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 教案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 教案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18 14:1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原子结构出发,探究原子成为稳定结构的途径,进而演变出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2.能判断简单离子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
3.明确电子式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成键过程。
【教学重难点】
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判断;电子式的书写及判断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从元素周期表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然而,由这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物质已超过1亿种。那么,元素的原子之间通过什么作用形成如此丰富的物质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
[生]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Na在Cl2中剧烈燃烧,火焰为黄色,生成大量白烟。
[师]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来看,钠原子和氯原子是怎样形成氯化钠的呢?
[教师活动]画出钠原子、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解释:根据钠原子和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钠原子要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就需失去1个电子;而氯原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需获得1个电子。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与单质钠和氯气性质完全不同的氯化钠。人们把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
[设计意图]通过现象,探究本质,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新课讲授
[板书]一、离子键
[教师活动]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引入离子键的定义、成键粒子、成键本质、形成条件及过程,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理解。
[设问]我们物理上讲的也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请同学们思考在氯化钠晶体中,Na+和Cl-间除相互吸引力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力呢?
[生]有,阴阳离子间的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间的相互排斥力。
[板书]二、离子化合物
[教师活动]引入离子化合物的定义。请学生根据离子键的成键条件,归纳离子化合物的分类及性质。
[生]学生思考、聆听。
[过渡]氯化镁是离子化合物,请同学们分析其离子键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化学有没有专门的式子来描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呢?其实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电子式。
[板书]三、电子式
[教师活动]引入电子式的概念。讲解用电子式表示原子、阴离子、阳离子、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学生活动]书写相应的电子式。
[设计意图]理解、掌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巩固简单粒子的电子式的书写方法。
3.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从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的视角,讨论钠原子与氯原子如何形成氯化钠,从而引出了离子键的概念,也知道了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并用电子式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4.板书
离子键
1、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2、成键本质: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3、成键元素: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
离子化合物
分类:
电子式
1、原子电子式:
2、离子电子式:
3、离子化合物:
4、用电子式表示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第三节
化学键(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的形成,进而理解宏观的化学反应是微观的离子之间的重新组合,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模型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理解根据该模型进行化学反应过程推理的科学思想。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理解化学键理论在化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化学键、共价键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2个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2个氯原子结合成氯分子,而不是3个、4个呢?为什么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而不是以其他的个数比相结合?
二、讲授新课
【板书】化学键
二、共价键:
【思考与交流】氯原子是如何形成氯气分子的?
【讲解】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不能通过原子间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2个氯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2个氯原子就都形成了8电子稳定结构。
【投影】
【讲解】像氯分子这样,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不同原子之间也可以形成共用电子对,以达到稳定结构。
【投影】
【讲解】像HCl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例如:CO2、H2O、CH4等
【讲解】用电子式也能表示共价化合物的构成。
【投影】
【讲解】除了电子式以外,共价化合物也可以用结构式表示其构成。结构式的要求是:用一根短线“—”代表1对共用电子,省略其他未共用电子。
【投影】
【讲解】分子还具有一定的空间构型。
【投影】几种分子的空间构型
【讲解】根据形成共价键的原子是否相同,可以将共价键分为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和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讲解】非极性共价键: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因此成键原子不显电性。例如:H2中两个H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成键原子不显电性,2个H原子都是0价
【讲解】极性共价键: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因此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一方显负电性,另一方显正电性。例如:HCl中H和Cl之间形成1个共用电子对,Cl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较强,所以Cl显-1价,H显+1价。(共用电子对数确定化合价数值,吸引电子能力强弱确定化合价正负)
【设疑】已知过氧化氢的结构式为H—O—O—H,其中含有的共价键类型有什么?(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设疑】如何解释CO2中C显+4价,O显-2价?(CO2中C形成4个共用电子对,每个O形成2个共用电子对,O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比C强,所以C显+4价,O显-2价)
【讲解】我们知道,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存在于分子内相邻原子之间,也存在于非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而相邻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强烈。我们把这种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板书】化学键
二、共价键:
三、化学键:
【讲解】表面上看,化学反应是反应物中的原子重新组合为产物分子的一种过程。其实,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包含着反应物分子内化学键的断裂和产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
【投影】HCl的形成过程。
【讲解】研究证实,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三、学习小结
四、板书设计
化学键
二、共价键:
1.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共价键
3.共价化合物
4.共价分子的电子式与结构式
三、化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