、地图、史料等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时空背景,知道洋务运动主要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的时空坐标。
2.通过提供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史料研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3.利用对奕?的不同评价,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下对洋务运动兴起的目的、口号、内容、作用、局限性等生成合理的历史解释。同时,通过对奕?和洋务运动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历史。
4.通过左宗棠收复新疆,洋务派失败后近代化救亡图存的后续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作用、局限性。
2.
难点
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学会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教学过程
新课前先讲述第二单元核心概念:近代化。让学生大致了解近代化主要包括经济上工业化、政治上民主化、思想上理性化,知道中国近代化也是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的过程。接着,以学习目标的形式呈现课程标准要求。
1.
新课导入
以洋务派中央代表人物奕?的三种不同评价导入新课。
展示无脸图片,讲述人物的三个评价。
展示有脸照片,介绍人物基本情况。
设问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评价的原因,埋下伏笔,导入新课。
2.
正课讲授
背景呈现
以时间轴和图片的方式,呈现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忧外患。点出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引入第一个主题:因变而变。此处的“因”,正好对应背景。洋务运动是因为时代发生变化而进行改变。
(1)因变而变
①代表人物、时间、本课核心概念
以奕?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留在北京善后,说明奕?思想变化的过程,以及引出其他几个与他有共同想法的代表人物。并通过PPT呈现和教师讲述的方式,展示洋务运动的时间范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并介绍洋务运动、洋务派的基本概念。
通过呈现材料,解释导入部分对奕?的第一个评价“先驱者”,帮助学生后面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为后面评价奕?及洋务运动做好准备。材料如下:
材料:在这一领域,恭亲王给予了睿智的支持,称允南方汉人领袖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取得的极大成就。一方面,在西方人的配合下,另一方面,在南方汉人领袖们的支持下,恭亲王完全有资格成为自强运动的先驱者,以及清朝统治中兴的巨人。
——[美]托尼·邓,《恭亲王奕?传》,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第119页。
②目的
呈现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目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并结合奕?的身份去思考目的是什么,从而得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材料如下:
材料:“探源之策,
在于自强之术,必先练兵......亟宜力图振兴,使该夷顺则可以相安,逆则可以有备。”
——《清代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
③内容、口号
创办军事工业:由前面洋务运动的目的过渡到前期口号:自强,由此引入到洋务运动的第一个内容:军事工业的讲述。并利用地图册上的地图,让学生找到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并填写到表格中。帮助学生从空间上学习这些军事工业。
教师展示江南制造总局的材料和机器、制造的钢炮的相关图片,加深学生对这一军事工业的认识。
材料: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虹口购买美商旗记铁厂,并把原在上海的洋炮局等并入,由容闳从美国购来机器,建成“江南制造总局”。1867年,由虹口迁到高昌庙,几经扩充,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军事企业。该局制造枪炮、水雷、弹药、火药、机器和修造轮船……
—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堂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8月,第60页。
教师展示安庆内军械所旧址,讲述它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军事工厂;展示福州船政局的相关图片,讲述它是远东第一大船厂。
教师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创办军事工业遇到的困难,并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会如何去解决困难,指出他们在这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由此过渡到创办民用工业部分,并为后面评价洋务运动做好准备。
材料一:“子药炮弹的消耗大量增加,军火费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到了60年代,购买洋枪洋炮和轮船的规模远比以前增大,几个大型近代军用工业企业的创办,是费用急增,每年不下千万两。”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123页。
材料二: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而且在管理方式上还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以福州船政局为例,局内人员的“薪水工食”竟占了全部经费80%。它们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第21页。
创办民用工业:利用地图册上的地图,让学生找到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并填写到表格中。帮助学生从空间上学习,培养时空素养。并利用材料和图片加深学生对民用工业的理解。先用材料介绍轮船招商局。
材料: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为晚清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李鸿章令朱其昂试办。……其名义上为商办,实际上为官商合办,大权由官方掌握。……承运漕粮,兼揽商货。
——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堂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8月,第60—61页。
展示图片,讲述轮船招商局的获利颇丰,但被李鸿章收入私囊,为后面评价洋务运动埋下伏笔。
发展近代教育:
展示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表格和第一批留美幼童的照片。了解洋务运动在近代化教育方面作用。
时间
学堂
1865年
江南制造局附设机械学校
1866年
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
1879年
天津电报学堂
1880年
天津水师学堂
1882年
上海电报学堂
1886年
天津武备学堂
1887年
广东水师学堂
1893年
天津军工学堂
——表格数据整理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北京:三联书店,2017年11月,第104页。
总结过渡,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教育等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巩固统治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
创建新式海陆军:
展示洋枪队图片,讲述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的新式洋枪队。并结合教材讲述阿古柏侵占新疆、俄国侵占伊犁的事实。以及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经过,重点强调军队是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让学生理解这也是洋务运动的成果之一。
接着,让学生观看左宗棠抬棺出行的视频,通过视频讲解和教师引导,让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意识。落实家国情怀素养。
最后,再结合教材内容及地图册地图讲解新式海军的建设,让学生从创立目的、军队地理位置上学习新式海军的创立情况。
④作用
讲解完所有内容后,以表格形式归纳概括出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并利用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工业近代化、教育近代化、军队近代化,推导出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材料:洋务运动包罗孔多,但大致而言,其核心或主导的东西可以归为二端:(一)在这个过程中所建立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二)创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化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一小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北京:三联书店,2017年11月,第99页。
接着,继续利用史料探究洋务运动的作用。
材料一:它们(洋务工业)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北京:三联书店,2017年11月,第103页。
材料二:李鸿章于1881年上奏所说:“统计九年以来,华商运货水脚,少入洋人之手者,约二、三千万两”。
——光绪七年二十一日李鸿章奏片,《洋务运动》(六),第60页。(转引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137页。)
通过教师引导分析,得出洋务运动的作用还有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展示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典礼(中国第一条自建商用铁路)、电报总局发电报场景的图片以及第一批留美幼童优秀代表的情况表格,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还有哪些作用。由此得出结论: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和通信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有没有成功救中国?结果是失败,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失败。点出第二个大标题:应变不变。
(2)应变不变
①失败原因
以奕?的第二个称呼“鬼子六”并结合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洋务运动失败,并得到顽固派的反对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材料一:奕?排行第六,又力倡洋务,于是被目为“鬼子六”。——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北京:三联书店,2017年11月,第112页。
材料二:不幸的是,恭亲王的先进程度与手中所握的权力,都不足以使他贯彻他的意图。他无法应对政府中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在精明强干、野心勃勃甚至贪得无厌的慈禧皇太后执政的时候。
——
[美]托尼·邓,《恭亲王奕?传》,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第2页。
继续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还包括:内部腐败、外国势力的挤压等。
材料三:皇室诸王中恭亲王奕?留意新政,但以“好货”(喜好财货)闻名……太后亲王,贪墨无度,王公贵族,起而效尤。朝廷与地方,京官与外官,贪贿成风,无所禁止。
——蔡美彪
等著《中国通史》第十一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35页。
材料四: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1873年至1893年,它获利白银600多万两,但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第23页。
材料五:欧洲只是在确保中国人无力打破从属地位的限度内和条件下才允许和鼓励“西方文明”在华发展。
——薛斐尔(美国海军将领)写给美参议院海军委员会主席萨金特的信,刊于1882年的《旧金山晚报》
,转引自卿文辉:《提前奏响的挽歌:一个同时代美国外交官眼中的晚清洋务运动》,《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第146页。(卿文辉转引自[日]伊原泽周:《近代朝鲜的开港——以中美日三国关系为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79-280页。)
②局限性
展示材料,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分析洋务运动的局限性。让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未改变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它的性质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材料:曾国藩及其他自强运动的领袖虽走的路线不错,然而他们不能救国救民族。此其故何在?在于他们的不彻底。一部分因为他们自己不要彻底,大部分因为时代不容许他们彻底。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年6月,第61页。
引导学生回到奕?的第三个评价“贤王”,以奕?和慈禧之间的故事,结合奕?的主要事迹去分析为什么即使奕?与慈禧矛盾重重,死后仍然被慈禧赐封号为“忠”,能被清政府称颂为“贤王”。再总结他主观上的意图,和他客观上为中国近代化发展做出的贡献。
材料:慈禧……立即将恭亲王召入宫中,厉声嚷道:“尔为何事事跟我作对?尔以为自己是谁?”恭亲王则厉声回答“微臣乃道光爷之六子。”慈禧吼道:“本宫可削去尔等之爵位!”恭亲王气得喊道:“对,太后可削去臣之爵位,却抹不掉臣作为皇子的宗室血脉!”慈禧气得目瞪口呆,无言以对。
——萧一山:《清代通史》,台北,1962年,卷三,第919页。(转引自[美]托尼·邓,《恭亲王奕?传》,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第175页。)
接着,回到新课导入时的问题情境,再次呈现奕?的三种不同评价,请学生思考应该如何评价奕?。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评价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历史。
再从奕?的失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改变,引入第三个层次:如何而变。
(3)如何而变
①启示
展示材料一:以应该变而变,从而顺应历史潮流而开始和发展,以应该变而不变,从而违反历史潮流而结束。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295页。
教师总结分析洋务运动是在一个应该向西方学习的时候,学了,因此它顺应了历史潮流,这是它的历史贡献。但在上了一层台阶之后,需要继续的向上攀升,而洋务派不愿意去继续了,以应该变而不变,所以他失败了。
展示材料二: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年6月,第60页。
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么变,指出还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由此,吸取教训,得到启示。需要因变而变,顺时而变!应变则变,不断深入!并过渡到本课拓展升华部分。
3.
课堂总结。
总结升华:
教师讲解:同学们,以奕?、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为了救亡图存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在他们失败后,一批又一批的有识之士继续进行近代化的探索,向西方学习制度,学习文化,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探索史,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不屈不挠、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中国人,我们才能收获今天的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担负着特殊的时代使命,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同学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
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总结本课,并为接下来近代化探索史的学习埋下伏笔,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责任感。
思维导图小结
板书设计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