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认识、感受10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全面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读数10;比较大小和组成以及10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10的分解与组成。
教学难点:形成10以内数的整体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在前面我们认识了0、1、2、3…9这些数字。从小到大数一数,从大到小数一数。这些数字成立了一个数字队。9最大,当上了队长。9当上队长后很得意,有一天,9对0说:“你呀,没头没脑地,表示一个也没有,和我比起来,你实在是太小了,真没用。”0听到9这么一说,伤心地哭起来,1在旁边听见了,就很有礼貌地对9说:“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要大呢!”。9一听,觉得非常吃惊,小朋友,数字1说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1和0站在一起,就组成数字几?(卡片出示)10是不是比9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
课题板书:《10的认识》。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学习10的含义及10的数法。
A、投影出示主题图。(数鸽子)
请小朋友仔细看图,图中有几只鸽子,几个人?你是怎样数的?指名学生回答,强调数数方法。
B、感受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朋友,在我们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事可多了,比如:老师有10个手指头,你能举一些和10有关的例子吗?(指名学生举例)
小结:同学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老师也准备了一些例子,点击电脑屏幕,像这样:电梯上的10,温度计上的10,日历上的10,计数器上一排有10颗珠子。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一捆小棒,大家数一数这一捆小棒有几根?也是有10根,你们能用小棒来表示10吗?小组用10根小棒摆一摆。2、认识10以内的数序和大小。
刚才我们看到计数器上一排也是有10颗珠子,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计数器上一排的这10颗珠子是怎么得来的
?
(1)出示计数器,先拨9颗珠子,再拨1颗,问:一共有几颗珠子?
(2)尺子上的数。(出示尺子)
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大家观察:(出示尺子)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让学生想想,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的数都大。
(3)结合前面认知利用点子图引导对比9和10的大小。(让学生做59页点子图)
先让学生独立填数和符号,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结果。
3、从上面我们知道数字宝宝“1”和“0”站在一块组成了10,果然要比“9”大,数字“9”再也不敢骄傲了。(现在1到10这几个数字宝宝高高兴兴做起了快乐的课间操,小朋友也来做做吧!)
4、学生做数字课间操。(一二三伸伸手,四五六摇摇头,七八九跺跺脚,10个朋友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
5、10的分与合
(1)小组合作分小棒。
星期天,大头儿子约小伙伴们去踢球,顺便从家里带10瓶饮料去和小朋友们一起喝,把饮料装进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大头儿子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请你拿出10根小棒,代替10瓶饮料,小组合作摆一摆,分一分。看看有几种分法?合作时每个同学都动手并选出一个同学做记录;比比看哪个组分得又快又好。
(2)交流各组分法。
(3)出示课件,引导小结。(引导按一定顺序和方法不重复不遗漏地找)
板书:
(4)读10的分与和
(5)老师准备了一首凑十歌,肯定让你们记得快。(出示凑十歌)
6、10的书写教学。
(1)教师示范在田字格里书写10。板书:
(2)学生完成教材第60页描红,教师巡视检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第2、3题。
五、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到了些什么?
10以内数的顺序、认读、大小,10的分与合、10的写法。
2、我想啊,同学们认识了10,了解了10之后,你再回到生活当中,你会发现更多的10,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吗?老师希望你们用一双数学的眼睛,用数学的头脑,去发现更多数学的奥秘。
五、板书设计:
10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