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17 07:5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运算这类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会计算加减混合算式题。
难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演示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过程
(1)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丑小鸭的故事?
从前有只鸭妈妈生了很多蛋,很多蛋里都生出了小鸭子,其中有一只小鸭子特别的难看,灰灰的,鸭妈妈和它的兄弟姐妹们都很讨厌它。小鸭子很伤心地离开了他们,在外面它被孩子们欺负,大家都说它丑。(出示丑小鸭图片)
丑小鸭好可怜,现在有一个办法帮助这只丑小鸭,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同学们一般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只要你们把下面的数学题解决了这只丑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2.学生抢答连加、连减口算题
8-0-6=
6+4+0=
10-6-3=
7-2-2=
3+2+4=
8-3-4=
1+5+3=
9+0+1=
3.提问:这些连加连减算式都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算好后,出示白天鹅图片。并引导同学们背诵语文课上学过的《咏鹅》。
(2)探索新知,明确算法
1.学习先加后减
1)情境模拟(课件出示图1)
a.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慢慢地它有了好多好朋友。这些美丽的白天鹅飞啊飞啊,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这个湖实在是太漂亮了,他们被这样美丽的景色吸引了,无忧无虑在这里游玩。
b.又飞来了3只天鹅。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把自己看的用一句话表述出来吗?
c.这时,飞走了2只白天鹅。现在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表示现在还有几只白天鹅呢?
d.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板书:4+3-2
2)教学读法,讨论算法
a.这个算式怎样读?
b.4+3-2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c.学生自主算,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交流强调第二步是计算“几减2”,强调要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7记在脑中,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d.小结:计算4+3-2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和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一样。第一步计算的得数要记在脑中,作为第二步计算的被减数。
3)巩固练习
a.教师在黑板上演示,拿出7根小棒,再拿出3根,然后拿走4根,讨论怎样列算式。
2.学习先减后加
课件出示主题图2:白天鹅继续飞呀飞,它们又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请你注意看,白天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1)请同学说说变化过程,再列式计算。
2)学生自主探究算法,教师组织交流。组织交流时提供反例,强调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3)比较异同:今天学习的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它们又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呢?
3.小结
今天学习的算式无论是加在前还是减在前,都叫加减混合算式。(板书课题:加减混合),并且,它们的运算顺序跟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是一样的,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6、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P67“做一做”
2.用8-4+2编一个小故事
3.P68第三题
7、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由一则小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切入课题,激起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并将童话故事与语文教学也联系起来,体现了各学科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湖里白天鹅的数量变化过程演示出来,让学生表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课件制作我还需要加强,如果此课件能做出动画效果就更好了。