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9.让世界更美好》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9.让世界更美好》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9-17 07:2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美版美术教科书第
八年级下
册美术教学渗透德育
教学设计
课题
《让世界更美好》
执教
课时
第1课时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气候问题、能源问题、战争问题、犯罪问题等社会问题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同愿望。环保意识的树立已经迫在眉睫,广大的青少年作为未来的中坚力量,更应成为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的积极宣传者,让环保意识逐渐成为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本科的教材设置就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公益招贴、开展公益活动来学会关注社会问题。




八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事物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对环境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了初步的辨别力,对周围的一些突出社会问题也有所了解和认知。老师只需适当引导和启发,便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公益心。这个阶段的孩子脑子里充满着好奇心和创造力,老师只要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公益招贴设计的内涵与表现形式,说明设计原理,从学科体系上建构学生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并让学生尝试策划某个公益活动的方案及制作招贴,便可在此过程中培养、激发他们的友善、仁爱之心




欣赏不同类型的公益作品,了解招贴设计的创作方法,学习开展公益活动。
学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公益招贴画。
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加强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和对人类社会的关注,学会如何正确应对身边的社会问题、校园问题、以及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困惑等等,懂得宽容,培育社会公德心和爱心。




学习设计公益招贴,并能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适当开展一些主题公益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社会公德心,适时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公益招贴的创意设计,实现公益活动与美术学科的有机结合,找到渗透积极心理品质的契入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德育渗透点及方式
导入课题
公益记录短片播放,引入问题:人类的家园,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经历着一场浩劫,地球的生命系统已经被破坏,人类将濒临绝境。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十大全球性的问题,每一样都将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可悲的是,很多人并不自知,他们的行为正在毁灭我们的家园,那么,我们该用什么办法去阻止他们的行为,呼吁大家一起来保护地球,让世界更美好! 
以纪录片带给观众的震撼,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关注现实,关注身边的环保问题、社会问题。
社会责任心的渗透。通过视频短片直观生动的渗透。
提出问题,确定方案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宣传公益理念的方法?比如:公益纪录片、公益歌曲,生:公益广告片等。今天我们将学习用美术的方法“招贴画”的形式来宣传公益理念。
提出问题,启发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公益心
启发式教学渗透:求知欲的激发,公德心的培养。
公益招贴画的概念
认识公益招贴和商业招贴。
公益招贴的概念:不以盈利为目的,服务于公众利益的广告宣传,目的是增进公众对突出社会问题的了解,影响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或缓解
让学生在对比欣赏中得出结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
公益招贴的表现形式
绘画、雕塑、摄影、剪贴等等
了解招贴的不同表现形式,学习用合适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公益理念
公益招贴的作用
传播正能量,是最现实、最直接、最具时效性的宣传手段
关注身边的公益招贴
通过对周围公益招贴的关注,获得正能量
公益招贴的表现内容
当今的各种社会问题、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了解当今的社会问题,学会关心时事
创设情境,尝试构思,
老师示范,总结过程
以目前网上的热点问题为案例,小组讨论,创意构思、代表发言。
老师示范,创意解析,总结设计过程
网上的热点问题,更能触动孩子们的心灵,激发创作热情,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注生活,关爱老人,从而使公益心深入内心
公益心的渗透,团队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
招贴的构成要素及创意赏析
1).学生自主分析招贴的构成要素
2).优秀招贴的创意赏析
学生自主探究,体会设计原理。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深入理解公益招贴的创意思路。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品质,启发他们的思维,获得良好的心理品质
课堂任务
小组合作或个人完成,联系实际生活,以:
1)你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或校园问题
2)你的烦恼或困惑
任选一样为主题设计一幅公益招贴画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团队精神的树立
作业展评
展示作业,学生自评、互评、老师点评
多维评价,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喜悦感,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欲望。


本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公益招贴,学会制作公益招贴,更持久性的目标反而是培养学生的公益品德,树立环保意识,加强学生对存在环境和社会的关注,培养爱心。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在引导学生认识公益招贴,学习制作招贴的同时,我在各个环节都注重环保意识、爱心、公益品德的适时渗透。目的是让这些品质能够潜移默化的深入到孩子们的内心。孩子是最纯真的,就算平时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也是如此。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社会,只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相信定能从孩子的内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培养。(本节课渗透的心理品质以孟万金教授等国内知名心理学家提出的中国中小学生的15项心理品质之一的“友善“为契入点。“友善”包括“善良”和“社交智力”两个方面的内容。善良即对人友好,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其中相关因素之一就是“社会责任感”:
高社会责任感的人相信他们有个人的伦理责任来帮助他人,包括陌生人和邻居。社交智力指善于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动机,与人相处恰当得体。)课后拓展:学校里刚好有个这样的案例,张翰文同学的事例很典型,也很感人,让同学们联系实际,学会关注生活。发生在身边的事儿,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心灵的触动,在感受张翰文同学的大爱精神,学习他坚忍不拔的坚强品质的同时,还要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用所学知识去帮助同学,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学以致用。拥有一颗善良友善的心。
对学生的作业范围,我还是不想太禁锢,虽然本堂课是以“友善”为契入点,但是,让“世界更美好”这个题材很大,表现的内容也应该很广,学生心理品质的内容其实很广泛,比如:创造力、开放思维、真诚执着、信念、希望等等,我不想限制了他们的思维,而影响了他们其他心理品质的自然凸显(虽然我没有刻意渗透)。我喜欢看到学生作业的多维思考,多维观察,多维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