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提升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提升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9 15:3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提升练习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三个实心小球A、B、C,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时,所处位置如图所示。则三个小球密度大小的关系是(  )
A.ρA=ρB=ρC
B.2ρA<ρB=ρC
C.ρA<ρB<ρC
D.ρA>ρB>ρC
2.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
B.沉下去的物体受到浮力一定比浮上去的物体受到浮力小
C.浮力大小与受到浮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D.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一般是不同的
3.把甲、乙两个体积相等的物体放入水中,它们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B.甲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C.甲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乙物体受到的浮力
D.无法判断谁受到的浮力大
4.下表列出了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溶液都为不饱和溶液
B.②③中都含有未溶解的固体
C.①②③中溶液的质量相等
D.③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5.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
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6.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规则的实心长方体甲和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物体甲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B.将物体乙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C.将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D.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7.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A.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均为不饱和溶液
C.溶质质量相同
D.溶剂质量相同
8.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放入水中静止时,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受到水的浮力为F水;把该物体放入某种液体中,待物体静止时,有的体积浸入液体中,此时受到液体的浮力为F液,液体的密度为ρ液(g取10N/kg),则(  )
A.F液=6N,ρ液=2.4×103kg/m3
B.F水=6N,ρ液=0.8×103kg/m3
C.F液=4N,ρ液=0.53×103kg/m3
D.F水=4N,ρ液=0.8×103kg/m3
二、简答题
9.底面积为S0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内装有密度为ρ0的液体,横截面积为S1的圆柱形木块由一段非弹性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且部分浸入液中,此时细线刚好伸直,如图所示.已知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现往容器中再缓慢注入密度为ρ0的液体,直到细线刚好被拉断为止.请解答下列问题;
(1)画出细线刚好伸直时,木块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示意图;_______
(2)导出细线未拉断前,细线对木块拉力F与注入的液体质量m之间的关系式;______
(3)求出细线刚好被拉断时与细线断后容器中液面恢复稳定时,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变化量.________
10.请分析下列水资源的相关图示,回答问题:
(1)图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序号③表示的环节是________。
(2)我们嘉兴县水资源分布也不均衡,嘉兴西部山区山高林密、地广人稀。在我们嘉兴县进行的则是“西水东调”工程。把壶源江水引入金坑岭水库。这主要是通过改变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填序号),来达成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1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氯化钠________?g,水________?mL.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__?.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添加砝码D.调节平衡螺母
(3)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天平上已放30g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下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
(4)下列仪器中,量取水时需要用到d和________?(填序号),溶解时需要用到e和________?(填序号).
a.烧杯?
b.10mL量筒?
c.100mL量筒?
d.滴管?
e.玻璃棒??
f.药匙蒸发皿
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
(5)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A.大于10%?????????????????????????????
B.小于10%
C.等于10%?????????????????????????????
D.无法确定
三、探究题
12.实验小组的同学欲对一粗盐样品进行初步提纯.所用实验仪器或用品如下,请回答:
(1)提纯的步骤是:溶解、_______、蒸发结晶;
(2)用提纯后的氯化钠配制6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面问题:

找出图中一处有错误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则所配得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E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6年12月15日,中国一艘救捞船在南海打捞了一艘无人潜航器。请回答:
(1)在打捞潜航器时,潜水员需下水操作,已知潜水员和他的潜水设备的总体积为6.8×10-2米3。请问,当潜水员在水下作业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ρ海水≈1.0×103kg/m3)___
(2)从潜水设备中冒出的气泡在海水中上升时,会逐渐变大。请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气泡受到的浮力大小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__
(3)某深海探测器的两侧配备多块相同的压载铁,当其下潜到达设定深度时,抛卸压载铁,使其悬浮、上浮等。在一次海底科考活动中,该探测器在理想状态下观察窗所受海水压强随时间变化的p-t图像如图所示。请判断:探测器在AB、BC、CD三个阶段,所受重力的大小关系。__
四、填空题
14.下列物质分别和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形成的是悬浊液、乳浊液,还是溶液?
(1)粉笔灰+水________
(2)食用油+水________
(3)蔗糖+水?________
(4)食盐+水________.
15.溶液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的混合物。将少量的下列物质:①味精②醋③植物油④泥沙分别加入水中震荡,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能形成乳浊液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16.取一只空牙膏皮,一次将它挤瘪(甲),一次将它撑开(乙),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如图所示。两次牙膏皮的质量m甲和m乙的大小关系为m甲________m乙;两次所受的浮力F甲和F乙的大小关系为F甲________F乙;两次杯底受到水的压强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为p甲
________p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7.小红家有25℃某浓度的氯化钾溶液20kg,为了确定该氯化钾溶液的浓度,小红取出80克该溶液进行实验,得到下列数据:
蒸发水的质量/g
10
20
30
40
50
冷却到25℃时析出氯化钾的质量/g
0
0
0
2.6
6.2
(1)蒸发50克水后,剩余溶液有多少克?它是饱和溶液吗?其中还含有氯化钾多少克?__
(2)原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
(3)小红家的氯化钾溶液中有多少克溶质?__
(
2
)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物体A漂浮,故FA=GA,即ρ液gV排=ρAgV,因V排ρ1,
物体B悬浮,故FB=GB,即ρ液gV排=ρBgV,因V排=V,所以ρ液=ρB,
物体C下沉,故FC因V排=V,所以ρ液<ρC,所以ρA<ρB<ρC,所以A.
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2.B
【解析】
【详解】
A.在水中的桥墩由于下方没有水,所以不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F浮=ρ水gV排,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沉下去的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不一定大于浮上去的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所以沉下去的物体受到浮力不一定比浮上去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F浮=ρ液gV排,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受到浮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F浮=ρ液gV排,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受到的浮力一般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3.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知,甲球排开水的体积小于乙球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甲球受的浮力小于乙球受到的浮力.
故选C.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了解与掌握,能从图中得出两个球排开水的体积的大小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4.D
【分析】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将30g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得到的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5g时得到的溶液②为饱和溶液且有硝酸钾剩余30g+5g-31.6g=3.4g,将②溶液升温到30℃,因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因此得到的溶液③为不饱和溶液。
【详解】
A、①、③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②为饱和溶液,故A错误;
B、②中含有末溶解的固体,而③中不含有末溶解的固体,故B错误;
C、①②③中溶质的质量不相等,所以溶液的质量也不相等,故C错误;
D、③中溶质质量最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D正确。
故选:D。
5.B
【解析】
试题分析:A、要比较溶解度大小,一定要指明温度,错误,B、根据溶解度曲线,30℃时,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甲>乙>丙,故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正确,C、由于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虽然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由于原甲、乙溶液并不是饱和溶液,故温度降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D,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300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0C时,都有晶体析出,成为200C时的饱和溶液,而在200C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故溶质质量分数乙也大于甲,而对于丙而言,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300C降温到200C,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而在300C时,物质丙的溶解度要小于200C时甲的溶解度,故丙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若将300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0C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错误,故选B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6.C
【解析】
【详解】
A.a的密度为:
a===2g/cm3
因为a
ρ水,
所以甲物体在水中下沉;故A不合题意;
B.b的密度为:
ρb===0.5g/cm3
因为ρb
ρ水,
所以乙物体在水中漂浮,故B不合题意;
C.将体积相等的甲、乙捆在一起后,设每一个的体积为V,则两物体的重力
G1=a
gV+b
gV=2×103kg/m3×gV+0.5×103kg/m3×gV=2.5×103kg/m3×gV
两物体浸没时所受的浮力
F1=水g2V=2×103kg/m3×gV
因G1>F1,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所以两物体会沉入水底,故C不合题意;
D.将质量相等的甲、乙物体捆在一起时,设每一个的质量为m,则两物体的重力G2=2mg,两物体所受浮力
F2=水gm/a+水gm/b=1/2mg+2mg=2.5mg
因F2>G2,所以物体将上浮,并最终漂浮在水面,故D不合题意。
7.C
【详解】
A、由题意可知,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溶剂的质量不同,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故A错误;
B、由题可知,甲溶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于溶液有均一性,在将甲转移溶液50mL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故C正确;
D、由题意可知,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溶剂的质量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8.B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正方体的体积是
放入水中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是

由知道,受到水的浮力是

由于正方体在水中漂浮,所以,正方体的重力是
G=F水=6N
又因为正方体在液体中也漂浮,所以,受到液体的浮力是
F液=G=6N
根据题意知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
由知道,液体的密度是
由以上计算知道,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
9.
s1g/s0-s1
T/S0
【解析】
试题分析:(1)细线刚好伸直时,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浮力两个力。
(2)注入液体的质量为m时,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F
F=△F浮=ρ0g△hS1
m=ρ0△h(S0-S1)
F=
(3)当细线刚好被拉断时,F浮=G+T
液面恢复稳定后F浮’=G
ρ0g(V排-V排’)=T
ρ0g△h’S0=T
△p=
【考点定位】物体受力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压力的计算
10.水汽输送
⑤⑥
【详解】
(1)图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序号③表示的环节是水汽输送,①是降水,②是蒸发,⑤是地表径流,⑥是地下径流。
(2)我们嘉兴县水资源分布也不均衡,嘉兴西部山区山高林密、地广人稀。在我们嘉兴县进行的则是“西水东调”工程。把壶源江水引入金坑岭水库。这主要是通过改变水循环中的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环节,来达成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11.10
90
B
C
c
a
加速氯化钠溶解
B
【解析】
【详解】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0%=10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10g=90g,水的密度是1g/cm3,所以需要水的体积是90mL;
(2)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时,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上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他发现指针偏左了,说明NaCl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NaCl;
(3)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天平上已放30g砝码,则游码应拨到3.1g刻度出,且应读游码左边的刻度,故选C;
(4)配制溶液时,量取水时需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溶解时用到烧杯和玻璃棒;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快氯化钠溶解速度;
(5)量取水时是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体积偏大,所以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故答案为:(1)10;90;(2)B;(3)C;(4)c;a;加速氯化钠溶解;(5)B。
12.过滤
A处瓶塞未倒放在桌面上或D处量筒未沿着烧杯壁(玻璃棒)流下
偏小
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解析】
【详解】
(1)在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2)①图中一处有错误的操作:步骤A中试剂瓶瓶塞正放,步骤D处量筒未沿着烧杯壁(玻璃棒)流下;②在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多,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E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13.680N
变大,根据F浮=ρgV排,气泡体积变大,液体密度不变,浮力变大
GAB>GBC>GCD
【详解】
(1)
[1]
根据题意知道,潜水员在水下作业时,其排开水的体积是:
V排
=V=6.8×10-2m3,
所以,潜水员受到的浮力是:
F浮
=ρ水
gV排
=1×103
kg/m3
×10N/kg×6.8×10-2m3
=680N;
(2)
[2]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由F浮=ρgV排,气泡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水的密度不变,则气泡受到的浮力在不断变大;
(3)
[3]
探测器在AB、BC、CD三个阶段,浮力不变,但是,探测器在AB段下沉时,F浮<GAB;探测器在BC段悬浮时,F浮=GBC;探测器在CD段上浮时,F浮>GCD;所以,三个阶段,所受重力的大小关系是:
GAB
>GBC>GCD。
14.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溶液
【详解】
(1)粉笔灰和水是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形成的是悬浊液;
故填:悬浊液;
(2)食用油和水是不溶性的液体小滴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形成的是乳浊液;
故填:乳浊液;
(3)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故填:溶液;
(4)食盐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故填:溶液.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悬浊液以及乳浊液的本质特征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5.均一稳定
①②

【分析】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乳浊液是指由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所组成的分散系,即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外一种液体之中形成的混合物。
【详解】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味道、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①②,植物油不溶于水,把植物油放到水里是小液滴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③。
16.=


【解析】
解答:牙膏袋的形状发生变化,但质量不变,所以m甲=m乙;甲下沉,F浮点睛:(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形状、位置、温度、状态无关;(2)根据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判断出浮力的大小;(3)根据浮力公式判断出V排的大小,继而判断出水的深度关系,从而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判断出压强的大小关系.
17.蒸发50g水后,剩余溶液的质量为23.8g;是饱和溶液;还含有氯化钾的质量为6.3g
15.625%
3125g
【详解】
(1)蒸发50克水后,剩余溶液的质量为:80g-50g-6.2g=23.8g。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25℃时,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则23.8g氯化钾溶液中还含有氯化钾的质量为:23.8g×=6.3g
(2)原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5.625%
(3)小红家的氯化钾溶液中含有氯化钾的质量为:20kg×15.625%=3125g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